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二课千言万语总关音教师用书(打包4套)新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

文档属性

名称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二课千言万语总关音教师用书(打包4套)新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10-20 16:06:37

文档简介

第二节
耳听为虚——同音字和同音词
主题展示
?引子感悟
?活动探究
要点归纳
1.同音字
概念
特点
作用
指意义不同而读音相同的字
同音字中有一些同时也是词(特别是实词),可以单用;有的同音字不是词,所以很少能单用,并且出现的条件也不相同
在熟语、对联、歇后语、古诗中,
使用同音字,可以丰富语言的表达
2.同音词
概念
类别
形成原因
是语音相同而意义不同的词
同音同形;同音异形
语音偶合;历史音变;词义分化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各种语言都有同音词。汉语同音词数量相当多,约占词汇总量的十分之一。
B.现在的广告语和宣传标语中,十分热衷于使用同音字词。如,汽车广告“我行我速”,手机广告“闻机起舞”,等等。
C.同音词也有明显的缺点,像现在计算机文字处理时用汉语拼音输入法,就很少没有重码的,给汉语信息处理带来困难。
D.对联和诗词中也经常用到同音的字词。有时可以运用同形同音字使“联内”字与“联外”字谐音。
解析:选D D项,使“联内”字与“联外”字谐音,运用的是异形同音。
2.下列不属于同音词产生原因的一项是(  )
A.汉语同音词数量非常多,同音词的大量产生有各种各样的原因。
B.读音原来不同,后来发生了变化才相同。如读“lì”的词当中,“例、利、力”在中古时期就不同音,由于历史音变而同音了。
C.词义分化,即一个词的词义分开了,也就成了两个词。
D.汉语普通话的音节数量算上声调也不过1
200多个,大大少于其他语言,这样难免就有同音的词语。
解析:选A A项,没有指出同音词产生的具体原因。
3.金圣叹在刑场离别子女时作:“莲子心中苦,梨儿腹内酸。”试分析此联有哪些含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表面上是写莲心之苦,梨核之酸,实际上“莲”谐音“怜”和“连”,寓含“可怜、连累”之意,以“梨”谐音“离”,寓含“离别”之意。全联意是“怜(连)子心中苦,离儿腹内酸”,准确、形象地表现了父子刑场离别时的心情。
4.请你针对下列情况,从其负面影响上谈谈你的看法。要求有观点、有论据。
为了让自己的广告更加吸引市民的眼球,商家们绞尽脑汁,成语不断被簒改:“‘骑’乐无穷”(山地车)、“‘鳖’来无恙”(补品)、“一‘明’惊人”(眼镜)、“‘饮’以为荣”(饮料)……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商家们为了一己之利,在广告宣传中肆意利用谐音簒改成语,长此以往,不仅糟蹋汉语的纯洁性,而且毒害了广大中小学生。据调查表明,对于广告语记忆和传播得最多的人群是中小学生。而中小学生又处于接受知识的阶段,这种广告对中小学生的毒害之大可想而知。这种现象会影响孩子们对文化知识的正确掌握。长期下去,一些文字将因为这种簒改而失去本来面目。
5.赏析下面这副同音联。
猫伏墙头风吹毛,毛动猫不动;
鹰立树梢月照影,影移鹰不移。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这副“同音联”,描绘了一幅美妙的月夜图:静中有动,动中有静,恬然安适,幽静深邃;上句的“猫”与“毛”及下句的“鹰”与“影”有着同音或谐音之趣;这副对联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严谨工整,堪称妙绝。
链接考点
同音近义词辨析
这一节的主要内容是认识和学习汉语的同音字词。与本节内容对接的考点是
“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和“正确使用词语(同音近义词)”。同音近义词的辨析一般用词语填空的形式,在客观题中出现。
[例1] (山东高考)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本报这次开展的讨论,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稿件之多,范围之广,________之强烈,出乎意料。
②有关领导在会议上强调,要重视秋冬季森林防火工作,一旦发现火情,就要及时处置,严防火势________。
③这几年虽然很艰难,但我的付出________没有白费,经过刻苦的学习和长期的实践,我练就了比较过硬的本领。
A.①反映
   
