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一生物同步精品课堂(讲练测预):专题4.1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基础版)(必修1)

文档属性

名称 2017-2018学年高一生物同步精品课堂(讲练测预):专题4.1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基础版)(必修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7-10-22 16:22:10

文档简介

一、渗透作用
【知识点讲解】
1.渗透作用的概念
渗透作用:指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
2.
渗透系统的组成分析
⑴渗透系统的组成(如图)及特点:
①半透膜,可以是生物性的选择透过性膜,如细胞膜,也可以是物理性的过滤膜,如玻璃纸。
②半透膜两侧的溶液具有浓度差。
3.渗透作用的发生
⑴若S1溶液浓度大于S2,则单位时间内由S2→S1的水分子数多于S1→S2,外观上表现为S1液面上升;若S1溶液浓度小于S2,则情况相反,外观上表现为S1液面下降。
⑵在达到渗透平衡后,若存在如图所示的液面差Δh,则S1溶液浓度仍大于S2。
【典型例题】
若下图表示植物细胞渗透作用的图解,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
B.
当溶液浓度甲=乙时,细胞处于动态平衡状态,不发生渗透作用
C.
一定条件下,活的成熟的植物细胞能发生渗透失水或吸水
D.
当溶液浓度甲>乙时,细胞发生渗透失水,当溶液浓度乙>甲时,细胞发生渗透吸水
【答案】B
【解析】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由细胞膜、液泡膜及这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组成,相当于一层半透膜,A正确;当溶液浓度甲=乙时,细胞处于动态平衡状态,但仍有水分子由甲→乙,也有水分子由乙→甲,只是单位时间内由甲→乙和由乙→甲的水分子数相等,因而仍发生渗透作用,B错误;活的、成熟的植物细胞具有原生质层和半透性,与外界溶液之间形成浓度差,所以一定条件下,活的、成熟的植物细胞能发生渗透失水或吸水,C正确;当溶液浓度甲>乙时,细胞发生渗透失水;当溶液浓度乙>甲时,细胞发生渗透吸水,D正确。
【变式训练】
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渗透作用实验装置,实验开始时长颈漏斗内外液面平齐,记为零液面。实验开始后,长颈漏斗内部液面的变化趋势为(  )
【答案】B
二、动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知识点讲解】
1.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时,细胞吸水膨胀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时,细胞失水皱缩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时,水分进出细胞处于动态平衡
2.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1)成熟植物细胞的结构
(2)原理和现象
①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失水,发生质壁分离现象。
②外界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吸水,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现象。
(3)质壁分离的原因
①外因:细胞液浓度<外界溶液浓度,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失水;
②内因:细胞壁的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的伸缩性。
【典型例题】
如图为显微镜下某植物细胞在10%蔗糖溶液中的示意图。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
若将细胞置于清水中,A明显变长
B.
若该细胞处于40%蔗糖溶液中,B/A值将变小
C.
B/A值能表示细胞失水的程度
D.
A、B分别表示细胞和原生质体的长度
【答案】A
B/A值能表示细胞失水的程度,越小失水程度也大,C正确。
【变式训练】
下图A、B、C为同一个洋葱表皮细胞在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依次呈现的三种状态,则在现在的状态下,细胞液的浓度关系是
A.
A﹥B>C
B.
B=A=C
C.
AD.
无法确定
【答案】C
度的大小比较A三、实验: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知识点讲解】
1.实验原理
2.实验流程
【典型例题】
(2017 海南卷.9)为研究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现象,某同学将某植物的叶表皮放入一定浓度的甲物质溶液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叶表皮细胞发生了质壁分离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植物的叶表皮细胞是具有液泡的活细胞
B.细胞内甲物质的浓度高于细胞外甲物质的浓度
C.细胞液中的H2O可以经扩散进入甲物质溶液中
D.甲物质和H2O能自由通过该叶表皮细胞的细胞壁
【答案】B
透的,甲物质和H2O能自由通过,D正确。
【变式训练】
(2016上海卷.3)将紫色洋葱鳞叶外表皮细胞置于30%蔗糖溶液数分钟后,结果如图1所示,紫色分部的区域和影响色素分布的结构分别是(

