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同步课堂系列之单元测试AB卷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单元测试(B卷)
(测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班级
姓名
学号
分数
第Ⅰ卷(选择题,48分)
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3分,共48分)
1.古诗词是古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下列诗句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C.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D.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答案】C
2.下列有关物质分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硫、二氧化硅、一氧化碳均为酸性氧化物
B.雾、稀豆浆、氯化铁溶液均为胶体
C.烧碱、冰醋酸、稀硫酸均属于电解质
D.分子中含两个氢原子的酸不一定是二元酸
【答案】D
【解析】A.不正确,一氧化碳不是酸性氧化物;B.不正确,氯化铁溶液不是胶体;C.不正确,稀硫酸是混合物,不属于电解质;
D.正确,甲酸(HCOOH)分子中含两个氢原子,但它是一元酸。综上所述,本题选D。
3.2013年1月我国大部分地区被雾霾笼罩,空气质量严重污染。PM
2.5
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2.510-6m)的细小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雾霾空气属于混合物
B.微粒直径为2.5微米的细小颗粒物可形成胶体
C.实施绿化工程,可以有效防治PM
2.5污染
D.PM
2.5表面积大,能吸附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
【答案】B
【解析】选项A,空气是由N2、O2及一些尘埃等组成的混合物。选项B,胶体微粒直径介于1~100
nm之间,所以微粒直径为2.5微米的细小颗粒物不能形成胶体。选项C,实施绿化工程,树木能吸附空气中的尘埃,从而有效防治PM
2.5污染。选项D,PM
2.5表面积大,吸附能力强,能吸附有毒有害物质。
4.下列各组离子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Cu2+、Na+、NO3-、OH-
B.H+、K+、CO32-、Cl-
C.Mg2+、NH4+、OH-、SO42-
D.Na+、Ca2+、NO3-、Cl-
【答案】D
【解析】A、
Cu2+、OH-
形成Cu(OH)2
沉淀,故A错误;
B.H+、CO32-反应,故B错误;C.Mg2+、NH4+与OH-均反应,故C错误;
D.Na+、Ca2+、NO3-、Cl-不能生成沉淀、气体和水,故D正确;故选D。
5.含有砒霜(As2O3)的试样和锌、盐酸混合反应,生成的砷化氢(AsH3)在热玻璃管中完全分解成单质砷和氢气,若砷的质量为1.50mg,则(
)
A.被氧化的砒霜为1.98
mg
B.分解产生的氢气为0.672mL
C.和砒霜反应的锌为3.90mg
D.转移的电子总数为610-5NA
【答案】C
点睛:解答本题需要特别注意在砷化氢中砷的化合价为-3。
6.下列现象与胶体的性质无关的是
A.将盐卤或石膏加入豆浆中,制成豆腐
B.一支钢笔使用两种不同型号的蓝黑墨水,易出现堵塞
C.向FeCl3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会出现红褐色沉淀
D.清晨,人们经常看到阳光穿过茂密的树木枝叶所产生的美丽景象
【答案】C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SO3
、NH3的水溶液均能导电,所以均是电解质
B.蔗糖、酒精在水溶液中和熔融态时均不导电,所以它们是非电解质
C.液态硫酸、固态硫酸钡不能导电,所以二者均不是电解质
D.钢铁、石墨均导电,所以它们是电解质
【答案】B
【解析】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例:酸、碱、盐,金属氧化物等;非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不能导电的化合物;例:有机物,非金属氧化物等。A、SO3、NH3本身不能电离出离子,溶于水反应生成硫酸或一水合氨电解质溶液导电,均属于非电解质,A错误;B、蔗糖、酒精在水溶液中和熔融态时均不导电,它们是非电解质,B正确;C、液态硫酸、固态硫酸钡不能导电,但是硫酸溶于水完全电离,能导电,硫酸钡熔融状态下完全电离,能导电,故它们是电解质,C错误;D、电解质是化合物,钢铁是混合物,石墨是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D错误,答案选B
8.现有以下物质:①
NaCl溶液
②
干冰(固态的二氧化碳)
③冰醋酸(纯净的醋酸)
④铜
⑤BaSO4固体⑥蔗糖⑦酒精⑧熔融的KNO3其中属于电解质的是)
A.①③⑤⑧
B.②③④⑤⑥⑦
C.③⑤⑧
D.全部
【答案】C
【解析】溶于水或在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是电解质,则①NaCl溶液是混合物,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②干冰(固态的二氧化碳)是非电解质;③冰醋酸(纯净的醋酸)是电解质;④铜是单质,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⑤BaSO4固体是电解质;⑥蔗糖是非电解质;⑦酒精是非电解质;⑧熔融的KNO3属于电解质,因此其中属于电解质的是③⑤⑧,答案选C。
点睛:掌握电解质的含义是解答的关键,注意判断电解质时不能依据能否导电进行判断,关键是看引起导电的原因是不是自身发生的电离,如果在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够自身电离出离子,则就属于电解质,否则不是。
