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
教材33页例9。
【教学目标】
1.利用所学知识,会用迁移和对比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2.结合具体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教学与生活的关系,体验成功的快乐。
【重点难点】
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课件、练习题等。
【情景引入】
1.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个新的重量单位,首先回忆一下,以前学过的重量单位有哪些?(克和千克、吨)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1千克=1000克1吨=1000千克。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1个苹果重200(
)
一个鸡蛋重50(
)
小明的体重28(
)
(2)8吨=(
)千克
1700千克-700千克=(
)吨
9000千克+1000千克=(
)吨
3吨+10吨=(
)吨
10吨-500千克=(
)千克
4吨+5000千克=(
)吨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唤起学生对已有重量单位的有关知识的记忆和对经验的总结。]
2.师提问:同学们谁知道我们经常在马路上看到的大卡车是用来装什么东西的?
3.学生讨论,给出答案。
4.同学们真的太聪明了。是的,我们用大卡车运送沙子,煤等东西。
【进行新课】
1.导入新课,我们学习了吨的认识及简单换算,那么今天我们学习新的知识。我们用卡车运煤。
2.出示情景图:怎样派车能恰好把8吨煤运完?
3.师提问:小朋友们,你们从图中看到了什么?
4.学生回答。
学生甲:一辆载质量2吨的煤
学生乙:一辆载质量3吨的煤
学生丙:一大堆的煤
5.老师总结。
同学们你们真是太聪明了。图中显示了一堆煤和2辆载质量不同的卡车,那么同学们你们知道怎样派车能恰好把8吨煤运完吗?老师出示表格。
6.学生分组讨论。
7.学生汇报。
8.集体订正,老师讲解。
9.老师给出答案。
【课堂作业】
课本33页“做一做”
(学生先独立完成,指名学生进行板演,说说解题思路)
【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课后作业】
1.在一辆载重2吨的货车上,装3台重600千克的机器,超载了吗?
2.练习七第4、6、7、8题。
第6课时解决问题
重量单位:克(g)
千克(kg)
吨(t)
1千克=1000克
1吨=1000千克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好的数学教学内容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使知识贴近学生生活,变得有趣、生动,容易感受。用实际量和规定量进行比较解决实际问题时,有时不仅要考虑人或物的总质量,还要考虑到人随身携带物品的质量或承载物体的运输工具的质量,再与规定量进行比较,让学生体验到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