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岳麓版必修1第22课 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课件(共28张)

文档属性

名称 2017-2018学年岳麓版必修1第22课 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课件(共28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10-23 21:40: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8张PPT。第22课
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课标要求】
1.了解“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说明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
2.列举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认识实行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 1966年5月~1976年10月间,中国进行的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的,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的,给中国共产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全称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明确概念:什么是文化大革命? 文化大革命不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和社会进步,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和国家政权受到极大削弱,大批干部和群众遭受残酷迫害,民主和法制被肆意践踏,全国陷入严重的政治危机和社会危机。图说历史:吴晗(著名历史学家)1965年,上海《文汇报》发表了姚文元的文章《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对吴晗进行批判。毛泽东支持了这次的批判。导火线图说历史:毛泽东在天安门会见百万红卫兵红宝书一、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破坏2.你认为文化大革命发生的原因是什么?1.文革对民主法制的破坏体现在哪些方面?3.从十年浩劫中我们可以吸取什么经验教训?探究问题一:被红卫兵查封的民宅“破四旧”1.文革对民主法制的破坏体现在哪些方面?“忠”字舞样板戏新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冤案:1968年,前国家主席刘少奇被撤销一切职务永远开除出党,最后含冤而死。 刘少奇在中南海被批斗,失去人身自由。他拿着《宪法》愤怒地说:“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你们怎样对待我个人,这无关紧要,但是我要捍卫国家主席的尊严。你们这样做,是在侮辱我们的国家。我个人也是个公民,为什么不让我讲话?宪法保障每个公民的人身权利不受侵犯,破坏宪法的人是要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的。”(1)人民的生命财产和公民权力受到践踏;法律形同虚设,人权被严重践踏;
(2)由于“全面夺权”,司法部门瘫痪,社会秩序极端混乱;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各党派政治协商制度遭到破坏;
(4)中国共产党的规章制度被践踏,党内政治生活无法正常进行。
综上,“文革”动乱是对民主与法制的践踏,使国家民主政治建设严重倒退。(1)党在指导思想上的“左”错误发展到“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恶果(根本原因)
(2)毛泽东对国内国际形势估计错误
(3)林彪、江青等野心家利用和助长了毛泽东的错误2.你认为文化大革命发生的原因是什么?(1)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2)坚持民主集中制,禁止个人崇拜。
(3)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正确处理阶级斗争问题。3.从十年浩劫中我们可以吸取什么经验教训?二、新时期的民主法制建设探究问题二:1、新时期民主法治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什么?2、新时期民主法制建设有哪些措施?3、你怎么理解从“法制”到“法治”的变化? 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确立了新时期民主法制建设的指导思想,即为了保障民主,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1、新时期民主法治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什么?2、新时期民主法制建设有哪些措施?(1)首要环节:平反“文革”前后的冤假错案1980年2月24日,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一致通过了为刘少奇平反昭雪的决议,恢复他作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之一的名誉。(2)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改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加强基层政权和基层民主建设。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政治协商会议得以恢复。1993年,“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写入宪法序言。(3)法制建设步伐大大加快,逐步建成了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
我国不仅颁布了1982年宪法,还对它进行了多次修订,并相继出台了《选举法》《刑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等各种法律法规。逐步建成了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 依法治国就是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
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法律化、制度化,“使这
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
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邓小平语) (4)1997年,“十五大”将“依法治国”确立为政治体制改革的重点。1999年,被写入宪法。意义:对于保障人民权益,
推动政治生活的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1989年)(5)我国民主法制建设一大进步—用法律规范政府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1999年)意义:
用法律规范政府行为,使“民告官”有了法律保障。
放映了政府与人民平等的原则,是民主法制建设的一大进步。法制:法律制度
法治:依法治国你认为国家机关应该如何做到依法治国?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执法必严,违法必究。3、你怎么理解从“法制”到“法治”的变化?三、基层民主选举探究问题三:1、基层民主选举的含义(地位)是什么?2.基层民主选举带来的变化及发展历程。3.中国基层民主选举制度普及的意义。 是我国落实宪法赋予人民的权利、保障人民用投票表决的方式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重要举措,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基础的一环。1、基层民主选举的含义(地位)是什么?(2)农村: 以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为核心的村民自治不断扩展。(1)根据198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和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居民(村民)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委员由居民直接选举产生。每届任期均为三年。根本变化:由任命到选举2.基层民主选举带来的变化及发展历程。 这是中国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重大进展,是中国政府贯彻“依法治国”精神,保障群众的民主权利所进行的卓有成效的努力。3.中国基层民主选举制度普及的意义。 确立
(1949—1966)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破坏
(1966—1976) 发展
(1978年至今) 1954年宪法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
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
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教训:必须加强
与完善社会主义
民主与法制建设伟大转折:
首要环节:
制度建设:
法制措施:
基层民主选举本课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