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戊戌变法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课 戊戌变法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10-23 10:39: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6张PPT)
《马关条约》的签订
《时局图》
图片反映的事件对近代中国有何影响?
学习西方的器物、技术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自主学习
1、兴起---公车上书的时间、背景、领导人、 内容、在位皇帝、影响。
2、发展---公车上书失败后,维新人士还进行过哪些维新活动?
3、高潮---百日维新的时间、目的、内容。
4、失败---戊戌变法的结果、影响及教训。
兴起---公车上书的时间、背景、领导人、
内容、在位皇帝、影响。
发展---公车上书失败后,维新人士还进行
过哪些维新活动?
高潮---百日维新的时间、目的、内容。
失败---戊戌变法的结果、影响及教训。
1.时间:
2.背景:
3.领导人:
4.核心内容:
5.在位皇帝:
6.意义:
1895年春。
《马关条约》的签订,中华民族面临着严
重民族危机。
康有为和梁启超。
请求拒和、迁都、变法。
光绪帝。
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一、戊戌变法的兴起
——公车上书
康有为
梁启超
《时务报》
《国闻报》
二、戊戌变法的发展
——组织学会,创办报刊
梁启超
“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变亦变,不变亦变。”
——《变法通议》·梁启超
严复
“通上下之情”“通中外之故”为目的,号召变法图强。
——《国闻报》
上述学会和报刊主要宣传了什么观点?产生了什么影响?
三、戊戌变法的高潮
——百日维新
1.时间:
2.目的:
3.开始标志:
4.内容:
1898年6月——9月。
变法救国,发展资本主义,实行君主立宪制度。
1898年6月11日,颁布“明定国是”诏书。
政治方面
经济方面
文化方面
军事方面
三、戊戌变法的高潮
——百日维新
4.内容:
政治方面
经济方面
文化方面
军事方面
有利于具有维新思想的人参与政治
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有利于西学的传播
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
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
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
裁剪绿营, 训练新式军队。
触动了顽固
派的利益
四、戊戌变法的失败
——戊戌政变
慈禧太后
光绪帝
瀛台
囚禁光绪帝于中南海瀛台
四、戊戌变法的失败
——戊戌政变
戊戌六君子
材料一:变法遭到守旧势力的强烈抵制和反对,除慈禧控制的朝廷外,各省督抚大多持观望态度。
材料二:变法形势危急时,维新派势单力薄,只好把希望寄托在袁世凯的身上,结果被袁世凯出卖。
材料三:当慈禧太后把光绪帝囚禁后,他无奈感慨:“朕虽有改革之心,却毫无实权,朕就是一个傀儡呀!”
材料四:戊戌变法的阶级基础是知识分子和民族资产阶级,当变法曲终人散之时,广大人民群众对此很漠然,好多人不知道具体情况。
依据材料总结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袁世凯的出卖
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
没有发动人民群众
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势力强大
根本原因: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戊戌变法运动失败的原因:
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势力强大;
袁世凯的出卖;
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
没有发动人民群众;
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根本原因)
它证明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行不通。
教训:
意义:戊戌变法是一场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在思想
文化方面产生了深远而持久的影响。
依据图片及材料总结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
《时务报》
材料:维新派兴创办报刊、成立学堂、学会 ,使当时“家家言时务”、“人人谈西学”蔚然成风……
---中华书局《中国近代史》
课堂小结
戊戌变法的背景: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封建势力进行阻挠破坏
发生
发展
高潮
结局
公车上书揭开序幕
创办报刊组织学会
百日维新实行变法
戊戌政变变法失败
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