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千米和米的简单换算及估测
【教学内容】
教材第27页的例5、例6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熟练掌握千米和米两个长度单位间的进率、学会千米和米之间的换算。
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估测的意识,提高学生估测的能力。
4.通过小组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重点难点】
1.掌握千米和米两个长度单位间的进率,学会千米和米之间的换算。
2.熟练地进行千米和米两个长度单位间的转换。
【教学准备】
课件。
【情景导入】
1.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相邻的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2.1千米=(
)米
3米=(
)分米
7分米=(
)厘米
60毫米=(
)厘米
300厘米=(
)米
1000米=(
)千米
并让学生说说7分米=70厘米,60毫米=6厘米是怎么想的。
【进行新课】
1.学习例1。
(1)出示:3千米=(
)米
6千米=(
)米(任选1题试做)
(2)自主探索,汇报交流。
提问:括号里应填什么?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先独立探索,再小组讨论、汇报。
说明:如3千米=(
)米,因为1千米=1000米,3千米里面有3个1千米,就是3个1000米,1000×3=3000(米),所以3千米=(3000)米。
6千米=(
)米,方法同上。
(3)归纳总结、概括算法。
提问:通过刚才的讨论,你发现了什么?在算法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明确:因为1千米是1000米,那么有几千米就是“几千”米。
板书:3千米=3000米
6千米=6000米
方法:
高×进率低
(4)初步练习。
仿照例题,学生互相出题考一考。并说明思考过程.
2.学习例2。
(1)出示:5000米=(
)千米
4000米=(
)米(任选1题试做)
师问:括号里应填什么?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先独立探索,再小组讨论、交流。
(2)学生汇报。
说明:5000米=(
)千米,因为1000米=1千米,5000米里面有5个1000米,就是5个1千米,5000÷1000=5(千米),所以5000米=(5)千米。
4000米=(
)米,与此同理。
(3)总结算法。
问:通过例2的学习,你又有什么收获?
明确:因为1000米是1千米,那么有几个1000米就是几“千米”。
板书:
5000米=5千米
4000米=4千米
3.学习例3。
(1)师问:1米有多长?50米有多长?100米有多长?每100米要走多少步?(让学生闭眼想象)
(2)师问:从你家到学校是多少千米?(小组讨论)
想:每100米大约要走200步,你一共走了多少步呢?
先算出有多少米?然后再转换成千米,就知道了。
(3)你估算出来你家离学校多远了吗?
【课堂作业】
1.填空
4千米=(
)米3000米=(
)千米
9千米=(
)米6000米=(
)千米
2.估计一下从学校到车站有多远?
【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小结:今天我掌握了千米、米之间的进率及换算。
【课后作业】
完成教材练习六第4、10、11、13、14、15题。
第4课时千米和米的单位换算及估测
1千米=1000米
3千米=3000米
2000米=2千米
5000米=5千米
1.构建新型师生关系。
老师在师生活动中是“平等的首席”。教学中老师力求在师生、生生多渠道的交流合作探究过程中,让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体现学生活动的主体性、自主性,有效性,把学生推到“活动主体”的位置,同时,适时、适宜的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2.活动分层,强化体验。
活动设计形式多样,逐层推进,如设计三个小活动帮助学生建立1千米的观念:活动一请学生谈谈你家离学校有多远,学生均言累使他们初步意识到千米比已经学习的长度单位都大;活动二放课件请学生观察自己放学回家的路上的1千米,使他们感受1千米有点远。活动三带着我们已经认识的1千米去实际走走,有意识的感受1千米到底有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