9.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加入OH-有沉淀析出,加入H+能放出气体的离子组是( )
A.Mg2+、Na+、Cl-、CO
B.Ba2+、K+、OH-、NO
C.H+、Fe3+、NH、SO
D.Na+、Ca2+、Cl-、HCO
【答案】D
点睛:把握习题中的信息及常见离子之间的反应为解答的关键。离子之间不能结合生成沉淀、气体、水等,则离子可以大量共存,然后结合加入OH-有沉淀析出,加入H+能放出气体来解答。
10.下列关于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所有溶液都是无色的
B.由分散质和分散剂组成的分散系一定是溶液
C.均一稳定的液体是溶液
D.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
【答案】D
【解析】A、溶液可以有颜色例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故A错误;B、分散系包括溶液、胶体和浊液,故B错误;C、均一稳定的液体可能是纯净物如液溴,不是溶液,故C错误;D、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属于混合物,故D正确;故选D。
11.欲将混合液中Al3+、Cu2+、Ba2+、Ag+逐一沉淀出来加以分离,加入试剂①Cl- ②SO ③OH- ④CO2 ⑤CO的正确顺序是( )
A.①②③④
B.③⑤①②
C.②①③⑤
D.①⑤③②
【答案】A
【解析】Cl-仅和Ag+生成沉淀,SO42—能和Ba2+、Ag+生成沉淀,OH-能和Al3+、Cu2+、Ag+生成沉淀,CO32—能和Al3+、Cu2+、Ba2+、Ag+都能生成沉淀,故先加Cl-,再加SO42—,再加过量的OH-,最后再通入CO2,使AlO2—生成沉淀,故A正确。
1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氯化钠溶液在电流作用下电离成钠离子和氯离子
B.溶于水后能电离出氢离子的化合物一定是酸
C.硫酸钡难溶于水,但硫酸钡属于电解质
D.二氧化碳溶于水能部分电离,故二氧化碳属于电解质
【答案】C
13.下列物质分类的正确组合是
碱
酸
盐
酸性氧化物
A
纯碱
盐酸
烧碱
二氧化硫
B
烧碱
硫酸
纯碱
一氧化碳
C
苛性钠
醋酸
石灰石
水
D
苛性钾
硝酸
苏打
三氧化硫
【答案】D
【解析】A、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属于盐类,不属于碱类,烧碱是氢氧化钠属于碱不是盐,故A错误;B、一氧化碳属于不成盐氧化物,不属于酸性氧化物,故B错误;C、水不属于酸性氧化物,故C错误;D、苛性钾属于碱;硝酸属于酸;苏打是碳酸钠,属于盐类;三氧化硫是酸性氧化物,故D正确.故选D。
14.下列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肯定有一种元素被氧化,另一种元素被还原
B.置换反应一定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C.在反应中所有元素的化合价一定发生变化
D.化合反应和复分解反应不可能是氧化还原反应
【答案】B
【解析】A、Cl2+H2O=HCl+HClO反应中既有化合价升高的氯元素也有化合价降低的氯元素,所以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可能同一元素既被氧化又被还原,选项A错误;B、置换反应中一定有化合价的变化,有化合价变化的化学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所以任何一个置换反应一定属于氧化还原反应,选项B正确;C、2H2+O2
2H2O反应中各元素的化合价都发生变化;Cl2+H2O=HCl+HClO反应中只有氯元素的化合价变化,选项C错误;D、2H2+O2
2H2O的反应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还原反应,SO2+H2O=H2SO3的反应是化合反应但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所以只有部分化合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复分解反应一定没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所以复分解反应一定不是氧化还原反应,选项D错误。答案选B。
15.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铁片放入稀盐酸中:2Fe+6H+=2Fe3++3H2↑
B.大理石放入稀硝酸中:CO32-+2H+=CO2↑+H2O
C.硝酸银溶液中加入铜粉:Cu
+Ag+=Cu2++Ag
D.硫酸铜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Cu2++SO42-+Ba2++2OH-=Cu(OH)2↓+BaSO4↓
【答案】D
点睛:本题考查了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明确物质之间的反应及离子方程式书写规则即可解答,注意A选项,强氧化性酸将铁氧化为铁离子,弱氧化性酸氧化为亚铁离子,为易错点。
16.赤铜矿的成分是Cu2O,辉铜矿的成分是Cu2S,将赤铜矿与辉铜矿混合加热有如下反应:
Cu2S+2Cu2O6Cu+
SO2↑,对于该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中的氧化剂只有Cu2O
B.Cu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
C.Cu2S在反应中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D.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6:1
【答案】C
【解析】A、Cu2O和Cu2S中Cu元素化合价都降低,都为氧化剂,选项A错误;B、反应中Cu元素化合价只降低,Cu为还原产物,选项B错误;C、Cu2S在反应中铜元素化合价降低,硫元素的化合价都升高,在反应中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选项C正确;D、根据方程式可知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6,选项D错误。答案选C。
