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君之课时同步君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版 专题03 囚绿记(必修2) Word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试题君之课时同步君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版 专题03 囚绿记(必修2) Word版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08.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10-21 08:14: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
第3课
囚绿记
一、语言文字运用
1.下列词语中画线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札记(zhā)
琐屑(xiè)
窜入(cuān)
囚系(xì)
B.累及(lěi)
禁锢(jīn)
攫住(júe)
回溯(sù)
C.蕴藉(jiè)
熨帖(yù)
绵亘(gèn)
隽永(juàn)
D.诅咒(xǔ)
弥漫(ní)
恪守(kè)
亵渎(xiè)
【答案】C
2.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A.移徙
骄弱
缘引
视同至宝
B.绿州
攀缘
脉络
幽囚小鸟
C.葱笼
孔隙
开释
茁出芽苗
D.珍重
渡越
爱抚
烽烟四逼
【答案】D
【解析】A项,骄弱—娇弱;B项,绿州—绿洲;C项,葱笼—葱茏。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A.相当一部分人对“药驾”的危害性没有清晰的认识,对“药驾”不以为意,根本不知道服药可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
B.陆蠡是台州屈指可数的文化名人,他正直的品格、博爱的胸怀、质朴的感情、缜密的思绪、清丽的文风,流露在字里行间,凝成一篇篇现代散文史上的杰作。
C.考前一个月不是学习的终点,而是终点前的冲刺,许多同学余勇可贾,应抓住这段时间,奋力拼搏。
D.他犯了经济上的错误,玷污了人民公仆的形象。但他能够及时认识到自身的错误,上交了所有问题款项,也可以说是罪不容诛。
【答案】D
【解析】A项,不以为意: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对人、对事抱轻视态度;B项,屈指可数:扳着手指就可以数清楚,形容数量稀少;C项,余勇可贾:原形容勇士的豪迈气概;后也可指力未使尽;D项,罪不容诛:指杀了也抵不了其所犯罪行。形容罪大恶极。此处不合语境。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北方的夏季天亮得快,早晨五点钟左右我的小屋便照进太阳,把可畏的光线射个满室,直到十一点半才退出,令人感到炎热。
B.后来一个友人一边说一边笑,替我拔去这些野草,心里还引为可惜,倒怪他多事似的。
C.临行时我珍重地开释了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我把瘦黄的枝叶放在原来的位置上,向它致诚意的祝福,愿它繁茂苍绿。
D.NEC通讯市场总监对记者说:“借助中秋晚会的平台,不但NEC通讯可以向所有的中国人带去节日的祝福,同时也可以扩大品牌的影响力。”
【答案】C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久久地凝目审视那绿萝修长的藤蔓,绿蓬蓬一簇簇地攀绕在花架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着一股不达理想境地誓不罢休的毅力和精神。
①似龙蛇般抖擞的头颈
②枝蔓青瘦而坚挺,叶片柔嫩而坚韧
③又好像在欢快地鸣唱着婉转动听的歌儿
④在微风的轻抚下,它们似乎在向你招手
⑤生机勃勃地向前攀缘
⑥它那坚韧的身躯
A.④③②⑤⑥①
B.②④③⑥①⑤
C.⑤⑥①④③②
D.②⑤①④③⑥
【答案】B
【解析】从语境方面考虑,横线前面写的是“藤蔓”,紧接着的应该是写“枝蔓”和“叶片”,故②句应为首句。根据“似乎”“又好像”可以判定④③句相连,且④句在③句前。⑤句“生机勃勃地向前攀缘”,与横线后面的“毅力和精神”照应,⑤句应放在最后。故选B。
