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考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10十八岁出门远行课件语文版必修1

文档属性

名称 学考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10十八岁出门远行课件语文版必修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8.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10-22 18:01:14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课件27张PPT。10 十八岁出门远行背景助读相关链接知识梳理1987年1月,《北京文学》发表了小说《十八岁出门远行》,此小说虽然篇幅很短,却引起了文坛不小的震动。作者余华在此之前一直在浙江一个名叫海盐的县城里做牙医,此时已有三年的创作生涯。消息传开,余华便顺利地被调入县文化馆和嘉兴文联,得到了一份他向往已久的在他看来很悠闲的工作。同年5月,《北京文学》又发表了他的《西北风呼啸的中午》。此后,一部又一部出色的作品在他笔下完成并发表,余华自然也成了中国当代先锋派小说的代表人物。背景助读相关链接知识梳理 1.余华,1960年生,浙江海盐人。当代作家,先锋派小说代表人物。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活着》《许三观卖血记》等。
2.先锋派小说:又称新潮小说,主要是指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出现的一批具有探索和创新精神的青年作家所创作的新潮小说,代表作家有马原、洪峰、余华、残雪、苏童、格非、北村等。它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创新性:形式上主要表现为将创作重心移向小说本身,释放作家与文本对话的欲望;思想上则表现出一种后现代“解构主义”。这两个方面为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但与此同时,先锋派小说的创作还存在一定的局限,即创作形式的极端主义和思想倾向的虚无主义。背景助读相关链接知识梳理背景助读相关链接知识梳理背景助读相关链接知识梳理3.解词义
(1)兴致勃勃:形容兴趣很浓厚,情绪很高的样子。
(2)沮丧:灰心失望。
(3)兴高采烈:兴致高,情绪热烈。
4.辨近义
(1)潇洒 洒脱
辨析:两者都是形容词,都指“自然大方”。“潇洒”可以用于评价具体的人和事,而“洒脱”则用于较为抽象的评价。
例句:①这个选手转体空翻的动作非常潇洒。
②他为人比较洒脱,不会在这种问题上过分纠缠。背景助读相关链接知识梳理 (2)心安理得 问心无愧
辨析:两者都有“自以为所做的事是理所当然的,心里很舒坦”的意思。“心安理得”,偏重在“心里舒坦”;“问心无愧”,偏重在“反省起来不心亏”。“心安理得”,偏重在“按情理办事”;“问心无愧”,偏重在“凭良心办事”。“心安理得”,指当事者心情的流露;“问心无愧”,指当事者的心理活动及其结果。“心安理得”,具体地指某一次处事待人的情绪;“问心无愧”,可以对以往很长一段时间的自我反省或回顾检查。“心安理得”的用法相当于形容词,“问心无愧”的用法相当于动词。“心安理得”前边可以加“那么”“比较”“很”“非常”等,表示程度,后边也可以加“一点”;“问心无愧”则不能。
例句:①钱若不是自己赚来而是父母血汗换来的,花起来总觉得不怎么
心安理得。
②阿鸣,去做一年工吧……吃自己的,用自己的,真是一件问心无愧的事。背景助读相关链接知识梳理 (3)遍体鳞伤 体无完肤
辨析:两者都有“浑身受伤”的意思。“遍体鳞伤”一般只用于人或动物的身体;“体无完肤”适用面较广,既可以用于人或动物的身体,也可以作比喻,用于对文章、讲话、观点等的批驳。
例句:①革命者不屈服,刽子手就用酷刑让他遍体鳞伤。
②不管什么事,他总有自己的意见,除非被人驳斥到体无完肤,他决不轻易放弃自己的主张和看法。问题思考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技法鉴赏【目标一】 整体感知,理解“旅店”的象征意义
1.小说主要讲了什么事情?涉及了哪些人物?
提示小说描述了一个18岁孩子初次出门远行所经历的一些奇怪的生活片段;小说主要写“我”“司机”“抢劫者”之间的矛盾冲突。
2.小说中的“我”一直在寻找什么?寻找的过程及结果怎样?
提示“我”第一次出远门,需要“旅店”。黄昏的时候,“我”拼命地到处寻找“旅店”。没有找到“旅店”,但“我”搭上了车,暂时的舒服让“我”满足。不幸的是汽车抛锚了。为了维护正义,“我”付出了遍体鳞伤、无限痛苦的代价。“我”最终寻找到了“旅店”——被抢劫的、伤痕累累的“汽车”。问题思考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技法鉴赏3.在寻找“旅店”的过程中,主人公的情绪有什么变化?原因是什么?