②曼延   
③总算
B.①反应
②蔓延
③总算
C.①反映
②蔓延
③终于
D.①反应
②曼延
③终于
[解析]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考查的是近义词的辨析。最好确定的是第二组。“反映”指主体把客体存在的情况原封不动地表现出来。含主动性。“反应”是指“机体受到体内或体外的刺激而引起相应的活动或变化”,含有被动色彩,看语境“反应”切合。“蔓延”是指像蔓草一样向周围扩展,常用的搭配就有“火势蔓延”。“曼延”是指连绵不断。所以此处选择“蔓延”。第三组也比较好确定。“总算”有两个义项:①表示经过相当长的时间以后某种愿望终于实现;②表示大体上还过得去。“终于”也有“表示经过较长过程最后出现某种希望达到的结果”的意思。横线后的“没有白费”并不是“某种结果”,所以此处适合“总算”第②个义项。
[答案] B
[例2] (北京高考)在文中横线处填入下列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菜籽油含有亚油酸、亚麻酸、花生酸等三种人体________的脂肪酸,还有油酸。菜籽油能________胆固醇在小肠的吸收,还能促进肝内胆固醇的降解和排出,因此,它对________心血管病的发生有一定作用。
A.必须 抑止 防治
B.必须
抑制
防止
C.必需
抑止
防治
D.必需
抑制
防止
[解析] 本题考查近义词的辨析。“必须”是副词,有强调语气,多作状语;“必需”是形容词,表示一定要有,不可少,作定语或谓语,第一空只能用“必需”作定语。“抑止”指制止;“抑制”指控制约束行为或意识,使不能为所欲为。“胆固醇在小肠的吸收”只能“(控)制”不能“(制)止”,因此第二空只能选“抑制”。“防止”意为预先设法制止(坏事的发生);“防治”指预防和治疗、治理(疾病、灾害等)。第三空所支配的宾语是“心血管病的发生”,中心语是“发生”,“发生”只能“防止”,不能“防治”。
[答案] D
对于同音近义词的辨析,要多加积累,勤查工具书,在使用过程中注意从语意轻重、范围大小、感情褒贬、语体色彩及各种语法功能等不同方面去辨析其含义,把握其具体语境,比较其差别,就不难做到准确识记并且正确运用。
1.视轻重
如“退化”,指机能的减退甚至消失,泛指事物由优变劣,由好变坏;而“蜕化”,指本质上的变化,比喻腐化、堕落,程度较重。
2.看对象
如“起用”,指重新任用已退职或免职的人员,支配对象用于人;而“启用”指开始使用,多指设备、设施、机关印信等,陈述对象一般是某类事物。
3.观范围
如“启示”,指启发,使人有所领悟的意思,往往直接揭示道理;而“启事”,指一种公告性的应用文体,是为了声明某事或说明某一问题刊登在报刊上或张贴在墙上的文字,使用范围较窄。
4.辨词性
如“法制”,指法律、制度,是名词;而“法治”,多是指根据法律治理国家,是动词。
5.试搭配
如“必须”,表示事理上和情理上的必要,一定要;或用于加强命令语气,一般作状语,后面往往接动词或动词性短语,是副词。而“必需”,意为一定要有的,不可缺少的,相当于形容词,多用于名词前作定语。
6.审褒贬
如“沟通”,意思是使两方能通连;而“勾通”,指暗中串通、勾结,是贬义词。
本节训练点:正确使用词语(同音近义词辨析)
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学经典,这些经典历经岁月沧桑依然散发着永恒魅力,它已经________到民族精神的血脉之中。
②随着高考日益________,各学校纷纷把备考重点聚焦到学生的心态调整上,引导学生正确面对考试,树立高考必胜的信念。
③人生有两大快乐:一是没有得到你心爱的东西,于是你可以去寻求和创造;另一是得到了你心爱的东西,于是你可以去________和体验。
A.溶化    临近    品位
B.溶化
邻近
品味
C.融化
邻近
品位
D.融化
临近
品味
解析:选D 融化:(冰、雪等)变成水;融会、融合。溶化:①(固体)溶解;②同“融化”。邻近:位置接近;附近。多用于静态。临近:(时间、地区)靠近;接近。侧重于动态。品位:泛指人或事物的品质、水平。品味:仔细体会;玩味。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面对记者的拍照和采访,这位在华尔街工作的女士并不________自己的投票决定:“我投他的票,我的家人和朋友基本都一样。”
②过度的欲望与贪求无益于心理的健康。因此要用心去品味人生中平凡的充实,在功名、财富的追求中多存几分________,使心灵清澄。
③冬天洗冷水浴时,冷水会引起皮肤血管________收缩,使大量血液流向人体深部组织;________皮肤血管又扩张,大量血液又流向体表。
A.隐讳
淡泊
剧烈/继而
B.隐晦
淡泊
强烈/既而
C.隐讳
淡薄
剧烈/既而
D.隐晦
淡薄
强烈/继而
解析:选A 隐晦:意为(意思)不明显。隐讳:指有所顾忌而隐瞒不说。淡泊:不追求名利。淡薄:(云雾等)密度小;(味道)不浓;(感情、兴趣等)不浓厚;(印象)因淡忘而模糊。剧烈:猛烈。强烈:极强的;力量很大的。继而:状态副词,表两事发生紧紧相接。既而:时间副词,表两事发生的时间相继不久。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人生难道不是一场对弈吗?________那些善于发现自己不足的人,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的人,才能够获得最后的成功。
②看看驮着雪的墨绿勃发的常青树,看看杨柳________而不干枯的枝条,你一定不会否认冬天绝不是一片死寂。
③工业废气、汽车尾气以及生活中的废气________在一起,进而发生反应,生成了多环芳烃,而这正是雾霾致癌的元凶。
A.唯其
柔顺
交汇
B.唯其
柔韧
交会
C.唯有
柔韧
交汇
D.唯有
柔顺
交会
解析:选C “唯其”表示因果关系,跟“正因为”相近;“唯有”指只有,唯独,仅仅。根据语境,应为“唯有”。“柔韧”指柔软而有韧性;“柔顺”意为温柔和顺,多指人的性情。根据语境,应为“柔韧”。“交汇”意为聚集到一起,会合,多指水流、气流等;“交会”意为会合,相交。根据语境,应为“交汇”。
4.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春天的脚步近了,大草原上的冰雪渐渐________成了朵朵白色的“大蘑菇”,煞是壮观。
②人与人之间要想减少误会,化解矛盾,和谐相处,那么加强彼此________是非常重要的。
③每天天还没亮,位于城郊的农贸批发市场就________起来,人们又开始了一天的劳作。
A.溶化
沟通
喧哗
B.溶化
勾通
喧闹
C.融化
勾通
喧哗
D.融化
沟通
喧闹
解析:选D 第一组的两个词“溶化”与“融化”,“溶化”指固体溶解在水或其他液体里。例如:“盐放进水里,很快就溶化了。”“融化”特指冰、雪、霜受热后化成水。例如:“初春,河里的冰开始融化。”“融化”与横线前的“大草原上的冰雪”的语境相合,故选用“融化”。第二组词语“沟通”和“勾通”,两个词读音相同,字形相近,很容易错用。沟通:使两方能够通连;也指疏通彼此的意见。如:①沟通了两国文化。②沟通南北的长江大桥。勾通:暗中串通;勾结。如:小人的勾通,对君子肯定不利。从语法功能和感彩上看,“沟通”一般多用于心理、情感、文化等方面的交流;“勾通”则用于坏人、帮派之间的暗中勾结、狼狈为奸,是带有贬义的词。两词在搭配对象和感彩上完全不同,所以用“沟通”更合乎题意。第三组“喧哗”与“喧闹”,喧哗:①形容词,声音大而杂乱;②动词,喧嚷。喧闹:①形容词,喧哗热闹;②动词,喧哗吵闹。横线前陈述对象是“城郊的农贸批发市场”,很显然是“喧哗热闹”,所以用“喧闹”更合适。
5.在下列横线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中国移动今年前7月______销TD终端1
523.5万部。
②随着该电视台“零点首播”以及为“赶进度”而一晚________三集带来高收视,其余几家电视台终于爆发出不满的声音。
③专家表示,近年来春困________群悄悄扩大,吃热性火锅、开高空调可算是两大“祸首”。而春困提示人体出现了亚健康的讯号,需要引起重视。
A.累计
连播
征候
B.累计
联播
症候
C.累积
联播
征候
D.累积
连播
症候
解析:选A “累计”指加起来计算或总计,强调“计、计算”;“累积”指层层增加或积聚,强调“积、聚积”。
“连播”指连续播出(节目),而“联播”指同时转播其他电视台或电台的节目。“征候”发生某种情况的迹象,“征”指迹象;“症候”指病症、病状。
6.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①在现实生活中,大家明明知道美丽__________,深不逾肤,却还是纷纷喜欢用各种化妆品来美容,反而忽略了生命中更重要的灵魂美。
②他在察觉自己再也无法掩盖贪腐____________之后,立即发出退党声明,实际上是怕自己会继续拖累民进党而遭到民进党更强烈的清算,这是以退为进。
③针对干部群众普遍关心的理论__________难点问题进行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地解答,是这本通俗理论读物的突出特点。
A.肤浅
行迹
热点
B.肤浅
形迹
焦点
C.浮浅
形迹
热点
D.浮浅
行迹
焦点
解析:选A “肤浅”指局限于表面的、浅薄的、不深刻的,常用于文章、观点、认识、体会、理论等,重点指不够深入、浮于表面的现象,没能揭示事物的本质。“浮浅”指浮在表面,不切实际,常用于人的态度、作风等,重点指人态度浮躁、思想浅薄、缺乏修养。语境强调灵魂美的重要性,反对那种浅薄的形式上的美。“行迹”侧重行为、行动,“形迹”侧重神态、形体。语境中“贪腐”是一种行为。“热点”强调关注的普遍性、广泛性,“焦点”强调关注的集中性和核心性。语境中“群众普遍关心”与“热点”相应。
7.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对记者说:“美国国会众议院__________通过的这个决议案罔顾事实,无端指责中国民族宗教政策。”
②他为见父亲,找相关领导很多次,每次都是工作人员出来应付,而领导以各种理由__________。
③巨资拍下圆明园兽首后又表态不能付款,他12日__________北京电视台与凤凰网访谈时表示,他竞拍和不能付款的出发点都是为了“爱国”。
A.审议
推脱
作客
B.审议
推托
做客
C.审定
推托
作客
D.审定
推脱
做客
解析:选B 审议:审查、讨论;审定:审查、决定;推脱:推卸;推托:借故拒绝;做客:与主人相对;作客:客居他乡。
8.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①凡身体健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高级中等教育学校毕业或具有同等________者,都可以申请参加2015年高考。
②新来的局长姓李,并不如先前我们所揣想的那样可怕,他业务能力很强,________严肃,态度却十分和蔼,很快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③有些公司过于强调执行与服从,却忽视员工的意见沟通机制建设,并对提出________的员工进行报复与打击,缺乏应有的宽容。
A.学历
处世
异议
B.学历
处事
疑义
C.学力
处世
疑义
D.学力
处事
异议
解析:选D 学力:在学问上达到的程度,如:同等学力(没有在某一等级的学校毕业或者没有在某一班级肄业而具有相等的知识技能的水平)。学历:学习的经历,指曾在哪些学校毕业或肄业,如:大学学历。处事:处理事物。处世:在社会上活动,跟人往来相处,如:立身处世,处世为人。疑义:可以怀疑的道理,可疑之点。异议:不同的意见。
9.将下列词语依次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水是万物之源,能否从根本上________“旱魔”,成为北京市发展的重大课题,这个沉甸甸的任务,责无旁贷地落在了水管站全体技术人员的肩上。
