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4张PPT。第5课 爱琴文明与古希腊城邦制度课标要求:了解希腊自然地理环境和希腊城邦制度对希腊文明的影响;认识西方民主政治产生的历史条件。导言 古时候地中海东岸腓尼基,有位美艳的公主,芳名叫欧罗芭。有一天,她外出和一群少女在海边摘取水仙花、紫罗兰。突然,天神宙斯从奥林匹斯山俯瞰大地,发现了欧罗芭。宙斯不由自主被美色所吸引,于是摇身一变,成为一头靓丽的公牛,来到了她身前。欧罗芭上前抚抱它,并骑上了牛背。公牛踏着爱琴海浪花把欧罗芭带到了克里特岛,并与欧罗芭结了婚,于是把克里特岛命名为“欧罗芭”。 根据这个神话,欧洲人认为“欧洲”(Europe)最早是指爱琴海(Aegean Sea)南端的克里特岛。然而这则神话传奇,却在虚虚实实的情节中反映出这样一段历史真相:爱琴文明(前2000年—前1200)有长达800年的青铜文化,是地中海东端的希腊文明开端。它包括克里特、迈锡尼与小亚细亚的特洛伊,而希腊文明则是西方文明的源头。 克里特文明
( 前2000年—前1400年) 迈锡尼文明
(前1400年——前12世纪) 爱琴文明 古希腊文明西方文明 爱琴文明是指分布于爱琴海诸岛及其附近地区的文明,包括克里特文明与迈锡尼文明。
爱琴文明的发现,是近代考古学的一项重大成就。克里特的米诺斯宫遗址神奇的米诺斯宫米诺斯王宫复原图(全景)克里特文明米诺斯王宫复原图(局部)克里特文明米诺斯王宫复原图(局部)克里特文明米诺斯王宫室内复原图克里特文明米诺斯王宫内部复原图克里特文明克里特文明克里特文明考古发掘现场克里特文明克里特岛文明遗址前的伊文思塑像壁画青铜器皿克里特的线形文字A 迈锡尼文明
时期的文化遗址
——狮子门迈锡尼时期的陶器迈锡尼文明中有许多彩绘的陶器和其他工艺品。它们上面的图案充满了勇士和尚武的气息,这与克里特文明有着明显的不同。迈锡尼墓葬中的纯金面具
(这种纯金面具,按照死者脸部待征和轮廓大小特制而成,并戴在死者面部)迈锡尼文明军事题材的石雕木马计
古希腊传说,特洛伊王子帕里斯访问希腊,诱走王后海伦。希腊人因此远征特洛伊,围攻九年不下。在第十年,希腊将领奥德修斯献计,把一批精兵埋伏在一匹大木马的腹内放在城外,假作退兵。特洛伊人以为敌兵已撤 ,把木马拉到城内,夜间伏兵跳出木马,打开城门使希腊兵得以入城,攻下特洛伊城。特洛伊战争返 回返 回特洛伊木马谢里曼听爷爷讲《荷马史诗》1、克里特文明的发现及其特点2、迈锡尼文明的发现及其特点爱琴文明——克里特文明与迈锡尼文明(公元前2000年---公元前12世纪) 二、古希腊城邦1、希腊复兴:2、城邦公元前8-公元前6世纪,城邦发展起来 ⑴ 概念◇希腊的一种国家形态,以一个城市为中心,包括周围若干村落 ◇多山、靠海、地少——有必要◇航海贸易、海军发达——有能力海外殖
民扩张 (2)城邦的殖民运动影响促进商品生产和海外贸易打开了眼界为创造自己独特文明奠定基础三、古希腊城邦政体1、城邦特征◇小国寡民◇各邦长期独立自治 ◇城邦自治权或多或少属于各邦公民 公民概念具有公民身份、有权参加公民大会的男性成员
◆ 祖籍本邦◆ 拥有数量不等的财产◆ 能够自备武装服兵役
2、城邦政体的若干类型政体: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划分依据:各邦公民在公民大会中参政权利的大小贵族掌握政权、公民权有所上升公民掌权、公民大会最高权力机关君主个人专制,公民权很少基本没有少数贵族掌权,公民没有权力非法取得个人独裁,公民有一定权力3、影响① 使公民享有充分的政治权利② 为后世提供宝贵借鉴问题:古希腊城邦政体有哪几种形式?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希腊城邦基本采用共和政体,或民主政体或贵族政体,而非君主政体,无论属于何种政体,都有公民大会。这是希腊文明区别于古代东方文明的重要政治特征。 课堂练习
1 、 迈锡尼文明与克里特文明的不同之处是
A 线形文字 B 好战尚武 C 宫殿建筑 D 国家性质
2 、 中国是东方文明的源头,西方文明的源头是
A 爱琴文明 B 古罗马文明 C 埃及文明 D 古希腊文明
3 、 古希腊城邦公民是指
(1)全体成年国民 (2) 有权参加公民大会的男性成员
(3) 妇女 (4) 外邦移民
A (1)(2) (3) B (2) C (2) (3) D (2) (4) BDB4、下列关于克里特文明与迈锡尼文明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二者同时出现,共同组成了爱琴文明
B.二者都有宏大的宫殿建筑群
C.后者充满好战尚武气息
D.二者都亡于另一支希腊人的入侵A5、下列关于希腊城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是一种国家形态
B. 小国寡民是其主要特征
C. 君主制与民主制是最流行的政体
D. 公民政治得到充分发展
C问题:古希腊城邦有什么主要特点?城邦殖民运动的原因和后果各是什么?特点:小国寡民,各邦就是一个以城市为中心的独立主权国家。各邦公民享有不同程度的政治权利(妇女除外)。而奴隶及外邦移民则处于受压迫、剥削的地位。海外殖民的原因:耕地的不足与生存空间的需要;社会矛盾与政治斗争;技术条件。历史影响:促进了商品生产和海外贸易,工商业阶层得到发展,平民力量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