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岳麓版必修1第20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 (共3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岳麓版必修1第20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 (共33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10-23 19:58: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3张PPT。 第20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上)
(1921年—1937年)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年 五四运动—1949年 新中国成立)第一阶段 共产党初创时期(1919—1924)第二阶段 国民大革命时期(1924—1927)第三阶段 国共十年对峙期(1927—1937)第四阶段 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第五阶段 解放战争时期(1946—1949)一、中国共产党成立1、阶级基础: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和工人运动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共产国际的帮助。2、思想基础:3、组织基础:4、国际条件:(一)历史条件(二)过程1921年7月,先在上海法租界,后移至浙江嘉兴南湖3、奋斗目标: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废除私有制,直至消灭阶级差别。(三)“一大”的内容:(四)意义:1、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
2、中国出现了以马列主义为指导的工人阶级政党。1、名称:中国共产党2、性质:无产阶级政党(五)中共“二大”的召开: 1922年1、奋斗目标: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军阀,建立民主共和国。帝国主义列强与中华民族之间的矛盾封建主义(北洋军阀)与人民大众之间的矛盾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 2、动力: 调整纲领:
(最高纲领)
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废除私
有制,直至消灭阶级
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军阀,建立民主共和国 (最低纲领)时间:1922.1-1923.2
领导机构: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1921年8月)
过程:起点——香港海员罢工
结束——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结果:遭到强大反动军阀镇压而失败。
教训:中心任务——开展工人运动
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中共认识到必须团结广大农民、民族资产阶级,建立统一战线,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二、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一)国共合作实现的原因:1、中国共产党:工人运动失败教训1922年,中共发表《中共中央第一次对于时局主张》
1923年,中共三大: 确立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进行合作的方针。2、国民党:接受共产国际代表的建议,同意国共合作。3、外因:共产国际的帮助。(二)国民党“一大”(1)新三民主义(合作基础)
(2)确定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3)合作方式:党内合作。1、时间、地点:1924年1月 广州(1)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正式形成
(2)反帝、反军阀的国民革命蓬勃开展起来2、内容:3、意义:(三)国民革命的发展:北伐战争 1926.71、目的:孙传芳、吴佩孚、张作霖1、团结合作、方针正确——主要的原因
2、广大工农支持
3、北伐军英勇作战、共产党员起先锋模范作用(四)北伐胜利原因:3、主力:国民革命军4、领导:广州国民政府2、对象: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统治北伐战争进军示意图 直隶广州桂林长沙安
徽山东黑吉辽武昌上海国民政府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动摇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根基。。国民革命
高潮:北伐战争(六)国共合作的破裂 1927失败标志:蒋介石“四一二”汪精卫 “七一五”政变 (七)大革命性质和影响: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反封建),
形式上统一中国;
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反帝)标志第一次国共合作完全破裂,国民革命运动失败。思考:国民革命运动为什么会失败?1、蒋、汪的反革命叛变;
2、中共没有自己独立领导的部队;
3、中共主要领导人(陈独秀)犯了右倾投降主义的错误(放弃革命的领导权)。——主观教训?1、必须掌握革命领导权;
2、必须建立革命武装,开展武装斗争。三、工农武装割据(一)南昌起义:1、时间:2、地点:3、领导者:1927年8月1日江西南昌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等(1)打响了中国共产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2)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建立人民军队的开始。4、意义:南昌起义(油画)给党指明了新的出路,为挽救党和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二)“八七会议”1927、8、7 汉口3、意义: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总方针。方针:城市?农村枪杆子里出政权1、时间地点:2、内容:工农武装割据,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道路。(三)秋收起义和井冈山道路:(2)指挥者:毛泽东强调:它是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土地革命为中心内容,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为战略阵地的三者密切结合。 1、秋收起义(1)时间地点:1927年9月9日湘赣边界2、井冈山道路——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形成揭开序幕点燃星火星火燎原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八七会议、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巩固工农武装割据理论形成南昌汉口井冈山瑞金城市农村革命重心转移一系列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先后建立结合所学地理知识,思考各红色根据地建立在这些地区的原因。中国的农村有相对的独立性,可以不完全依赖城市而存在;这些地区远离大城市,敌人统治力量相对薄弱;北伐的影响,有群众基础。1928到1930年先后建立十几个根据地,分布在十多个省,红军全盛时发展到30多万人。(一)九一八事变3、结果:(1)日本侵华蓄谋已久。——根本原因四、红军长征与西安事变1、爆发的原因:2、过程:(2)国民党忙于“围剿”红军;欧美国家无暇东顾。1931年9月18日,日军炸毁南满铁路路轨,炮轰北大营,攻占沈阳。东三省全部沦陷;伪满洲国的建立—成为日本殖民地。 “沈阳日军行动,可作为地方事件,望力避冲突,以免事态扩大。” ——蒋介石给张学良的密电
蒋介石态度是怎样的?不抵抗政策蒋介石推行不抵抗政策的原因:①中国实力不如人,放弃抵抗
②依靠国联公理裁决
③反共重于抗日
④有条件放弃东北保全局。根本原因: 阶级本质决定政策的转变:从不抵抗政策到攘外必先安内(二)国民政府的政策:。1、长征的原因:对日本侵略者退让,集中力量“围剿”红军。实质:攘外必先安内(三)红军长征 (1934.10-1936.10)1934年10月,由于王明“左”倾错误的领导,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直接原因主要原因2、长征的过程:吴起镇红四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一方面军会宁会宁1、内容:(1)扭转了长征初期被动挨打的局面,革命形势开始转危为安。
(2)中国共产党由幼稚走向成熟的转折点。(1)纠正了错误的军事路线,
(2)改组中央领导机构,
(3)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三)遵义会议 1935。2、意义:遵义会议旧址提出了 的主张。(四)《八一宣言》 1935。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五)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1、使革命转危为安
2、保存了革命的精华
3、广泛地播下了革命的火种《八一宣言》1、原因:(四)西安事变 1936。(3)民族危机加深——根本原因。(1)中共统一战线政策的号召。(4)蒋威逼张、杨“剿共”(2)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推动2、爆发: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扣留蒋介石,通电全国,呼吁停止内战,一致抗日。3、结果:蒋介石被迫接受了停止内战、
联共抗日等条件,西安事变
和平解决。4、意义: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的建立和全民族抗日局面的最终形成打下了重要的基础。1、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全国人民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2、中共以国家和民族利益为重,努力联合国民政府共同抗日;
3、美英与日的矛盾,国民党内部的分化,亲美派与亲日派的矛盾等,都是西安事变能和平解决的原因。 思考:西安事变为什么能和平解决? 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共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秋收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工农武装割据 ”理论的形成,中国共产党终于找到了中国的正确道路。
长征的胜利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成为激励党和人民不断前进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