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全民族抗战的兴起 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5课 全民族抗战的兴起 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4.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10-24 10:50: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全民族抗战的兴起》
同步练习
1.在近代,中国政党的关系对中国革命影响重大。国共两党的关系经历了合作一分裂一再合作一再分裂的过程,其中“再合作”实现的主要原因是(  )
A.
西方国家在中国利益的需要 B.
世界反法西斯力量联合的需要
C.
日本侵华如剧了中国民族危机 D.
国民政府内战政策完全失败
2.“全国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1937年7月8日。这是中国共产党在下列哪个事件后发表的抗战宣言(  )
A.
卢沟桥事变 B.
西安事变 C.
九一八事变 D.
八一三事变
3.全国性抗日战争爆发的标志是(  )
A.
九一八事变 B.
卢沟桥事变
C.
八一三事变 D.
日军南京大屠杀
4.“宛平城外狼狗叫,卢沟桥上枪声激”,这句诗反应的历史事件对中国产生的最主要影响是(  )
A.
东北沦陷 B.
平津沦陷
C.
局部性的抗战开始 D.
全国性的抗战开始
5.
2014年12月13日,习近平主席在南京参加“国家公祭日”活动。“国家公祭日”是为了纪念(

A.
鸦片战争 B.
旅顺大屠杀
C.
南京大屠杀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6.
兄弟齐心其利断金,望两岸共圆“中国梦”。历史上体现国共合作的事件有(
)
①黄埔军校的创建②北伐战争③南昌起义④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7.“一九三七,祸从天降,一二一三,古城沦丧,侵华倭寇,掳掠烧杀,尸横遍野,血染长江。三十余万,生灵涂炭,炼狱六周,哀哉国殇。”文中描述的是(  )
A.
七七事变 B.
九一八事变 C.
南京大屠杀 D.
西安事变
8.175年前,它经历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80年前,它目睹了人类历史上一场灭绝人性的大屠杀……它承载着太多的历史记忆。“它”是(  )
A.
南京 B.
上海 C.
广州 D.
徐州
9.1937年12月,马保三以“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鲁东抗日游击队第八支队”的名义,宣布武装起义。同时,正式通知国民党县长宋宪章,要求联合抗日。从中得出的准确信息是(  )
A.
工农红军完成改编 B.
八路军发起百团大战
C.
国共合作尚未开始 D.
台儿庄战役胜利结束
10.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对华侵略,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国民众内部深深蕴藏着的那种无穷无尽的力量,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民族凝聚力”在政治上主要表现是(  )
A.
北伐战争胜利进军
B.
中国共产党派杨靖宇等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
C.
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
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麻雀叫,麻雀叫,日本人,真凶暴。夺我东三省,杀我们同胞。小朋友!大家起来闹,日本糖果我不吃,东洋玩具我不要。”
材料二 命令前线官兵坚决抵抗,卢沟桥即尔等之坟墓,应与桥共存亡,不得后退。
 ——第二十九军司令部命令
材料三 根据远东国际军事法庭调查报告:无辜的南京居民和放下武器的中国士兵,被集体杀害,总共有30多万人丧生。
(1)材料一叙述的“夺我东三省”局面发生在哪次事变后?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蒋介石采取了什么政策?
(2)材料二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刻,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什么样的抗日主张?
(3)材料三控诉的是日本法西斯制造的什么事件?
(4)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针对当今某些日本右翼势力企图抹杀这一人间惨剧真相的事实,谈谈我们该如何正确看待中日关系。
答案和解析
【答案】
1.C 2.A 3.B 4.D 5.C
6.A 7.C 8.A 9.A 10.C
11.(1)九一八事变;不抵抗政策;
(2)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主张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抗战。
(3)南京大屠杀。
(4)表示强烈的愤慨和严正抗议;警惕日本军国主义复活;正视历史、以史为鉴;牢记历史,珍爱和平;面向未来、加强合作;
谋求中日关系健康发展。(答出其中一点即可)
【解析】
1.
