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岳麓版必修1第25课《世界多极化趋势》课件 (共2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岳麓版必修1第25课《世界多极化趋势》课件 (共28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10-23 20:00: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8张PPT。 世界多极化趋势第25课课程要求:
简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的过程。找一找:二战后-九十年代,世界出现多极化的趋势
    表现在哪些方面?1.欧共体成立(1967年)到欧洲联盟成立(1993年)2.日本经济腾飞(20世纪50---70年代)到谋求政治大国
进入 3.不结盟运动的兴起(1961年)与发展4.社会主义阵营瓦解、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1年)与中国的振兴(1978年以来)5.苏联的解体(1991年),俄罗斯振兴大国地位 到20世纪50年代,西欧国家的经济发展状况如何?当时的国际形势如何?阿登纳的话反映了西欧国家面临的困境是什么?经济状况:经济恢复并得到很快发展;
国际形势:两极格局,美苏冷战;
困境:任何国家的力量都不足以和美国抗衡,
只有走联合之路。 如果我们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上走下坡路的话……欧洲的联合是绝对必要的。没有政治上的一致,欧洲各国人民将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 ——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一、欧共体的形成1、欧共体形成的背景和条件背景:经济:经济恢复发展,联系日益密切(根本)政治:世界政治经济中心地位的丧失,要求改变战后初期受美国支配的地位(现实因素)
外部因素:美苏争霸的影响,认识到只有联合起来才能保障自身安全和发展思想:源远流长的欧洲统一思想条件:地域相近、经济发展水平相近、共同的文化遗产和心理认同前提:法德和解1958年欧洲经济共同体1958年欧洲原子能共同体1951年欧洲煤钢共同体合一1967年




体发展共同的农业政策2、欧洲一体化进程建立关税同盟建立欧洲货币体系政治一体化趋向军事一体化统一的大市场欧盟的会旗:1986年5月29日正式悬挂,会旗为天蓝色底,上面有12颗金黄色的星,表示欧洲联盟12个成员国。制作会旗的目的是表示要建立一个统一的欧洲
增强人们对欧盟和欧洲同一性的印象。1993年11月1日,欧共体更名为欧盟。标志着欧共体从经济实体向经济政治实体过渡。3、欧洲共同体形成的影响①促进了西欧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实力的增强。(对欧洲)
②经济上与美国竞争和政治上的独立自主使美国的霸权地位严重削弱。(对美国)
③冲击了“二战”后的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促进了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发展。(对世界)重视科技和教育--日本小学生在上“生活”课
教育经费占整个政府预算的25%,居世界首位
二、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
社会改革;
集中精力进行经济建设;
高度重视教育和科技;
充分利用有利的国际条件;
美国的扶持;
国民经济非军事化等。
二、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
1、原因:
2、表现:1.经过恢复和调整,日本经济逐渐达到和
超过了战前水平。
2.1956—1972年间高速发展,国民生产
总值上升到资本主义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3、影响①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经济大国;
②日本改变了战后初期向美国一边倒的政策,
实行以日美关系为轴心的全方位外交;
③资本主义世界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
形成,冲击了两极格局。日本经济的崛起给我们什么启示?1、对内改革对外开放是经济发展的最大动力。
2、大力发展科技、教育,确立科教兴国战略。
3、制定合乎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
4、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三、不结盟运动的概况
创始人
成立
宗旨原则
影响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
会议在南斯拉夫的首都贝尔格莱德举行。独立、自主、不结盟、非集团标志着第三世界国家以独立的力量登上国
际舞台,开始改变由超级大国和西方国家
决定世界事务的局面。铁托、尼赫鲁、纳赛尔含义:并非真的不结盟,而是不和美苏两大军事集团结盟的国家结盟,不结盟并不是消极的中立,而是积极地反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主张用和平共处代替冷战,彻底裁军,销毁核武器。探究:(静思——讨论——展示)
有学者指出:二战后以美苏为两极的世界格局的形成和持续,代表着战后力量均势的出现和保持。在这种力量均势被打破之前,两极格局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是它又因国际力量对比的不断变化而受到震撼,并且已受到逐步壮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请根据相关史实,说明两极格局的相对稳定性及其作用,并分析导致两极格局受到震撼和挑战的因素和影响。“相对稳定性”:
体现在美苏两极格局存在了40多年。
因素:
(1)美国的霸权地位相对衰落。
(2)苏联政治经济弊端严重,国家日益陷入困境。
(3)西欧、日本实力的增强、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三足鼎立的局面,经济的多极化,是对美国的挑战,对美苏两极格局的冲击.