②中国政府为了更好地研究中国企业发展过程的管理模式,八年前________北京大学成立了一个特殊的研究中心,为建立“全球第一中文管理案例库”作好相应准备。
③昨天,这位的士司机遭到了三名自称是“市委的”男子的殴打。事后,虽有警方到场________并将打人者控制,但得知事件的数百名的士司机仍迅速聚集到现场,围住打人者齐声要求其道歉。
A.降伏
授命
处置
B.降伏
受命
处置
C.降服
授命
处治
D.降服
受命
处治
解析:选A “降伏”是用强力使驯服的意思,主语为使别人顺从的人;“降服”指驯服、投降,主语为屈服的人。“受命”是接受别人的命令;“授命”是给别人下发命令。“处治”指处分、惩治;“处置”在表示处治意义的同时,也表示处理事务。第四节
声情并茂——押韵和平仄
主题展示
?引子感悟
?活动探究
要点归纳
1.诗歌百花园
(1)诗歌的分类
诗歌
(2)古体诗和近体诗
古体诗:凡不受近体诗格律束缚的,都是古体诗。
近体诗:以律诗(格律诗)为代表,用韵、平仄、对仗都有许多讲究。
2.押韵与和谐美
押韵的概念
押韵就是韵脚的字必须同韵。这里的韵指韵脚字的韵腹、韵尾和声调的平仄都相同,不管声母和韵头
押韵的
绝句
第一句可押韵可不押韵,以押韵居多。第二句和第四句一定要押韵,而且一般押平声韵,一韵到低,中间不能换韵。第三句的最后一个字限用仄声字
要求
律诗
第一句可押韵可不押韵。诗的偶数句一定要押韵,而且一般押平声韵,一韵到底,不能换韵。除首句外的奇数句,最后一个字限用仄声字。用韵的字在诗中不能重复出现
3.平仄与参差美
平仄是对整首诗中每个字的要求。平就是平声,仄就是上、去、入三声。值得注意的是古代入声在普通话中都并入其他三声了。
课文以五言律诗为例谈了诗歌的平仄格式。其基本格式包括:
(1)仄起式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2)平起式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4.对仗与对称美
对仗也就是对偶。格律诗中的对仗不但要求上下句的字数要相等,而且相对字的意义、词类、平仄也都要一一相对。
对仗类型
特点
工对
对仗用词不仅词类相同,还必须是意义上属于同一大类的词
宽对
只需要同一种词类的词(或词组)相对
借对
一个词有两个意义,诗人在诗中用的是甲义,但是同时借用它的乙义来与另一联中的词语相互对仗
串对(流水对)
前后两句的意义相连,就像连续说下来的一句话,但同时,上下两联又必须符合对仗的要求
1.下列关于诗歌押韵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诗词对押韵的要求比较严格,现代文的写作在文句上有时也是讲究押韵的。
B.所谓押韵,就是韵脚的字必须同音。这里的“韵”,指韵脚字的韵母。
C.押韵可以使诗歌曲调和谐悦耳,富有韵味。
D.从押韵的要求看,“安(ān)、烟(yān)、弯(wān)、冤(yuān)”相互可以押韵。
解析:选B 押韵是指韵脚的字必须同韵。这里的“韵”指韵脚字的韵腹、韵尾和声调的平仄都相同。
2.下列对诗歌中平仄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平仄是针对整首诗歌而言的。
B.“平仄”中“平”就是平声,“仄”就是指上、去、入三声。普通话中的阴平和阳平都是平声。
C.古体诗的仄声就是指现代普通话的上声和去声。
D.七律的平仄格式是五律的扩展。
解析:选C C项,
古代诗歌中的有些仄声转为现代汉语中的阴平和阳平了。
3.下列对古体诗和近体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体诗是按照古代的诗体写成的,凡不受近体诗格律束缚的都是古体诗。
B.唐人认为,从《诗经》到南北朝的诗,都是古体诗。
C.近体诗以律诗为代表,在用韵、平仄、对仗上都有许多讲究。由于格律很严,所以被称为“格律诗”或“律诗”。
D.古体诗和近体诗,只是一个按时间划分的概念。
解析:选D 古体诗和近体诗,是从格律上划分的。
4.下面一首七言律诗中所缺的一句诗应是(  )
社南村酒白如饧,邻翁宰牛邻媪烹。插花野妇抱儿至,________。淋漓醉饱不知夜,裸股掣肘时欢争。去年百金易斗粟,丰岁一饮君无轻!
A.老翁堑水西南流
B.老叟无衣犹抱孙
C.曳杖老翁抚背行
D.负鼓盲翁飞作场
解析:选C 根据对仗特色来判断。
5.请补写一句与上联字数相等、结构相似的下联。(平仄不论)
上联:爱国诚信乃做人根本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求实谦虚为治学前提
链接考点
撰写对联
这一节的内容主要是语言表达的简明、生动,涉及正确使用修辞和诗歌鉴赏等相关内容。具体的题型有对联题、鉴赏诗歌的语言、仿写句子、拟标题、写广告词、写宣传语等。
对联属于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考查的范围,也属于仿写句式考查范围,是语法知识、文化知识和思想积淀的综合体现,它直接指向对考生素养的考查。
对联的考查从2004年开始,以后每年都有若干考区的试题对此有所涉及。有的单独考查,有的则与语言简明、连贯、得体等结合起来考查。
[例1] (山东高考)用下面的短语组成两副有关春节和端午节的对联。要求:上下联各为七字,语意连贯,符合节日和对联特点,不得重复使用短语。
门上桃符 碧波竞舟 江边柳线 青艾驱瘴
迎春绿 十里欢 耀眼红 千家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符合节日和对联特点”既是解题的要求,也是答题的线索。首先,根据节日特点,尝试着将提供的短语分成两组(初步分组,因为有的不太容易看出来是属于春节的还是属于端午节的):一组表现春节——门上桃符、江边柳线、迎春绿,一组表现端午节——碧波竞舟、青艾驱瘴。然后根据节日特点和对联要求,尝试着进行组合:“门上桃符”可以和“耀眼红”组合,因为桃符是红色的;“江边柳线”可以和“迎春绿”组合,因为柳树是绿色的;“碧波竞舟”和“十里欢”组合,因为龙舟竞赛有十里之遥;剩下的“青艾驱瘴”和“千家乐”组合,因为挂艾草是在家里,驱瘴是为了生活的安宁。这样两两组合完毕后,再根据对联的特点——出句末字一般是仄声(三四声),对句末字一般是平声(一二声),就可以得出答案了。
[答案] (春节)江边柳线迎春绿 门上桃符耀眼红
(端午节)青艾驱瘴千家乐 碧波竞舟十里欢
[例2] (天津高考)学校成立若干学生社团,请你从下列选项中选出三副内容适合的对联,分别送给戏剧社、文学社和摄影小组,以示祝贺。
①现出庐山真面目 留住秋水旧丰神
②藏古今学术 聚天地精华
③常向秋山寻妙句 又驱春色入毫端
④天涯雁寄回文锦 水国鱼传尺素书
⑤看我非我,我看我,我也非我 装谁像谁,谁装谁,谁就像谁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语言表达“得体”是指能够恰当地使用语言,体现语境和语体的要求。题目中提供了五副对联,要求考生从中选取三副分别送给戏剧社、文学社和摄影小组,以示祝贺。仔细阅读五副对联,不难发现它们都是行业联。第①副适用于照相馆,当然适用于摄影小组;第②副则适用于图书馆;第③副适用于文学社;第④副适用于邮局;第⑤副适用于戏馆,当然适用于戏剧社。
[答案] 戏剧社:⑤ 文学社:③ 摄影小组:①
[例3] (安徽高考)将下面的短语组成两副七字对联,并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
芝兰绕阶 黄牛耕地 翠柳迎春 桃李满园
千里绿  春绣锦  座凝香  万山金
新春对联
教师办公室对联
[解析] 对联讲究字数相等,意义相关或相反,结构相同,平仄相对。从结构上看:四字短语都是主谓结构,但“芝兰”“桃李”为并列式,“黄牛”“翠柳”为偏正式;三字短语中“千里/绿”“万山/金”结构一样,“春/绣锦”“座/凝香”结构一致。然后依据平仄确定上下联:上联最后一个字多为仄声,下联最后一个字则应为平声。
[答案] 新春对联:翠柳迎春千里绿 黄牛耕地万山金 教师办公室对联:桃李满园春绣锦 芝兰绕阶座凝香
[例4] (湖南高考)为上联“心平浪静,秋月芙蕖湘水碧”选择下联,最合适的一项是(  )
A.志远天高,春风杨柳麓山青
B.情深海阔,夏日荷花潇江红
C.气壮山威,鲲鹏展翼楚云飞
D.身正才卓,冬雪松竹衡岳高
[解析] 根据对联的特点,“山”对“水”,“春”对“秋”的特点来判断。
[答案] A
[例5] (重庆高考)据媒体报道,2008年5月8日9点18分,奥运祥云火炬成功登顶珠穆朗玛峰。冲顶过程中,一朵白云始终停留在珠峰上空。火炬点燃不久,一道彩虹在珠峰上空出现。
请以此为内容,展开想象,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一副对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结合压缩语段、修辞考查拟写对联。高考拟写对联一般要求做到:字数相等、意义相关、平仄相谐。
[答案] 示例:珠峰白云含情迎圣火吉祥;碧空彩虹有心祝奥运成功。
1.对联的特点
对联的种类较多,但不管是何类对联,使用何种形式,都必须具备以下特点:一要字数相等,句式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二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尾字用平声。三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四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意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复。与对联紧密相关的横批,可以说是对联的题目,也是对联的中心。横批就形式而言应该是一个四字短语,就内容而言应该是对上下联内容的概括。好的横批在对联中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相互补充的作用。
2.对联的分类
从上下句所表达的意义关系看,对联分为正对、反对、串对三种。
(1)正对:就是上下句各自具有一个完整的意思,但两者又和谐地统一在一个意境之中,上下两句所表达的内容相同、相似或相关。正对是对联中最常见的。例如:
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2)反对:顾名思义,上下两句意思相反,它们一正一反,意思互相映衬,形成对照,主题表现得更为深刻、鲜明,艺术效果更加突出。例如:
破千年旧俗,立一代新风。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3)串对:又叫流水对,指上下两句的意思是顺承的、连贯的,只是把一个意思分成两句话来表达,如果将上下句独立起来,意义就不完整。串对的上下句一般都有因果、连贯、递进、条件、假设等关系。例如:
聚来千亩雪,化作万家春。
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头是百年人。
3.对联的写作方法
(1)对联的内容都相关,在解答对联题时,就可以借助联想,利用相关、相似、相反的联想。先把一句拆成几个词组,利用联想的方法,给每个词分别作对,再把这些对出的词连缀成一句。例如高考题全国卷出的上联“扫千年旧习”可拆成“扫——千年——旧习”,与“扫”相关的词有“除、革、去、改、破、树、立、乘、展”等,与“千年”相关的词有“万载、百岁、三秋、四时、一代、几辈”等,与“旧习”相关的词有“陋俗、歪风、恶俗、新风”等,从中选词连缀成句就可以构成“除百岁陋俗”“树一代新风”等。
(2)一副对联就像一首浓缩的诗歌,也要注意立意。或写景或言志或抒情,或深思历史,或剖析现实,歌颂什么、批判什么,得有明确的感情,思想内容要积极向上。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注意选取符合这一立意要求的意象。
(3)平时应该多积累。很多名言警句都是工整的对联,如“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等,读得多,记得多,对写对联大有裨益。
