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君之课时同步君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版 专题01 荷塘月色(必修2) Word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试题君之课时同步君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版 专题01 荷塘月色(必修2) Word版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33.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10-21 08:13: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
第1课
荷塘月色
一、语言文字运用
1.下列画线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A.倩影(qiàn)
霎时(shà)
参差(cēn)
脉脉(mò)
B.袅娜(niǎo)
独处(chù)
幽僻(pì)
煤屑(xiè)
C.颤动(chàn)
纤腰(xiān)
弥望(mí)
踱步(duó)
D.酣眠(hān)
乍看(zhà)
敛裾(jū)
宛然(wǎn)
【答案】B
【解析】“处”应读chǔ。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点缀
萧索
坐落
没精打彩
B.嬉游
斑驳
船棹
春意阑珊
C.媛女
消受
倩影
水泻不通
D.博弈
丰姿
脉膊
豆蔻年华
【答案】B
【解析】A项,彩—采。C项,泻—泄。D项,膊—搏。
3.下列句子中,与“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具有相同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B.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C.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D.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
【答案】C
【解析】例句与C项皆为通感,A、B、D三项都是比喻。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她含情脉脉的眼神,让台下的观众无不为之倾倒。
B.站岗的士兵,在烈日下仍保持亭亭玉立的站姿,他们担负的是一种责任,不仅仅是站在部队门口,更是守卫着祖国、守卫着人民。
C.在我国有许多寺庙历经沧桑,风雨剥蚀,已变得斑驳陆离。
D.层层的叶子中间点缀着不少白花,远远望去像婀娜多姿的少女在翩翩起舞。
【答案】B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下弦月冉冉升起,_____,已经是夜静时分。万里长空,一碧无云,皎皎明月光,_____,又_____。月光洒遍粼粼的江上,_____,_____。极目远处,月下有一二轻舟,静悄悄不闻橹声,只见小小的一叶黑色剪影,轻移缓进,桨楫一动,_____。我在窗台上静静地坐着,如醉如痴,仿佛进入了童话世界。
①泛起万点萤光
②远村更鼓初传
③像把偌大的人寰装进了水晶瓶
④便激起一朵耀眼的银花
⑤闪闪烁烁
⑥给整个天地镀了银
A.⑥①③②⑤④
B.②⑥③⑤①④
C.②③⑥①⑤④
D.⑥③①②④⑤
【答案】B
【解析】首先确定首句,其他五句都是写景,只有②句和时间有关联,所以②句应是首句。其次找小组合,像⑥③、⑤①,无论把它们放在何处,组合是不能拆开的;⑤①说的是江水,所以它们在⑥③后面。最后看末尾句,④是紧承“桨楫一动”的,因此放在最后。
6.下面是张超作词谱曲、凤凰传奇演唱的歌曲《荷塘月色》的部分歌词。这段歌词十分优美,请对其中画线的语句加以赏析。(不少于50字)
剪一段时光缓缓流淌/流进了月色中微微荡漾/弹一首小荷淡淡的香/美丽的琴音就落在我身旁/萤火虫点亮夜的星光/谁为我添一件梦的衣裳/推开那扇心窗远远地望/谁采下那一朵昨日的忧伤/我像只鱼儿在你的荷塘/只为和你守候那皎白月光/游过了四季/荷花依然香/等你宛在水中央……
【答案】采用了通感手法,化抽象为形象,将“荷香”“琴声”“忧伤”写得具体可感;采用了拟人和比喻的手法,渲染了月夜荷塘下“我”的淡淡的忧愁,景物和情思相得益彰。
【解析】能写出其中的修辞手法和意境即可。
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①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②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③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7.第①段描绘了月色下荷塘的景物,作者依次描绘了哪些景物?
【答案】荷叶→荷花→荷香→微风吹拂下荷塘的颤动→叶子底下脉脉的流水。
【解析】写答案时注意按景物的先后顺序。
8.第②段的景物描绘,观察角度与第①段相比有什么变化?