A.①和细胞膜
B.①和细胞膜、液泡膜
C.②和细胞膜、液泡膜
D.②和细胞膜、液泡膜、细胞壁
【答案】C
【解析】图中①为细胞膜和液泡膜之间的原生质,②为细胞液,紫色色素分布在细胞液中,细胞膜和液泡膜均为选择透过性膜,影响色素分布。
四、物质跨膜运输的其他实例
【知识点讲解】
实例一:
结论:1.同种植物对不同离子的吸收不一样
2.不同植物对同种离子的吸收不一样
3.植物吸收离子和吸收水是两个相对独立过程
实例二:人体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具有很强的摄取碘的能力,能够逆浓度梯度吸收碘。
结论:有些物质(如碘)的跨膜运输是逆相对含量梯度(逆浓度梯度)运输的。
实例三:不同微生物对不同矿物质吸收表现出较大差异
结论:生物对于不同离子吸收经验选择性。
小结:细胞膜不仅是半透膜,还是选择透过性膜,水分子自由通过,一些离子和小分子可以通过,其他的离子、小分子、大分子不能通过,是活细胞的重要特征。
【典型例题】
科学家将水稻和番茄分别放在相同的含Ca2+、Mg2+和SiO44-的培养液中培养,相同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培养液中的离子浓度变化情况如下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水稻吸收Ca2+、Mg2+的速度与吸水的速度相同
B.
番茄从培养液中吸收Ca2+,而从体内排出SiO44-
C.
最可能水稻根细胞膜上运输SiO44-的载体数量明显多于番茄的Ca2+和Mg2+的跨膜运输可以是逆相对含量梯度的
D.
水稻和番茄对Mg2+离子的吸收没有体现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答案】C
【课堂小结】1.
如图为显微镜下某植物细胞在10%蔗糖溶液中的示意图。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
若将细胞置于清水中,A明显变长
B.
若该细胞处于40%蔗糖溶液中,B/A值将变小
C.
B/A值能表示细胞失水的程度
D.
A、B分别表示细胞和原生质体的长度
【答案】A
【解析】由图分析可知A代表细胞壁的长度,B是原生质层的长度,D正确。植物细胞壁的伸缩性较小,所以A不会明显变长,A错误。如果将该细胞处于40%蔗糖溶液中,会出现失水,B/A值会变小,B正确。B/A值能表示细胞失水的程度,越小失水程度也大,C正确。k
2.
下列说法中,哪些是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原因
(
)
①外界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②细胞液浓度小于外界溶液浓度
③细胞壁的伸缩性大于原生质层的伸缩性④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大于细胞壁的伸缩性
A.
①④
B.
②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3.在一个新鲜萝卜中挖一凹槽,在凹槽中放进浓盐水,过一段时间,结果是(

A.萝卜变硬,凹槽中水分减少B.萝卜变硬,凹槽中水分增多
C.萝卜变软,凹槽中水分减少D.萝卜变软,凹槽中水分增多
【答案】D
【解析】细胞液浓度低于外界溶液浓度时细胞会失水,由题意可知外界溶液浓度高,所以萝卜细胞会变软,凹槽中水分会增多,故D正确,C错误。变硬是吸收水分的,需要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溶液浓度,故A、B错误。
4.
现有0.1
g/mL和0.3
g/mL的两种蔗糖溶液,随机装入下图所示的烧杯和长颈漏斗内,漏斗口封有半透膜,一段时间后,容易观察到的现象和推测的结果分别是(

