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时
角和角的度量
【教学内容】
教材第39~41页内容、教材第40~41页练习七第2~6题。
【教学目标】
1.让同学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局部名称,会初步比较角的大小。使学生认识量角器,知道量角器的刻度结构,能按不同向认识量角器上刻度的排列顺序,知道角的大小的计量单位“度”,认识的角的大小。
2.使学生初步掌握量角的方法,初步学会用量角器量角。
3.培养同学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发展数学思维和创新意识。
4.让同学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培养互助协作的精神。
【重点难点】
1.协助同学形成角的正确表示,初步建立角的概念。
2.通过直观感知,笼统画出角的几何图形并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教学准备】
课件、三角板、五角星
投影仪、红色木条做的一个角、师生每人准备一个量角器。
【复习导入】
谈话:看老师手中拿的是什么?(三角尺)把你的三角尺拿出来,你能找一找它身上的角吗?再用手摸一摸哪里有角。
【新课讲授】
一、认识角
1.认识角。
课件显示:钟面、剪刀、长方形、五角星。
谈话:它们都是角的好朋友,从带来的这些物体中能找出它们身上的角吗?再摸一摸。
在课件上把这些物体的其他局部隐去,留下角的轮廓。让同学仔细观察这些角有一样的地方吗,根据同学的叙述写上角各局部的名称。
追问: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能从我们身边的一些物体的面上找到角吗?找到后指出它们的顶点和边。
[设计意图:通过“看”、“找”、“摸”的活动,体会角在面上,并借助课件协助同学体验角的笼统过程,初步建立角的概念。]
2.做一个角。
谈话:我们已经认识了角,能用自身灵巧的小手做一个角吗?(每个小组都有多种可做角的材料)
用你喜欢的方法做一个角,感觉你做的角与同桌做的角大小怎样?展示一下你做的角。
[设计意图:让同学用喜欢的方法做一个角,在实践中探索不同的做角方法,给同学留出充沛的考虑和表示自我的时间和空间。]
3.角的大小比较。
(1)提问:能使你做的角变得再大一些吗?你是怎么办的?能把它变得小一些吗?又是怎么得到的?
(2)课件演示例3钟面图(7时、3时、2时、7时20分)。谈话:观察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形成的角,有没有看出哪个角最大?哪个角最小?你知道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吗?
二、认识量角器
1.认识角的计量单位。
说明:量角的大小,要用到量角器。这就是一个量角器。我们先来认识一下量角器。
提问:量角器是什么形状的 我们来看这个半圆,从0开始到180为止。这个半圆被平均分成了多少份
说明:把半圆平均分成180份,每一份所对的角就叫做1度的角。也就是说计量角的单位是“度”。(板书:度)写“度”可以用一个小圆圈来表示,此为“1度”,我们这样写。(板书:1°)领学生读“1°”。
追问:计量角的单位是什么 “1°”的角有多大 指出:计量角的单位是“度”,用符号“°”。
2.认识量角器的结构。
(1)把半圆分成180等份,每一份是1°,这样的10份所对的角是10度的角,这样的60份所对的角是60度的角,这样的90份所对的角是90度的角。
(2)请同学们继续观察,量角器上这个小圆点叫做量角器的中心。再仔细观察,量角器上有几圈刻度 外圈的刻度0~180°是按怎样排列的 内圈呢
指出:量角器上有两圈刻度,外圈刻度从左往右按顺时针方向从0~180,内圈刻度从右往左按逆时针方向从0~180°同学们看明白了吗
(3)外圈的刻度线,从左边起看到零刻度线了吗
拉出10、30、90、120、180,让学生说出是多少度。
提问:谁能从左边起找出外圈50的刻度线,请你拉这根线来表示。谁再来找出90的刻度线
再请哪位同学来找出外圈125的刻度线 180呢 外圈的刻度会找了吗
(4)从右边起,内圈的刻度怎样找呢 现在谁用线来拉一拉,表示出内圈0的刻度线 45呢 80呢 90呢
再指名学生用拉线的方法找出140、180的刻度线。内圈的刻度会找了吗
(5)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量角器。与老师这里的一样吗 你的量角器上的中心在哪里
大家一起来找量角器上的刻度。从左边起,找零刻度线、45刻度线、135刻度线、180刻度线。再从右边起,找0、10、135、180
刻度线。(老师巡视)
三、教学角的量法
1.自学课本。我们已经认识了量角器,能指出量角器上的度数。怎样用量角器量一个角的度数呢 请大家看课本。从111页倒数第二行看起,到例1完。看完后告诉老师,量角要分几步,哪几步
2.提问:量角要分几步进行 哪两步
指出:可以把量角的方法归纳为“两重合,一看数”。
教师用小黑板出示:
两重合:量角器中心和角的顶点重合,零刻度线和角的一条边重合。
一看数:看角的另一条边所对的刻度数。
3.请大家和老师一起来量这个角的度数。
先要把量角器放在角的上面,然后做到“两重合”。
再看另一条边对的刻度数。现在知道这个角多少度吗 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为什么要看内圈
4.教学例1。
(1)操作讨论。
让学生按要求量出例题中两组角的大小。再与同伴讨论自己的发现。
(2)交流、发现。
指名汇报,通过交流,引导学生理解以下两点:
①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画的长短没有关系。
②角的大小要看两边叉开的大小,叉开越大,角越大。
【课堂作业】
1.完成第39页下面“做一做”。
2.教材第41页“做一做”。
3.教材第44页第2、4题。
【课堂小结】
提问: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小结:知道角是由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图形。一点为角的顶点,两条射线为角的边。
【课后作业】
完成《创优作业100分》本课时练习。
第2课时角和角的度量
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的图形叫做角。这个点叫角的顶点,两条射线叫角的边。
1.角的单位是“度”,用符号“°”表示。
2.把半圆分成180等份,每一份是1°,这样的10份所对的角是10度的角,这样的60份所对的角是60度的角,这样的90份所对的角是90度的角。
3.两重合:量角器中心和角的顶点重合,0度线和角的一条边重合。
一看数:看角的另一条边所对的刻度数。
4.①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画的长短没有关系。
②角的大小要看两边叉开的大小,叉开越大,角越大。
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角的基础上,接着学习用量角器度量角的大小,在这节课的教学中,老师应努力创设一种和谐、愉快的教学氛围,在这种氛围中,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索,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本节课教学时,老师应用了大量的时间让学生动手实践,向他们提供了充分的从事教学活动中交流的机会,当学生通过操作体会到用三角尺的方法来比较两个角的大小有一定的误差,比较麻烦,而且在实际生活中也不可能总是用这种方法进行比较。因此,就引起了学生产生探究的欲望,激发学生思维。
1.引导同学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激活生活经验。
我通过设计“在生活中常见的物体身上找角”,使同学觉得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联系,增进了同学对数学价值和作用的认识,激发了同学学习数学的热情。
2.引导同学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促进数学思维发散。
教学中我一改教师主宰课堂的局面,大胆放手,变过去的单纯的看教师演示为同学自身动手,使同学的听觉、视觉、触觉等多种感官协同作用。本节课设计的“找”、“摸”、“说”、“做”的环节,协助同学在数学活动中认识角、感悟角的大小,使得学习兴趣较为浓厚。这一环节也有效地培养了同学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表达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