第Ⅱ卷(共52分)
17.(16分)有下列物质:Fe、O2、CO2、NH3、H2S、HCl、H2SO4、Ba(OH)2、NaHSO4、Na2SO4
、BaSO4、CaO、蔗糖、C2H5OH
(1)属于酸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属于碱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属于盐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属于单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属于有机物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下列物质在水中电离的方程式:
①H2SO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Na2SO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NaHSO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NaHCO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H2S、HCl、H2SO4
Ba(OH)2
NaHSO4、Na2SO4
、BaSO4
CaO、CO2、
Fe、O2
蔗糖、C2H5OH
H2SO4
=2H++SO42-
Na2SO4
===2Na
++SO42-
NaHSO4=Na
++H++SO42-
NaHCO3
=Na
++HCO3-
(2)①H2SO4
在水中电离的方程式为H2SO4
=2H++SO42-,故答案为:H2SO4
=2H++SO42-;
②Na2SO4在水中电离的方程式为Na2SO4
===2Na
++SO42-,故答案为:Na2SO4
===2Na
++SO42-;
③NaHSO4在水中电离的方程式为NaHSO4=Na
++H++SO42-,故答案为:NaHSO4=Na
++H++SO42-;
④NaHCO3在水中电离的方程式为NaHCO3
=Na
++HCO3-,故答案为:NaHCO3
=Na
++HCO3-。
18.(6分)某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有:AsH3、H2SO4、KBrO3、K2SO4、H2O和一种未知物质X。
(1)己知KBrO3在反应中得到电子,则该反应的还原剂是________。
(2)已知0.2mol在反应中得到1
mol电子生成X,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
(3)根据上述反应可推知_________。
A.氧化性:KBrO3>H3AsO4
B.氧化性:H3AsO4>KBrO3
C.还原性:AsH3>X
D.还原性:X>AsH3
【答案】
AsH3
Br2
AC
点睛: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为高考常见题型,把握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为解答的关键,侧重氧化还原反应基本概念的考查。注意氧化性、还原性的比较规律。
19.(10分)高锰酸钾是一种典型的强氧化剂。
完成下列填空:
Ⅰ.在用KMnO4酸性溶液处理Cu2S和CuS的混合物时,发生的反应如下:
①
MnO4-+
Cu2S
+
H+→
Cu2+
+
SO2↑
+
Mn2++
H2O(未配平)
②
MnO4-+
CuS
+
H+
→
Cu2+
+
SO2↑
+
Mn2++
H2O(未配平)
(1)下列关于反应①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选填编号)。
a.被氧化的元素是Cu和S
b.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8:5
c.生成2.24
L(标况下)
SO2,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0.8
mol
d.还原性的强弱关系是:
Mn2+>
Cu2S
(2)标出反应②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MnO4-+
CuS
Ⅱ.在稀硫酸中,MnO4-和H2O2也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反应:H2O2-2e
→
2H++
O2↑
还原反应:MnO4-
+
5e
+
8H+→
Mn2++
4H2O
(3)反应中若有0.5
mol
H2O2参加此反应,转移电子的个数为
。由上述反应得出的物质氧化性强弱的结论是
>___________(填写化学式)。
(4)已知:2KMnO4+
7H2O2+3H2SO4→
K2SO4+2MnSO4+6O2↑+10H2O,则被1mol
KMnO4氧化的H2O2是
mol。
【答案】(1)d
(2)
6MnO4-+
5CuS
(3)6.021023
;
KMnO4>
H2O2(或O2)
(4)2.5
【解析】(1)a.反应中铜元素化合价从+1价升高到+2价,硫元素化合价从-2价升高到+4价,化合价升高的元素被氧化,所以被氧化的元素有S、Cu,故a正确;
b.锰元素化合价降低,从+7价降低为+2价,Cu2S元素化合价都升高做还原剂,1molMnO4-得到5mol电子,反应中铜元素化合价从+1价升高到+2价,硫元素化合价从-2价升高到+4价,1molCu2S失去8mol电子,则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8:5,故b正确;
c.生成2.24LL(标况下)SO2时,物质的量为0.1mol;反应的Cu2S物质的量为0.1mol,反应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
所以电子转移共0.8mol,故c正确;
d.氧化还原反应中还原剂的还原性大于还原产物的还原性,则还原性的强弱关系是:Mn2+<Cu2S,故d错误.故选d.
