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新文化运动 导学案(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0课 新文化运动 导学案(无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4.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10-24 09:27: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0课
新文化运动
学习目标
1.列举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2.识记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口号,了解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和意义。3.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学习重难点
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及其意义。难点: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导入新课】
从1915年开始,一场新文化运动在中华大地上应运而生。这场运动是如何发生的?它的主要内容和意义是什么?【基础部分】一、陈独秀创办《新青年》
1.背景:辛亥革命后,袁世凯为实现独裁和专制,掀起
的逆流,一批先进知识分子开始寻找救国的新出路。2.标志:______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______________(第二期改名为_________________)。3.代表人物:陈独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4.口号:高举“
”和“
”两面大旗。5.批判对象:______________思想文化。6.阵地:以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为主要阵地,掀起了新文化运动。二、新文化运动主要内容(四提倡四反对)新文化运动提倡___________________,反对专制;提倡
___________________,反对迷信;提倡
,反对旧道德;提倡
,反对旧文学。三、“打倒孔家店”和“文学革命”1.新文化运动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锋芒直指______________。2.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________________,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陈独秀明确提出“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口号。四、新文化运动的意义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在_____________领域的延续。它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作用,为__________________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要点部分】1.有人认为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继续,是对辛亥革命的“补课”。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的统治,结束了在中国统治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但新建立的政体有名无实。这是由于辛亥革命并没有使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思想随之消亡,旧的观念、旧的礼教,依然左右着人们的思想和行动。请回答:材料认为导致辛亥革命后建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立起来的政体有名无实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为解决这一问题,当时先进的中国人掀起了什么运动与之进行斗争?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新文化运动期间,陈独秀等人提出“德先生”和“赛先生”的口号。他指出:“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请回答:依据材料概括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拓展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陈独秀在《<新青年>本志罪案之答辩书》中写道:“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若因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压迫,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都不推辞。”
材料二
“对于外国文化,排外主义的方针是错误的,应当尽量吸收进步的外国文化,作为发展中国新文化的借鉴;盲目搬用的方针也是错误的,应当以中国人民的实际需要为基础,批判地吸收外国文化。对于中国古代文化,同样,既不是一概排斥,也不是盲目搬用,而是批判中接受它,以利于推进中国的新文化。”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请回答:
⑴依据材料一分析陈独秀为什么要拥护这两位先生?

材料二中毛泽东认为如何对待外国文化和中国古代文化?(3)依据材料二的观点,分析材料一中陈独秀等人领导的新文化运动在对待西方文化的态度上存在什么局限性?
【目标检测】1.
胡适曾说北京大学是因为三个兔子(蔡元培、陈独秀、胡适三人年有长幼,生肖属相都属兔)而成名的。蔡元培、陈独秀、胡适等人的活动,使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在十月革命前,新文化运动的“新”表现在A.宣传尊孔复古
B.主张以暴力推翻清朝封建专制统治C.都提供民主和科学
D.主张“打倒列强除军阀”2.1936年,毛泽东回忆说:“我在师范学校学习时,就开始读这个杂志(指《青年杂志》)了。我非常钦佩胡适和陈独秀的文章。他们代替了已经被我抛弃的梁启超和康有为,一时成了我的楷模。”《青年杂志》对青年毛泽东产生了巨大吸引力,主要是因为它宣扬A.民主科学
B.自强求富
C.变法图强
D.三民主义3.1915年陈独秀等人在上海出版的一份以新青年为对象的刊物,发刊词中有这样两句话“笃古不变之族,日就衰亡;日新求进之民,方兴未已”。作者“求变”主要针对
A
思想观念
B
军事技术
C
经济组织
D
教育制度4.1916年5月,李大钊在《民彝与政治》一文中疾呼:“民与君不两立,自由与专制不并存,是故君主生则国民死,专制活则自由亡。”材料表明李大钊主张A.提倡科学,反对迷信
B.提倡人性,反对神学C.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D.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5.“女学生已经开始觉悟,抵制学校开设的‘列女传’(修身课)。在操场的树荫下,在宿舍里,她们常常聚在一起,争的面红耳赤,后来由争论变成抗婚、逃婚,以实际行动反抗旧礼教,争取婚姻自由。”这则材料反映的是A.维新启蒙思想开始传播
