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上册(2017年新版) 第10课 新文化运动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上册(2017年新版) 第10课 新文化运动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10-23 10:55: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44张PPT。第九课 开启思想解放的闸门红楼之旅:新文化运动《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新旧冲突展厅一[新旧冲突]
——新文化运动的背景一段近代中国最黑暗的时期……
无量头颅无量血,可怜购得假共和
莽莽神州,已倒之狂澜待挽……
茫茫华夏,中流之砥柱伊谁…… 看一看 想一想:
为什么要发起新文化运动?(社会背景)辛亥革命失败,外受列强侵略,国内政治专制,军阀割据,中国仍然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救中国、建共和,首先得进行思想革命”。 -----陈独秀看一看 想一想:
为什么新文化运动会采用思想革命的方式?“国人思想倘未有根本之觉悟,直无非难执政之理由。”
欲使共和名副其实,必须改变人的思想”。
----陈独秀资产阶级对辛亥革命失败的反思对立复辟帝制------政治上的倒退
烧香求神------思想上的封建 这种情况阻碍了社会进步,必须要改变,于是新文化运动兴起了。新文化运动的背景:红楼之旅:新文化运动《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新旧冲突新意盎然展厅二一本激情洋溢的刊物(阵地)
一群激情飞扬的人物(代表)
一座激情四射的大学(中心)
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新意盎然]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请仔细观察封面图案,你能从中看出陈独秀创办此杂志的用意吗?“观察、观察、再观察”
------巴浦洛夫 《敬告青年》
青春如初春,
如朝日,
如百卉之萌动,
如利刃之新发于硎,
人生最宝贵之时期也。
青年之于社会,
犹新鲜活泼细胞之在身。 自主的而非奴隶的 进取的而非退隐的 进步的而非保守的 世界的而非锁国的 实利的而非虚文的 科学的而非想象的 1915年9月15日“青年杂志”1卷1号 辜鸿铭“思想自由”
“兼容并包”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新青年》杂志“民主”、“科学”展厅二游览笔记北京大学红楼之旅:新文化运动《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新旧冲突新意盎然除旧布新展厅三[除旧布新]
——新文化运动的开展民主、科学……
新道德、新文学……
前所未有的坚决和彻底……镜头一:辛亥革命后百姓门户前的对联 拿什么来拯救?新文化运动------思想革命:献计献策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科学,反对愚昧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来,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新青年》 孔教与共和是绝对势不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 ——陈独秀 “孔子者,数千年前之残骸枯骨也。……孔子者,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也…… ” ——李大钊 为什么新文化运动的矛头指向以孔子为首的儒家传统道德? 打“孔家店” ——吴虞 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
——十七大报告 假不如是,槁丧且不俟夫一世。夫中国在昔,本尚物质而疾天才矣,先王之泽,日以殄绝,逮蒙外力,乃退然不可自存。
鲁迅《文化偏至论 》1908拿什么来拯救?献计献策 我们中国的文字(文言文),对于大众,除了身份、经济这些限制外,却要加上一条高门槛:难。
——鲁迅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有力武器拿什么来拯救?献计献策新文化运动------文学革命:《希望》
胡适
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
种在小园中,希望花开早。
一日看三回,看得花时过;
兰花却依然,苞也无一个。《月夜 》
沈尹默
霜风呼呼地吹着, 月光明明地照着, 我和一棵顶高的树并排立着, 却没有靠着。 一次,胡适正讲得得意的时候,一位姓魏的学生突然站了起来,生气地问:“胡先生,难道说白话文就毫无缺点吗?”胡适微笑着回答说:“没有。”那位学生更加激动了:“肯定有!白话文废话太多,打电报用字多,花钱多。”胡适的目光顿时变亮了。轻声地解释说:“不一定吧!前几天有位朋友给我打来电报,请我去政府部门工作,我决定不去,就回电拒绝了。复电是用白话写的,看来也很省字。请同学们根据我这个意思,用文言文写一个回电,看看究竟是白话文省字,还是文言文省字?”胡教授刚说完,同学们立刻认真地写了起来。   十五分钟过去,胡适让同学举手,报告用字的数目,然后挑了一份用字最少的文言电报稿,电文是这样写的:
“才疏学浅,恐难胜任,不堪从命。”白话文的意思是:学问不深,恐怕很难担任这个工作,不能服从安排。 胡适说,这份写得确实不错,仅用了十二个字。但我的白话电报却只用了五个字: “干不了,谢谢!” 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红楼之旅:新文化运动《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新旧冲突新意盎然除旧布新万象更新展厅四[万象更新]
——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如春雷一般……
惊醒了无数青年……
影响了一代人……
也影响了一个时代……夜,真黑
看不到任何的真实
世人昏睡在冰封之下《冬夜的呐喊》一声呐喊
打破冬夜的冰封
沉寂哗然而碎
呐喊声和着冰的破碎声
尖椎一样
刺入每一个人的神经
人们从睡梦中悸醒
奋力的挣扎有人说
这呐喊是一把利刃
割破了长河的血脉
让世人看到了新鲜血液的流淌 “当我在师范学校做学生的时候,我就开始读这一本杂志。”
“有很长一段时间,看书,看《新青年》;谈话,谈《新青年》;思考,也思考《新青年》上所提出的问题。”

-----毛泽东1918年,金陵女子大学的化学实验室内。 1918年,金陵女子大学的排球活动 有的同学把《新青年》从第一期读到最后一期,这使我级文风一变,再也不写堆砌词藻、空疏无物之古文了”。
北京女子高师学生程俊英 材料一:反动军阀污蔑新文化运动是“异端邪说”、“洪水猛兽”,守旧派文人甚至谩骂新文化运动的提倡者是“众叛亲离”,“人头畜鸣” 。沉重打击专制主义 材料二:我没见过他,怎么能爱他?我没有爱他,又怎么能嫁他?这简直是一件买卖,拿人去当牛马罢了。我要保全我的人格,还怎么能承认什么礼教呢?
——摘自1919年的《新诗年选》动摇封建礼教的正统地位思想解放运动促进了民众对政治事务的关心材料三:中国存亡,就在这一举了!今与全国同胞立两个信条: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国亡了!同胞起来呀!
——1919年五四运动北京学界全体宣言(节选) 材料四:1919年5月,李大钊为《新青年》主编“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号”,第一次较为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学说。民众的觉醒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材料五: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
种在小园中希望花开早,?
一日看三回看得花时过,?
兰花却依然苞也无一个……
———胡适《尝试集》材料六: 1920年,北洋政府下令,国内中小学都统一使用白话文语文教材。文化转型1、动摇了传统礼教的思想统治地位。2、促进中国人民,特别是青年知识分子的觉醒。3、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P52)展厅四 游览笔记: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性质)红楼之旅新意盎然新旧冲突除旧布新万象更新新文化运动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一群激情洋溢的人物红楼飞雪,一时英杰。
先哲曾书写,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忆惜长别,阳关千叠。
狂歌曾竞夜,收拾山河待百年约。 我们来自江南塞北,情系着城镇乡野。 我们走向海角天涯,指点着三山五岳。 我们今天东风桃李,用青春完成作业。 我们明天巨木成林,让中华震惊世界。 燕园情,千千结,问少年心事, 眼底未名水,胸中黄河月。 新文化运动标志代表内容性质大旗阵地:::1915年(上海)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提倡民主, 反对专制提倡科学, 反对愚昧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民主”和“科学”《新青年》、北京大学本课知识线索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准备。(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