(2)反应②中Mn元素化合价降低,从+7价降低为+2价,1molMnO4-得到5mol电子,CuS中硫元素化合价从-2价升高到+4价,1molCuS失去6mol电子,则二者物质的量之比为6:5,转移电子数目为56=30,可表示为,故答案为:
20.(10分)某固体物质可能由K2SO4、KI、NaCl、CuCl2、CaCl2、Na2CO3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依次进行下列五步实验。观察到的现象如下:
①混合物加水得无色透明溶液
②向上述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将该沉淀滤出,并将滤液分成两份;
③上述白色沉淀可完全溶于稀盐酸;
④往一份滤液中滴加氯水并加入CCl4,振荡后静置CCl4层呈无色;(已知氯水能将I—氧化为I2)
⑤往另一份滤液中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该沉淀不溶于稀硝酸.
由此可推断出:
(1)写出③中白色沉淀可完全溶于稀盐酸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
(2)写出⑤中生成白色沉淀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该固体中一定含有______________;无法确定是否
含有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3)确定该物质是否存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
【答案】(1)BaCO3+2HCl=BaCl2+CO2↑+H2O
(2)Ag++Cl﹣=AgCl↓;Na2CO3;NaCl;
(3)取①所得溶液,滴加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若出现白色沉淀,说明有原固体中有NaCl,反之则无
(1)③中白色沉淀为碳酸钡,可完全溶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BaCO3+2HCl=BaCl2+CO2↑+H2O;
(2)⑤中生成白色沉淀为AAgCl,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g++Cl-=AgCl↓,由以上分析可知混合物中肯定含有碳酸钠,无法确定是否含有的是NaCl;
(3)已确定含有碳酸钠,一定不含有K2SO4、KI、CuCl2、CaCl2,如确定是否含有NaCl,可取①所得溶液,滴加硝酸酸化后再滴加硝酸溶液,若出现白色沉淀,说明有原固体中有NaCl,反之则无。
21.(10分)某溶液的溶质离子可能含有Mg2+、Ba2+、CO32-、Cl-、SO42-、NO3-中的几种,现进行如下实验:
1.取适量溶液,加入足量NaOH溶液,生成白色沉淀;
2.过滤,向实验1所得的滤液中加入足量H2SO4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溶液中一定不存在的离子是
(2)写出1和2中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3)为了验证溶液中是否存在Cl-、NO3-
,某同学提出下列假设:
①只存在Cl-
;②Cl-、NO3-同时存在;③
。
已知实验提供的试剂只有稀盐酸、AgNO3溶液、稀硝酸、NaOH溶液和蒸馏水。
实验方法: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假设③正确
【答案】(1)CO32-
,SO42-;
(2)Mg2++2OH-=Mg(OH)2↓;Ba2++SO42-=BaSO4↓;
(3)只存在NO3-
;取适量溶液,加入足量稀硝酸,再加入硝酸银溶液。无白色沉淀生成。
(3)为了验证溶液中是否存在Cl-、NO3-
,某同学提出下列假设:①只存在Cl-
;②Cl-、NO3-同时存在;③只存在NO3-;要证明不存在氯离子,在提供的试剂只有稀盐酸、AgNO3溶液、稀硝酸、NaOH溶液和蒸馏水,可以取适量溶液,加入足量稀硝酸,再加入硝酸银溶液。无白色沉淀生成,则证明假设③正确,故答案为:只存在NO3-
;取适量溶液,加入足量稀硝酸,再加入硝酸银溶液,无白色沉淀生成。
点晴:破解离子推断的四条基本原则:(1)肯定性原则:根据实验现象推出溶液中肯定存在或肯定不存在的离子;(记住几种常见的有色离子:Fe2+、Fe3+、Cu2+、MnO4-、CrO42-、Cr2O72-);(2)互斥性原则:在肯定某些离子的同时,结合离子共存规律,否定一些离子的存在;(要注意题目中的隐含条件,如:酸性、碱性、指示剂的变化、与铝反应产生H2、水的电离情况等);(3)电中性原则:溶液呈电中性,一定既有阳离子,又有阴离子,且溶液中正电荷总数与负电荷总数相等;(这一原则可帮助我们确定一些隐含的离子);(4)进出性原则:通常是在实验过程中使用,是指在实验过程中反应生成的离子或引入的离子对后续实验的干扰。2017~2018学年同步课堂系列之单元测试AB卷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单元测试(A卷)
(测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班级
姓名
学号
分数
第Ⅰ卷(选择题,48分)
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3分,共48分)
1.雾霾天气是一种大气污染状态,是对大气中各种悬浮颗粒物含量超标的笼统表述,尤其是PM2.5(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被认为是造成雾霾天气的“元凶”。雾霾的化学成分较为复杂,包含有下列物质,其中属于有机化合物的是( )
A.臭氧
B.碳氢化合物
