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第二节 海陆变迁(课件+教案+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章第二节 海陆变迁(课件+教案+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0.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商务星球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7-10-25 09:22:14

文档简介

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商务星球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课题 第二节 海陆变迁 单元 第二章 学科 地理 年级 七上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1.运用实例说明海陆变迁。2.了解大陆漂移和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并能解释世界主要山系及火山、地震的分布。3.通过阅读大陆的漂移图和板块与主要火山、地震的分布图,进一步提高读图能力和析图能力。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海陆变迁的分析说明和对大陆漂移学说及板块构造学说的分析讨论,使学生学会通过比较、抽象、概括等思维过程,形成地理概念,理解地理事物的分布、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防震、避震,保护自身及他人安全。
重点 1.运用实例说明海陆变迁。2.大陆漂移和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
难点 用所学知识解释世界的主要山系和火山、地震的分布。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读图分析、知识拓展。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及相关视频。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20世纪60年代,中国科学考察队在喜马拉雅山脉海拔4800米处的岩石中发现了“鱼龙”化石。这是一种人类过去未知的“鱼龙”,取名为“喜马拉雅鱼龙”。据考证,这种鱼龙生活在距今约1.9亿年前的海洋中。这种生活在海洋中的生物,为什么会被掩埋在今天的世界屋脊上?这是海陆变迁的例子。为什么会发生海陆变迁呢?让我们共同去探索吧! 观察图片、思考 通过这样一个例子,引直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引出新课。
讲授新课 (一)海陆变迁原因地壳运动证据:在喜马拉雅山上发现了海洋的生物化石海平面的升降证据:黄河三角洲在不断“生长”,平均每年以1.5~3千米的速度向渤海推进人类活动证据:荷兰的围海造田、日本的填海造陆视频:青藏高原的形成思考联系所学知识,结合生活中的见闻,你能举出一些海陆变化的例子吗?在沂蒙山区发现了古代海底动物三叶虫的化石,说明过去这里曾经是海洋。台湾海峡的海底发现了古代森林和古代河流的遗迹,说明这里曾经是陆地。山东荣成沿海一带,昔日的海滩现已高出海平面20-40米,说明这里地壳在上升。(二)大陆漂移依据大西洋两岸,尤其是非洲西海岸和南美洲东海岸,轮廓十分相似。如果我们从地图上把这两块大陆剪下来,就差不多可以拼成一个整体。提出者德国科学家魏格纳。阅读教材51页“魏格纳与大陆漂移说”。从魏格纳与大陆漂移说的故事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在科学上要有认真严谨的态度,学习也应如此。人们要善于观察思考。成功不是偶然的,是长期积累的结果,量变引起质变,魏格纳对科学坚持不懈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内容2亿年前,地球上只有一块大陆,大陆周围是一片大洋。后来,大陆分裂成数块,并缓慢地漂移分离。形成了今天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状况。这种海陆分布情况是不是不会在改变了?不是的;至今还在极其缓慢地进行着。测量结果表明,大西洋在不断扩张,太平洋则在不断收缩。证据证据一:各大洲可以拼合在一起证据二:拼合的各大陆古老地层非常相似证据三:拼合处的两大陆有相同的物种(三)板块运动板块构造学说内容(1)由岩石组成的岩石圈并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七大板块和若干小板块拼合而成。合作探究说出七大板块的名称和大致范围。欧亚板块:亚欧两洲与北冰洋的一部分非洲板块:非洲和印度洋、大西洋各一小部分印度洋板块:澳大利亚大陆与印度洋的大部分太平洋板块:太平洋的绝大部分北美洲板块:北美洲与北冰洋的一部分南美洲板块:南美洲与大西洋的一部分南极洲板块:南极洲与附近的水域看看七大板块中哪个板块以海洋为主,它被哪些板块包围着。太平洋板块;被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印度洋板块、欧亚板块包围着。