【答案】第①段的观察角度是:写月色下的荷塘。第②段的观察角度是:写荷塘上的月色。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段综合概括的能力。解答时,应结合具体语段进行分析。
9.作者笔下,月光是“淡淡的”,如“流水”,如“牛乳”,如“轻纱”,月光笼罩下的一切都朦朦胧胧。为什么作者说“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
【答案】符合作者此时的心境:难得的片刻喜悦和宁静,难得的自我陶醉中换来的自由。
【解析】解答此题时要依托于对文本的解读及对写作背景的分析,从作者的情感角度出发,结合作者的心境回答。
10.说说第③段所写景物有哪些特点,作者为什么发出了“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的感慨?
课外拓展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又见荷塘月色
吴兆民
①今儿晚上,我终于来到清华园的荷塘,可是来迟了,已不见满塘的荷花荷叶。但月光很好,依然能伴我追寻当年朱自清的足迹,也不能不说是非常惬意的事。
②荷塘边随风飘拂的杨柳,有好些一定目睹过朱自清的身影,那情意眷眷的样子就是对故人的怀念吧。昏黄的路灯把柳影映射到荷塘里,让人觉着塘中漂动着簇簇水草。我的身影则在这水草上滑过。今晚虽不是满月,但它的清辉似乎不减当年,把眼前的荷塘尽情倾洒。
③荷塘上虽然不见了荷花,但让人分明感到是有荷花的。因为朱自清已将它牢牢根植于人们的头脑里:我已从想象中活生生移植其上。看吧,这满塘袅娜地开着、羞涩地打着朵儿的不是荷花吗?那层层叠叠铺展在那里的不是荷叶吗?月光正像当时那样流泻在荷花荷叶上。微风在那里吹拂,依然将那清新的荷香弥散。
④前面是石拱桥了。站在桥边向荷塘对面望去,近春园中那些大大小小的树木蓊蓊郁郁,白杨树最为高大。它的身影连同高处丛生的灌木被月光切割在塘水中,显得黝黑而错落。
⑤我沿着塘边昔日的小煤屑路向前。几盏温和的路灯紧贴荷塘小路亮着,倒映水里的显出一束束昏黄,把荷塘小路照得分明。左边是一列高高土坡,上面是密植的森森柏树,黑压压一路绵延。荷塘那边,月亮透过摆动着的高大树枝不时瞟我一眼。
⑥眼前的莲桥把狭长的荷塘分成两半,稀疏的残荷漂浮在荷塘上,令我心生几许凄凉。走过莲桥,拐过小弯,我走进了近春园遗址深处,置身高高的白杨树下,眼前一片开阔地平展展的,月光轻洒,充满空灵,草坪黑青黑青,上面有不少落叶。前面竖立着一块碑石,记载着近春园的历史。后面小土坡的“荷塘月色”亭,显得有些静穆。月光在静静往这里挥洒,近处的一切都给抹上了清灵灵的光彩,我也被其细心涂抹。我看看月光给我的身影,又不禁抬眼凝望天上的明月,它竟是那样邈远、透亮而圣洁,让人的心胸霎时跟着坦荡起来。极目远望,未见昔日那只有些大意的一带远山,恐是让长高了的树木遮住了吧。
⑦那个夜晚,朱自清独自一人来到这月下荷塘,一腔心绪凝结于荷花明月,一腔情感在这里倾泻,一生操守在这里坦白!要清洁,不要朽污;要清直,不要屈从;要清苦,不要奢靡——做一个清清白白、堂堂正正、朴朴素素的人,做一个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有益于民族的人。在那腥风血雨的岁月,有多少人经受不住磨难变节了,经受不住诱惑苟且了,经受不住清贫颓废了;而你没有。为了民族,为了家庭,也为了自己,你活出了尊严。那个夜晚,你一人在这里的默想和表白,说不上庄严,充其量只是几天后以《荷塘月色》艺术地向世人作了昭告;但你此后却真切地用自己的生命实践。没有哪一个要求你去这样做,也没有哪一个去监督你这样做。你靠的完全是自觉、意志、风范。你虽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壮举,却在贫病交加之际宁可饿死也不领美援面粉,成了承载一个民族的气节、尊严和大义的人。也许有人不屑,也确实有人不屑,但这反而衬托出你的崇高,因为那些不屑者不是同类。
⑧这样想着的时候,阵阵清寒和阴森不知从何方向我袭来,又想到这遗址就是八国联军焚烧圆明园而殃及近春园使之成为“荒岛”的地方,我再也受不住四围的清寒和阴森,只好回转到有路灯的荷塘边。放眼荷塘,只剩我一人。