C.氮氧化物
D.一氧化碳
【答案】B
【解析】有机物就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所以碳氢化合物属于有机物。一氧化碳虽然也含碳,但是其组成及性质与无机物相似,所以规定为无机物。本题选B。
2.下列属于电解质的是
A.液态氯化氢
B.氯化钠溶液
C.铜
D.葡萄糖
【答案】A
点睛:判断化合物是不是电解质时不能只依据在水溶液中能否导电来判断,而应该依据在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否电离出阴阳离子,即能自身电离出离子的化合物是电解质,不能电离出离子的化合物是非电解质。
3.在下列变化中,需要加入合适的还原剂才能实现的是
A.H2→HCl
B.FeCl3
→
FeCl2
C.CO→CO2
D.SO2→SO3
【答案】B
【解析】A、氢元素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应加入氧化剂,故A错误;B、Fe化合价降低,被还原,应加入还原剂,故B正确;C、C元素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应加入氧化剂,故C错误;D、S元素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应加入氧化剂,故D错误;故选B。
4.氢氧化铁胶体不具有的性质是
A.呈红褐色
B.有丁达尔效应
C.可用于净水
D.放置一段时间产生沉淀
【答案】D
【解析】氢氧化铁胶体呈红褐色,有丁达尔效应,具有吸附性,可用于净水,胶体性质稳定,放置一段时间不会产生沉淀,答案选D。
5.对下列物质分类全部正确的是( )
①小苏打
②食盐水
③石灰水
④NaOH
⑤液态氧
⑥KClO3
A.碱—①④
B.纯净物—③④⑤
C.盐—①⑥
D.混合物—②⑤
【答案】C
点睛:在物质的分类中,要特别注意:纯碱为碳酸钠,属于盐类;盐酸为氯化氢的水溶液,属于混合物;液氨中只含有一种分子,属于纯净物;氨水是氨气的水溶液,属于混合物;碱石灰、水玻璃等属于混合物,等等。
6.下列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且水既不作氧化剂也不作还原剂的是
A.2Na+2H2O==2NaOH+H2↑
B.SO3+H2O=H2SO4
C.Cl2+H2OHCl+HClO
D.Mg3N2+3H2O=3Mg(OH)2↓+2NH3↑
【答案】C
【解析】A、水中氢元素化合价降低,水是氧化剂,A错误;B、该反应不是氧化还原反应,B错误;C、氯元素化合价部分升高,部分降低,氯气既是氧化剂,也是还原剂,水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C正确;D、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均不变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D错误,答案选C。
7.对于某些离子的检验及结论一定正确的是
A.向某溶液中加入稀盐酸产生无色气体,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溶液变浑浊,则原溶液中一定有CO32-
B.向某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稀硝酸,沉淀不消失,则原溶液中一定有Ag+
C.向某溶液中先加入盐酸酸化,没有明显现象,再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则原溶液中一定有SO42-
D.向某溶液中加入碳酸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盐酸白色沉淀消失,则原溶液一定有Ba2+
【答案】C
点晴:离子检验是每年高考命题的重要出题点,教材中介绍了Cl-、SO42-、Na+、Fe3+、NH4+等离子的检验方法。命题将侧重于离子检验时排除其他离子干扰及简答题的规范性。高考还可能从以下方面命题:(1)检验SO42-时,为什么使用盐酸而不使用硝酸?加入试剂时为什么不能先加入BaCl2溶液后加入盐酸?用硝酸时SO32-可能干扰;先加BaCl2后加盐酸,Ag+干扰。(2)往Na2CO3溶液中滴加盐酸,能否检验Na2CO3溶液中是否含有HCO3-?不能。(3)怎样通过实验证明某无色溶液中含有NH4+?取待测液于试管中,加入浓NaOH溶液加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于试管口检验NH3的生成。(4)怎样检验Fe3+溶液中是否存在Fe2+?能否用氯水和KSCN溶液检验?可以用酸性KMnO4溶液检验,不可以用氯水和KSCN溶液检验,答题时注意灵活应用。
8.一定条件下,RO3n-和氟气(F2)可发生如下反应:RO3n-+F2+2OH-=RO4-+2F-+H2O从而可知在RO3n-中,元素R的化合价是
A.+4
B.+5
C.+6
D.+7
【答案】B
【解析】根据方程式可知,F的化合价从0价降低到-1价,得到1个电子。反应后R的化合价是+7价,如果设R的化合价是x,则根据电子的得失守恒可知(7-x)=2,解得x=5,答案选B。
点晴:该题的答题关键是利用电子得失守恒,明确有关元素的化合价变化情况,找准氧化剂、还原剂,然后列式计算即可。计算公式如下:n(氧化剂)得电子原子数原子降价数=n(还原剂)失电子原子数原子升价数。
9.下列对化学知识概括合理的是
A.酸性氧化物都是非金属氧化物
B.一种元素可能有多种氧化物,但同种化合价只对应一种氧化物
C.丁达尔效应可用于区别溶液与胶体,云、雾均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D.熔融状态能导电的物质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答案】C