(2)各在板块在不断的运动之中,板块内部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较活跃。合作探究:图中A、B两地,哪个地方的地壳比较稳定,哪个地方的地壳比较活跃,主要原因是什么?A地活跃、B地稳定; A位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较低活跃。 B位于板块内部,地壳较稳定。板块运动(1)张裂运动:形成裂谷或海洋(2)挤压运动:出现高山、岛链或海沟拓展延伸:“岛链”是美国前国务卿杜勒斯在1951年首次明确提出的一个特定概念,它既有地理上的含义,又有政治与军事上的内容,其用途是围堵亚洲东岸,对当时冷战时期苏联、中国等共产国家形成威慑之势,即在太平洋海域的一些岛群部署军事力量,形成扼杀、封锁苏联、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基地圈。当今”岛链“的概念,就是通过岛屿包围并封锁中国的海域,以达到制约中国经济发展和安全的目的而组成的封锁“链”。世界两大山系科迪勒拉山系,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系喜马拉雅山脉是如何形成的?印度洋板块与欧亚板块挤压形成的。阿尔卑斯山脉是如何形成的?非洲板块与欧亚板块挤压形成的。活动运用板块运动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1.地中海在不断缩小,几千万年后将会消失。地中海位于欧亚板块与非洲板块之间,两板块做挤压运动。2.红海在不断扩大,几千万年后将成为新的大洋。红海位于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之间,两板块做拉伸运动。世界两大火山、地震带世界上火山和地震集中分布在板块交界地带。分别是环太平洋沿岸、地中海----喜马拉雅地带活动:看看近几年世界上发生的几次危害较大的地震,它们的分布有什么规律。度用板块构造学说的观点加以解释。主要分布在板块交界地带,地壳较活跃,多地震。拓展延伸:视频:地震来时如何避险 读教材的相关内容了解思考、讨论读教材、分析思考、讨论小组合作完成思考小组合作完成学生阅读教材,先了解这部分内容。小组合作思考、讨论学生观看阅读读图找出结合所学知识解释。独立完成读图找出结合所学知识解释。观看视频 这一部分内容主要用一个个实例解释原因,学生现象起来更容易,更易懂。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的地理现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通过“魏格纳与大陆漂移说”的故事,培养学生坚持不懈、勇于探索的精神。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每一个证据,都举出实例,更有说服力,理解起来更容易。学生先了解,老师补充归纳。这两个问题有一定的难度,学生独立完成起来有难度,所以让学生小组内讨论分析,得出结论更好一些。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通过动态的图片了解两运动,非常直观。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读图能力用地理知识解释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自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读图能力。用地理知识解释实际问题。增强安全意识
课堂练习 1.根据大陆漂移假说,目前哪个大洋还在不断地扩张之中(C)A.太平洋 B.印度洋C.大西洋 D.北冰洋2.六大板块之中,范围几乎全部是海洋的是(A)A.太平洋板块 B.印度洋板块C.大西洋板块 D.北冰洋板块3.造成地球上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是(D)A.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B.全球的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C.大量的水土流失和填海造陆D.地壳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4.下列选项中,由于人类活动导致的是(A)A.香港的填海造陆B.太平洋海啸的爆发C.珠穆朗玛峰的形成D.太原西山有贝壳化石的存在5.下列地区中,地壳较稳定,不易发生地震和火山喷发的是(B)A.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处 B.板块内部C.日本 D.中国6.澳大利亚大陆位于哪个板块(B)A.亚欧板块 B.印度洋板块C.太平洋板块 D.南极洲板块 学生完成 巩固本节所学内容。
课堂小结 了解了海陆变迁的原因有哪些;知道了有关大陆漂移的知识;了解了板块运动的相关知识;学会了防震、避震小常识。 学生小结 对本节知识进行梳理