提示“我”的情绪一直在变化——“我”期望,失望;期望,出乎意料,大大失望;期望,更出乎意料,完全失望。“我”的情绪变化来自客观世界的不可捉摸,想象中的世界和现实世界相差甚远。问题思考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技法鉴赏【目标二】 揣摩精彩语句,体会小说新奇独特的语言
这篇小说的叙事语言很有新意,揣摩文中的精彩语言,试举几例,体会其中描写的新奇之处和蕴藏的内涵。
1.柏油马路起伏不止,马路像是贴在海浪上。我走在这条山区公路上,我像一条船。
提示把走路比作航海,恰到好处地表现了“我”出门时内心的激动喜悦和几分不安,也暗示着出门远行并不会一帆风顺。
2.那个时候太阳要落山了,晚霞则像蒸气似的在升腾。旅店就这样重又来到了我脑中,并且逐渐膨胀,不一会便把我的脑袋塞满了。那时我的脑袋没有了,脑袋的地方长出了一个旅店。
提示这两句话的有趣之处在于说“我的脑袋没有了,脑袋的地方长出了一个旅店”。这样突出了“我”急于找到旅店的心理,这时候“我”满脑子想的都是旅店。问题思考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技法鉴赏3.我坐在地上爬不起来,我只能让目光走来走去。
提示这句话写出了“我”被打倒在地的无奈,“只能让目光走来走去”。这也说明“我”心里不甘被打败,这是少年典型的不服输的精神。问题思考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技法鉴赏1.如何看待小说中“我”思想的变化?
提示未出门远行之前的“我”对十八岁的第一次出门远行充满了渴望与期盼,“我欢快地冲出了家门,像一匹兴高采烈的马一样欢快地奔跑了起来”。面对新鲜的旅程,“我”总是把眼前的新鲜事物想象成一些“我”有限的记忆中已经熟悉的过往,而出门远行中的悲惨经历彻底击碎了“我”美好的幻想,让“我”看到了世界冰冷无情的一面,尽管如此,“我”的心窝是健全的、暖和的,“我”可以再次离开,继续寻找。问题思考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技法鉴赏2.怎样理解小说最后父亲打发“我”出远门这一情节?它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提示对“我”远行故事的叙述是从途中开始的,而到了小说的最后,才写到“我”在父亲的叮咛下离家远行。这在情节上刚好形成一种回环,小说的终点回到故事的起点。这种旅行的路线是环状的。其实,人生的旅途不也正是这样回环往复吗?这种描写,不仅使故事更加完整,而且表达作者对世界的一种看法。问题思考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技法鉴赏3.这篇先锋派小说用悖于常情而又合乎常理的荒诞意味的情节表现主题,理解难度较大。我们应该从哪里切入解读这篇小说?
?提示问题思考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技法鉴赏问题思考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技法鉴赏这篇小说独特的叙述方式和语言表达,将我们的注意力从传统的所指中分离,长久地停留于作品独特的叙述和精妙的语言表达上。我们阅读这篇小说时,总能感到余华创作时的一种高度灵感状态,习以为常的事情,经他一表述,就能化腐朽为神奇。
学以致用
本文叙事语言新奇生动,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请借鉴这种语言风格,叙述一个场景。150字左右。问题思考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技法鉴赏答案示例六十年前,苏联,斯大林格勒,前线,一辆又一辆卡车载着刚从训练营里出来的新兵,军官在车上喊着:“我们不需要活着的逃兵!”话音刚落,就有一枚弹片击穿他的头颅。新兵们被赶下车,有的人拿到枪支,有的人则只拿着子弹,扩音器里不断地重复一句话:“没有拿到枪的,跟在有枪的后面,有枪的同志牺牲了,没有枪的同志就拿起他的枪,继续冲锋……”活着(节选)
余 华
(福贵的女儿凤霞因难产死后,一家人悲痛欲绝……)