点晴:该题的易错选项是A和D,判断酸性氧化物时一定要抓住概念的本质,即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是酸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性氧化物,同样非金属氧化物也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例如CO。另外也需要注意碱性氧化物与金属氧化物的关系判断。由离子键构成的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离子化合物在熔融时可以导电,据此可以判断共价化合物。但熔融是能导电的不一定离子化合物,注意答题可以用举例排除法筛选。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失电子越多,还原性越强,得电子越多,氧化性越强
B.已知①Fe+Cu2+===Fe2++Cu;②2Fe3++Cu===2Fe2++Cu2+,则氧化性强弱顺序为Fe3+>Cu2+>Fe2+
C.已知还原性:B->C->D-,反应2C-+D2===2D-+C2和反应2C-+B2===2B-+C2都能发生
D.具有强氧化性和强还原性的物质放在一起就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答案】B
【解析】A.氧化性与得电子能力有关,得电子能力越强,则氧化性越强,与得电子多少无关;还原性与失电子能力有关,失电子能力越强,则还原性越强,与失电子多少无关,故A错误;B.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在反应①Fe+Cu2+═Fe2++Cu中,氧化剂是Cu2+,氧化产物是Fe2+,所以氧化性Cu2+>Fe2+,在反应②2Fe3++Cu═2Fe2++Cu2+中,氧化剂是Fe3+,氧化产物是Cu2+,所以氧化性Fe3+>Cu2+,故氧化性顺序是:Fe3+>Cu2+>Fe2+,故B正确;C.氧化还原反应中,还原剂的还原性大于还原产物的还原性,还原性:C->D-,故反应 2C-+D2═2D-+C2能发生,还原性:B->C-,故反应2C-+B2═2B-+C2不能发生,故C错误;D.具有强氧化性和强还原性的物质放在一起不一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化学反应需要适宜的反应条件,比如说氯气有强氧化性,氢气有强还原性,两者只有在点燃时才会反应,常温下不反应,故D错误,故答案为B。
11.向某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某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点溶液中含有两种溶质
B.bc段发生反应的类型为置换反应
C.根据图中数据可计算出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
D.d点浓液中主要存在的离子为Na+、Cu2+、OH-、SO42-
【答案】C
12.已知反应
①2BrO3-+
Cl2=Br2+2ClO3-②5Cl2+
I2+6H2O=2HIO3+10HCl
③ClO3-+5Cl-+6H+=3Cl2+3H2O,下列物质氧化能力强弱顺序正确的是(
)
A.ClO3->BrO3->IO3->Cl2
B.BrO3->Cl2>C1O3->IO3-
C.BrO3->ClO3->Cl2>IO3-
D.Cl2>BrO3->C1O3->IO3-
【答案】C
【解析】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①BrO3-是氧化剂,ClO3-是氧化产物,BrO3->ClO3-;②Cl2是氧化剂,IO3-是氧化产物,Cl2>IO3-;③ClO3-是氧化剂,Cl2是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ClO3->Cl2;因此有BrO3->ClO3->Cl2>IO3-,故选项C正确。
13.若(NH4)2SO4在强热时分解的产物是SO2、N2、NH3和H2O,则该反应中化合价发生变化和未发生变化的N原子数之比为(
)
A.1∶4
B.1∶2
C.2∶1
D.4∶1
【答案】B
【解析】该反应中S的化合价降低2,生成氮气的N的化合价升高3,根据化合价升降总数相等可得:3(NH4)2SO4~3SO2~N2~4NH3,则该反应中化合价发生变化和未发生变化的N原子数之比为1∶2,故选B。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阳离子只有氧化性,阴离子只有还原性
B.失电子难的原子获得电子的能力一定强
C.得到电子越多的氧化剂,其氧化性就越强
D.要实现Fe2+到Fe3+的转化,必须加入氧化剂
【答案】D
【解析】A.阳离子可以有还原性如Fe2+,阴离子可以有氧化性如ClO-,故A错误;B.失电子难的原子获得电子的能力不一定强,如稀有气体既难失去电子,又难得到电子,故B错误;C.氧化性强弱与得到电子多少没有关系,故C错误;D.Fe2+到Fe3+的转化属于氧化反应,必须加入氧化剂,故D正确。故选D。
15.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①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 ②具有固定熔沸点的物质 ③由相同种类和相同数目的原子组成的分子
④只有一种元素的阳离子和另一种元素的阴离子组成的物质 ⑤在氧气中燃烧只生成二氧化碳的物
⑥只含有一种分子的物质
A.②③⑥
B.④⑤⑥
C.①④
D.②⑥
【答案】D
16.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稀硫酸滴在铜片上:Cu+2H+=Cu2++H2↑