作业布置 1.海陆变迁的原因有哪些?2.大陆漂移说的内容和证据是什么?3.板块构造学说的内容是什么? 学生回家完成 课后巩固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但知道了地球上的海陆分布情况,也对七大洲的一些知识有了了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对自己所生活的星球的热爱。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海陆变迁》一课一练
一、基础达标
1. 下面是某科学家在研究地壳运动时搜集到的一系列资料,请你从中选出能证明海陆变迁的资料( )
A.1907年,在台湾海峡海底发现了河道和水井的遗迹
B.2008年,四川发生大 地震,导致大量房屋倒塌
C.1992年,印度发生百年一遇的大洪水,淹没了万顷良田
D.1993年,大兴安岭发生森林火灾,大片林海变成了光秃秃的荒野
2. 下列避震方法,正确的一组是( )
①在家中(楼房),要选择浴室、厕所等空间小、不易塌落的地方避震 ②在教室,应迅速跑出教学楼,如不能迅速跑出,就躲在课桌下、抓紧桌脚,用书包护住头部,待主震过后,迅速跑出教学楼. ③在操场或室外,马上回到教室去.④在野外,要赶紧往山上跑.⑤在行驶的汽车内,不要停车,也不要下车.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 D.②④⑤
3. 下列词语中不能反映海陆变迁的是( )
A.沧海桑田 B.海枯石烂
C.瀚海成沙 D.钻井采油
4. 地中海北侧的板块是( )
A.亚欧板块 B.非洲板块
C.印度洋板块 D.太平洋板块
5. 昨天,王伯伯的手机收到了下列四条与地震相关的短信,可信的一条是( )
A.大西洋的海地大地震引发海啸,中国沿海地区的居民不能出海
B.专家预测2013年12月20日上午8点整中国北京将发生6.5级地震
C.最近蚂蚁频繁搬家,肯定要发生地震
D.发生地震时要迅速跑到平坦开阔的地方,不要急于回家
6. 下列关于海陆轮廓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世界上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是固定不变的
B.世界上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是不断变化的
C.世界上海陆轮廓自古就是这样的
D.世界上海陆轮廓部分地区变化,部分地区不变
二、综合提升
1. 读“六大板块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板块名称:
A____________板块 B____________板块 C____________板块
D____________板块 E____________板块 F____________板块
(2)图中①处是________________火山、地震多发地带.
(3)②处有世界上最雄伟的山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山脉形成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科学家发现台湾海峡海底有古河床遗迹,在台湾海峡底层中也发现有森林植物化石…
材料(2):科学家在喜马拉雅山上找到了海洋生物化石,说明这里曾经是一片汪洋大海.现在喜马拉雅山还在不断地上升着,只不过上升的速度太慢,不易被人们所觉察罢了.
材料(3):公元1979年意大利维苏威火山突然爆发,将附近的两座小城--庞贝和赫库兰尼姆全部埋在火山灰下.火山也给人类带来一些财富…
(1)以上材料说明了什么现象?
(2)请你再举出一个具有以上材料(1)(2)中变迁的例证.
(3)用你所学知识说明喜马拉雅山脉还在不断上升的原因.
(4)根据材料(3)补充火山给人类带来的财富.
(5)如果你遇到地震发生,你将采取那些方法进行防范.
《海陆变迁》一课一练 答案
一、基础达标
1.解析:台湾海峡海底发现了河道和水井的遗迹说明台湾海峡曾经是陆地,此现象属于海陆变迁,是陆地变海洋的一种实例,地震、洪水和森林火灾都属于自然灾害,选项BCD不属于海陆变迁现象.
答案:C.
3.解析:沧海桑田、海枯石烂、浩瀚成沙都属于海陆变迁现象,钻井采油不属于海陆变迁现象.
答案:D.
4.解析:结合六大板块示意图得知:地中海北侧的板块是亚欧板块.结合题意.
答案:A.
5.解析:A.大西洋的海地大地震引发海啸,距我国沿海地区较远,所有居民没必要不出海.故不符合题意.
B.目前人类还不能准确预测地震发生的时间.故不符合题意.
C.最近蚂蚁经常搬家,可能要下雨了.故不符合题意.
D.如果发生地震,在室内要尽量关闭电源、煤气,躲在床下或桌下;如果在室外要迅速跑到平坦开阔的地方,不要急于回家.故符合题意.
答案:D.
6.答案:B.
二、综合提升
1.答案: (1)亚欧;非洲;印度洋;太平洋;美洲;南极洲
(2)环太平洋
(3)喜马拉雅山脉;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形成的
2.解析:(1)地球表面形态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与变化之中.因为各种变化往往需要经历漫长的时间,所以在短期内大多不易被人们察觉.“沧海桑田”说的是海洋变成陆地,或陆地变成海洋.
(2)东非大裂谷不断扩张将形成海洋.地中海的面积不断缩小,最终将消亡.
(3)科学考察发现,我国喜马拉雅山地区有大量古老的海洋生物化石,证明这里曾经是一片海洋,后来由于地壳隆起并抬升成为高山.由于印度洋板块撞击亚欧板块,喜马拉雅山脉还在不断上升.
