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民国时期社会习俗的变化
导学案
【学习目标】
掌握近代人民社会习俗变迁的表现,分析变化的原因。
理解中国近代一些风俗习惯进步,使人们追求进步、民主和文明的表现。
【学习重难点】
重点:中国近代一些风俗习惯进步,使人们追求进步、民主和文明的表现。
难点:中国近代社会习俗变化的原因。
【导学流程】1、知识梳理:(一)剪发辫、易服饰
(1)剪发辫
①剪辫运动的兴起:
革命爆发后,辫子的去留成为从
从
的标志。
②孙中山通令全国:各地男子
剪辫,剪辫深入城乡各地。
③剪辫的影响:
改变了
。方便了
。有利于个人
。对
生活也产生了巨大影响。
促进了
业等新兴服务行业的发展。
(2)易服饰
①辛亥革命前:顶戴花翎、长袍马褂。
②辛亥革命后:洋装洋饰开始流行。
③民国初年:男子礼服——西服、
袍;女子礼服——
裙。
④20世纪20年代后:男装——西服、中山装、
衫,其中
逐渐成为中国男子礼服。女装——
袍。
⑤易服饰的影响:服饰的多样化与不断翻新,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满足了人们不同的审美需求。
(二)改称谓、废跪拜
(1)改称谓
①孙中山发布命令,废除清朝官场的“大人”、“老爷”称呼,官员之间以“
”相称,民间称“
”或“
”。
②影响:以官职、先生、某君代替老爷、大人作称谓,是用
的平等代替
的不平等,影响遍及社会各个角落。
(2)废跪拜
①清代通行的礼节:跪拜、作揖、请安、拱手。
②民国成立后:制订“礼制”,核心是以
礼和
礼代替跪拜等旧有礼节。
③中外人士交往开始使用
礼。
④影响:废跪拜是民国初年礼仪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反映了礼节上的尊卑等级观念已为平等观念所取代。
(三)禁缠足、倡女权
(1)禁缠足
①西方传教士:设立天足会,反对缠足。
②清政府:颁布缠足禁令。
③辛亥革命后:孙中山饬令各省劝禁缠足,各地展开大规模的放足运动,出现“
脚”。
④影响:使女性参加社会活动更方便,成为提倡女权的先声。
(2)倡女权
①清末民初,一些受西方思想影响的女性开始勇敢地走向
,参加
活动。
●政治上,从军参政。
●在教育上,进学堂读书、出洋留学、男女同校。
●在婚姻上,追求自由恋爱,反对包办婚姻、买卖婚姻的呼声逐渐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同。
②妇女解放的意义:妇女解放是清末民初移风易俗最典型的例证,它意味着辛亥革命革除了根深蒂固的封建恶习,生活方式开始走向近代化。
2、自学感知:
自学阅读P47-51的内容,思考以下问题。
3、问题设计:
辫子的背后隐藏着什么 剪辫子有什么意义
你知道废除封建社会的称谓和礼节有什么作用吗?
为什么一定要废除这些陋习呢?
【探究未知】
请同学们将自主学习的疑问列在下列横线上。(至少写出2个)
①
②
【合作学习】
1、中国近代社会习俗变化的原因。
2、辛亥革命前后发生的变化:
剪发辫、易服饰:说明了生活方式
化。
改称谓、废跪拜:说明了人格
与
观念深入人心。
禁缠足、倡女权:是
解放的两大标志。
【巩固练习】
1.辛亥革命后,临时政府颁布了剪辫和废止缠足等法令,其目的是(
)
A、消除清政府在政治方面的影响
B、美化人们的生活
C、改变愚昧落后的习俗
D、满足西方国家的要求
2.孙中山曾以临时大总统的名义发布命令,革除“大人”、“老爷”等称谓,还规定民间普通称谓改为“先生”或“某君”。这体现了(
)
A、在称谓方面,临时政府犯了盲目追求国际潮流的错误
B、称呼更简洁了
C、资产阶级追求平等的愿望
D、中华民国政府想标新立异以示与清政府的区别
3.辛亥革命后就颁布了废止缠足的法令,但是人们至今还可以看见出生于辛亥革命后的“小脚老太”这说明(
)
A.缠足受到广大妇女的欢迎
B.辛亥革命的成果值得怀疑
C.废止缠足的法令成为一纸空文
D.传统旧习俗很难在短时间内完全改变
4.近代社会政治革新与风俗的变迁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下列不能反映民国初年社会风尚变化的是
(
)
A.教件西洋衣,穿双西式履
B.阴阳合历,你过你的年,我过我的年
C.宣读婚誓,互换约指,携手同归
D.小脚一双三寸莲,作揖跪拜大人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