藤野先生[下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藤野先生[下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56.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07-03-02 10:20:00

文档简介

课件47张PPT。介绍鲁迅其人及作品。
原名 称号 主要文集 我们学过的作品周树人
生于浙江绍兴,原
名周树人,字豫才,自第一篇小说《狂人日记》开始用鲁迅作笔名中国新文化运动的旗手、
革命家
思想家
文学家《呐喊》
《彷徨》
《朝花夕拾》
《坟》
《二心集》
《且介亭杂文 集》课文《风筝》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社戏》
《阿长与〈山海经〉》
《藤野先生》
读这段有趣的文字,你能从中找出多少篇鲁迅的文章?并能说出其中三篇文章的体裁和出处吗?
孔乙己因为一件小事回到故乡,看了一场难忘的社戏,回来的路上高声谈论雷峰塔的倒掉,第二天一早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拜访滕野先生,见先生正在看友邦惊诧论 …… 选自《朝花夕拾 》散文 选自《呐喊 》小说 《孔乙己》《一件小事》《故乡》《社戏》《从百花园到三味书屋》选自《坟 》杂文 《论雷峰塔的倒掉》选自《二心集 》杂文 《友邦惊诧论》《阿长与〈山海经〉》鲁迅生活的绍兴河埠课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文《社戏》藤野先生
鲁迅藤野先生照片和照片背后题词 这篇课文是回忆性散文。写于1926年,回忆1902—1906年留学日本的片段。1926年8月底,由于北洋军阀反动政府的迫害,鲁迅离开北京,到厦门大学任教。这篇回忆自己早年在日本留学时期生活的文章,就是在这时期写的。 鲁迅留学日本的经历1902年4月到日本,入东京弘文学院补习日语。
积极参加反清爱国活动,在《自题小像》诗中发
出“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誓言。1904年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两年后弃医
从文,想以改变国民精神入手,挽救民族危亡。1906年到东京开始文学活动,翻译介绍外国文
学作品,并写出《文化偏至论》等一系列论文。1908年从章太炎学《说文解字》,加入光复会。1909年8月,从日本回国。 考虑:文章是按什么顺序来组织材料的?记叙的线索是什么?变换了几个地点?在此基础上考虑怎样来划分文章的段落层次,说说各部分的大意。理清文章思路文章是按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和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来组织典型材料的。 文章是按什么顺序来组织材料的?以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为明线,
以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为暗线。 记叙的线索是什么?变换了三个地点:
a“我”在东京
b“我”在仙台
c“我”离开仙台后变换了几个地点?时间、空间的变换,叙事的线索的发展往往体现了文章的构思,也是划分段落层次的根据。请利用此方法为本文划分文章段落结构 :第二部分:在仙台,与藤野相识相处离别第三部分:在北京,对藤野的怀念。第一部分:见藤野前,在东京的所见所感。(主体部分)仙台医学专门学校 日本仙台医专同学送别鲁迅(左起第一人)课文如何描写藤野先生的形象?藤野严九郎 要写好一个人,可以从侧面、正面去描写,在事件中更好地表现、刻画人物。 外貌描写黑瘦、八字须、,带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侧面描写 据说是穿衣太模糊了,有时竟会忘记打领结;冬天是一件外套, 寒颤颤的,有一回上火车去,只是管车的疑心他是扒手,叫车里的客人大家小心些。治学严谨缓慢而很有抑扬顿挫的声调出场生活俭朴
归纳:课文如何描写藤野先生的形象?目睹印象——耳闻亲见——治学严谨生活俭朴学者形象藤野严九郎出场记叙了与藤野先生相处的哪几件事?他是怎样的一位老师?(小组讨论)添改讲义纠正解剖图关心实习了解裹脚《藤野先生》原稿鲁迅在仙台医专学习时的课堂笔记添改讲义——认真负责
一丝不苟
纠正解剖图——严格要求
循循善诱
关心实习——真挚诚恳了解裹脚——认真求实
同情中国妇女正直热诚治学严谨没有民族偏见课文具体写了四个典型事例,从不同的
侧面表现了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 鲁迅对这样一位先生持怎样的感情? 从文中找出原句。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 他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治学严谨,教学认真,能以公正之心对待来自弱国的学生,而且给予了极大的关心、鼓励和真诚的帮助,等等,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能够做到这些尤其难能可贵。所以,他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 最让鲁迅感动的:* 鲁迅的救国救民的抱负吸引了、感动了藤野先生。藤野对鲁迅这个异域学生的特殊关怀和精心培育,是基于对他的爱国主义精神的同情和尊重。 拓展理解 作为学者的藤野,他的目光望着世界范围内的医学,自己希望能为新医学的发展贡献力量(故说“大而言之”)。“为学术”是他的全部思想行为的准则。他是从“为学术”的总目标出发来“为中国”的──“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在他身上,“为中国”与“为学术”是一致的。这正是一个对来自“弱国”的学生抱着同情与尊重而又矢志于医学事业的正直学者的伟大“性格”的最集中的表现。而鲁迅去仙台学医,想用医学来“为中国”图富强,所以,“为中国”与“为学术”也是一致的。总之,“为中国”与“为学术”,既是藤野爱护鲁迅的出发点,也是他们师生之间产生友谊的基础。这六个字实在把藤野的思想品德和性格特点上升到更高的境界了。 藤野先生“最使我感激”的,说到底,正是感激他的“为中国”“为学术”的崇高思想和品德。尽管先生善良的愿望只是出于科学救国论,而鲁迅所持有的这种救国论在仙台已经被无情的现实所击碎,因而弃医从文,他的爱国主义和革命民主主义思想有了新的发展;尽管藤野对于鲁迅中途辍学改变志愿并不很理解,但是,对于一位善良正直的日本学者来说,能如此同情和尊重一个“弱国”学生的抱负,并且持着同情的态度,实在是非常可贵的了。