6.下面这段文字有五处用词不当,请指出并改正,使文段语言简明、得体。
新年将要莅临。在这辞旧迎新之际的时候,编辑部格外热闹。不少读者通过热线电话送来了感人的祝福,也有读者寄来了贺卡,写下了如火的诗句。编辑部全体成员感同身受,在此,发自肺腑衷心地感谢各位朋友。同时,还想惠赠各位朋友一份新年礼物,这就是编辑部办好刊物的三条承诺:全方位扫描,零距离贴近,无障碍阅读。
【答案】“莅临”改为“来临”;“之际”“的时候”保留一个;“感同身受”改为“十分感激”;“发自肺腑”“衷心”保留一个;“惠赠”改为“回赠”。
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①忽然有一种自私的念头触动了我。我从破碎的窗口伸出手去,把两枝浆液丰富的柔条牵进我的屋子里来,教它伸长到我的书案上,让绿色和我更接近,更亲密。我拿绿色来装饰我这简陋的房间,装饰我过于抑郁的心情。我要借绿色来比喻葱茏的爱和幸福,我要借绿色来比喻猗郁的年华。我囚住这绿色如同幽囚一只小鸟,要它为我作无声的歌唱。
②绿的枝条悬垂在我的案前了,它依旧伸长,依旧攀缘,依旧舒放,并且比在外边长得更快。我好像发现了一种“生的欢喜”,超过了任何的喜悦。从前我有个时候,住在乡间的一所草屋里,地面是新铺的泥土,未除净的草根在我的床下茁出嫩绿的芽苗,蕈菌在地角上生长,我不忍加以剪除。后来一个友人一边说一边笑,替我拔去这些野草,我心里还引为可惜,倒怪他多事似的。
③可是每天在早晨,我起来观看这被幽囚的“绿友”时,它的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甚至于一枚细叶,一茎卷须,都朝原来的方向。植物是多固执啊!它不了解我对它的爱抚,我对它的善意。我为了这永远向着阳光生长的植物不快,因为它损害了我的自尊心。可是我囚系住它,仍旧让柔弱的枝叶垂在我的案前。
④它渐渐失去了青苍的颜色,变成柔绿,变成嫩黄,枝条变成细瘦,变成娇弱,好像病了的孩子。我渐渐不能原谅我自己的过失,把天空底下的植物移锁到暗黑的室内;我渐渐为这病损的枝叶可怜,虽则我恼怒它的固执,无亲热,我仍旧不放走它。魔念在我心中生长了。
⑤我原是打算七月尾就回南去的。我计算着我的归期,计算这“绿囚”出牢的日子。在我离开的时候,便是它恢复自由的时候。
7.①段中作者用了个比喻句来表达自己“自私的念头”,你认为是哪一句?
【答案】我囚住这绿色如同幽囚一只小鸟,要它为我作无声的歌唱。
【解析】阅读所示文段,理解题干中“自私”的含义,结合题干中“比喻句”的提示,即可选出文段中句子“我囚住这绿色如同幽囚一只小鸟,要它为我作无声的歌唱。”
8.②段写作者回忆从前的一段经历,在记叙顺序的安排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案】插叙,回忆这段经历在文中说明我“爱”绿色的程度深。
【解析】记叙的顺序有四种:顺序、倒叙、插叙、补叙。根据所叙情节发生先后的安排来判断。抓住“替我拔去这些野草,我心里还引为可惜”这一句话来理解作者对“绿”的喜爱。
9.③段作者为何说常春藤“固执”?这表现了常春藤什么精神品质?
【答案】“固执”指“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甚至于一枚细叶,一茎卷须,都朝原来的方向
”,表现了它对光明和自由的向往,执着的追求。
10.④段中作者一方面说自己“不能原谅自己的过失”,另一方面却又称“魔念在我心中生长”,这是怎样的一种矛盾的心情?请你写出来。
【答案】“不能原谅自己的过失”是因为作者为了更好的亲近绿,引绿入室,但却伤了绿。作者在绿藤身上看到了生命的力量,觉得自己隐隐然做错了。但另一方面作者却仍然执著一念存着“魔念”,囚禁着绿,作者对绿藤对光明自由的追求没有能够有真正的理解。(能够明确的说出作者内心的矛盾意思对即可。)
【解析】根据文题“囚绿”,在文中找到与之有关的作者的行为即“可是我系住它,仍旧让柔弱的枝叶垂在我的案前。”再结合上一题的解答来理解。
三、课外拓展阅读
(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11~12题。
卜算子
旅雁
朱敦儒①
旅雁向南飞,风雨群相失。饥渴辛勤两翅垂,独下寒汀立。
鸥鹭苦难亲,矰缴②忧相逼。云海茫茫无处归,谁听哀鸣急!
注:①靖康元年(1126年)十一月,金兵强渡黄河,朱敦儒加入了流亡队伍,开始了他颠沛流离的逃难生活。②矰缴:系着丝绳射鸟用的短箭。
11.本词描写了“旅雁”怎样的形象?透过旅雁的形象,呈现出的是一幅怎样的南渡画面?
