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 课 袁世凯称帝与军阀混战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8 课 袁世凯称帝与军阀混战导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华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10-23 10:40: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8

袁世凯称帝与军阀混战导学案
班级: 小组:
姓名:
主备人:
审核人:
授课人:
课时:
使用时间:
一、学习目标:
1、识记袁世凯独裁统治,宋教仁改组同盟会和袁世凯刺杀宋教仁;二次革命的发动和失败;袁世凯加强独裁统治和洪宪帝制的丑剧;孙中山号召讨袁和蔡锷发动护国运动;孙中山发动护法运动及其失败。
2、通过对袁世凯复辟丑剧短暂的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违背历史发展规律必将被历史淘汰。
3、通过了解孙中山为维护民主共和所做的努力及其失败的事实,使学生认识到政治上软弱的中国资产阶级,无法担负起领导中国人民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任务。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是历史的选择。 孙中山为捍卫民主革命屡败屡战的斗争精神和锲而不舍的坚强品质,是今天的青年学生学习的好榜样。
二、学习重点与难点
重点
二次革命
、护国运动、
难点
袁世凯复辟帝制的失败与历史发展规律,袁世凯复辟丑剧短暂的原因和孙中山领导的一系列革命失败的原因。
三、学法指导
自主学习法
小组讨论法
比较分析法
制表法
四、知识链接
北洋军阀统治中国的17年(1912年——1928年),是中华民族灾难深重的17年。本课讲述的是1912年——1918年的历史。是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先生为维护民主共和进行不懈努力的历史,是孙中山先生屡败屡战、不屈不挠的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孙中山先生在苦闷彷徨中进行深入思考的重要阶段,是孙中山先生伟大的人格魅力的体现。它上承辛亥革命下启五四运动在历史中占有及其重要的地位。
五、学习内容
 1、袁世凯的独裁统治
辛亥革命后,袁世凯凭借手中的军事实力,对清政府和革命派大耍反革命的两手,把清政府和革命派同时打了下去。孙中山等企图以《临时约法》、责任内阁限制袁世凯搞专制独裁。袁世凯表面遵守《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但在拟定各部部长名单时,却竭力排斥革命党人,结果北洋军阀掌握内阁实权。标志:孙中山宣布解职(1912年4月1日)
2、二次革命
1、原因:
①“宋案”使国民党人开始认清袁世凯专职独裁的真面目
袁世凯决定以武力镇压国民党,为筹集反革命战争经费,他不惜出卖国家主权,1913年4月与英、法、德、日、俄五国银行团,签定了《善后借款合同》,袁世凯独裁卖国的野心暴露无遗。
 ②善后大借款”暴露袁世凯卖国独裁的野心
③孙中山号召武力讨袁,袁世凯罢免赣粤皖三省国民党籍都督
国民党人被迫应战。1913年7月,江西都督李烈钧在湖口誓师讨袁,宣布独立;黄兴在南京响应,随后,上海、安徽、湖南、广东、福建等省先后宣布独立,这就是“二次革命”。
 2、“二次革命”(1913年)
三、护国运动(1915年——1916年)
原因:
  
①袁世凯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
  ②洪宪帝制
 2、袁世凯空前出卖国家和民族权益
  洪宪帝制的丑剧,使一些原来对他还抱有幻想的人也认清了他的真面目。反帝制复辟的怒火在全国熊熊燃烧起来。
  3、孙中山号召武力讨袁
  ①过程:1915年底,蔡锷、李烈钧、唐继尧宣告云南独立,组织讨袁的“护国军”。1916年元旦,云南军政府宣告成立,发布讨袁檄文。蔡锷率军出兵四川、李烈钧出兵两广、唐继尧留守云南。1916年1月27日,贵州宣布独立。1916年2——3月间,继贵州独立后广西、陕西、浙江、广东等省先后独立。其他各省如湖北、四川、安徽、湖南、江苏等地也有革命党人在活动。
②结果:护国战争是一次胜利的革命战争,它推翻了“洪宪”帝制,埋葬了袁世凯,还迫使段祺瑞宣布恢复恢复《临时约法》和国会。但胜利果实最终落入段祺瑞得手中,人民毫无所得,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并没有改变。
  四、军阀混战(1917年——1918年)
  原因:段祺瑞拒绝恢复《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国会
  发动:孙中山
  响应:滇、桂军阀(受段祺瑞武力统一的威胁)
探究活动
 用角色扮演的方法:让学生扮演当时不同的派别、势力,反映出他们各自采取的立场,以理解当时历史条件下孙中山的阶级局限性和历史的无奈。这种方法也可以实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目的。
七、目标检测
1.袁世凯掌握实权是通过(

A.设立内阁
B.控制内阁C.刺杀宋教仁
D.复辟帝制
2.1912年8月,把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的是(

A.孙中山
B.黄兴C.宋教仁
D.李烈钧
3.北洋军阀开始统治中国的标志是(

A.1912年2月12日,清帝退位B.1912年2月13日,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的职务
C.1912年3月13日,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D.1912年4月1日孙中山宣布解职
问答题:辛亥革命后,为什么会出现军阀割据混战的局面?军阀割据混战的局面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什么影响?
八、总结提升
 为保护被孙中山视作民主共和象征的《临时约法》和国会,1917年7月,孙中山在广州举起护法的旗帜,因为段祺瑞的武力统一威胁到了西南滇、桂军阀的利益,所以滇、桂军阀支持孙中山的护法斗争。但是随着黎元洪和段祺瑞“府院之争”的展开和段祺瑞的失势,武力统一的威胁消除,南北军阀串通一气,排挤孙中山。1918年5月,孙中山离开广州回到上海,护法运动失败。护法运动的失败说明:中国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革命已经陷入绝境,中国资产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