⑨我在荷塘边漫步,回首荷塘上空,正有一束绿色聚光在不停旋扫。毕竟是现代文明社会了!我望望天上明月,又看看水中残荷,总是不能释怀。
⑩社会发展了,人还要不要操守?融入现代文明,民族还要不要气节?现实中的许多人和事都作了否定性回答。朱自清虽是旧时代知识分子,尚且坚守操节,洁身自好,成为一代楷模。就是这荷塘里的荷花也葆自我净洁、出淤泥而不染的品质。作为领受现代文明熏陶的人,为什么就不能自我净持、自守律令、洁身自好?作为融入现代文明的民族又岂能不固守气节?我们必须重新审视人之为人这一陈旧而又永恒的人生命题,回到人之为人的本性上来:无论何时都不能消解、灭绝人的本性。不断温习、时时记取七十五年前那份富有艺术魅力和人文情怀的深情告白,是回复我们人的本性的一剂良药。
荷塘上的清风在月光辉映下吹拂着我,不断清理着我的思绪。我下意识地看着眼前的一切。荷塘还是那个荷塘,月色还是那样的月色,可我的内心却历尽沧桑。今晚曲曲折折的荷塘路上,虽然不见先人踽踽独行的风釆,却留下了我深深的思考。
【注】十五年:指1926年。
11.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A.文章从怀着渴望已久的心情来追寻朱自清的足迹写起,紧接着勾勒了荷塘月色,最后联系史实,评价先生高洁傲岸的人格。
B.第③段中,作者描写了眼前所见的月下荷塘的美景:荷花、荷叶和荷香,显得空灵洒脱。
C.第⑦段主要运用呼告的方法,将第三人称转换为第二人称,营造向故人直接倾诉的氛围,有利于直抒胸臆。
D.文末“荷塘还是那个荷塘,月色还是那样的月色,可我的内心却历尽沧桑”一句的意思是说,荷塘、月色依旧,而我的心思既深切怀念故人,又对在险恶环境里变节投降的文人深表遗憾。
E.文章综合运用了记叙、描写、议论、说明、抒情的表达方式,既评价了朱自清的人格,又结合现实,探求了发人深思的“陈旧而又永恒的人生命题”。
【答案】AC
【解析】B项,“眼前所见的”没有荷花;D项,“深表遗憾”表达错误;E项,没有运用说明的表达方式。
12.请赏析第②段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答案】这一句运用拟人手法,借杨柳表达了作者对朱自清的怀念和敬仰之情,充满了人情味。
13.根据对全文的理解,分条概括“我望望天上明月,又看看水中残荷,总是不能释怀”的内容。
【答案】(1)朱自清以自己的生命实践承载了一个民族的气节、尊严和大义。(2)领受现代文明熏陶的人应该自我净持,自守律令,洁身自好。(3)融入现代文明社会还需要坚持操守和气节。
【解析】题干中的句子出自第⑨段,这段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作者正是因想到朱自清而生感慨,这些感慨正是作者不能释怀的原因,以此为据作答即可。
14.作者在第⑩段中说的“无论何时都不能消解、灭绝人的本性”指的是什么?作者为什么说这是“陈旧而又永恒的人生命题”?
【答案】(1)自觉固守民族的气节、尊严和大义,自我净持,自守律令,洁身自好。(2)旧时代的人要面对这一问题,新时代的人同样要面对并回答这一问题。
(二)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5~19题。
乡间的荷塘


①家乡的村前,有一口很大而水不深的荷塘。打从记事起,我们这些光着屁股的村童,每逢夏天常在荷塘边玩耍。
②我们用废纸叠成了一只只小纸船放进荷塘,让风儿吹进荷叶底下,看谁叠的小纸船被风吹得快吹得远。那时,荷叶的青翠、碧绿,以及荷塘的徐徐清风,好像与我们无关。因为在那个年龄阶段,我们对自然界的许多事物还没学会欣赏。确切地说,那时,我们是冲着荷塘里的水来这里玩耍的。
③我们在这里玩耍的内容可多着呢,除了叠纸船以外,还脱下头上戴的小草帽用来捉荷塘里的小鱼小虾。有时,为了不被烈日晒着,我们还摘来一块块荷叶,用篾条串起来,披在身上遮挡强烈的阳光。有时我们还在荷塘边抓起一团团泥巴,捏成一个个惟妙惟肖的小泥人,然后用来互相投掷取乐;有时,冒着火辣辣的太阳,大家一起跳进荷塘,利用荷叶做掩护,玩起水中的捉迷藏!