A.烧杯液面上升,烧杯中的液体为0.1
g/mL的蔗糖溶液
B.漏斗颈液面上升,漏斗内装的液体为0.1
g/mL的蔗糖溶液
C.烧杯液面下降,烧杯中的液体为0.1
g/mL的蔗糖溶液
D.漏斗颈液面下降,漏斗内装的液体为0.3
g/mL的蔗糖溶液
【答案】C
大于长颈漏斗中液体的浓度,漏斗内装的液体为0.1
g/mL的蔗糖溶液,D错误。k
5.洋葱内表皮细胞液浓度很高,但却不是紫色的。取洋葱内表皮细胞制成临时装片,从盖玻片一边滴入添加了红墨水分子的质量浓度为0.3g/mL的蔗糖溶液,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重复几次后进行观察。观察到的实验结果及分析正确的是(

A.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红色部分为液泡的细胞液
B.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白色部分为原生质层与细胞壁之间的外界溶液
C.视野中红色部分逐渐缩小,颜色逐渐加深
D.视野中白色部分逐渐缩小,浓度逐渐升高
【答案】D
【解析】洋葱内表皮细胞的细胞液没有色素,颜色为白色,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红色部分为外界的红墨水,A项错误;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白色部分为液泡的细胞液,B项错误;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两者之间为外界溶液-红墨水,红色部分逐渐扩大,颜色逐渐变浅,C项错误;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细胞失水,液泡体积减小,细胞液的浓度逐渐升高,D项正确。
6.在质壁分离及复原的实验过程中,可以看到液泡的颜色开始逐渐变深,后来又逐渐变浅,下列能够反映在此过程中细胞渗透吸水能力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是(

【答案】D
【解析】细胞吸水能力与细胞液浓度大小有关,细胞液浓度越高,吸水能力越强;植物细胞质壁分离过程中,由于渗透失水,细胞液浓度逐渐增大,吸水能力逐渐增强;质壁分离复原过程中,由于渗透吸水,细胞液浓度逐渐增大,细胞吸水能力逐渐减弱,所以选D,A、B、C错误。
7.
我国药学家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其所研发的青蒿素可以有效治疗疟疾。为了确诊疟疾是否是由疟原虫引起的,需让红细胞破裂。下列方法最适于让红细胞破裂的是(

A.用超声波冲击红细胞
B.将红细胞置于蒸馏水中
C.将红细胞置于1%的NaCl溶液中D.用激光照射红细胞
【答案】B
8.当把紫色的洋葱鳞片叶的表皮置于质量浓度为0.3g/mL的蔗糖溶液中后,原生质层和细胞壁之间将(

A.紧紧靠在一起
B.充满细胞液
C.充满蔗糖溶液
D.充满清水
【答案】C
【解析】0.3g/mL的蔗糖溶液浓度高于细胞液,紫色洋葱鳞片叶会发生质壁分离。细胞壁是全透性的,蔗糖分子会进入细胞壁,但不能进入细胞质。k
9.
在两个大小相同的萝卜上各挖一个大小相同的洞,洞内插入口径与洞口相同的玻璃管(如图)。甲玻璃管内注入3mL清水,乙玻璃管内注入3mL浓盐水。一段时间后,甲、乙玻璃管中液面的变动情况是(

A.甲升高,乙降低
B.甲降低,乙升高
C.甲、乙均升高
D.甲、乙均降低
【答案】B
10.
将已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再置于较低浓度的蔗糖溶液中,观察到质壁分离复原,直到细胞体积稳定下来,这时对恢复原状的细胞来说,可以肯定的情况是(