(4)不结盟运动兴起,第三世界作为独立政治力量登上国际政治舞台,联合开展反对两霸的斗争。
(6)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恢复。
影响:世界出现多极化趋势。不结盟运动强大的美国强大的苏联实力迅速上升实力相对下降两极格局下的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 多极化还只是一种趋势和方向;
多极化趋势是两极格局下的多极化趋势不结盟运动第27课跨世纪的世界格局课标:
了解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史实,认识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东欧)剧变:
(苏联)解体:社会制度的根本性变化苏联加盟共和国独立,国家、党、社会制度的灭亡
钱其琛(中国前外交部部长)回答《世界知识》记者的提问:
这些事件(东欧剧变)来得虽很突然,但都有长期形成的多方面的深刻原因。这些国家没有找到一条适合本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更多地是照搬苏联的一套做法。这些事情阻碍了这些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伤害了这些国家人民的民族感情,使得社会主义在这些国家不仅没有发挥和显示应有的优越性,而且声誉受到很大影响。
从外部条件来说,苏联“新思维”的改革之风,西方“和平演变”的鼓励政策,都对东欧的有影响,起了推动作用。
苏联解体戈尔巴乔夫的改革经济改革政治改革激化各种矛盾 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弊端和政策错误长期得不到纠正,成为生产力发展障碍。外部原因: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
东欧剧变,苏联体系的全面崩溃。
探究:苏联解体原因分析合作探究:正确认识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1、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并不能说明社会主义失败,只是表明苏联模式失败,社会主义遭受重大挫折。
2、历史从来都是在曲折中前进的,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
3、社会主义各国应走符合本国国情的道路,不能拘泥于一种模式。总结苏联东欧剧变的经验教训 (6)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以保障经济建设;要搞好执政党的自身建设,坚持党的群众路线。(7)不断提高我们的综合国力,以适应国际竞争的形势。(4)正确处理民族关系。(5)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不搞霸权主义,反对强权政治。 (3)不断深化改革,以解放生产力。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动摇。(2)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1)从本国国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本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探索出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3、两极格局瓦解产生的重大影响1.世界形势总体走向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流2.旧的矛盾暴露,出现新的不稳定因素3.加速了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民族矛盾领土矛盾宗教矛盾恐怖主义等非传统安全威胁美国的单边主义二、冷战后的国际形势1、特征:缓和
2、原因:
动荡趋势:缓和 199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南联盟的轰炸持续78天美国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错综复杂的巴以问题冷战结束后一地区性冲突暴露出来这是卢旺达穆拉比大屠杀纪念馆的遇难者头骨。1994年4月至7月的100天时间里,卢旺达发生震惊世界的种族大屠杀,有约100万人被杀害。联合国大会宣布每年的4月7日为“卢旺达大屠杀国际反思日”。民族、种族、宗教、领土问题爆发9.11事件恐怖主义泛滥师生共享:新的世界格局形成了吗?为什么?
当今世界形势的主流什么?世界新格局尚未出现的原因 对国际关系具有重大影响力的政治力量,自身都处在较大的变化之中,还没有达到均衡,一时间难以形成相对稳定的力量对比局面。 当今世界形势的主流是
和平与发展三、冷战后的国际格局的趋势1、国际格局特征:“一超多强”的局面
多极化趋势增强2、多极化趋势加强的表现4、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影响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3、原因:新旧交替、美国单边主义、全球化及恐怖主义下多边合作、多种政治力量的分化组合。合作探究:二战后国际关系格局的演变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