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时
亿以内数的改写
【教学内容】
亿以内数的改写(教材第12页的例6内容)。
【教学目标】
1.掌握将整万的数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的方法,能正确的改写整万的数。
2.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增强学生的科普知识,扩大学生的视野。
【重点难点】
大数的“改写”;将整万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的方法。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
【复习导入】
1.读出下面各数。
2360000
5183240
100000000
7310000
6755566
12350000
2.导入新课:
(1)叙述读大数的感觉。
(2)谈话:
有的同学一见到大数就有一种感觉,认为比较麻烦。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生产中,为了读数、写数的方便,有时需要把整万的数写成“万”为单位的数,这样读、写起来就方便了。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这项本领。
板书:多位数的改写
【新课讲授】
1.教学例5
(1)出示挂图或电脑课件展示人体血液的构造,介绍红细胞、白细胞的作用。
说明在一滴血液中含有多少数目的红细胞和白细胞,教师出示板书。
一小滴血液含有:
红细胞:5000000个
白细胞:10000个
(2)让学生读一读这”两个数,再看看这两个数有什么特点。
学生交流后,教师说明:这两个数都是整万的数。什么是整万的数呢
像20000
350000
1000000
1020000……都是整万的数。
像20035
356000
1000005
1025600……都是非整万的数。
(3)明确告诉学生:在生产、生活中人们为了方便读写,常常将万位后面的4个0省略掉,换成一个“万”字来代替数末尾的4个0,这样就把整万的数改写成了以“万”作单位的数。
(4)改写。
板书出示:500┆0000个=500万个
想一想:10000个=1万个。
先让学生来说,然后教师添上板书“1”。
2.教学例6
(1)投影展示太阳和地球图,让学生观察,收集信息,了解太阳和地球的大小关系。
(2)让学生读出太阳和地球的直径分别是多少,并说一说太阳的直径是地球的多少倍?这时学生感到直接说出这两个大数之间的倍数关系比较困难。
(3)启发学生想到:用“万”作单位的数进行比较会比较方便。
(4)观察这两个数有什么特征 怎样把这两个数改为整万的数?
(5)介绍“四舍五入”法及如何用“四舍五入”法将非整万的数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
这是一种求近似数的方法。“四舍五入”的原则是:如果被舍去的部分首位数字小于5时,就舍去这些数字;如果被舍去的首位数字是5或大于5时,就要在保留部分的末位数字上加1,用这种方法求近似数,就叫做“四舍五入”法。
一个接近准确值的数(比准确值略大一些或略小一些),叫做近似数。
①找准万位上的数。板书:12756
②看万位右边第一位上的数,是2。
③说明:根据“四舍五入”法规定,像这样小于5,把它和右边的数全舍去,改写成0。
板书:12756≈10000
说明:因为得出的是近似数,所以必须用“≈”,不能用“=”。
板书:10000=1万(说明:这里两数是相等的,只能用“=”)。
(6)想一想:怎么将1389000用“四舍五入”法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近似数。
先让学生尝试练习,然后教师再逐步引导。
①找准万位上的数:1389000。
②看万位右边第1位上的数:大于5则向前一位进1,再把它和右面的数全舍去,改写成0。
板书:1389000≈1390000
③再把1390000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
板书:1390000=139万
教师:太阳的直径是地球的多少倍?
先由学生尝试练习,然后教师讲评,如果学生直接略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也可以,但要强调写上“≈”。
【课堂作业】
1.教材第12页的“做一做”。
2.教材第15页的第6题。
【课堂小结】
提问: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小结:将整万的数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的方法,并学会了“四舍五入”法及如何用“四舍五入”法将非整万的数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
【课后作业】
完成《创优作业100分》本课时的练习。
第5课时亿以内数的改写
1.“四舍五入”的原则是:如果被舍去的部分首位数字小于5时,就舍去这些数字;如果被舍去的首位数字是5或大于5时,就要在保留部分的末位数字上加1,用这种方法求近似数,就叫做“四舍五入”法。
2.将非整万的数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是省略了万位后面的位数,得到的是一个近似数。
1.从课堂学生的反应来看,大家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是比较轻松的。在教学中,我始终将学生当做学习的主人,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通过亲自实践,掌握了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2.对于本堂课的遗憾是,教师本人操作不到位,在改写整万数时,一定要前后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和计数单位。改写后计数单位发生了什么变化,是在上课时漏讲了。比如在整理数位顺序表时,要让学生亲自写万级以上的计数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