A.
细胞液和外界溶液浓度相同
B.
细胞液浓度高于外界溶液浓度
C.
水分子不再出入细胞
D.
水分子出入细胞处于动态平衡
【答案】D
【解析】此时处于质壁分离复原平衡状态的细胞,水分子进出细胞处于动态平衡,但是细胞液的浓度不一定与外界溶液浓度相同,也可能大于外界溶液,因为细胞壁的保护作用,不能继续吸收水分而已,A错误;由题意分析已知细胞液浓度不一定高于外界溶液浓度,也可能相等,B错误;水分子进出细胞处于动态平衡,永远在交换中,C错误;此时处于质壁分离复原平衡状态的细胞,水分子进出细胞处于动态平衡之中,D正确。k
11.
图乙细胞是将图甲细胞放置于一定浓度蔗糖溶液中的结果;图丙是将另外一种植物的细胞依次浸于蒸馏水、0.3mol/L蔗糖和0.5mol/L尿素溶液中,观察原生质层的体积随时间变化的结果,请据图回答:
(1)甲图细胞中,全透性的结构是
,乙图细胞中半透性的原生质层由
构成(填编号).
(2)乙图细胞在质壁分离结束时,⑧处充满了
(3)丙图ABC中,表示细胞在蒸馏水中的是
,表示在0.3mol∕L蔗糖溶液中的是

(4)bc段的细胞液浓度变化为
.(增大、减小、不变)
(5)试简要分析B、C曲线差异的原因:B是因为在0.5mol∕L尿素溶液中的细胞开始时因渗透失水而发生质壁分离,后由于
能进入细胞,使得质壁分离后的细胞因吸水而自动复原;C由于
不能进入细胞,因此分离后不能发生自动复原.
【答案】(1)②10、11、12(2)蔗糖溶液(3)A
C(4)变小(5)尿素
蔗糖
【解析】(1)甲图细胞中,①到⑥分别是细胞液、细胞壁、细胞核、液泡膜、细胞膜、细胞质,其中2细胞壁是全透性的,乙图细胞⑦到⒀分别是细胞液、细胞外液、细胞壁、细胞核、液泡膜、细胞质、细胞膜,其中半透的原生质层由液泡膜、细胞质、细胞膜构成。
(5)B曲线在0.5mol∕L尿素溶液中,细胞开始时因渗透失水而发生质壁分离,后由于尿素能进入细胞,使得质壁分离后的细胞因吸水而自动复原;C曲线由于
蔗糖不能进入细胞,因此质壁分离后不能发生自动复原。k
12.某生物兴趣小组学生利用藓类小叶按下面步骤进行实验:
步骤一: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加一滴水,取一片藓类小叶,盖上盖玻片。
步骤二:在盖玻片一侧滴入0.3g/mld蔗糖溶液,在盖玻片的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这样重复几次。
步骤三:在显微镜下观察,结果如图所示。
(1)此时细胞发生了_____现象,吸水能力变_________.
图中A、B处的颜色分别是_________

________。
(2)如果上述实验步骤二中从盖玻片的一侧滴入的是加有伊红
(植物细胞不吸收的红色染料)的0.3g/ml的蔗糖溶液,则在显微镜下观察到A处颜色是________.若视野较暗,可以调节显微镜,使用______(填“大”或“小”)光圈。
(3)将步骤三所得的玻片标本放在80°C条件下处理一段时间再观察,A处的颜色是绿色,为判断该细胞是否存活,同学在盖玻片一侧滴加清水,在另一侧用吸水吸引。重复几次,观察到细胞的状态______(填“会”或“不会”)改变。
(4)若观察的玻片标本是动物细胞,用台盼蓝染色剂处理后,细胞不变色,判断该细胞是否存活?______
【答案】(1)质壁分离

无色
绿色(2)红色
大(3)不会(4)存活
(3)如果将上述实验步骤三中浸润在0.3g/mL的蔗糖溶液中的藓类小叶的装片,放在80℃条件下处理一段时间(装片中的藓类小叶保持在0.
3g/mL的蔗糖溶液中).正常情况下,叶绿素分子不会出细胞,如果A处呈绿色,则可能是高温使细胞膜、叶绿体膜失去选择透过性,叶绿素等色素进入A处导致的,即细胞失去活性,则在盖破片一侧滴加清水,在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重复几次,观察到细胞的状态不会发生质壁分离的复原.k
(4)若观察的玻片标本是动物细胞,用台盼蓝染色剂处理后,细胞不变色,说明细胞存活.(满分60分,40分钟完成)
班级
姓名
总分
一、单选题(30分,每题3分)
1.下列哪项不是使细胞渗透失水进而发生质壁分离的必备条件?(