4.写对联的一般思路
对联要求的对仗,实际就是我们所说的修辞中的严式对偶。而在撰写对联的时候人们一般遵循这样三种思路:一是正对,即上下句意思相似、相近、相补、相衬的对偶形式。例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又如“科学能致富,勤劳可兴家”。二是反对,即上下句意思相反或相对的对偶形式。例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三是流水对,即上下句意思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的对偶形式。例如“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又如“一代园丁乐,九州桃李荣”。除了以上三种思路,还有一个比较通用的规律,即上联往往写物,下联往往写人。如“春晖盈大地,正气满乾坤”“爆竹声声脆,祖国日日新”
等。
本节训练点:撰写对联
1.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春蕾文学社决定举办一次宣传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活动。为营造氛围,彰显主题,请你从清明、端午和中秋三个节日中任选一个,为它们撰写一副对联,要求突出特征,主题鲜明。
上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清明节:春风重拂地 佳节倍思亲
端午节:拴五色线挂荷包吃粽子度端午 饮雄黄酒去百病赛龙舟过夏日
中秋节:三秋桂子十里荷 一轮明月两地心
2.趵突泉公园扩建后,有人题写了一副楹联。请用下面的词语组成这副对联。
柳色 泉声 鸣环佩 展画屏 入耳 迎眸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对联写作上要做到词性相同,结构一致;对应工整,音韵协调;内容相关,意境完美。本题所给词语,“柳色”与“泉声”相对,“鸣环佩”与“展画屏”相对,“入耳”与“迎眸”相对,考生组合时,只需要做到词性相对,意思通顺,意境优美即可。
答案:泉声入耳鸣环佩 柳色迎眸展画屏
3.仿照下联对“中国历史书”的述说,请你以“语文课本”为对象写出上联。要求:①合乎对联的基本写法;②要反映出语文课本的特征。
语文课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国历史书:揽古今风雨,凸显华夏脊梁,点点滴滴,诉说天道沧桑
答案:收中外佳作,展现文学画廊,字字句句,刻画人间善恶
4.把A、B、C、D四项中的诗句分别填入到原诗中去。
A.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B.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C.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D.如今风摆花狼藉,绿叶成阴子满枝。
《赠别(其一)》: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①_________
《遣怀》: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②________
《寄扬州韩绰判官》: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③________
《叹花》:自恨寻芳到已迟,往年曾见未开时。
④________
解析:这四首都是绝句,都应该符合基本的押韵规则。选项A韵脚是“箫”,与之相配的是第三首诗《寄扬州韩绰判官》,韵脚字“凋”;选项B韵脚是“名”,与之相配的是第二首诗《遣怀》,韵脚字“轻”;选项C韵脚是“如”,与之相配的是第一首《赠别》,韵脚字“初”;选项D韵脚是“枝”,与之相配的是《叹花》,韵脚字“时”。
答案:①C ②B ③A ④D
5.把下列对联补充完整。
(1)朝霞映窗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开卷读美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月色与灯光辉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晨曦中书声琅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七尺小屋,承载父母殷切希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1)晚灯伴书声;(2)抚琴奏妙音;(3)天籁共琴声奏鸣;(4)月光下琴音泠泠;(5)三更灯火,照亮学子锦绣前程。
6.用下面的短语组成两副对联。要求:上下联各为七字,语意连贯,符合对联特点,不得重复使用短语。
云间树色 风从花里 竹里泉声 水向石边 千花满 百道飞 流出冷 过来香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云间树色千花满 竹里泉声百道飞 ②水向石边流出冷 风从花里过来香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贴春联是中国人过年时的一项传统民俗活动。人们通常在除夕这天,将写好的春联贴于门上,春联的字数可多可少,但上下联必须构成对仗,如四言联“春安夏泰,秋稔冬祥”。六言联“冬尽梅花点点,________”。春联寓意吉祥,言简意赅,深受人们喜爱。
在文中横线处填入下列语句,恰当的一项是(  )
A.万户杨柳依依    
B.千家喜气洋洋
C.春回爆竹声声
D.春来微风缕缕
解析:选C 本题考查对联及修辞手法的运用。对联要求上下联对仗,词性相同,字数相等。题目中和“冬”对应的是“春”,排除A和B,第一段写过年习俗,所以应该选C。
8.请运用相关知识,把下列短语组合成一副赞颂我国南宋一著名诗人的对联。
池馆重新接草堂 宦游西蜀 烟尘誓扫还金阙 志复中原 诗继少陵 派开南宋 更入清风明月 高吟铁马铜驼
对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宦游西蜀,志复中原,高吟铁马铜驼,烟尘誓扫还金阙;诗继少陵,派开南宋,更入清风明月,池馆重新接草堂。(陆游)
9.下面这副对联明显有对得不工整的地方,在不改动字句的前提下,请分别调整上下联词语顺序,使上下联对仗工整,合乎对联的要求。
纵目登阁鸢飞鱼跃千帆竞
览胜抒怀水木清华万类荣
修改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登阁纵目鸢飞鱼跃千帆竞;览胜抒怀水清木华万类荣。
10.对联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析字联”又是对联中的一朵奇葩,变化无穷,妙趣横生。
据说,有两家联姻,男方姓潘,女方姓何,在举行婚礼这天,有客人赠联祝贺:嫁得潘家郎,有水有田方有米;又对下联:娶得何家女,添人添口便添丁。上联以“水、田、米”合成“潘”字,下联以“人、口、丁”合成“何”字,既暗含双方的姓氏,又反映了双方的愿望,幽默诙谐之中增添了喜庆的气氛。
传说,康熙求才若渴,一旦发现,便不拘一格地重用。一天,康熙听说一位和尚很有学问,便请他来宫中下棋。康熙连输三盘,出上联试和尚:“山石岩下古木枯,此木为柴。”此联析“岩”“枯”“柴”三字而成,文字连贯。和尚随口而出:____________________。康熙一听,和尚也妙析了三字,对得无懈可击,心中十分高兴,便委以重任。
请你写出和尚对的下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白水泉边女子好,少女更妙
11.请根据下列内容,拟写一副对联,再加一个四字横批。要求对联能从“形、色、香、味”四个方面概括龙井茶的特点,横批对龙井茶作总的评价。
龙井茶素以“形、色、香、味”俱佳而闻名于海内外。它的色泽并非翠绿,而是嫩绿中略透黄色;悠悠的香气沁人脾胃,有芝兰似的清香;外表扁平光滑,中间宽,两头稍尖,有人说像麻雀的舌头;细细品饮有淡淡的甜味,浓醇可口。
对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横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对联:形如雀舌色(呈)黄绿,香似芝兰味(觉)甘醇。
横批:四绝佳茗或驰誉海内。
12.有人读完《水浒传》和《西游记》后,写了一副对联,下面是下联,请你拟出上联。
上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联:梁山好汉疾恶如仇杀富济贫得人心
答案:示例:西游师徒从善如流降妖除魔应天道
13.为帮助贫困生上学,某中学发起“爱心捐款活动”。请为此项活动拟写一则校园公益广告。要求主题鲜明,使用对偶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一:你的爱心能为他的心灵建一间温暖的房,你的奉献能为他的人生圆一个美丽的梦。
示例二:他的人生因你的捐助不再灰暗,他的命运因你的捐助不再多艰。
14.《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曾晳描绘出这样的春游情景:“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请为下面两副对联分别拟写下联和上联,概述这一春游情景。
(1)第一副:上联:呼朋引伴踏春去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二副:上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联:童子六七沂水濯衣衣犹香
答案:示例:(1)戏水沐风咏歌回
(2)冠者五六舞雩当风风正暖
15.根据下面文字写一副对联,要求每联不能少于7个字。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由丹江口水库调水,直接输入京津地区,润泽那里的千百万人民。
为了弥补汉江中下游地区因此而带来的水量减少的状况,国家启动引江入汉工程,即以运河的方式引江济汉,满足荆江一带人民生产、生活的需要。过去都是一江汉水流入长江,自2014年9月26日起,由引江济汉工程引来的长江水,开始反哺汉江。
上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丹水滔滔,一渠清流润泽京津大地
大江汤汤,万顷碧波反哺荆楚平原
16.阅读下面的一则新闻,为其拟写一个标题。要求:使用对偶的修辞手法,不超过30字。
“教妇初来,教儿婴孩”,最近全国多个城市兴起了“女学热”,“女学”班授课地点从北京、山东、河北一直绵延到陕西、广东、海南……“女学”告诉女性提高自我修养,用心感受他人需求,运用智慧经营好家庭,有助于化解那些因过分强调“自我”而导致的家庭矛盾。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智慧课堂,塑造贤妻良母 用心学习,提高自我修养第三节
迷幻陷阱——“误读”和“异读”
主题展示
?引子感悟
“翻-到-死”
―→
?活动探究
白字先生―→误读原因
要点归纳
1.误读
误读情况
生造字音,读“错”
多音字,读“混”
误读原因
“读半边”造成误读
“多音字”造成误读
“方言音”造成误读
  2.异读
异读的概念
指一个字在实际使用中存在着两种读音的情况
异读词产生的原因
由读书音(文读)和口语音(白读)的分歧造成的
受方言音的影响造成的
误读造成的
1.下列不属于“误读”的原因的一项是(  )
A.要认读的目标字与某个已知读音字的字形相近。
B.目标字和已知读音的字有相同的组成部分,尤其是形声字具有相同的声符。
C.受方言音的影响,如把“角”读成“guō”,“四、十”不分等。
