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专题5.1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新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专题5.1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7-10-22 07:34: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一、选择题(12小题)
1.多酶片中含有的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具有辅助消化的作用。下列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多酶片中酶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
B.酶的数量因参与化学反应而减少
C.酶提供化学反应开始时所必需的活化能
D.酶在生物体内才起催化作用
【答案】A
【解析】多酶片中的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其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A正确;反应前后酶的性质和质量并不发生变化,B错误;酶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但不提供能量,C错误;酶在细胞内、外、生物体外都可发挥作用,D错误。
2.下列有关酶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酶的催化效率总是高于无机催化剂
B.一个酶分子只起一次作用
C.酶催化反应能放出更多的能量
D.催化蛋白质水解的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答案】D
3.下图曲线表示物质A生成物质P的化学反应,在无催化条件和有酶催化条件下的能量变化过程。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ab段表示在有酶催化条件下,使物质A生成物质P反应发生需要的活化能
B.bd段表示在无催化剂催化条件下,使物质A生成物质P反应发生需要的活化能
C.若将酶催化改为无机催化剂催化该反应,则b在纵轴上将向下移动
D.酶可通过降低反应的活化能来加快反应的进行
【答案】D
4.下列关于实验的描述正确的是
A.将糖尿病患者的尿液与斐林试剂混合,静置一段时间后,就会出现砖红色沉淀
B.将双缩脲试剂加入到蛋清稀释液中,溶液最终变成蓝色
C.做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时,将蔗糖溶液的浓度由0.3g mL-1换成0.6g mL-1时,质壁分离与复原的效果更明显
D.将肝脏研磨液煮沸冷却后,加入到过氧化氢溶液中不会出现大量气泡
【答案】D
【解析】将糖尿病患者的尿液与斐林试剂混合,静置一段时间后,不会出现砖红色沉淀,水浴加热才会出现砖红色沉淀,A错误;将双缩脲试剂加入到蛋清稀释液中,溶液最终变成紫色,B错误;做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时,将蔗糖溶液的浓度由0.3g mL-1换成0.6g mL-1时,因细胞一次性失水过多会死亡,质壁分离后不会再复原,C错误;将肝脏研磨液煮沸冷却后,过氧化氢酶变性失活,加入到过氧化氢溶液中不会出现大量气泡,D正确。
5.将乳清蛋白、淀粉、胃蛋白酶、唾液淀粉酶和适量水混合装入一个容器内,调整pH至2.0,保存于37℃的水溶锅中,过一段时间后,容器内剩余的物质是
A.淀粉、胃蛋白酶、多肽、水
B.唾液淀粉酶、淀粉、胃蛋白酶、水
C.唾液淀粉酶、胃蛋白酶、多肽、水
D.唾液淀粉酶、麦芽糖、胃蛋白酶、多肽、水
【答案】A
【解析】乳清蛋白和唾液淀粉酶会被胃蛋白酶水解成多肽,另外当pH调至2.0时,唾液淀粉酶也会失去活性,所以淀粉没被水解,因此容器内剩余的物质是淀粉、胃蛋白酶、多肽、水,A正确。
6.将乳清蛋白、淀粉、胃蛋白酶、唾液淀粉酶和适量水混合装入一个容器内,调整pH至2.0,保存于37℃的水溶锅中,过一段时间后,容器内剩余的物质是
A.淀粉、胃蛋白酶、多肽、水
B.唾液淀粉酶、淀粉、胃蛋白酶、水
C.唾液淀粉酶、胃蛋白酶、多肽、水
D.唾液淀粉酶、麦芽糖、胃蛋白酶、多肽、水
【答案】A
7.下图是化合物P对淀粉酶活性影响的曲线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若温度不断升高,则A点持续上移
B.曲线①是对照组
C.在一定范围内,底物浓度影响着酶促反应速率
D.化合物P抑制该酶的活性
【答案】A
【解析】超过酶的最适宜温度后,随温度升高,酶的活性降低,A点会下移,A错误;由题图可知,曲线①是对照组,曲线②是实验组,B正确;由题图曲线可知,在一定的范围内,随着底物浓度升高,酶促反应速率增大,C正确;由题图分析可知,化合物P抑制酶的活性,D正确。
8.影响酶催化反应速率的因素有温度、反应物浓度、酶的浓度等。如图表示在最适温度下,某种酶的催化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之间的关系。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一组是
①在A点增加反应物浓度,反应速率将加快
②在C点增加反应物浓度,反应速率将加快
③若在A点提高反应温度,反应速率会加快
④若在B点增加酶的浓度,反应速率会加快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B
有可能是酶的数量,所以B点时,往反应物中加入少量同样的酶,反应速率会加快,④正确。
9.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的实验,需进行如下步骤:
①取3支试管,编号并注入2mL淀粉溶液
②向各试管注入相应温度的lmL淀粉酶溶液
③向各试管滴l滴碘液
④将3支试管分别放在60℃的热水、沸水和冰块中维持温度5min
⑤观察实验现象
最合理的实验顺序应为
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②→④→⑤
C.①→③→④→②→⑤
D.①→④→②→③→⑤
【答案】D
【解析】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的实验中,单一变量是温度。该实验中需要先设置温度,再加入酶,最后鉴定和观察,所以操作步骤为:①取3支试管,编号并注入2mL淀粉溶液;④将3支试管分别放在60℃的热水,沸水和冰块中维持温度5min;②向各试管注入相应温度的1mL淀粉酶溶液,并继续维持原先温度;③向各试管滴1滴碘液;⑤观察实验现象。
10.下列有关酶特性的实验设计中,最科学、最严谨的一项是
选项
实验目的
主要实验步骤
A