本题的关键点是“实现再合作”,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日本的侵略,导致民族危机加剧,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现了全民族抗战。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了国共合作的有关内容.解题关键是熟记国共合作的相关知识。
注意准确识记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原因。
2.
依据题文信息“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1937年7月8日”并结合所学可知,1937年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的卢沟桥事变,中日矛盾上升为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国共产党在卢沟桥事变后发表抗战宣言,要求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A项符合题意。
故选A.
本题以中国共产党发表的抗战宣言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其发表的背景。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七七事变和日本全面侵华的相关史实。
3.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军向北平西南的卢沟桥发动突然进攻,中国守军奋起抵抗,这就是卢沟桥事变,从此,全国性的抗日战争爆发。故全国性抗日战争爆发的标志是卢沟桥事变。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卢沟桥事变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卢沟桥事变的影响。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卢沟桥事变相关史实的识记能力,教育学生勿忘国耻。
4.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军在北平西南的卢沟桥,向中国驻军发动突然进攻,中国军队奋起抵抗,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从此爆发。故“宛平城外狼狗叫,卢沟桥上枪声激”,这句诗反应的历史事件对中国产生的最主要影响是全国性的抗战开始。
故选D.
本题以“宛平城外狼狗叫,卢沟桥上枪声激”为切入点,考查卢沟桥事变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卢沟桥事变的影响。
本题主要考查卢沟桥事变的相关史实。要求学生勿忘国耻。
5.
本题考查了南京大屠杀的相关内容。题干材料给出了2014年12月13日,习近平在南京参加国家公祭活动的时政材料,设问考查这次公祭是为了纪念直接的历史事件。根据材料中时间12月13日和地点南京,可知这次公祭是为了纪念南京大屠杀。故选C。
6.
本题考查的是国共合作及抗日战争的相关知识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③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不是国共合作时期的事件,而是国共对抗时期的事件,①黄埔军校的创建和②北伐战争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的事件;④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是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的事件,因而含有②的BCD的选项均不符合题意,A正确。故选A。
7.
题干中的关键信息“一九三七,祸从天降,一二一三,古城沦丧,侵华倭寇,掳掠烧杀,尸横遍野,血染长江.三十余万”.1937年12月底,日军占领南京,制造了南京大屠杀惨案,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在占领南京六周内,屠杀南京和平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30万人以上。
故选C.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南京大屠杀的时间、遇难同胞人数。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重点掌握南京大屠杀惨案。
8.
今年是2017年,175年前即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于1842年;80年前即1937年,1937年日军占领南京后,疯狂屠杀南京军民达30万人以上。
故选A.
本题考查《南京条约》和南京大屠杀,知道《南京条约》的签订和南京大屠杀都发生在南京。
本题考查《南京条约》和南京大屠杀,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9.
据所学可知,全面抗战爆发后,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中国共产党领导军队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依据“以‘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鲁东抗日游击队第八支队’的名义,宣布武装起义”可知,在抗战前,工农红军完成了改编;故A符合题意;BCD与题意不符。
故选A.
本题考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识记工农红军完成改编的史实。
本题掌握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另外重点熟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奉命改编成为八路军、新四军。
10.
由题干“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对华侵略”“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判断是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国共两党尽弃前嫌,再次合作,建立起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抗战,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故选C.
本题以《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的材料为切入点,考查抗日战争的相关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抗日战争时期的相关史实。
11.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有效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答问题的能力。
第(1)题根据“夺我东三省”可知与九一八事变有关。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实行不抵抗政策,东北三省沦陷;
第(2)题根据材料二中的“卢沟桥”可知与七七事变有关,七七事变后,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共赴国难;
第(3)题根据材料三中的“南京”,可知是南京大屠杀;
第(4)题是开放性题目,只要观点正确,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