D.没有这个音,读“错”了;多音字应该读这个音时读成了另一个音,读“混”了。
解析:选D D项,这是“误读”的情况,不是原因。
2.下列关于“异读词”的产生原因,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由于读书音(文读)和口语音(白读)的分歧造成。比如“暴露”的“暴”读书音是“pù”,口语音是“bào”。
B.受方言读音的影响。例如普通话受上海话影响,吸收了“揩油”这个词,使“揩”产生了“kāi”和“kā”两种读音。
C.误读造成。例如“械”读“jiè”,“畸”读“qí”,“熟”读“shóu”,都是读半边读错了字音,但是长期通行,习以为常,形成了异读。
D.北京语音自己的特殊发展造成。如“危”读“wēi”,“含”读“hán”等。
解析:选C C项,“shóu”是口语音,不是读半边读错了字音。
3.人们在使用成语时,经常会出现读错字的情况。请给下面几组成语中的加点字注音。
风光旖旎 怙恶不悛 锲而不舍 脍炙人口
莘莘学子 未雨绸缪 畏葸不前 以己度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风光旖旎(yǐ
nǐ),怙(hù)恶不悛(quān),锲(qiè)而不舍,脍炙(kuài
zhì)人口,莘莘(shēn
shēn)学子,未雨绸缪(chóu
móu),畏葸(xǐ)不前,以己度(duó)人。
链接考点
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这一节的主要内容是了解读错字音的原因。通过对“误读”和“异读”的分析,学会如何读准字音。对应的高考考点依然是“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考查点经常设在“误读”上,主要类型有:判断形异音同;判断形近(形声)音异;判断多音多义字的读音。学习时要注意积累多音多义字;区分形近字(形声字)、同音字;纠正习惯性误读、方言音误读。
[例1] (江西高考)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翌(yì)日       
贲(bēn)张
黑魆(yuè)魆
沆瀣(xiè)一气
B.倜(tì)傥
和(huó)面
角(jiǎo)斗士
莞(wǎn)尔一笑
C.魑(chī)魅
伛偻(lǚ)
入场券(quàn)
心广体胖(pànɡ)
D.笑靥(yè)
圭臬(niè)
打擂(lèi)台
绿(lù)林好汉
[解析] A项,魆,应读xū;B项,角,应读jué;C项,胖,应读pán。
[答案] D
[例2] (大纲卷)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逾越(yú)      
鸟瞰(kàn)
一丘之貉(luò)
栩栩如生(xǔ)
B.溃败(kuì)
凹陷(wā)
贻笑大方(yí)
兢兢业业(jīng)
C.咀嚼(zǔ)
桧柏(guì)
罄竹难书(qìng)
饕餮大餐(tiè)
D.觊觎(jì)
攻讦(jié)
光阴荏苒(rǎn)
心怀叵测(pǒ)
[解析] A项,一丘之貉(hé);B项,凹陷(āo);C项,咀嚼(jǔ)。
[答案] D
[例3] (广东高考)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驰骋/聘请 饶恕/夙愿 塞翁失马/敷衍塞责
B.瑕疵/遐想
遏止/摇曳
是否/臧否
C.诽谤/磅礴
洗涤/嫡亲
累积/劳累
D.渗透/掺杂
俯仰/辅导
屡见不鲜/鲜为人知
[解析] A项,chěnɡ/pìn,shù/sù,sài/sè;B项,xiá,è/yè,fǒu/pǐ;C项,bàng/páng,dí,lěi/lèi;D项,
shèn/chān,fǔ,xiān/xiǎn。
[答案] A
1.仔细审题、读题
要把题目要求看清楚,是选正确的,还是错误的;是选相同的,还是不同的。仔细读题是指仔细准确地将四个选项中的信息输入大脑,不能出现错误。
2.联想识记,扩大组词
遇到多音字或形声字拿不准时,可多组词,唤醒记忆或增大甄别。如:“绯闻”的“绯”,平时口语中容易读成fěi,但我们根据“绯红”一词,可以确定读fēi。
3.运用排除法快速作答
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通过正面肯定与侧面排除相结合的方法来作答,首先排除明显有错误的选项。
4.遇熟谨慎
越熟悉的越要小心,千万不可想当然,被习惯蒙蔽。做好语音题,只能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入手,未雨绸缪,贵在平时。一是勤于查字典,在日常生活中纠正错误读音;二是通过做练习,见一个记牢一个;三是抓特殊,这些字的读音往往是较特殊的,要重点记忆。
本节训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摒弃(bìnɡ)     哽咽(yè)
熟稔于心(niàn)
纨绔子弟(kù)
B.克扣(kě)
迄今(qì)
奖掖后进(yè)
同仇敌忾(kài)
C.闷热(mēn)
膻味(xīnɡ)
蚍蜉撼树(pí)
直言贾祸(ɡǔ)
D.炽热(chì)
刍议(chú)
数九寒天(shǔ)
捕风捉影(bǔ)
解析:选D A项,稔rěn;B项,克kè;C项,膻shān。
2.下列词语中,每组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媒妁/朔风 跻身/济济 加官晋爵/精神矍铄
B.殷红/氤氲 付梓/尘滓 弦外之音/涎皮赖脸
C.簇拥/蹙额 峭拔/讥诮 恃才傲物/舐犊情深
D.矗立/罢黜 痉挛/捷径 姹紫嫣红/叱咤风云
解析:选C 加点字的读音分别为:A项,shuò,jī/jǐ,jué;B项,yān/yīn,zǐ,xián;C项,cù,qiào,shì;D项,chù,jìnɡ,chà/zhà。
3.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聒噪(guā) 扪心自问(mén) 创可贴(chuāng)
悲恸(tòng)
呕心沥血(ǒu)
B.
挫折(cuò)
疾风劲草(jìng) 冠心病(guān)
穴位(xué)
横行霸道(héng)
C.
誊抄(téng)
人烟阜盛(fù) 佼佼者(jiǎo)
铜臭(chòu)
瞠目结舌(chēng)
D.
商榷(què)
自惭形秽(huì) 通缉令(jí)
贮藏(zhù)
恬不知耻(tián)
解析:选B A项,聒噪(guō);C项,铜臭(xiù);D项,通缉令(jī)。
4.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解嘲  解禁  解囊  浑身解数
B.舷窗  眩晕  炫耀  弦外之音
C.伉俪  亢奋  炕头  引吭高歌
D.颠倒  倒卖  倒戈  翻江倒海
解析:选D D项均读dǎo。A项,“解数”的“解”读xiè,其余读jiě;B项,“眩”“炫”读xuàn,其余读xián;C项,“吭”读háng,其余读kàng。
5.下列各组词语中,每组加点字的读音完全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勾兑/勾当
中肯/一语中的
方兴未艾/自怨自艾
B.
校对/校场
桂冠/勇冠三军
强词夺理/强人所难
C.
着急/着迷
佣金/聘请佣工
狐假虎威/不假思索
D.
与会/与其
投奔/疲于奔命
哄抬物价/一哄而起
解析:选D D项分别读作yù/yǔ,bèn/bēn,hōng/hòng。A项分别读作gōu/gòu,zhòng,ài/yì;B项分别读作jiào,guān/guàn,qiǎng;C项分别读作zháo,yòng/yōng,jiǎ。
6.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折耗(zhé)    绰约(chuò)
水泵(bèng)
流水淙淙(cóng)
B.募集(mù)
缜密(zhěn)
慰藉(jiè)
风驰电掣(chè)
C.露面(lòu)
纤细(xiān)
抚恤(xù)
弦外之音(xuán)
D.栅栏(zhà)
蜷缩(juǎn)
款识(zhì)
敷衍塞责(sè)
解析:选B 本题从多音字、易读错字等角度考查对字音的识记。A项,“折”应读shé;C项,“弦”应读xián;D项,“蜷”应读quán。
7.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与所给注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A.济(jì)  救济 济世 济济一堂 无济于事
B.否(fǒu)
否定
否则
否极泰来 矢口否认
C.发(fà)
发胶
须发
结发夫妻 令人发指
D.便(biàn)
便览
便饭
便宜行事 大腹便便
解析:选C C项四个“发”都读fà。A项中“济济一堂”的“济”读jǐ,其余读jì;B项中“否极泰来”的“否”读pǐ,其余读fǒu;D项中“大腹便便”的“便”读pián,其余读biàn。
8.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A.秩序井然 栉风沐雨 卷帙浩繁 独树一帜
B.一泓清泉
宏观调控
曲肱而枕
鸿鹄之志
C.樯桅毗连
议论精辟
臧否人物
嗜书成癖
D.欣逢佳节
歆慕不已
万马齐喑
馨香满院
解析:选A A项均读zhì;B项,“泓”“宏”“鸿”都读hóng,“肱”读gōng;C项,“否”和“癖”读pǐ,“毗”和“辟”分别读pí和pì;D项,“欣”“歆”“馨”都读xīn,“喑”字读yīn。
9.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府邸(dǐ)    舐犊情深(shì)
砥砺(dǐ)
扺掌而谈(dǐ)
B.觇视(chān)
玷辱名声(diàn)
粘贴(zhān)
拈轻怕重(zhān)
C.骏马(jùn)
酸甜苦辣(suān)
唆使(suó)
日月如梭(suō)
D.瞻仰(zhān)
飞檐走壁(yán)
赡养(shàn)
蟾宫折桂(chán)
解析:选D A项,“扺”应读zhǐ;B项,“拈”应读niān;C项,“唆”应读suō。字音档案-汉字的注音方法
泉水叮咚,鸟语虫鸣,不一样的声音,不一样的意境;喃喃低语,吟咏和唱,不一样的形式,不一样的情感。心灵沟通,表情抒怀,一字一句皆是情,千言万语总关“音”。聆听不同的声音,感悟不同的意境,让我们一起走进“音”的世界。同学们通过这一课的学习,要注意了解有关汉语语音的基础知识,注意语音的规范诵读,联系语言应用中的形象和问题,尝试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作出解释,学会辨析和纠正错误的读音,提高汉语语音应用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篇目
学习内容
学习目标
考点对接
第一节 字音档案——汉字的注音方法
了解历史上比较重要的几种给汉语字词注音的方法
了解汉字的注音方法,掌握汉语拼音方案
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第二节 耳听为虚——同音字和同音词
认识和学习汉语的同音字词
了解形成同音字词的原因和同音字词的类型;了解同音字词在实际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分化以及同音字词在语言交际中的作用
正确使用词语(同音近义词辨析)
第三节 迷幻陷阱——“误读”和“异读”
了解读错字音的原因
学会如何读准字音
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第四节 声情并茂——押韵和平仄
了解构成古典诗词音乐性、韵律美的重要因素——汉字的押韵和平仄
了解基本的押韵、平仄知识,认识汉语的特点和掌握汉语的发音
语言表达——撰写对联
第一节字音档案——汉字的注音方法
主题展示
?引子感悟
?活动探究
《康熙字典》和《新华字典》对“语、言、文、字”的注音
《唐韵》
《集韵》
《韵会》
《正韵》
《康熙
字典》
《新华字典》
注音字母
汉语拼音