(4)火山是一种容易对人造成危害的地质灾害.但是,如果你手头有一本世界地图册,你会发现在一些死火山或休眠火山周围,往往分布着许多城市.火山喷出的火山灰是非常肥沃的,非常有利于庄家的生长.而且火山喷发的时间间隔又是好长的,所以人们更加愿意冒险在火山下生存.
(5)在楼上的教室上课时发生地震,不要惊慌,要就近躲在课桌下面,并用书包护住头部,千万不要恐惧,更不能从窗户跳下.赶快跑到开阔的地方,远离建筑物.地震中不应乘车逃命,远离交通工具.发生地震时应远离建筑物、危险品,就近采取防护措施,更不能躲进防空洞.
答案:(1)地球表面形态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与变化之中,海洋变成陆地,或陆地变成海洋;(2)地中海的面积不断缩小,最终将消亡;(3)由于印度洋板块撞击亚欧板块,喜马拉雅山脉还在不断上升;(4)火山灰是非常肥沃的,非常有利于庄家的生长;(5)在楼上的教室上课时发生地震,不要惊慌,要就近躲在课桌下面,并用书包护住头部,千万不要恐惧,更不能从窗户跳下.赶快跑到开阔的地方,远离建筑物.地震中不应乘车逃命,远离交通工具.发生地震时应远离建筑物、危险品,就近采取防护措施,更不能躲进防空洞.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5张PPT)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商务星球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
海陆变迁
为什么会发生海陆变迁呢?让我们共同去探索吧!
喜马拉雅山脉海拔4800米处的岩石中发现了“鱼龙”化石。
这种生活在海洋中的生物,为什么会被掩埋在今天的世界屋脊上?
海陆变迁
情景导入
21世纪教育网
证据:在喜马拉雅山上发现了海洋的生物化石
(一)海陆变迁
原因
地壳运动
新课学习
21cnjy
海平面的升降
证据:黄河三角洲在不断“生长”,平均每年以1.5~3千米的速度向渤海推进
新课学习
21cnjy
人类活动
证据:荷兰的围海造田、日本的填海造陆
荷兰作为世界著名的“低地国”,全国约1/4的陆地低于海平面,约有1/5的国土来自围海造田。
新课学习
21cnjy
视频:青藏高原的形成
新课学习
21cnjy
联系所学知识,结合生活中的见闻,你能举出一些海陆变化的例子吗?21世纪教育网
在沂蒙山区发现了古代海底动物三叶虫的化石,说明过去这里曾经是海洋
台湾海峡的海底发现了古代森林和古代河流的遗迹,说明这里曾经是陆地
山东荣成沿海一带,昔日的海滩现已高出海平面20-40米,说明这里地壳在上升
思考
新课学习
(二)大陆漂移
依据
大西洋两岸,尤其是非洲西海岸和南美洲东海岸,轮廓十分相似。如果我们从地图上把这两块大陆剪下来,就差不多可以拼成一个整体。
新课学习
提出者
德国科学家魏格纳
阅读教材51页“魏格纳与大陆漂移说”。从魏格纳与大陆漂移说的故事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在科学上要有认真严谨的态度,学习也应如此。人们要善于观察思考。成功不是偶然的,是长期积累的结果,量变引起质变,魏格纳对科学坚持不懈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新课学习
内容
形成了今天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状况。
只有一块大陆,大陆周围是一片大洋。
大陆分裂成数块,并缓慢地漂移分离。
新课学习
21cnjy
这种海陆分布情况是不是不会改变了?
不是的;至今还在极其缓慢地运动着。测量结果表明,大西洋在不断扩张,太平洋则在不断收缩。
新课学习
证据
证据一:各大洲可以拼合在一起
新课学习
21世纪教育网
证据二:拼合的各大陆古老地层非常相似
新课学习
21世纪教育网
证据三:拼合处的两大陆有相同的物种
即使远隔重洋,拼合处的两大陆上,古生物之间有着密切的亲缘关系。
新课学习
(三)板块运动
板块构造学说内容
(1)由岩石组成的岩石圈并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七大板块和若干小板块拼合而成。
新课学习
21cnjy
21世纪教育网
说出七大板块的名称和大致范围。
合作探究
南美洲与大西洋的一部分
亚欧两洲与北冰洋的一部分
非洲和印度洋、大西洋各一小部分
澳大利亚大陆与印度洋的大部分
太平洋的绝大部分
北美洲与北冰洋的一部分
南极洲与附近的水域
新课学习
1
2
3
4
5
6
7
21cnjy
看看七大板块中哪个板块以海洋为主,它被哪些板块包围着。
太平洋板块;
被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印度洋板块、欧亚板块包围着。
新课学习
合作探究
21cnjy
21世纪教育网
(2)各在板块在不断的运动之中,板块内部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较活跃。
图中A、B两地,哪个地方的地壳比较稳定,哪个地方的地壳比较活跃,主要原因是什么?