酶催化具有高效性
实验组:2mL3%H2O2+1mL过氧化氢酶
保温5min对照组:2mL3%H2O2+1mL蒸馏水
保温5min
B
酶催化具有专一性
实验组:2mL3%可溶性淀粉+1mL新鲜唾液
保温
5min碘液检验对照组:2mL3%蔗糖+1mL新鲜唾液
保温5min
碘液检验
C
探究酶作用的适宜温度
5mL3%可溶性淀粉+2mL新鲜唾液+碘液→每隔5min将溶液温度升高10°C,观察溶液蓝色变化
D
pH影响酶的催化活性
向三支试管中依次各加入:2mL3%可溶性淀粉、1mL不同pH缓冲溶液和1mL新鲜唾液,在适宜温度下保持5min
斐林试剂实验
【答案】D
11.下图中的甲图表示植物的淀粉酶与人的淀粉酶活性受pH影响的情况,乙图表示3种脱氢酶(A、B、C)的活性受温度影响的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pH=5时,植物的淀粉酶的活性最高
②人的淀粉酶活性随pH的降低而渐渐升高
③乙图中,适宜温度范围最广的酶是B
④乙图中,无法确认C酶活性的最适温度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
【答案】C
【解析】由甲图可知,植物淀粉酶的最适pH为5,所以pH=5时,植物淀粉酶的活性最高,①正确;低于最适pH时,人的淀粉酶活性随pH的升高而逐渐升高;超过最适pH后,淀粉酶活性随着pH的升高而降低,②错误;乙图中,适宜温度范围最窄的酶是B,③错误;乙图中,C酶的活性随温度的升高还在升高,所以由乙图无法确认C酶活性的最适温度,④正确。
12.在耐高温的淀粉酶运用到工业生产前,需对该酶的最佳温度范围进行测定。如图中的曲线①表示酶在各种温度下,酶活性相对最高酶活性的百分比。将酶在不同温度下保温足够长的时间,再在酶活性最高的温度下测其残余酶活性,由此得到的数据为酶的热稳定性数据,即图中的曲线②。据图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酶只能在最佳温度范围内测出活性
B.曲线②35℃数据点是在80℃时测得的
C.曲线①表明80℃是该酶活性最高的温度
D.该酶使用的最佳温度范围是:60~70℃
【答案】A
二、非选择题(3小题)
13.某科研小组研究镉、铜对河蚌体中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用一定浓度的镉、铜处理河蚌一段时间后,测得河蚌过氧化氢酶活性如下表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表中a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列举本实验需要控制的两个无关变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进行过氧化氢酶活性测定时,选过氧化氢为底物,用一定条件下单位时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示。
(4)若测定镉和铜对河蚌过氧化氢酶活性的综合影响作用,本实验应如何完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3+的催化效率,需利用河蚌新鲜的软体组织制成研磨液。研磨河蚌软体组织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否用河蚌过氧化氢酶作为实验材料来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镉
(2)河蚌数量、河蚌生理状况、加入物质的量、培养时间等(或其他合理答案)
(3)氧气的生成量(过氧化氢的减少量)
(4)设置一组用一定浓度的镉、铜同时处理的河蚌,测定其过氧化氢酶的活性
(5)使酶从河蚌的组织中释放出来,增大过氧化氢酶与过氧化氢的接触面积,从而加速过氧化氢的分解
不能,高温会使过氧化氢自行分解
实验材料来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14.下图中甲曲线表示在最适温度下,某种酶促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之间的关系。其余两条曲线分别表示该酶促反应的反应速率受温度和pH的影响情况。回答下列问题:
(1)甲曲线中,若在A点适当提高温度,反应速率将会_____________________;在B点适当增加酶的浓度,反应速率将会__________________。
(2)丙曲线中,H点代表该酶的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想要短期保存该酶,应选择曲线中的________点所对应的温度。
(4)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通常选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淀粉酶”或“过氧化氢酶”)。
【答案】(1)降低
升高
(2)最适pH
(3)D
(4)淀粉酶
15.将新鲜萝卜磨碎、过滤得到提取液。在温度为30℃的条件下,取等量提取液分别加到四个盛有pH分别为3、5、7、9的100mL体积分数为3%的过氧化氢溶液的烧杯中,结果每一个烧杯都产生气体,然后,将加入四个烧杯中提取液的量减半,重复上述实验。在相同时间内,分别测得两次实验中过氧化氢的含量变化并绘制成如下图所示曲线,请回答:
(1)该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实验中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曲线A和B中,过氧化氢含量的最低点位于横坐标同一位置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曲线A是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次实验的结果,原因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图表示萝卜的过氧化氢酶在体外的最适条件下,底物浓度对酶所催化反应的速率的影响。请在图上画出:
①如果在A点时,将温度提高5℃时的曲线变化;
②如果在B点时,向反应混合物中加入少量同种酶的曲线变化;
③如果在C点时加入大量pH为1.8的盐酸的曲线变化。
【答案】(1)探究过氧化氢在不同pH条件及不同量的提取液条件下分解的快慢(或探究等量的提取液在不同pH条件下对过氧化氢分解的影响及同种不同量提取液在相同pH条件下对过氧化氢分解的影响)
(2)pH的大小和提取液的量
(3)同一种酶的最适pH不变
(4)二
A中含酶量较少,相同时间分解的过氧化氢量较少
(5)见图:
酶所催化反应的速率的影响。若A点时,将温度提高5℃,温度高于最适温度,酶促反应速率减慢;②酶的含量增加,酶促反应速率也相应加快;③过低的pH,有可能导致酶失去活性。据此作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