那天雪下得特别大,凤霞死后躺到了那间小屋里,我(福贵)去看她。一见到那间屋子就走不进去了,十多年前有庆也是死在这里的。我站在雪里听着二喜(福贵的女婿)在里面一遍遍叫着凤霞,心里疼得蹲在了地上。雪花飘着落下来,我看不清那屋子的门,只听到二喜在里面又哭又喊,我就叫二喜,叫了好几声,二喜才在里面答应一声,他走到门口,对我说: “我要大的,他们给了我小的。”
我说:“我们回家吧,这家医院和我们前世有仇,有庆(福贵的儿子)死在这里,凤霞也死在这里。二喜,我们回家吧。”
二喜听了我的话,把凤霞背在身后,我们三个人往家走。
那时候天黑了,街上全是雪,人都见不到,西北风呼呼吹来,雪花打在我们脸上,像是沙子一样。二喜哭得声音都哑了,走一段他说:
“爹,我走不动了。”
我让他把凤霞给我,他不肯,又走了几步他蹲了下来,说:
“爹,我腰疼得不行了。”那是哭的,把腰哭疼了。回到了家里,二喜把凤霞放在床上,自己坐在床沿上盯着凤霞看,二喜的身体都缩成一团了。我不用看他,就是去看他和凤霞在墙上的影子,也让我难受得看不下去。那两个影子又黑又大,一个躺着,一个像是跪着,都是一动不动,只有二喜的眼泪在动,让我看到一颗一颗大黑点在两个人影中间滑着。我就跑到灶间,去烧些水,让二喜喝了暖暖身体,等我烧开了水端过去时,灯熄了,二喜和凤霞睡了。
那个晚上我在二喜他们灶间坐到天亮,外面的风呼呼地响着,有一阵子下起了雪珠子,打在门窗上沙沙乱响,二喜和凤霞睡在里屋子里一点声音也没有,寒风从门缝冷飕飕地钻进来,吹得我两个膝盖又冷又疼,我心里就跟结了冰似的一阵阵发麻,我的一双儿女就这样都去了,到了那种时候想哭都没有了眼泪。我想想家珍(福贵的妻子)那时还睁着眼睛等我回去报信,我出来时她一遍一遍嘱咐我,等凤霞一生下来赶紧回去告诉她是男还是女。凤霞一死,让我怎么回去对她说?有庆死时,家珍差点也一起去了,如今凤霞又死在她前面,做娘的心里怎么受得住。第二天,二喜背着凤霞,跟着我回到家里。那时还下着雪,凤霞身上像是盖了棉花似的差不多全白了。一进屋,看到家珍坐在床上,头发乱糟糟的,脑袋靠在墙上,我就知道她心里明白凤霞出事了,我已经连着两天两夜没回家了。我的眼泪刷刷地流了出来,二喜本来已经不哭了,一看到家珍又呜呜地哭起来,他嘴里叫着:
“娘,娘……”家珍的脑袋动了动,离开了墙壁,眼睛一动不动地看着二喜脊背上的凤霞。我帮着二喜把凤霞放到床上,家珍的脑袋就低下去看凤霞,那双眼睛定定的,像是快从眼眶里凸出来了。我是怎么也想不到家珍会是这么一副样子,她一颗泪水都没掉下来,只是看着凤霞,手在凤霞脸上和头发上摸着。二喜哭得蹲了下去,脑袋靠在床沿上。我站在一旁看着家珍,心里不知道她接下去会怎么样。那天家珍没有哭也没有喊,只是偶尔地摇了摇头。凤霞身上的雪慢慢融化了以后,整张床上都湿淋淋了。凤霞和有庆埋在了一起。那时雪停住了,阳光从天上照下来,西北风刮得更凶了,呼呼直响,差不多盖住了树叶的响声。埋了凤霞,我和二喜抱着锄头铲子站在那里,风把我们两个吹得都快站不住了。满地都是雪,在阳光下面白晃晃刺得眼睛疼,只有凤霞的坟上没有雪,看着这湿漉漉的泥土,我和二喜谁也抬不动脚走开。二喜指指紧挨着的一块空地说:
“爹,我死了埋在这里。”
我叹了口气对二喜说:
“这块地就留给我吧,我怎么也会死在你前面的。”
(选自《活着》)?
品读提示《活着》借用一位老人对自己身世的诉说,道出了挣扎于社会底层的小人物在时代沉浮与社会变革中的普遍生存状态。节选部分在描写凤霞死后一家人的悲伤时,作者并没有就情感而写情感,而是处处依托人物情感的变化,融入“风”与“雪”这些能够渲染悲凉氛围的环境描写,让人物的情感在环境的映衬下得到最大限度的呈现,使环境与人物当时的心境相呼应。素材开发
《十八岁出门远行》是余华的成名作。小说选取了一个很常见的故事和主题,但在余华笔下却呈现出另一种面貌,显示了一种与传统小说不同的现代特色,是后来余华先锋小说的一个基础。小说选取的故事是一个十八岁男孩初次出门远行所遇的生活片段,写的是成长过程中的挫折与收获。它告诉读者:人生是复杂而曲折的,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一定会遇到种种艰难和挫折。但尽管如此,我们也不应该灰心丧气,而应在心里保存一份希望和勇气,明白只有自己才能使自己重新振作起来,这也是成长中的收获。
运用方向这则材料可以用在“成长”“成长的烦恼”“挫折与成长”“成长的代价和收获”等有关人生理想的话题或材料作文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