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
课
社会习俗的演变
【内容标准(2011版)】
(2)了解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等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
一、选择题
1.(2017·江苏盐城·6)鲁迅曾说:“感谢……从此可以不带辫子而自由自在。”这里他要感谢(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答案】C
2.(2017·江苏徐州·18)“在南京各省代表会上,孙中山提议废除跪拜礼,提倡普通见面时为一
鞠躬,最尊敬之礼为三鞠躬。他身体力行,弯腰鞠躬。众人皆感新鲜,纷纷跟着仿效。鞠躯之礼逐渐风行开来。”对该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辛亥革命推动礼节的变化
B.鞠躬礼体现等级观念
C.礼节变化未受到西方影响
D.传统礼节被彻底废除
【答案】A
3.(2017·山东潍坊·8)服饰,自古受到中国人的重视,与人的身份地位、思想观念密切相关。民国初年颁布的《服制》规定,官员不分级别,统一着装。体现了(
)
A.自由思想
B.平等思想
C.博爱思想
D.专制思想
【答案】B
4.(2017·河北省·14)1905年,李叔同为母亲办丧事,在《大公报》上发布声明,概不收受呢缎、轴幛、银钱、洋元等物,可以送挽联、纪念诗文、花圈等;参加追悼会的人,不行旧礼,愿意者可改行鞠躬礼。李叔同特意为母亲写了哀歌,整个仪式简朴感人。这一史实应纳入的学习主题是(
)
A.断发易服
B.移风易俗
C.实业救国
D.践行民权
【答案】B
5.(2017·湖北孝感·12)某导演筹拍电视连续剧《l908年北京故事》,剧本中有以
( http: / / www. / )下场景,你认为其中明显的历史错误有几处?(
)
①几个来京参加科举考试的读书人正在找客栈住宿
②何先生到东交民巷看望父母
③王先生在街上遇到两个京师大学堂的学生
④朋友相见多行握手、鞠躬礼
⑤清军到处搜捕革命党人,见到剪了辫子的就重点盘查
A.两处
B.三处
C.四处
D.五处
【答案】B
6.(2017·山西省·6)1862年6月26
日,《上海新报》登载了一则某商行售卖“外国杂货”的广
告:“新到什锦饼干、酸果、洋醋、吕宋烟、白兰地、小面镜仔、东洋竹篮仔等”。这一现象说明了(
)
A.自然经济的迅速瓦解
B.社会阶级分化的加剧
C.物质生活时尚的变化
D.国人办报事业的发展
【答案】C
7.(2017·四川成都·9)纪录片《复兴之路》的解说词中写到:“皇帝倒了,辫子剪了,这是1912年给中国人最大的感受”。这种“感受”源自中国(
)
①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被推翻
②近代社会性质的改变
③近代社会生活习俗的变化
④满清王朝统治的结束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C
8.(2017·四川宜宾·3)在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中,属于改变愚昧落后习俗的是(
)
( http: / / www. / )
【答案】C
9.(2017·贵州六盘水·26)在近代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下,新的事物和思想观念影响着中国的社会生活。下列不能反映民国时期社会习俗变化的是(
)
A.旗袍四服中山装,穿着舒适又大方
B.辫子搭肩三尺长,之乎者也说荒唐
C.禁缠足,倡女权,男女平等新追求
D.称先生,道某君,人格平等意义深
【答案】B
10.(2017·贵州安顺·2)近代中国海禁大开,外来事物从四面八方滚滚而来,逐渐改变了人们的社会牛活。下列现象小可能出现在20世纪20年代初北京居民日常生活中的是(
)
A.出行可以乘坐火车
B.可以用上詹天佑研制的纯碱
C.可以看到无声电影
D.用电报和亲友联系
【答案】B
11.(2017·黑龙江大庆·10)民国之初,中华民国大总统正式废除跪拜、作揖礼节,代之以鞠躬、握手,这主要体现出(
)
A.平等思想
B.迷信思想
C.爱国思想
D.科学思想
【答案】A
二、判断题
12.(2017·江西省·14)辛亥革命后,新式旗袍和中山装的出现,体现了中国近代社会人们的生活变化,也体现了中国老百姓的审美观念的进步和一定的创新意识。
【答案】T
三、非选择题
13.(2017·湖北荆门·29)(7分)近代中国人民为摆脱外来侵略,进行了教国教民的不懈探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历史学家马士说:“当中国人实行一种激烈的禁烟运动而使危机加剧的时候,战争果然就到了。”
——摘自百度文库
材料二
对于许多未经历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又是常被过低估计的……因为
( http: / / www. / )他们没看到推翻几千年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容易的一件事。
——摘自人民网
材料三
20世纪初,上海的女学生已经开始觉悟,地址学校开设的修身课《女诚》或《列女传》