【答案】旅雁的形象:失群孤独,饥寒交迫,心忧迷惘,凄苦哀鸣。南渡的画面:①风雨中大批民众仓皇逃难;②人们饥寒交迫,心惊害怕;③亲人失散,哭声不断。
【解析】旅雁的形象:旅雁在南飞途中遭受风雨袭击,沿途饥渴劳累,疲惫不堪,翅垂翼重,无法高飞,只好独宿寒汀,处境孤苦。南渡画面:这首诗以雁写人,雁的遭遇也就是千百万人民大众的共同遭遇:旅雁在南飞途中遭受风雨袭击,疲惫不堪,象征南渡人民风雨中大批民众仓皇逃难;旅雁沿途饥渴劳累,象征人们饥寒交迫,心惊害怕;旅雁独宿寒汀,处境孤苦,象征亲人失散,哭声不断。
解答这类题目,可按照如下思路进行:①阅读诗歌,找出诗人描绘形象的相关诗句,仔细准确理解形象的基本含义。②结合诗句分析运用的表现技巧及其所表现的具体内容。③指出这种手法的运用表现了诗人(人物)怎样的心理、感情或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④紧扣要求,整理思路,形成答案。
12.本词主要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本词主要采用了托物言志(象征)的手法。
作者借南飞的失群旅雁,倾诉了个人孤寂凄凉的痛苦,也反映了广大民众流离转徙的苦难生活,表现了国破家亡的深哀巨痛。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6题。
绿之歌


我的童年是在大海之滨度过的,眼前是一望无际的湛蓝的大海,身后是一抹浅黄的田地。
那时,我的大半个世界是蓝色的。蓝色对于我,永远象征着阔大,深远,庄严……
我很少注意到或想到其他颜色。
离开海边,进入城市,说是“目迷五色”也好,但我看到的只是杂色的黯淡的一切。
我开始向往一大片的红色,来振奋我的精神。
我到西山去寻找枫林的红叶,但眼前这一闪光艳,是秋天的“临去秋波”,很快的便被朔风吹落了。
在怅惆迷茫之中,我凝视着满山满谷的吹落的红叶,而向前看的思路,却把我的心情渐渐引得欢畅起来!
“落红不是无情物”,它将在春泥中融化,来滋润培养它新的一代。这时,在我眼前突兀地出现了一幅春意迎人的图画!那是有一年的冬天,我回到我的故乡去,坐汽车从公路进入祖国的南疆。小车在层峦叠嶂中穿行,两旁是密密层层的参天绿树:苍绿的是松柏,翠绿的是竹子,中间还有许许多多不知名的、色调深浅不同的绿树。衬以遍地的萋萋的芳草。“绿”把我包围起来了。我从惊喜而汇入恬静,静默地、欢悦地陶醉在这铺天盖地的绿色之中。
我深深地体会到“绿”象征着:浓郁的春天,蓬勃的青春,崇高的理想,热切的希望……
绿,是人生中的青年时代。
个人、社会、国家、民族、人类都有其生命中的青年时代。
我愿以这支“绿之歌”献给生活在青年时代的社会主义祖国的青年们!
13.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正确的两项是
A.“我”离开海边,进人城市后,“看到的只是杂色的黯淡的一切”,这里暗指城市色彩的驳杂,与辽阔大海—片湛蓝相比显得黯然失色。
B.作者先写大海的蓝色、城市的五彩色、枫林的红色,目的是为了衬托后面的绿色,突出后面的绿色。
C.文中“落红不是无情物”引自清代诗人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下句是“化作春泥更护花”,“落红”的“红”运用了借代的手法,冰心在文中与龚自珍在诗中所指代的对象是一致的。
D.章成功地运用了象征和比喻的手法,分别赋予蓝色、红色和绿色以象征之意,使一般的色彩具有了耐人寻味的深刻意蕴。
E.文章最后几段是作者对“绿”的感悟和联想,表达了作者对“绿”的赞美和对青年们的热切期望。
【答案】DE
【解析】A项,文中的“杂色”比喻城市生活的复杂,并无贬义;B项,城市的五彩色不大恰当,应为驳杂的色彩;C项,冰心在文中的“红”指代枫叶,龚自珍诗中的“红”指代“红花”,二者指代的对象不一致。
14.文中作者用“临去秋波”比喻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作者什么________________感情?
【答案】即将凋零的红叶/喜爱又惋惜。
【解析】本题考查结合语境理解重要词语的含义的能力。“临去秋波”在文中的第6段可以看出指的是那些即将被风吹落得枫叶,由于作者很喜爱西山的枫叶,所以作者对这即将被朔风吹落的枫叶很是惋惜。
15.文中写“向前看的思路,却把我的心情渐渐引得欢畅起来”,这里“向前看的思路”是指________________。(摘录原文回答)
【答案】“落红不是无情物”,它将在春泥中融化,来滋养培育它的新一代。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句子的理解能力。在文中找到题干中的句子,结合原文即可得出答案。
16.“绿,把我包围起来了,我从惊喜而汇入恬静,静默地、欢悦地陶醉在这铺天盖地的绿色之中”,作者见到“绿”,为什么从“惊喜”到“恬静”进而“陶醉”其中?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谈一谈你对绿色的理解
【答案】因为绿是春天和青春的象征,也是作者理想和希望的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