A.
植物细胞是活的而且有液泡的
B.
原生质层两侧的溶液具有浓度差
C.
细胞壁的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
D.
液泡要含有色素
【答案】D
条件,D项错误。
2.
下图A、B、C为同一个洋葱表皮细胞在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依次呈现的三种状态,则在现在的状态下,细胞液的浓度关系是(

A.
A﹥B>C
B.
B=A=C
C.
AD.
无法确定
【答案】C
【解析】同一个洋葱表皮细胞原始浓度是一定的,比较三个图中液泡大小,
A图的液泡最大,细胞含水量较多,细胞液浓度较小;而C图状态下,液泡体积最小,细胞液浓度最大。因此,三种状态下细胞液浓度的大小比较A3.将新鲜的苔藓植物叶片放入有少量红墨水、浓度为30%的蔗糖溶液中。在显微镜下观察,你会看到细胞的状态如图所示,此时部位①②的颜色分别是(

A.①无色②绿色
B.①红色②绿色
C.①红色②无色
D.①红色②红色
【答案】B
【解析】从题图上看①是细胞壁和细胞膜之间的液体,因细胞壁是全透性,所以是红墨水的颜色;②是细胞质,因细胞膜具有现在透过性,所以是细胞质的颜色为无色。A、C、D项错误。B项正确。
4.
小华同学在做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复原实验时,发现显微镜下只有一个细胞没有发生质壁分离,其他细胞都出现了明显的质壁分离现象,这可能是因为


A.该细胞是正在发育过程中的细胞
B.该细胞是死细胞
C.蔗糖溶液浓度太小
D.实验操作不正确
【答案】B
误。k
5.将下列细胞置于蒸馏水中,不会破裂的是(

A.红细胞
B.洋葱表皮细胞
C.肌肉细胞
D.口腔上皮细胞
【答案】B
【解析】红细胞、肌肉细胞和口腔上皮细胞都是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置于蒸馏水中都会吸水破裂;洋葱表皮细胞是高等植物细胞,有细胞壁,置于蒸馏水中不会破裂,选B。
6.将不同植物的三个未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分别置于同一蔗糖溶液中,形态不再变化后的细胞图像如图所示。则有关各细胞液浓度的判断正确的是(

①实验前B②实验前B>A>C③实验后B≥A=C
④实验后B>A>C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D
浓度最低,细胞失水最少的溶液浓度最高,所以实验后B>A>C,D正确。k
7.
.柽柳又名三春柳,其干红枝软,花色美丽,是一种极耐盐碱的植物。其根尖的成熟区是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水分进入此部位的根毛细胞时,经过的结构依次是


A.细胞膜、液泡膜、细胞质、细胞壁
B.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液泡膜
C.液泡膜、细胞质、细胞膜、细胞壁
D.细胞壁、细胞膜、液泡膜、细胞质
【答案】B
【解析】水分子通过渗透作用进入根毛细胞内时,经过的结构依次是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液泡膜。B正确。
8.
现有体积相同的X和Y液体各一小瓶,浓度均为0.2
mol/L,各滴入一滴血液并观察红细胞,瓶X的红细胞涨破,而瓶Y的红细胞皱缩,根据上述实验现象,下列分析最为合理的是