等女学教材。他们常常聚在一起,为包办婚姻争得面红耳赤,后来由争论变成抗婚、逃婚,以实际行动反抗回礼教,争取婚姻自由……为此,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在全国展开了……到1919年5月,五四运动爆发,爱国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话题,思想解放之风进一步在全国传播开来,把先前的思想解放运动推向更深层次。
——摘编自1919年上海《良友》杂志和周策纵《五四运动史》
(1)材料一中马士所说的“战争果然就到了”是指什么战争?(1分)这场战争发动者的目的是什么?(1分)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什么?(1分)辛亥革命后,孙中山改组的国民党为了培养革命骨干,建立一支可靠的革命采取的重大举措是什么?(1分)
(3)材料二中所说的20世纪初的“一场思想解放运动”是指什么?(1分)怎样看待材料三中上海女学生的言行?(1分)据材料三说明五四运动的突出贡献是什么?(1分)
【答案】(1)鸦片战争。(1分)为了打开中国市场。(1分)
(2)推翻了清政府,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1分,或推翻了两千多年的专制统治。有其它表达,言之有理也可给分)创建黄埔军校。(1分)
(3)新文化运动;(1分)社会风俗方面的变化;(1分,)五四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1分)
14.(2017·内蒙包头·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6分)
材料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闭关锁国政策被打破、落后的中国被迫向世界先进文明靠拢。西方列强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舶来洋货,西方文化逐步渗透到国民生活中。戊戌变法时的维新派,主张“断发易服”以便于“与欧美同俗”,辛亥革命前后,“断发易服”更具有反清革命的色彩,资产阶级在社会政治变革的同时,也对陈旧陋习加以改造,这具有开启民智的意义。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颁布剪发辫、易服饰等法令,推进社会风气的改良。这些新的变化有助于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
根据材料,概括近代前期社会习俗变化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积极影响。(6分)
【答案】原因:鸦片战争打破闭关锁国政策,西方文化对中国的影响,资产阶级政治变
( http: / / www. / )革的推动,南京临时政府法令对习俗的改造。(1分)
积极影响:开启民智,促使人们观念更新,促进近代社会新陈代谢。(2分)
三、综合探究题
15.(2017·吉林省·18)在西方文明的冲击下,近代中国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革。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中西文明碰撞下的近代中国
步入近代
(1)标志中国近代史开端的是哪一历史事件?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条约名称是什么?(2分)
变革
经济工业化
(2)开辟了中国近代化道路的历史事件是什么?写出其在上海创办的民用工业一例。(2分)
政治民主化
(3)20世纪初,以“民国”取代“帝制”的政治革命的名称是什么?(1分)
思想科学化
(4)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旗帜的思想大解放运动的名称是什么?(1分)
社会生活的变化
(5)社会习俗的变化深刻反映出时代变迁,请举一例说明。(1分)
学史感悟
(6)综合上述问题,谈谈你的感悟。(1分)
【答案】(1)鸦片战争。《辛丑条约》。(2)洋务运动。轮船招商局。
(3)辛亥革命。(4)新文化运动。
(5)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颁布了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强令男子剪掉辫子,女子
停止缠足,用新式的礼服代替过去的翎顶补服。还废除有损于人格的跪拜礼,代之以文明简单
的鞠躬、握手礼;取消“老爷”“大人”之类的称呼,代之以“先生”“君”等平等的称呼。(6)中国
( http: / / www. / )
中国的近代化探索经历了从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
文化三个层次,层层递进,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无论是农民阶级、地主阶级还是资产阶级都
救不了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人民具有坚持不懈的斗
争精神、探索精神、爱国精神、牺牲精神;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勿忘国耻,以史为鉴,
努力学习,振兴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