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 走向战略反攻 课件(2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9课 走向战略反攻 课件(25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10-24 11:07: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5张PPT。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八年级 | 上册 新课导入 1946年6月,蒋介石调集重兵向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但是经过8个月的作战,人民解放军虽丢失了105座城市,却歼灭敌人有生力量71万余人,发展壮大了人民武装力量。蒋介石被迫改为向山东和西北解放区进行重点进攻,妄图首先解决西北问题并驱逐中共中央和人民解放军总部出西北,然后调动兵力进攻华北,达到其各个击破之目的。 面对此种情况,你是蒋介石你作何决策呢?一、粉碎重点进攻(1947年3月)陕
北山东
45万进攻山东解放区
25万人进攻陕甘宁解放区
1.陕北战场——中共中央转战陕北材料一:国民党发动25万大军进攻延安,我们在陕甘宁边区的部队仅有2万6千人,装备极差。
材料二:我军打仗不在一城一地的得失,而在于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敌人进延安是握着拳头的,他到了延安就要把指头伸开,这样就便于我们一个一个切掉他…我们要用一个延安换取全中国。
材料三:我不能走,党中央最好也不要走。我走了,党中央走了,蒋介石就会把胡宗南投到其他战场,其他战场就要增加压力。我留在陕北,拖住胡宗南,别的地方能好好地打胜仗。 -----毛泽东
根据以上材料分析中共中央为什么要撤离延安又留在陕北? 撤离延安 ( 1 )敌强我弱;
( 2 )能更好地运用灵活的
作战方针消灭敌人。
留在陕北
(1) 战略上可用较小的兵力吸引和歼灭敌人主力部队;
(2)直接指挥西北人民解放战争,支援其他战场;
(3)可鼓舞全国人民的胜利信心。 1947年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等率领中共中央、解放军总部撤离延安,开始转战陕北的历程。
为了保证安全三位中央首长都给自己起了化名
李得胜、胡必成、史林。、
▲延安青化砭蟠龙羊马河延川清涧绥德小河米脂责口镇朱官寨中共中央转战陕北
(1947/3---1948/3)沙家店中共中央进军方向歼灭三十一旅旅部及一个团3000与人
歼灭三十六师6000余人
攻敌补给基地全歼守敌6700余人缴获大量弹药、粮食
歼灭整编一二五旅4700余人
西北野战军在彭德怀的指挥下,面对十倍于我之敌,采取“蘑菇”战术,取得青化砭、羊马河、蟠龙、沙家店等七战胜利,终于粉碎了国民党对陕甘宁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有74师,就有国民党”“有十个74师,就能统一全中国”74师“美械师且最有能战历史”孟良崮,属蒙山山系,主峰海拔575.2米,面积1.5平方公里2.山东战场——孟良崮战役 孟良崮战役胜利结束了。国民党整编第74师及整编第83师一个团共3万余人全部被歼!
蒋介石痛失虎将,哀叹74师被歼是他“最可痛心、最可惋惜的一件事”。
陈毅司令员兴之所至,挥笔写下了气壮山河的诗篇:“孟良崮上鬼神号,七十四师无地逃。信号飞飞星乱眼,照明处处火如潮。刀丛扑去争山顶,血雨飘来湿战袍。喜见贼师精锐尽,我军个个是英豪。” 意义: 粉碎国民党对山东解放区的 重点进攻解放战争进行到1947年6月,全国形势发生了显著变化。国民党军总兵力下降到370万人,战略机动能力大为减弱,战斗力下降;人民解放军总兵力增加到195万人,机动作战兵力已超过国民党军。二、千里跃进大别山 在此形势下,中共中央毅然作出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的决策,我军第二年作战的基本任务是:举行全国性反攻,即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在外线大量歼敌……我军第二年作战的部分任务是:以一部分主力和部分地方部队继续在内线作战,歼灭内线敌人,收复失地。
——《解放军第二年的的战略方针》思考:解放军第二年的基本任务是什么?外线和内线分别指什么?当时的战场态势为解放军提供了什么契机?
对当时的战场态势,毛泽东作了生动的比喻:蒋介石把他的主力集中在陕北、山东搞重点进攻,好比两个拳头一张,胸膛就露出来了,这样的兵力部署很像一个哑铃,两头粗、中间细,两头力量强,还有攻势;中间力量弱,处于防御。我们从中间突破,像一把尖刀,插入敌人胸膛。
战略地位重要,最敏感、最薄弱的地区东慑南京,西逼武汉,南扼长江,控制中原调动陕北、山东的国民党军队回援 为什么要选定中原大别山地区?刘邓大军华东
野战军太岳
兵团山东
野战军西北
野战军三军配合两翼牵制千里跃进大别山大别山
揭开了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刘邓大军强渡汝河刘邓大军乘竹筏抢渡淮河1947年8月底,刘邓大军胜利进入大别山材料:“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这是蒋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亡的转折点。这是100多年以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一个伟大的事变。这个事变一经发生,他就将必然地走向全国的胜利
——毛泽东《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思考:这个“历史的转折点”指什么事件? 为什么它是蒋介石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亡的转折点? 为什么这是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全国性反攻中原三军配合刘邓大军
(大别山)太岳兵团
陈粟主力武汉南京山东谭震林 东北
林彪罗荣桓华北
聂荣臻西北
彭德怀内线外线内外线配合,歼敌75万余人解放区大部分地区基本完成土地改革,广大农民踊跃参军参战,后方更加巩固;在国民党统治区,以“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为口号的人民革命运动蓬勃发展,形成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二条战线,蒋介石政府已陷于全民包围之中。三、解放区的土地改革1.背景:解放战争胜利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迫切希望获得土地。
1947年中共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召开全国土地会议。 2.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
大纲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前提)
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核心)
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方法)。 3.土地改革的根本目的:从根本上消灭封建势力。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猛烈冲击着几千年来的封建土地制度。特别是在一亿人口的老区和半老区,基本消灭了封建土地制度,打碎了几千年来套在农民身上的封建枷锁,改变了农村旧有的生产关系。 对这场土地改革运动作了充分的肯定:“对于过去这一年(从五四到现在)的土地改革要肯定它。这是一万万六千万人(不包括城市在内)的土改的问题。我们的胜利是从哪里来的呢?就是靠这一万万六千万人打胜的。这一万万六千万人给了他们什么东西呢?他们为什么能够发动起来呢?为什么能够组织这么大(三百万)的军队呢?就是因为在这一万万六千万人中间进行了土改。”
“要肯定这个伟大的胜利,有了这个胜利,才有了打倒蒋介石的这个胜利”。4.意义
①解放区无地少地农民分得土地,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踊跃参军,积极支援前线;
②农民的支持,成为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一个可靠保证。 中国人民的革命战争,现在已经到达了一个转折点。……现在,战争主要的已经不是在解放区内进行,而是在国民党统治区内进行了,人民解放军的主力已经打到国民党统治区域里去了。……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这是一个伟大的事变。
——毛泽东 1947年12月四、本课小结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