鱼举切
偶举切
鱼许切
偶许切
鱼,上声

牛据切
鱼据切
鱼据切
鱼,去声


语轩切
鱼轩切
鱼轩切
严,平声
yán

无分切
无分切
无分切
无分切
音纹
wén
文运切
音问
wèn

疾置切
疾置切
疾置切
疾二切
音自

要点归纳
1.汉字注音方法
直音法
用一个字直接给另一个字注音,找来的这个字的读音跟被注音的字的读音相同或相近
反切法
用两个汉字来拼出另一个汉字的读音。找一个字作为反切上字,决定用什么声母,再找一个字作为反切下字,决定用什么韵母和声调,这就可以拼出被切字的读音了
注音字母
采用独体古汉字的笔画式符号来给汉字注音
汉语拼音
即《汉语拼音方案》,包括字母表、声母表、韵母表、标调法、隔音法和省略法
2.音节的构成要素
(1)声母和韵母
“声母”是指位于汉语音节开头的辅音。普通话里共有22个声母(包括21个辅音声母和一个零声母)。
声母表
b
p
m
f
d
t
n
l
ㄅ玻
ㄆ坡
ㄇ摸
ㄈ佛
ㄉ得
ㄊ特
ㄋ讷
ㄌ勒
g
k
h
j
q
x
ㄍ哥
ㄎ科
ㄏ喝
ㄐ基
ㄑ欺
ㄒ希
zh
ch
sh
r
z
c
s
ㄓ知
ㄔ蚩
ㄕ诗
ㄖ日
ㄗ资
ㄘ雌
ㄙ思
“韵母”是指音节中声母后面的部分。普通话里共有38个韵母,按组成成分的数量和性质可以分为单韵母、复韵母和鼻音韵母三类。
韵母表
 衣
 乌
 迂
 啊
 呀
 蛙
 喔
 窝
 鹅
 耶
 约
 哀
 歪
 欸
 威
 熬
 腰
 欧
 忧
 安
 烟
 弯
 冤
 恩
 因
 温
 晕
 昂
 央
 汪
 亨的韵母
 英
 翁
轰的韵母
 雍
(2)声调
“声调”也叫“字调”,是指音节的高低变化。它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声调不同,意义也就不同。声调包括调类和调值两个概念。“调类”是指按照字音的高低升降分出的类别。
“调值”就是各调类的实际读法。图示如下:
调值
调型
调类
调号
调值口诀
例字
标调歌
55
高平
阴平
ˉ
起音高高一路平