B.将铜片插入硝酸银溶液中:Ag++Cu
=
Cu2++Ag
C.氢氧化镁与稀盐酸混合OH-+H+=H2O
D.向浓NaOH溶液中滴入几滴氯化铵溶液并加热:NH4++OH-NH3↑+H2O
【答案】D
第Ⅱ卷(共52分)
17.(14分)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现有下列物质;①KCl晶体
②液态HCl
③CO2
④汞
⑤CaCO3固体
⑥稀硫酸
⑦酒精C2H5OH
⑧熔融的NaCl
⑨浓氨水
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是(填序号,下同)___________:属于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_:属于非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__:能导电的有__________。
(2)写出与下列离子方程式相对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H++OH-=H2O:_________________。
②CO32-+2H+=CO2↑+H2O:__________________。
③Cu2++2OH-=Cu(OH)2↓:_____________。
【答案】
⑥⑨
①②⑤⑧
③⑦
④⑥⑧⑨
HCl
+
NaOH
=
NaCl
+
H2O(其他合理答案也可以)
Na2CO3
+
2HCl
=
2NaCl
+
CO2
↑+
H2O(其他合理答案也可以)
CuCl2
+
2NaOH
=
Cu(OH)2
↓+
2NaCl(其他合理答案也可以)
【解析】(1)⑥稀硫酸是硫酸的水溶液;⑨浓氨水氨气的水溶液,属于混合物的是⑥⑨;①KCl晶体②液态HCl⑤CaCO3固体⑧熔融的NaCl在水溶液里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这些属于电解质;③二氧化碳的水溶液能导电,原因是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而使溶液导电,碳酸是电解质,二氧化碳是非电解质;⑦酒精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都不导电,属于非电解质;④汞中有自由移动的电子;⑥稀硫酸⑧熔融的NaCl⑨浓氨水中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能导电,故答案为:⑥⑨;①②⑤⑧;③⑦④⑥⑧⑨;(2)①H++OH-═H2O表示可溶性的强酸和可溶性的强碱反应生成可溶性的盐以及水的一类化学反应,如:HCl+NaOH═NaCl+H2O;②CO32-+2H+═CO2↑+H2O表示可溶性的碳酸盐和强酸反应生成可溶性的盐和水以及二氧化碳的反应,如:Na2CO3+2HCl═2NaCl+CO2↑+H2O,③Cu2++2OH-=
Cu(OH)2↓表示可溶性铜盐与强碱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可溶性盐的反应,如CuCl2
+
2NaOH
=
Cu(OH)2
↓+
2NaCl,故答案为:HCl+NaOH═NaCl+H2O;Na2CO3+2HCl═2NaCl+CO2↑+H2O;CuCl2
+
2NaOH
=
Cu(OH)2
↓+
2NaCl。
点睛:本题考查了混合物、能导电的物质、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判断,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注意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如金属单质和电解质溶液,电解质不一定导电,如液态氯化氢。
18.(8分)新型纳米材料氧缺位铁酸锌(ZnFe2Ox,3(1)ZnFe2O4中Fe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
(2)将纳米材料氧缺位铁酸盐分散在蒸馏水中,形成的分散系和NaCl溶液的本质区别是_____________。
(3)ZnFe2O4经过高温反应得到ZnFe2Ox的反应属于________(填“氧化还原”或“非氧化还原”)反应。
(4)酸性条件下,Fe2O42-容易转化为Fe2+,该反应体系中的粒子有:Fe2O42-、Fe2+、H+、H2O、Cu2O、Cu2+,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答案】(1)+3
(2)分散质的粒子直径不同
(3)氧化还原
(4)Fe2O42-+Cu2O+10H+=2Fe2++2Cu2++5H2O
(4)在酸性条件下,
Fe2O42-容易转化为Fe2+,铁元素的化合价从+3价变化为+2价,化合价降低做氧化剂,反应体系中共存在下列6种粒子:Fe2O42-、Fe2+、H+、H2O、Cu2O、Cu2+,能做还原剂的物质中元素化合价升高,才能符合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元素化合价有升有降,所以Cu2O变化为Cu2+,符合化合价升高的变化,故氧化剂为Fe2O42-,Fe元素的化合价要降低为亚铁离子,根据电子守恒和元素守恒,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2O42-+Cu2O+10H+=2Fe2++2Cu2++5H2O。
19.(8分)现有含NaCl、Na2SO4和NaNO3的混合物,选择适当的试剂将其转化为相应的沉淀或固体,从而实现Cl-、SO42-、和NO3-的相互分离。相应的实验过程可用下图表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实验流程中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试剂X