B.民主共和思想融深入人心C.近代学校开设修身课程
D.民主科学思想冲击封建礼教【我的反思】
第10课
新文化运动
日期
班级
组别
姓名
评价________
学习目标
1.列举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2.识记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口号,了解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和意义。3.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学习重难点
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及其意义。难点: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基础部分】一、陈独秀创办《新青年》1.背景:辛亥革命后,袁世凯为实现独裁和专制,掀起
的逆流,一批先进知识分子开始寻找救国的新出路。2.标志:______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_________________(第二期改名为_____________________)。3.代表人物:陈独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4.口号:高举“
”和“
”两面大旗。5.批判对象:______________思想文化。6.阵地:以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为主要阵地,掀起了新文化运动。二、新文化运动主要内容(四提倡四反对)新文化运动提倡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对专制;提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对迷信;提倡
,反对旧道德;提倡
,反对旧文学。三、“打倒孔家店”和“文学革命”1.新文化运动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锋芒直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________________,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陈独秀明确提出“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口号。四、新文化运动的意义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在_____________领域的延续。它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作用,为__________________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要点部分】1.有人认为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继续,是对辛亥革命的“补课”。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的统治,结束了在中国统治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但新建立的政体有名无实。这是由于辛亥革命并没有使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思想随之消亡,旧的观念、旧的礼教,依然左右着人们的思想和行动。请回答:材料认为导致辛亥革命后建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立起来的政体有名无实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为解决这一问题,当时先进的中国人掀起了什么运动与之进行斗争?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新文化运动期间,陈独秀等人提出“德先生”和“赛先生”的口号。他指出:“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请回答:依据材料概括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拓展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陈独秀在《<新青年>本志罪案之答辩书》中写道:“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若因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压迫,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都不推辞。”
材料二
“对于外国文化,排外主义的方针是错误的,应当尽量吸收进步的外国文化,作为发展中国新文化的借鉴;盲目搬用的方针也是错误的,应当以中国人民的实际需要为基础,批判地吸收外国文化。对于中国古代文化,同样,既不是一概排斥,也不是盲目搬用,而是批判中接受它,以利于推进中国的新文化。”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请回答:
⑴依据材料一分析陈独秀为什么要拥护这两位先生?

材料二中毛泽东认为如何对待外国文化和中国古代文化?(3)依据材料二的观点,分析材料一中陈独秀等人领导的新文化运动在对待西方文化的态度上存在什么局限性?
【目标检测】1.
胡适曾说北京大学是因为三个兔子(蔡元培、陈独秀、胡适三人年有长幼,生肖属相都属兔)而成名的。蔡元培、陈独秀、胡适等人的活动,使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在十月革命前,新文化运动的“新”表现在A.宣传尊孔复古
B.主张以暴力推翻清朝封建专制统治C.都提供民主和科学
D.主张“打倒列强除军阀”2.1936年,毛泽东回忆说:“我在师范学校学习时,就开始读这个杂志(指《青年杂志》)了。我非常钦佩胡适和陈独秀的文章。他们代替了已经被我抛弃的梁启超和康有为,一时成了我的楷模。”《青年杂志》对青年毛泽东产生了巨大吸引力,主要是因为它宣扬A.民主科学
B.自强求富
C.变法图强
D.三民主义3.1915年陈独秀等人在上海出版的一份以新青年为对象的刊物,发刊词中有这样两句话“笃古不变之族,日就衰亡;日新求进之民,方兴未已”。作者“求变”主要针对
A
思想观念
B
军事技术
C
经济组织
D
教育制度4.1916年5月,李大钊在《民彝与政治》一文中疾呼:“民与君不两立,自由与专制不并存,是故君主生则国民死,专制活则自由亡。”材料表明李大钊主张A.提倡科学,反对迷信
B.提倡人性,反对神学C.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D.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5.“女学生已经开始觉悟,抵制学校开设的‘列女传’(修身课)。在操场的树荫下,在宿舍里,她们常常聚在一起,争的面红耳赤,后来由争论变成抗婚、逃婚,以实际行动反抗旧礼教,争取婚姻自由。”这则材料反映的是A.维新启蒙思想开始传播
B.民主共和思想融深入人心C.近代学校开设修身课程
D.民主科学思想冲击封建礼教
【我的收获与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