ɑ母出现不放过,没有ɑ母标o、e,i、u
并列标在后,i上标号把点抹
35
中平
阳平

由中到高往上升

214
降升
上声
ˇ
先降后升曲折形

51
高降
去声

高起猛降到底层

3.汉语拼音拼写规则
规则
要点
加写和改写
“i”行韵母独成音节,在i前加y,其余的把i改为y
“u”行韵母独成音节时,在u前加w,其余的把u改为w
“ü”行韵母,一律在ü前加y,ü上两点要去掉
省写
iou、uei、uen前加声母时,省写成iu、ui、un
“ü”行韵母与“j、q、x”相拼时,省去ü上两点
i上标调号时,省去i上一点
韵母er作儿化韵时省写成r
注音时,ng可省作
连写
拼写句子时,同一个词的音节要连写,词和词要分写
大写
句子开头和诗歌每行开头的字母,专有名词的第一个字母,姓和名字每部分的第一个字母要大写
标题可以全部大写,也可以每个词开头的字母大写
商标和商店的名字一般全部大写
隔写
以ɑ、o、e开头的零声母字节如果连在其他音节之后,用隔音符号(’)隔开,如xi’an(西安)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汉语的字典古往今来不计其数,但就其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而言,《康熙字典》《新华字典》和《现代汉语词典》是最重要的三部字典。
B.汉语的音节是发音和听觉上可以感知的最小语音单位,也是语音分析的基本单位。
C.音素是对音节进行分解得到的最小的语音单位,也可以说音节或所有大大小小的语音单位都是由音素组成的。
D.音素包括元音和辅音两类,汉语普通话共有22个元音和9个辅音。
解析:选D D项,汉语普通话共有9个元音和22个辅音。
2.关于“声韵调”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可以说汉语的所有音节都有声母和韵母(没有辅音声母的音节就有零声母),或者说都是声韵相拼构成的。
B.汉语韵母实际上都可以分成韵头、韵腹、韵尾三个部分。一个韵母中可以没有韵头和韵尾,但是必须有韵腹。
C.目前标注声调调值最通用的方法是“五度标调法”,即把声调音高的变化幅度分为五度,1度最高,5度最低。
D.汉语音节中不同的声母或韵母都可以区别音节的不同意义,而不同的声调也可以区别音节的不同意义。
解析:选C C项,应为5度最高,1度最低。
3.把下列人名按姓氏首字字母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列。
①仇万里 ②解晓东 ③褚琴 ④单田芳
⑤令狐冲 ⑥任弼时 ⑦臧克家 ⑧区楚良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①仇(Qiú);②解(Xiè);③褚(Chǔ);④单(Shàn);⑤令狐(Lìnɡhú);⑥任(Rén);⑦臧(Zānɡ);⑧区(u)。即各个姓氏的首字母分别为①q,②x,③c,④s,⑤l,⑥r,⑦z,⑧o。故正确排序应为③⑤⑧①⑥④②⑦。
答案:③⑤⑧①⑥④②⑦
4.请用汉语拼音拼写下面各组词语,注意拼写规范。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北京大学,母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新华字典,工具书,参考资料,辅导教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毛主席,周恩来,邓小平同志,领导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皮袄,飘,延安,西安,爱国人士,现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中华人民共和国:Zhōnɡhuá
Rénmín
Gònɡhéɡuó;国家:ɡuójiā;北京大学:Běijīng
Dàxué;母校:mǔxiào。
(2)新华字典:Xīnhuá
Zìdiǎn;工具书:ɡōnɡjùshū;参考资料:cānkǎo
zīliào;辅导教材:fǔdǎo
jiàocái。
(3)毛主席:Máo
Zhǔxí;周恩来:Zhōu
Enlái;邓小平同志:Dènɡ
Xiǎopínɡ
tónɡzhì;领导人:lǐnɡdǎorén。
(4)皮袄:pí’ǎo;飘:piāo;延安:yán’ān;西安:Xī’ān
;爱国人士:àiɡuó
rénshì;现案:xiàn’àn。
5.按顺序写出《采桑谣》中的声母。



