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中华民国的创建 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0课 中华民国的创建 教案(表格式)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10-24 08:59: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0课
中华民国的创建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中华民国成立的基本史实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进一步认识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历史现象的分析、对比,掌握透过现象找出本质的学习方法。通过分析本课与前后相关内容的内在联系,掌握广泛联系的历史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知道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的史实,体会中国民主革命的艰巨性。通过对中华民国建立以及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的史实讲述,让学生明白实现民主政治的曲折性,从而让学生树立实现民主制度化的远大目标
课型
新授
课时
1课时
教学重点
中华民国的建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
教学难点
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性质的认识;理解辛亥革命的结果。
教法分析
采用合作探究和史料教学法
学法分析
以展示史料为证据,通过精心设问带领学生重回历史现场,提升历史认识。
教学准备
powerpoint演示






问题与情境
师生行为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据统计,全国仅以孙中山名字命名的大小地名就有数千处之多。比如:南京的逸仙桥,中山路,广东的中山市,我们芜湖也有中山路……孙中山是二十世纪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人物,被尊称为“国父”。
这里的“国”指的是什么呢?是什么时候建立的?它建立之后有采取哪些措施来实现国家富强和民族独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10课:中华民国的创建。
学生思考讨论,导入新课
通过创设情境,把学生快速引入到本课内容的学习,提出问题
新课讲授
活动探究一:中华民国的建立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书本46页,思考:假如你是革命党人,武昌起义成后,你首先考虑的大事是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中华民国建立的背景?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归纳:武昌起义之后,各省纷纷独立,中国革命形势一片大好。为了整合革命力量,迫切需要成立一个统一的中央政府。在这种情况下,中华民国成立。
创设情境:假如你是民国记者,你会如何报道民国建立呢?
(课件出示南京临时政府成立的表格)
时间:1912年1月1日
定都:南京
临时大总统:孙中山
国旗:五色旗
改用公历,以中华民国纪元,
1912年为民国元年。
选举黎元洪为副总统,选举产生参议员。
意义: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是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重要成果。
教师展示史料:
材料一:临时政府成立之后,……满清时代辱国之举措与排外之心理,务一洗而去之;与我友邦益增睦谊,持和平主义,将使中国见重于国际社会,且将使世界渐趋于大同。
——孙中山《临时大总统宣言书》
材料二:临时政府重申承认清政府和帝国主义国家缔结的一切不平等条约,承担过去的外债和赔款,保护帝国主义在华的各种特权和利益。
思考:南京临时政府在对外关系上,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变化?
学生小组合作,讨论
教师总结:南京临时政府的外交政策具有一定的进步性。它试图摆脱清王朝的屈辱地位,积极发展对外和平友好交往,以维护国家利益,提高国际地位。但它也带有明显的局限性,临时政府未能认清列强的侵略本质,其政策目标不可能实现。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归纳回答。
在多煤体课件和其它电教手段的辅助下采取分析讨论回答等多种形式进行教学
以学生为中心,分组自主学习,通过分析自己得出结论,比老师直接给出答案印象要深刻得多
活动探究二: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书本47-48页,思考
1、清帝什么时候退位的?
2、为了限制袁世凯的权力,孙中山提出了哪些条件?
3、袁世凯窃取是怎样革命果实的?
学生结合书本回答:
1、1912年2月12日。标志着清朝260多年的统治结束。
2、临时政府设在南京,新任大总统应到南京就职等条件。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3、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4月,孙中山正式解除临时大总统职务,临时政府迁往北京。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教师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孙中山到底该不该让位给袁世凯?
学生小组合作讨论。
教师点拨袁世凯能够窃取辛亥革命的果实原因:(1)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最主要的原因;(2)袁世凯动用反革命两手策略,软硬兼施,骗取了革命党人的信任;(3)帝国主义列强和各种反动势力勾结,抵制和破坏革命;(4)革命政权中的立宪派和旧官僚乘机向革命派进攻
培养学生养成一般史学观念
培养了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探究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书本48页,思考
1、《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时间、机构、目的。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内容、性质、意义
学生结合书本讨论总结
时间
1912年3月11日
机构
参议院
目的
为了以法律的手段约束即将出任临时大总统的袁世凯,维护民主革命成果。
内容
①主权在民;②各民族一律平等
③;自由平等④三权分立
性质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
意义
它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根据《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分组讨论它所具有的进步性?
学生结合书本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
1、它不仅第一次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规定了“主权在民”的基本原则,而且第一次用法律方式赋予了国民广泛的民主权利,封建君主专制制度遭到彻底否定,“平等”、“自由”的民主口号得到肯定与确认。
2、
作为资产阶级制定颁布的最重要的法律文献,是辛亥革命的伟大成果。它代表了当时中国社会发展的进步方向,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推动了中国宪政运动及政治民主化的进程。
3、确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政治体制,有效地防止专制独裁
教师出示材料:1912年3月5日,《时报》上刊载了一篇文章,文中描述民国初年中国社会的革故鼎新说:“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剪发兴,辫子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
教师结合课后活动,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具有什么历史意义?还有什么遗憾?
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
历史意义: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遗憾: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也没有得到彻底改变。
培养了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学生分析、归纳问题能力。小组讨论归纳,代表发言。
课堂总结
本节课我们探讨了20世纪初,先进的中国人以革命的方式救亡图存,武昌起义揭开了辛亥革命的序幕,各省纷纷响应,将革命推向高潮的是中华民国的建立和临时约法的颁布。通过学习我们深刻理解了辛亥革命的伟大功绩,了解了孙中山一生的革命经历。同学们,学史明智,同学本节课学习,你都有哪些感悟呢?
充分发挥历史课堂以史鉴今的作用。




随着资本主义工业革命的完成,清王朝正病入膏肓。古希腊的希波克拉底曾说“药”不可治者,刀可;刀不可治者,火可;火不可治者,就无可救药了。康有为的“药”,义和团的刀,都救不了中国,只有彻底烧掉这个腐朽的王朝,中国才有出路。近代中国第一个觉醒者是孙中山。他一把火烧掉了一个腐朽的专制王朝,结束了2
000多年的帝制时代。
(1)康有为的“药”,孙中山的“火”各指什么
(2)怎样理解孙中山的“火”彻底烧掉了一个腐朽的专制王朝
(3)孙中山的“火”最终是否拯救了苦难的中国 这说明了什么道理




第10课
中华民国的创建
一、中华民国的创建
时间:1912年1月1日
定都:南京
临时大总统:孙中山
二、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4月,孙中山正式解除临时大总统职务,临时政府迁往北京。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时间
1912年3月11日
机构
参议院
目的
为了以法律的手段约束即将出任临时大总统的袁世凯,维护民主革命成果。
内容
①主权在民;②各民族一律平等
③;自由平等④三权分立
性质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
意义
它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