:
,沉淀A:
,沉淀B:
。
(2)上述实验流程中加入过量的Na2CO3的目的是
。
(3)按此实验方案得到的溶液3中肯定含有
(填化学式)杂质;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向溶液3中加入适量的
,之后若要获得固体NaNO3需进行的实验操作是
_________(填操作名称)。
【答案】(1)BaCl2[或Ba(NO3)2];
BaSO4;
AgCl
(2)使溶液中的Ag+、Ba2+完全沉淀
(3)Na2CO3,稀HNO3;蒸发
20.(11分)实验室里通常用MnO2与浓盐酸反应制取氯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nO2
+
4HCl(浓)
MnCl2
+
Cl2↑+
2H2O
(1)用单线桥法表示该反应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___________。
(2)在该反应中,如有1
mol
Cl2生成,被氧化的HCl的物质的量是____,转移电子的数目是______。
(3)某温度下,将Cl2通入NaOH溶液中,反应得到含有ClO-与ClO3-物质的量之比为1∶1的混合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报纸报道了多起卫生间清洗时,因混合使用“洁厕灵”(主要成分是盐酸)与“84消毒液”(主要成分是NaClO)发生氯气中毒的事件。试根据你的化学知识分析,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2
mol2NA
或1.2041024
4Cl2+8NaOH
==
6NaCl+NaClO3+NaClO+4H2O
Cl-+ClO-+2H+
==
Cl2↑+H2O
(2)4molHCl参加反应,但是Cl元素化合价只有一半升高,也即2molHCl做还原剂,被氧化为1molCl2,转移2mol电子,即2NA
或1.2041024。
(3)该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根据失电子数等于得电子数及有化合价升高就有化合价降低的原理可知,Cl元素的另一种产物为NaCl,从而可写出:
4Cl2+8NaOH
==
6NaCl+NaClO3+NaClO+4H2O
(4)Cl-有还原性、ClO-有氧化性,在酸性条件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产Cl2:Cl-+ClO-+2H+
==
Cl2↑+H2O
点睛:1、二氧化锰与浓盐酸的反应中,HCl只有1/2作还原剂,被氧化,1/2起酸性的作用,部分学生不能理解,在求被氧化的HCl或求算电子转移个数时犯错误,一定要分清楚是部分还是全部氧化还原反应,当一种元素的化合价全部升高(或降低)就是全部被氧化(或全部被还原),反之,就是部分被氧化被还原。2、学会写陌生情景中的化学方程式,若为氧化还原反应,先找到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及还原产物,然后考虑介质是酸还是碱或者中性,添加相应的反应物和生产物,此类题通过练习,能很好的掌握。
21.(11分)某固体物质可能由K2SO4、KI、NaCl、CuCl2、CaCl2、Na2CO3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依次进行下列五步实验。观察到的现象如下:
①混合物加水得无色透明溶液
②向上述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将该沉淀滤出,并将滤液分成两份;
③上述白色沉淀可完全溶于稀盐酸;
④往一份滤液中滴加氯水并加入CCl4,振荡后静置CCl4层呈无色;(已知氯水能将I—氧化为I2)
⑤往另一份滤液中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该沉淀不溶于稀硝酸.
由此可推断出:
(1)写出③中白色沉淀可完全溶于稀盐酸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
(2)写出⑤中生成白色沉淀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该固体中一定含有______________;无法确定是否
含有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3)确定该物质是否存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
【答案】(1)BaCO3+2HCl=BaCl2+CO2↑+H2O
(2)Ag++Cl﹣=AgCl↓;Na2CO3;NaCl;
(3)取①所得溶液,滴加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若出现白色沉淀,说明有原固体中有NaCl,反之则无
(1)③中白色沉淀为碳酸钡,可完全溶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BaCO3+2HCl=BaCl2+CO2↑+H2O;
(2)⑤中生成白色沉淀为AAgCl,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g++Cl-=AgCl↓,由以上分析可知混合物中肯定含有碳酸钠,无法确定是否含有的是NaCl;
(3)已确定含有碳酸钠,一定不含有K2SO4、KI、CuCl2、CaCl2,如确定是否含有NaCl,可取①所得溶液,滴加硝酸酸化后再滴加硝酸溶液,若出现白色沉淀,说明有原固体中有NaCl,反之则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