A.瓶X中的溶质浓度高于红细胞细胞质的浓度
B.瓶Y中的溶质浓度高于红细胞细胞质的浓度
C.瓶Y中的溶质发生分解是造成红细胞皱缩的主要原因
D.瓶Y中的溶质扩散进入红细胞中是造成红细胞皱缩的主要原因
【答案】C
【解析】瓶X的红细胞涨破,说明细胞质的浓度大于瓶X中的溶质浓度,A错误;X和Y液浓度均为0.2
mol/L,而瓶X的红细胞涨破,说明细胞质的浓度大于瓶Y中的溶质浓度,B错误;X和Y液体浓度均为0.2
mol/L,瓶X的红细胞涨破,而瓶Y的红细胞皱缩,最可能的原因是后来瓶Y中的溶质发生分解,大于细胞质的浓度,使红细胞失水,发生皱缩,C正确;若瓶Y中的溶质扩散进入红细胞中,那么红细胞不会失水皱缩,D错误。
9.将一植物细胞放入KNO3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发生了质壁分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此细胞是活细胞
B.原生质层具有选择透过性
C.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一段时间后可自动质整分离复原
D.原生质层两侧溶液存在浓度差,KNO3溶液浓度低于细胞液浓度
【答案】D
10.
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失水和吸水实验中,显微镜下可依次观察到甲、乙、丙三种细胞状态。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由观察甲到观察乙须将5倍目镜更换为10倍目镜
B.
甲、乙、丙可在同一个细胞内依次发生
C.
与甲相比,乙所示细胞的细胞液浓度较高
D.
由乙转变为丙的过程中,水分子的扩散是双向的
【答案】A
【解析】由图可知:乙的放大倍数和甲相同,故由观察甲到观察乙放大倍数不变,A错误;在细胞失水发生质壁分离和复原过程中,甲、乙(逐步发生质壁分离)、丙(发生质壁分离的复原)可在同一个细胞内依次发生,B正确;甲细胞失水较少,乙细胞失水较多,与甲相比,乙所示细胞的细胞液浓度较高,C正确;由乙转变为丙的过程中,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复原,此时水分子从胞外扩散到胞内的多于从胞内扩散到胞外的,D正确。k
二、非选择题(30分,每格2分)
11.(16分)某同学进行实验,甲图为实验开始状态,乙图为实验结束状态。请在乙图所示实验结果的基础上继续实验,探究蔗糖的水解产物能否通过半透膜。
增添的实验材料:蔗糖酶溶液、斐林试剂、试管、滴管、水浴锅等。
(1)设计出继续实验的简要步骤:
①向a、b两管分别加入等量蔗糖酶溶液,____________U型管至适宜温度,观察a、b两管内液面的变化;
②吸取a、b两管内适量液体,分别加入A、B两试管中,并加入斐林试剂,60 65
℃;水浴加热,观察A、B试管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预测实验现象并作出结论:
①如果a、b两管液面高度差___________,A试管出现___________(现象)且B试管出现____________(现象),则蔗糖的水解产物能通过半透膜。
②如果a、b两管液面高度差____________,A试管____________(现象)且B试管出现____________(现象),则蔗糖的水解产物不能通过半透膜。
【答案】
(1)
水浴加热
有无砖红色沉淀
(2)①缩小
有砖红色沉淀
有砖红色沉淀
②增大
无砖红色沉淀
有砖红色沉淀
(2)预测实验现象并作出结论:
①如果a、b两管内液面高度差缩小,且A、B试管内均有砖红色沉淀,则蔗糖的水解产物能通过半透膜;
②如果a、b两管内液面高度差增大,且A试管内无砖红色沉淀、B试管内有砖红色沉淀,则蔗糖的水解产物不能通过半透膜。k
12.(14分)某校生物实验小组要对动物细胞是否也能通过渗透作用吸水和失水进行实验探究,假如你是其中的一员,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若作出的实验假设是动物细胞能通过渗透作用吸水或失水,请你说出作出该假设的理论依据:

(2)把下面的实验方案补充完整。
实验仪器、试剂:显微镜、带刻度的载玻片、取材工具、食盐等。
实验材料:为了便于取材和观察,最好选用人的
细胞作为实验材料。
实验步骤:
A.配制并选用生理盐水、蒸馏水、质量分数为9%的食盐溶液。
B.在载玻片的中央滴加一滴
,放入所选细胞,盖上盖玻片,制成临时装片。制备同样装片若干个,分别放在显微镜下观察。
C.取一个临时装片,在载玻片的一侧滴加蒸馏水,另一侧
;另取一个临时装片,在载玻片的一侧滴加质量分数为9%的食盐溶液,另一侧操作同上。
D.用显微镜观察。观察指标是

