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声音的采集与加工》说课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课《声音的采集与加工》说课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66.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新世纪版
科目 信息技术(信息科技)
更新时间 2017-10-23 17:20: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9张PPT。声 音 的 采 集 与 加 工课 前 思 考知识内容较多,有些比较零散,如何处理?“技术”含量较多,怎样避免学生机械的操作?如何将这节课提升一个层次?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的设定?如何巧妙的设置教学环节? 本节课是江苏省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上册)信息技术,第七章《音视频获取与编辑》第一节《声音的获取与加工》的内容,本节的内容丰富,特别是可操作性的知识点较多,若在一节课中将每个知识点都让学生练习到是不太现实的。因此我对教材中的内容有了一定的取舍,有的是重点讲解,有的是引导学生发散思维,还有的是简单了解即可。【 教 材 分 析 】 我对本节课的定位不是一堂简单的操作课,而是定位在一堂体验课,设置为盲校的同学制作“有声书籍”为情境,在此情境中体验声音的采集与加工的过程,体验帮助他人的快乐,体验学习信息技术知识的快乐,并通过体验结束后的师生讨论将本节课所学内容的应用范围拓宽到其他领域,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信息素养的目的。
【 课 堂 分 析 】 教学对象是初一年级的学生,初中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求知欲旺,学生对录音部分的好奇与探索会对课堂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我在处理教材时将 “录音”部分只是做了简单的演示和介绍,给与学生一定的时间去体验“录音”的过程,同时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尝试,这样不仅不影响到课堂的内容,还能有效地将课堂内容延伸到了学生课后的时间中。
初一的学生,爱动爱玩,如果课堂教学拘泥于教师一板一眼的传授知识,可能不到一会学生的注意力就不集中,开始做自己的事情了。但在本节课中又必须要让学生配合老师才能较好地完成任务,因此我使用导入环节中设计的情境贯穿整个课堂,将每个小任务都设计成一个个小情境,在每个小情境中分别突破重难点,引导学生不断进入到他们的角色中去,并完成任务。
另外,在考虑了学生的能力情况后,我采用了“累积小任务,以达成大任务”的方式,从细化的小目标着手,减轻学生的畏难情绪,让学生在螺旋上升的目标中的完成最终的任务。【 学 情 分 析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音频文件的格式与播放方式
(2)了解声音素材获取的方式, 体验使用GoldWave软件录音
(3) 学会使用GoldWave软件进行简单的音频编辑(删除空白、连接、混合、特殊音效)。
2.过程与方法
通过为盲校的同学制作“有声书籍”为线索展开教学活动,在教学过
程中学生不仅学习到了相关的知识技能,也体验了帮助他人的快乐。【 教 学 目 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锻炼学生乐于助人的良好品质,激发了学生学有所用的自豪感与成就感。
(2)关注音频的版权问题,尊重知识产权。
4.行为与创新
在为盲校的学生制作“有声书籍”情境中体验学习内容,能够让学生有学以致用的成就感,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性,使他们在学会了相应技能之后还能应用到其他领域。【 教 学 目 标 】1.教学重点
(1)体验使用GoldWave软件录音的过程。
(2)学会使用GoldWave软件进行简单的音频编辑(删除空白、连接、混合)。
2.教学难点
在使用GoldWave软件时,能根据实际的问题选择正确的方法解
决问题。【 教 学 重 难 点 】【 教 学 流 程 图 】情 境
导 入制作“有声书籍”初体验音频文件的格式和播放 采 集
素 材 学习获取声音的方法 加 工
素 材 连接声音与删除片段 添加特殊效果 (拓展)混 合声 音 总 结 提 高
眼 界 初体验采 集
素 材 总 结 【 情 境 导 入 】设置大情境:为盲校的同学们制作数字化的有声书籍。
播放示例文件,展示已经制作好的有声书籍。引导学生进入角色,去体验制作过程。
学生观察,了解老师的意图,原意为盲校的同学们出一份力。
引导学生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学习新的知识,让学生产生学有所用的自豪感和成就感。 【音频文件的格式和播放】小情境A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让盲校的同学听到我们制作的有声书籍?常用的音频格式有哪些?用什么播放呢?学生讨论,举例回答教师小结,提示计算机并不是唯一的播放工具。
设计“初体验”的环节,让师生可以相互交流,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为下面的教学环节做铺垫。 【学习获取声音的方法】小情境B
如何将纸质的书籍转换成有声书籍呢?