A地活跃、B地稳定; A位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较低活跃。 B位于板块内部,地壳较稳定。
新课学习
合作探究
A
B
21世纪教育网
板块运动
(1)张裂运动:形成裂谷或海洋
裂谷
海洋
新课学习
21世纪教育网
(2)挤压运动:出现高山、岛链或海沟
高山
海沟
岛链
新课学习
21cnjy
21世纪教育网
“岛链”
是美国前国务卿杜勒斯在1951年首次明确提出的一个特定概念,它既有地理上的含义,又有政治与军事上的内容,其用途是围堵亚洲东岸,对当时冷战时期苏联、中国等共产国家形成威慑之势,即在太平洋海域的一些岛群部署军事力量,形成扼杀、封锁苏联、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基地圈。当今
”岛链“的概念,就是通过岛屿包围
并封锁中国的海域,以达到制约中国
经济发展和安全的目的而组成的封锁
“链”。
拓展延伸
世界两大山系
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系






新课学习
21cnjy
21世纪教育网
喜马拉雅山脉是如何形成的?
印度洋板块与欧亚板块挤压形成的。
阿尔卑斯山脉是如何形成的?
非洲板块与欧亚板块挤压形成的。
新课学习
21cnjy
运用板块运动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
1.地中海在不断缩小,几千万年后将会消失。
2.红海在不断扩大,几千万年后将成为新的大洋。
红海位于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之间,两板块做拉伸运动。
地中海位于欧亚板块与非洲板块之间,两板块做挤压运动。
活动
新课学习
21世纪教育网
世界两大火山、地震带
世界上火山和地震集中分布在板块交界地带。
环太平洋沿岸
地中海----喜马拉雅地带
新课学习
21cnjy
21世纪教育网
看看近几年世界上发生的几次危害较大的地震,它们的分布有什么规律。度用板块构造学说的观点加以解释。
主要分布在板块交界地带,地壳较活跃,多地震。
活动
新课学习
21世纪教育网
视频:地震来时如何避险
拓展延伸
21世纪教育网
1.根据大陆漂移假说,目前哪个大洋还在不断地扩张之中( )
A.太平洋 B.印度洋
C.大西洋 D.北冰洋
2.六大板块之中,范围几乎全部是海洋的是( )
A.太平洋板块 B.印度洋板块
C.大西洋板块 D.北冰洋板块
C
A
课堂练习
3.造成地球上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是( )
A.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
B.全球的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
C.大量的水土流失和填海造陆
D.地壳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
4.下列选项中,由于人类活动导致的是( )
A.香港的填海造陆 B.太平洋海啸的爆发
C.珠穆朗玛峰的形成 D.太原西山有贝壳化石的存在
D
A
课堂练习
5.下列地区中,地壳较稳定,不易发生地震和火山喷发的是( )
A.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处 B.板块内部
C.日本 D.中国
6.澳大利亚大陆位于哪个板块( )
A.亚欧板块 B.印度洋板块
C.太平洋板块 D.南极洲板块
B
B
课堂练习
21世纪教育网
我们学了什么?
了解了海陆变迁的原因有哪些;知道了有关大陆漂移的知识;了解了板块运动的相关知识;学会了防震、避震小常识。
课堂小结
海陆变迁的原因有哪些?
大陆漂移说的内容和证据是什么?
作业布置
1
2
3
板块构造学说的内容是什么?
(一)海陆变迁
(二)大陆漂移
海陆变迁
原因
依据
提出者
板书设计
内容
证据
(三)板块运动
板块构造学说内容
板块运动
世界两大山系
世界两大火山、地震带
谢 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有大把优质资料?一线名师?一线教研员?赶快加入21世纪教育网名师合作团队吧!!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http://www.21cnjy.com/zhaosh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