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岳麓版必修1第2课 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课件(共20张)

文档属性

名称 2017-2018学年岳麓版必修1第2课 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课件(共20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10-24 08:49: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0张PPT。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课程标准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度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高考考纲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一、秦朝建立的背景:1、政治:宗法、分封制被破坏。宗法、分封制被破坏的表现周王:平王东迁,失去天下共主地位诸侯:不满足原有称号,改称“王”其他贵族:卿大夫政变夺位(地主阶级夺权)诸侯国之间:战争不断一、秦朝建立的背景:1、政治:宗法、分封制被破坏。如何评价春秋之际的争霸战争目的:诸侯之间争夺土地和人口性质:非正义战争“春秋无义战”影响:战乱不休,人民困苦 促进了民族的融合 诸侯国数量减少,出现统一趋势 为在争霸战争中取得优势,各国纷纷变法,有利于奴隶社会的瓦解和封建社会的形成 一、秦朝建立的背景:1、政治:宗法、分封制被破坏。2、经济: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出现。。3、思想:法家思想产生。4、直接:秦始皇灭六国,实现统一(前221)。春秋战国的时代特征1、政治上宗法分封被破坏。2、文化上百家争鸣。3、经济上联系加强。4、军事上争霸不断。大变革、大动荡一、秦朝建立的背景:1、政治:宗法、分封制被破坏。2、经济: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出现。。3、思想:法家思想产生。4、直接:秦始皇灭六国,实现统一(前221)。如何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例题:如何评价荆轲刺秦王这一历史事件角度一:荆轲不畏强权,挺身而出的精神值得赞赏角度二:秦统一是历史趋势,也是历史必然,所以此事件仅仅是一个悲壮的故事一、秦朝建立的背景: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1、皇帝制度①皇帝总揽国家一切大权,皇权至高无上。②确立了“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度。例题 秦灭六国后,秦王嬴政兼采古史和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之名而称“皇帝”,其首要目的是
A、宣扬托古改制 B、承袭华夏传统
C、突出个人功业 D、标榜君权神授C一、秦朝建立的背景: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1、皇帝制度①皇帝总揽国家一切大权,皇权至高无上。②确立了“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度。例题 中国古代“天”被尊为最高的神,秦汉以后,以“天子”自居的皇帝举行祭天大典,表明自己“承天”,而“子民”,官员、百姓则祭拜自己的祖先。这反映了秦汉以后
A、君主专制源于宗教权威
B、政治统治借助于人伦秩序
C、皇权至上促成祖先崇拜
D、祭天活动强化了宗教制度B一、秦朝建立的背景: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1、皇帝制度2、三公九卿制度(中央政府)秦朝中央官僚机构的特点和作用1、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行政体制2、体现“家天下”的特点,家国同治。特点:作用:1、确保地主阶级对国家的统治,有利于统一的发展和巩固2、奠定中国两千多年政治格局一、秦朝建立的背景: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1、皇帝制度2、三公九卿制度(中央政府)由三公九卿组成,三公指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
丞相为百官之首;
御史大夫掌管律令、图籍,监察百官;
太尉管理军务。三公之下,重要官职为九卿。
中央官员互相配合,互相牵制,大权操纵于皇帝手中 一、秦朝建立的背景: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1、皇帝制度2、三公九卿制度(中央政府)例题:《史记》载:“始皇……起诸侯,并天下,意得欲从,以为自古莫及己。专任狱吏,狱吏得亲幸。博士虽七十人,特备员弗用。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辨於上……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於上。”这表明
A.秦始皇帝,才能非凡 B.皇权至上,大权独揽
C.政权系统,尚不完备 D.君相矛盾,尚不突出B一、秦朝建立的背景: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1、皇帝制度2、三公九卿制度(中央政府)3、郡县制度:(1)背景:吸取春秋战国诸侯割据的教训。(2)内容:地方机构分郡县两级。 官员由皇帝任命。一、秦朝建立的背景: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1、皇帝制度2、三公九卿制度(中央政府)3、郡县制度:分封制和郡县制的区别划分原则→分封制郡县制以血缘关系为基础按地域划分产生方式→诸侯世袭,并有封地皇帝任命,只有俸禄地方独立性→独立性大,易割据地方行政机构,利于统一一、秦朝建立的背景: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1、皇帝制度2、三公九卿制度(中央政府)3、郡县制度:例题 从理论上讲,秦汉以后的皇帝和西周以及西周之前的王有着本质区别,他不是天下的共主而是独主,是国家所有人的唯一的君主。以上材料中的”共主“到”独主“的变化反映了
A、集体统治到君主专制的转变
B、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的过渡
C、诸侯割据到国家统一的实现
D、地方分权到中央集权的建立B一、秦朝建立的背景: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1、皇帝制度2、三公九卿制度(中央政府)3、郡县制度:贵族政治和官僚政治贵族政治官僚政治权力来源世卿世禄皇帝授权收入来源封地收入俸禄收入自主性自主决定封地内一切事务听命于皇帝一、秦朝建立的背景: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1、皇帝制度2、三公九卿制度(中央政府)3、郡县制度4、制定官吏选拔和考核制度
5、严密的法律,成为中央集权工具一、秦朝建立的背景: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三、影响:彻底打破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奠定了中国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对2000多年的中国政治与社会产生重要影响。例题 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评价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说“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秦始。”郡县制为“公天下”开端,主要体现为
A、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民 B、更有利于皇帝集权
C、制度法令的统一 D、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D如何理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一、形成原因:1、封建经济的分散性,要求强有力的中央政权,维护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生产发展 2、地主阶级需要它来维护封建土地所有制,镇压农民反抗 3、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也需要调整 二、两层含义:1、专制主义----皇权至高无上 2、中央集权----地方服从中央三、三层组织: 皇帝、中央、地方 四、两种矛盾: 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中央和地方的矛盾 如何理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一、形成原因:二、两层含义:三、三层组织: 四、两种矛盾: 五、两面评价:秦汉至隋唐为第一阶段,进步性居主流;
北宋至明清为第二阶段,消极影响突出,走向反动 积极:①有利于国家的统一; ②有利于组织大规模经济建设,促进经济发展③有利于促进民族融合,促进中外交流和文化事业的发展消极:①对人民政治压迫,经济剥削,激化阶级矛盾;
②钳制思想,摧残文化,使科技的运用和发展受到抑制;
③产生了争夺王位、外戚干政、宦官专权等专制主义的派生物;
④明清时期空前强化,阻碍了社会的进步,束缚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图 解 历 史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王位世袭分封制宗法制互 为
表 里皇帝制度中央集权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