引导学生思考录音的方式
用其中一种软件GOLDWAVE演示录音,全体学生体验录音的过
程,鼓励学生课后继续体验。
提高眼界:引导学生了解更多获取其他声音素材的方法,如网上下载、从CD或VCD中截取、从视频文件中提取背景音乐
遵循学生的思维模式(怎么将书本变成有声的?)进行教学环节的设计,更能贴近学生,更能让他们进入角色。【连接声音与删除片段】小情境C在录制过程中,因为时间的关系有一段古诗被分成两个文件录制,要将它们合二为一才能送给盲校的同学们。
教师演示“文件的合并”的方法,学生尝试操作。
引导学生试听合并后的文件,与成品比较,提出需要改进的地方:删除声音信息中的空白或多余部分
强调要先选定“需删除”的区域,三步走:①设置开始标记;②设置结束标记;③
提高眼界:引导学生拓展三步走的其他功能,例如选定区域“复制”、选定位置“粘贴”,以实现连接部分声音的功能。
引导学生进入体验角色,通过遇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来学习新知【 混 合 声 音 】小情境D播放两个版本的“月光变奏曲”
学生对比,发现有些“有声书籍”配上背景音乐效果会更好。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区分谁是主角(原来的声音),谁是配角(背景的音乐)。
学生尝试操作,教师积极巡视
及时发现问题,例如:①混音后,有一段只有背景音乐,没有人声的无用声音需要删除掉,②选择的背景音乐是否合适,引导学生用已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添 加 特 殊 效 果 】拓展
想一想,给制作好的的“有声书籍”加上什么样的特殊效果,可以使之达到更好的效果。(例如回声、变声、淡入淡出、减噪等)
巡视,及时发现出现的问题或操作的亮点
评价混音效果作品,点评特效,学生演示。
达到能力分层的目的,一是为大部分学生提供充分的操作时间;二是让能力较高的学生有事可做,有提高的空间。 与学生分享体验的感受
提出相关的知识产权问题
与学生共同讨论:你在学了本节课后还可以做些什么?
通过共同讨论,提高了学生的眼界,而不仅仅局限在本节课中的内容。 【总结 提高眼界 】不足之处:
在上课前一直对声音采集这个环节踌躇不定,采集的方式多样,该如何呈献给学生,如果让学生录音,又担心课堂秩序混乱,不录音又觉得不合适,后来决定上课时只做简单的演示。但是上课前我又突然改变主意,让每位学生都体验了录音的过程,因为临时决定,并没有准备好给学生录音的内容,而是让他们随意的录制,也没好意思演示学生录制的声音,所以这个环节有些底气不足。
在加工声音素材时,我使用了初一语文课本中的诗词,引起了学生的注意,如果能够在一开始录音时就使用诗词素材话,应该会产生更好的效果。【 课 后 反 思】成功之处:
将课堂定位为体验为盲校学生制作“有声书籍”的活动课。
一、解决了本课的导入问题,开门见山的引入本课的内容,同时将本课的意义上升到了一个层次;
二、借助“体验”二字,设计螺旋上升的教学情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产生新的问题——再解决问题(或引导新问题),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体验到了真实的有意义的活动,让学生产生了一定的成就感和自豪感。
三、在教学过程中的几个地方都适时地加入“提高眼界”环节,高效利用课堂时间为学生拓宽知识面,提升课堂层次。
【 课 后 反 思】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