周有光  春日起每早,采桑惊啼鸟。风过碧空飘幽香,花落知多少。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ch、r、q、m、z,c、s、j、t、n。f、g、b、k、p、零声母、x,h、l、zh、d、sh。
链接考点
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这一节的主要内容是介绍历史上比较重要的几种给汉语字词注音的方法,学习重点是掌握汉语拼音方案。对应的高考考点仍然是“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高考语音题虽然不直接考查拼写,但掌握《汉语拼音方案》,仍然是学好、用好普通话,做好语音题的基础。
[例1] (天津高考)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缜(zhěn)密     
商榷(què)
和(huò)稀泥
揆情度(duó)理
B.取缔(tì)
木讷(nè)
档(dàng)案袋
疾风劲(jìn)草
C.栖(qī)息
挟(xiá)持
白炽(chì)灯
戎马倥偬(zǒng)
D.葳蕤(ruí)
豢(huàn)养
软着(zhuó)陆
扣人心弦(xuán)
[解析] B项,“缔”应读“dì”,“劲”应读“jìnɡ”;C项,“挟”应读“xié”;D项,“弦”应读“xián”。
[答案] A
[例2] (广东高考)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崇高/作祟 殷红/赝品 调适/调和
B.傍晚/滂沱 赈灾/诤言 湖泊/停泊
C.韬略/滔天 砧板/嗔怪 如法炮制/炮火连天
D.瞥见/蹩脚 悚然/耸立 方兴未艾/自怨自艾
[解析] 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A项,chónɡ/suì,yān/yàn,tiáo;B项,bànɡ/pānɡ,zhèn/zhènɡ,pō/bó;C项,tāo,zhēn/chēn,páo/pào;D项,piē/bié,sǒnɡ,ài/yì。
[答案] B
[例3] (江苏高考)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A.高亢  引吭高歌  伉俪  沆瀣一气
B.稂莠  锒铛入狱  阆苑  书声琅琅
C.孩提  骇人听闻  尸骸  言简意赅
D.馈赠  功亏一篑  匮乏  振聋发聩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的能力。A项,分别读kàng/háng/kàng/hàng;B项,分别读láng/láng/làng/láng;C项,分别读hái/hài/hái/gāi;D项,都读kuì。
[答案] D
[例4] (山东高考)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  )
A.星宿/乳臭 搭讪/赡养费 粗犷/旷日持久
B.着实/酌量
砾石/沥青路
鞭挞/纷至沓来
C.呜咽/奖掖
瞋目/撑门面
诘难/殚精竭虑
D.畜养/体恤
锁钥/管弦乐
迸发/屏气凝神
[解析] A项,xiù/xiù,shàn/shàn,guǎng/kuàng;B项,zhuó/zhuó,lì/lì,tà/tà;C项,yè/yè,chēn/chēng,jié/jié;D项,xù/xù,yuè/yuè,bèng/bǐng。
[答案] B
1.经常查字典。对于读不准字音的字,要经常查阅新出版的字典,不要轻易相信老字典的读音。
2.注意形声字的字音。形声字的声旁对于我们了解汉字的字音有一定的帮助,但完全依赖声旁,就难免把字读错,因此,不能只读半边。
3.注意形近字的字音。对于那些字形相近的字,要注意仔细辨别其差别及其意义,从而掌握它的正确字音,不可望形生音,以致把字音读错。
4.注意多音字的字音。多音字一字多音,字音变化大,一不小心就会读错。要注意灵活运用词性法、语意法、例句法、组词造句法等,把握多音字的正确字音。
5.建立误读字档案,经常搜集并及时纠正日常语言交际中出现的误读字。
6.在收听广播和收看电视节目中纠正误读字。一般来说,广播、电视播音员的普通话水平较高,要善于在收听收看广播电视节目中,学习播音员的正确字音,纠正自己那些错误的字音。
本节训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有错误的一组是(  )
A.鸡肋(lèi)        蛮横(hèng)
不着边际(zhuó)
大楷字帖(tiè)
B.内讧(hòng)
哂笑(shěn)
断壁残垣(yuán)
不落窠臼(kē)
C.惊悚(sǒng)
愤懑(mǎn)
怙恶不悛(quān)
狼奔豕突(shǐ)
D.难处(chù)
括弧(hú)
唾手可得(tuò)
不胫而走(jìng)
解析:选C C项,“懑”应读mèn。
2.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和盘托出/曲高和寡 称赞/称兄道弟
落枕/失魂落魄
B.曲终人散/委曲求全 押解/浑身解数 
拓片/落拓不羁
C.安步当车/螳臂当车 风靡/靡靡之音
嚼舌/咬文嚼字
D.数不胜数/不足齿数 强化/强词夺理
大炮/炮烙之刑
解析:选B A项,hé/hè,chēng/chēng,lào/luò;B项,qǔ/qū,jiè/xiè,tà/tuò;C项,dàng/dāng,mǐ/mǐ,jiáo/jiáo;D项,shǔ/shǔ,qiáng/qiǎng,pào/páo。 
3.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A.弹射  偏袒  啖以重利  肆无忌惮
B.痉挛  根茎  独辟蹊径  泾渭分明
C.淆乱  叫嚣  祸起萧墙  骁勇善战
D.赡养  禅让  擅离职守  缮写公文
解析:选D A项,弹—tán,袒—tǎn,啖、惮—dàn;B项,痉、径—jìng,茎、泾—jīng;C项,淆—xiáo,嚣、萧、骁—xiāo;D项,均读shàn。
4.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绯闻  斐然  缠绵悱恻  蜚短流长
B.休憩  收讫  无处栖身  锲而不舍
C.馈赠  溃败  喟然长叹  不积跬步
D.寂寞  蓦然  厉兵秣马  相濡以沫
解析:选D A项,绯、蜚—fēi,斐、悱—fěi;B项,憩、讫—qì,栖—qī,锲—qiè;C项,馈、溃、喟—kuì,跬—kuǐ;D项,均读mò。
5.下面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斡旋(wò)   发轫(rèn)  畏葸(sī)
令人咋舌(zé)
金蝉脱壳(qiào)
B.叱咤(zhà)
禀赋(bǐng)
脖颈(jìng)
繁文缛节(rù)
刚愎自用(bì)
C.露相(lòu)
拓片(tuò)
亲家(qìng)
暴戾恣睢(suī)
绿林好汉(lù)
D.倾轧(yà)
攒击(cuán)
阒寂(qù)
呱呱坠地(gū)
郁悒不乐(yì)
解析:选D A项,葸xǐ;B项,颈gěng;C项,拓tà。
6.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咋呼/咋舌
训诂/怙恶不悛
所向披靡/靡不有初
B.溯源/朔风
下载/特约刊载
退避三舍/魂不守舍
C.挣扎/挣钱
纰缪/蚍蜉撼树
惟妙惟肖/委以重任
D.河畔/绊脚
捕捉/周公吐哺
风尘仆仆/前仆后继
解析:选C A项分别读作zhā/zé,gǔ/hù,mǐ/mǐ;B项分别读作sù/shuò,zài/zǎi,shè/shè;C项分别读作zhēng/zhèng,pī/pí,wéi/wěi;D项分别读作pàn/bàn,bǔ/bǔ,pú/pū。
7.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关卡/饭卡 活塞/边塞 应接不暇/应运而生
B.着想/着手 画舫/脂肪 锐不可当/安步当车
C.殉职/徇私 供认/供给 遂心如愿/半身不遂
D.露骨/露脸 冠军/桂冠 横征暴敛/蛮横无理
解析:选D A项读音分别为qiǎ/kǎ,sāi/sài,yìnɡ;B项读音分别为zhuó,fǎnɡ/fánɡ,dānɡ/dànɡ;C项读音分别为xùn,ɡònɡ/ɡōnɡ,suì/suí;D项读音分别为lù/lòu,ɡuàn/ɡuān,hénɡ/hènɡ。
8.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A.庇佑 鄙夷 裨益 毗连 蓬荜生辉
B.树杈 古刹 诧异 差劲 叱咤风云
C.污秽 隐晦 教诲 麾下 讳莫如深
D.砧板 甄别 斟酌 箴言 渐臻佳境
解析:选D D项全读作zhēn。A
项“鄙夷”中的“鄙”读bǐ,“毗连”中的“毗”读
pí,其余读bì;B项“叱咤风云”中的“咤”读zhà,其余读chà;C项“麾下”中的“麾”读huī,其余读huì。
9.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
A.跻身(jī)        炫耀(xuàn)
媲美(pì)
饿殍遍野(piǎo)
B.谙熟(ān)
娉婷(pīng)
寒碜(chen)
提纲挈领(xié)
C.鞭挞(tà)
服膺(yīng)
震慑(shè)
踽踽独行(yǔ)
D.敷衍(fū)
逮捕(děi)
缜密(zhěn)
栉风沐雨(zhì)
解析:选A B项,“挈”应读qiè;C项,“踽”应读jǔ;D项,“逮”应读dài。
10.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与所给注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A.难(nàn) 责难 问难 非难 排难解纷
B.和(hè)
附和
掺和
唱和
曲高和寡
C.哄(hōng)
哄笑
哄传
哄抬 一哄而散
D.劲(jìng)
干劲
刚劲
强劲
疾风劲草
解析:选A B项,“掺和”的“和”读huo;C项,“一哄而散”的“哄”读hòng;D项,“干劲”的“劲”读jìn。
1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诋毁 底蕴 邸所 低首下心 砥柱中流
B.扉页 菲薄 斐然 匪夷所思 蜚短流长
C.模棱 摹仿 落寞 莫逆之交 顶礼膜拜
D.搁浅 奶酪 贿赂 洛阳纸贵 一丘之貉
解析:选D A项分别读作dǐ、dǐ、dǐ、dī、dǐ;B项分别读作fēi、fěi、fěi、fěi、fēi;C项分别读作mó、mó、mò、mò、mó;D项分别读作gē、lào、lù、luò、hé。
12.下列各句中,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许多时没有动静,把总焦急起来了,悬了二十千的赏,才有两个团丁冒了险,逾垣(huán)进去,里应(yìng)外合,一拥而入,将阿Q抓出来。
B.偌(ruò)大的中国,竟存不下几卷经文!比之于被官员大量糟践的情景,我有时甚至狠狠心说一句:宁(nìng)肯存放在伦敦博物馆里!
C.孟子开始游说(shuō)的时候,也正是商鞅受刑,苏秦、张仪提倡合纵连横之际。战国七雄,已经准备长期的大厮(sī)杀。
D.那时欧也妮正捧了那口精美的梳妆匣放到母亲床上,趁葛朗台不在家,母女俩很高兴地在查理母亲的肖(xiāo)像上咂(zhā)摸一下查理的面貌。
解析:选B A项中“垣”应读yuán;C项中“说”应读shuì;D项中“肖”应读xiào,“咂”应读zā。
13.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顺遂(suì)     吉兆(zhào)
歆慕(xīn)
琼楼玉宇(qióng)
B.捕获(pǔ)
萌动(méng)
清纯(chún)
震古烁今(shuò)
C.菜畦(qí)
炫目(xuán)
扶掖(yè)
耳濡目染(rú)
D.宫阙(què)
散漫(sǎn)
积淀(dìng)
宠辱不惊(chǒng)
解析:选A B项,“捕”应读bǔ;C项,“炫”应读xuàn;D项,“淀”应读diàn。
14.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谥号(shì)        提防(dī)
花蕊(ruǐ)
歃血为盟(chā)
B.熟稔(rěn)
青荇(xìng)
中肯(zhōng)
锱铢必较(zī)
C.整饬(chì)
优渥(wò)
尺牍(dú)
无色无臭(xiù)
D.监生(jiān)
执拗(niù)
觊觎(jì)
孑然一身(jié)
解析:选C A项,歃shà,考查形近字的读音,比较容易排除;B项,中zhòng,考查多音字;D项,监jiàn,也是多音字的考查。
15.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奇葩(pā)      哈达(hǎ)
砧板(zhān)
不胫而走(jìnɡ)
B.坎坷(kě)
勖勉(xù)
棘手(jí)
拾级而上(shè)
C.着重(zháo)
巷道(hànɡ)
混沌(hùn)
中规中矩(jǔ)
D.畸形(jī)
慰藉(jiè)
骁勇(xiāo)
扺掌而谈(dǐ)
解析:选B A项,“砧”读zhēn;C项,“着”读zhuó;D项,“扺”读zhǐ。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