“我的梦很美满,预备卒业回来,救治像我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战争时候便去当军医,一面又促进国人对维新的信仰。”从医原因: 爱国 你知道鲁迅留学日本的目的吗?想一想哪些情节表现了作者
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学生分组讨论
在 东 京所见所闻——清国留学生的丑态修辞:比喻、反语所 感 ——厌恶之极,失望悲愤 不屑与之为伍浑浑噩噩不学无术
思想腐朽庸俗爱 国去 仙 台去仙台日暮里:水户:触发忧国之情反清志士客死之地爱国弃医从文的原因 匿名信事件 看电影事件 一中国人被当作俄国侦探,被日军斩首,围观的中国民众神情麻木。
(1905年摄于中国东北开原城外) 看电影受刺激,固然是鲁迅“弃医从文”的直接原因,但不能理解为偶然的因素,如果我们分析当时的社会状况,鲁迅的思想转变还有更深刻的社会原因,这就是当时革命潮流推动了鲁迅。远在弘文学院学习时,他常和许寿裳探讨如何改变“国民性”问题,考虑如何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觉悟。当时,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日本东京集中了许多革命志士,孙中山也到日本进行革命活动。鲁迅为这种革命热潮所鼓舞,经常“赴会馆,跑书店,往集会,听讲演”。所以鲁迅的“弃医从文”,不单纯是看电影受刺激,更主要是他顺应当时中国革命潮流的表现。离开仙台,怀念先生直抒怀念之情——热情赞颂高度评价怀念付诸行动——藏讲义挂照片写文章怀念之情化为斗
争的勇气和力量爱国主题思想以上几个问题都表现了鲁迅先生的爱国主
义思想,这与课文表现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
并不矛盾,二者相辅相成,是统一的整体。课文以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为明线,以爱国
主义思想为暗线,赞扬了藤野先生的高尚品
质,抒发了对他的真挚怀念;同时追述了自
己弃医从文的思想变化,洋溢着强烈的爱国
主义思想感情。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
途经日暮里与水户
仙台医专的优待
日本“爱国青年”寻衅
看电影事件
离东京到仙台正面衬反面比离仙台围绕藤野先生(明线)标致极了
(失望
讽刺)日暮里(悲凉)以稀为贵(苦涩)当然低
能儿(愤慨)酒醉似喝采(痛心 反思 弃医从文)暗线: 拳拳爱国之心本文的语言耐人咀嚼,很富有感
彩,试举例说明。“这样一直继续到教完了他所担任的功课:骨
学、血管学、神经学。”——对藤野先生认真负责的精神表示钦佩。“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
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
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
去。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深切地表达了对藤野先生的怀念和感激。文中还有一种情况,借助于副词,增
强表达思想感情的作用。试举例。“东京也无非是这样。”——表达了作者对清国留学生在东京
造成恶浊气氛的强烈厌恶。“只不过”的意思“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与句末语气的“罢”合用,以诙谐的口
气猜测在仙台受“优待”的原因,带有弱国
国民的辛酸。似有此事,
但不完全肯定如何理解“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这段话? 因为当时日本正在侵略中国,作为受侵略的“弱国的国民”,来到日本,往往受到歧视。鲁迅的民族自尊心是很强烈的,他深以祖国受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为耻,他绝不认为自己受到“优待”,就是对中国人的尊重,所以他以北京的白菜到浙江尊为“胶菜”,福建野生的芦荟到北京得到“龙舌兰”的美名作比喻,说明自己所受到“优待”,仅仅由于在仙台医专他是唯一的留学生,是“物以希为贵”罢了。就是在这样的“优待”下,鲁迅的生活也是艰苦的。但是,这种十分艰苦的生活条件,丝毫没有动摇鲁迅“科学救国”的意志。由此可见,鲁迅把自己受到“优待”当作“物以希为贵”和对艰苦生活的描述,都隐约地贯串一条爱国主义思想的线索。 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与“不”连用,以反
诘的语气加强肯定——说明他们无一例外的幸灾乐祸,麻木
不仁,强烈的表达了作者对反动派长期统
治下的人们精神麻木的痛恨。从以上例子能看出,调动一些语
言因素,对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是大有益处的。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表明事实并未出现,不过是作者想象中的情景,而鼓舞的力量是巨大的。这就强烈的表现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怀念。结合课文及下图,试谈谈你对鲁迅
弃医从文、爱国主义思想的认识。俯首甘为儒子牛
自题小像
灵台无计逃神矢,
风雨如磐暗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
我以我血荐轩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