(3)预期及结论:
如果你的假设成立,则实验的预期结果是:在滴加蒸馏水的实验中
;在滴加质量分数为9%的食盐溶液的实验中

【答案】(1)动物细胞具有发生渗透作用的条件(或细胞膜有选择透过性,当细胞与外界溶液接触时,膜两侧具有浓度差)(2)红(或者口腔上皮)
B.生理盐水
C.用吸水纸吸引,并重复几次
D.细胞的体积(或大小)和形态变化(3)细胞体积变大甚至破裂
细胞体积变小皱缩
【解析】(1)动物细胞的细胞膜是一种选择透过性膜,相当于一层半透膜,当细胞与外界溶液接触时,膜两侧溶液具有浓度差,所以能利用动物细胞来探究其能否通过渗透作用吸水或失水。
(3)在滴加蒸馏水的实验中,由于外界溶液的浓度小于细胞液的浓度时,细胞吸水,导致细胞体积变大甚至破裂,在9%的食盐溶液的实验中,由于外界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液的浓度,细胞失水,细胞体积变小而皱缩。【学习目标】
1.举例说出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
2.尝试提出问题,作出假设
3.总结关于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实验设计和操作
【知识点梳理】
1.当外界溶液浓度比细胞质浓度
时,细胞吸水膨胀;当外界溶液浓度比细胞质浓度
时,细胞失水皱缩;当外界溶液浓度与细胞质浓度
时,水分进出细胞处于动态平衡。
2.活细胞吸水或失水的多少取决于

3.根据“水分进出哺乳动物红细胞”实验,请回答:
(1)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等有机物
(能/不能)透过细胞膜。
(2)红细胞的细胞膜相当于一层

(3)当外界溶液浓度低时,红细胞将会发生

(4)红细胞内外溶液浓度的差值较大时,

较多。
4.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由


三层组成。
5.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
。当
浓度小于外界溶液浓度时,细胞通过
失水,细胞壁和原生质层发生分离,此现象称为
。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当
浓度大于外界溶液浓度时,细胞通过
吸水,细胞壁和原生质层慢慢恢复成原来状态,此现象称为

6.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证明水分子是可以出入
的物质;而且水分子进出细胞的方向取决于
两边溶液的浓度,细胞吸水和失水是水分子顺
进行跨膜运输的过程。同时也证明
是选择透过性膜,因为,蔗糖分子并未如水分子那样进出细胞膜。
提示:
1.低

相同
2.细胞液和外界溶液之间的浓度差
3.(1)能
(2)半透膜
(3)持续吸水膨胀
(4)吸水
失水
4.细胞膜
液泡膜
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
5.半透膜
细胞液
渗透作用
质壁分离
细胞液
渗透作用
质壁分离复原
6.细胞膜(原生质层)
细胞膜
相对含量梯度
细胞膜(原生质层)
【课前检测】
1.能在30%蔗糖溶液中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是(
D
)
A.动物的上皮细胞
B.人的红细胞
C.根尖的分生组织
D.成熟的植物细胞
2.将菠菜叶表皮细胞和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制成装片,从盖玻片的一侧滴人30%的蔗糖溶液,另一侧用吸水纸吸,重复几次后,分别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其结果是(
D
)
A.前者发生质壁分离,后者也发生质壁分离
B.前者发生质壁分离,后者破裂
C.前者发生质壁分离,后者质壁分离复原
D.前者发生质壁分离,后者皱缩
3.用紫色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做质壁分离的实验,若发生质壁分离前观察的细胞如下图甲,则发生质壁分离时所观察到的细胞是乙图中的(
A
)
4.下列现象中属于渗透作用的是(D
)。
A.
水分子通过细胞壁
B.
葡萄糖分子通过半透膜
C.K+通过半透膜
D.
水分子通过半透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