④也记不起多少次了,我们玩耍得兴趣正浓,不管父母怎样叫唤,照样是你唤你的,我玩我的,直到最后,父母生气了,拿着竹棍子气冲冲地赶到,我们才肯回去。
⑤光阴荏苒。后来我长大了,读书、参军,接着外出参加工作了,就再不像儿时那样到荷塘边来玩耍了。
⑥每次回去,我都重拾孩提时的那段时光,又一次次地来到荷塘,欣赏这里的自然风光。
⑦盛夏之季节,天气较为炎热,夏雨常光顾。在雨帘中,漫步在荷塘的周边,那雨打荷叶发出一阵阵“扑扑”的响声,倒像是为我这位打道回乡的人鼓掌欢迎呢。更有映入眼帘的是雨打荷叶摇头晃脑的姿势,真像荷叶在风雨中开心得意地尽情舞蹈!
⑧夏雨过后,荷塘的景致更加迷人。那一枝枝迎风摇曳的荷叶,经过雨水的洗礼,宛如一个个刚出浴的美人儿,打着一把把翠绿色的小伞,站立在雨水盈盈的池塘中,显得更加妩媚,更加艳丽,更加楚楚动人!更为诱人观赏的是在那朵朵硕大的荷叶上面,还盛着一瓢瓢雨水,当阵阵微风吹来,摇摇欲坠,雨水在绿叶的映衬之下,呈现出深蓝浅绿的色泽,真像一个个绿色的玉盘,盛放着一个个大小不一的、圆圆的、晶莹剔透的珍珠玛瑙!
⑨令人最爱观赏的还数夏夜乡间的荷塘月色。
⑩盛夏之夜,当一轮明月悬挂在天幕之上,荷塘里那挂满露珠的荷叶,在月光的照射下,泛着闪闪的银光,这时的荷塘之中,月光如泻,不时还传出一阵阵“咯咯”的蛙鸣。恰在这个时候,只要站在荷塘周边静静地欣赏,那满塘的月光,以及那琅琅的蛙鸣,何不令人如醉如痴……
15.孩提时“我”在荷塘边玩耍,除了放纸船之外,还玩过哪些游戏?
【答案】捉鱼虾、捏泥人投掷取乐、玩水中捉迷藏。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解答此题,要先确定答题区间,即第③段,然后从文中筛选并整理出答案。
16.这篇散文的线索是什么?文章按时间顺序,先描写了童年在荷塘边玩耍的情形,后描绘了家乡荷塘的自然风光,给我们展现了哪三幅荷塘美景图。(不超过12个字)
【答案】线索是:荷塘。三幅荷塘美景图分别是:风雨荷叶、雨后风光(雨后荷塘)、荷塘月色(月下荷塘)。
【解析】本题有两问,第一问只要了解文章的线索是什么就不难得出答案。第二问需结合文章内容,根据文章具体语段描写的内容进行概括即可,当然,在概括时,还要注意语言的简洁性。
17.画线的句子描写十分优美,请简要分析。
【答案】这一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雨中荷叶摇曳的姿势形象化、人格化,这样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增强了生动性与感染力。
18.第⑧段写景详略得当,它重点描写的内容是什么?这样安排有怎样的意义?
【答案】文章重点描写的是雨后的荷叶及荷叶上的水珠。这样安排突出重点,充分凸显了雨后荷叶的风致优美,荷塘景致迷人。
【解析】解答此题,需要对这篇散文的内容掌握得比较扎实,才能对文章线索和材料取舍有正确的理解。文章材料详略安排是与中心主旨有关的,一般详写部分与中心关系密切,反之,则与中心关系作用不大。此处这样安排突出重点,充分凸显了雨后荷叶的风致优美,荷塘景致迷人。
19.从内容上看,这篇散文通过对乡间荷塘的描写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答案】这篇散文热情赞美了家乡荷塘的自然风光,表达了对童年时光的深情留恋,抒发了热爱家乡、不忘乡情的思想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