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 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1课 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5.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10-24 11:12: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同步练习
1.1899年,状元实业家张骞创办了江苏南通大生纱厂。初期,厂子有长足发展;一战期间,有进一步发展;一站后,纱厂履遭挫折,最后被吞并。对大生纱厂的发展历程最合理的解释是(  )
A.
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最早出现民族工业
B.
甲午战争后中国民族工业得到进一步发展
C.
近代的中国民族工业难以得到正常发展
D.
张骞挣来的钱用于兴办学校等教育机构
2.他创办大生纱厂,被称为“状元实业家”,其兴办实业的爱国精神和不惧世俗的勇气值得钦佩。他是(  )
A.
詹天佑 B.
范旭东 C.
侯德榜 D.
张謇
3.1912年12月,南京临时政府工商部颁布《暂行工艺品奖励章程》,规定工艺品的发明者有权申请专利;后又颁布了《公司条例》《农商部奖章规则》等。南京临时政府采取这些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
A.
鼓励民族工业的发展 B.
促进文化生活的变迁
C.
推动社会习俗的变化 D.
推进新式教育的发展
4.下表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你认为出现这种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
项目

一战前(工厂数)

一战后(工厂数)
棉纺厂
22家
64家
缫丝厂
170多家
430多家
面粉厂
40多家
120多家
A.
辛亥革命摧毁了封建制度
B.
“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
C.
民族资产阶级队伍的壮大
D.
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5.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历程。如图是其发展示意图,F1是它发展的动力, F2是它发展的阻力。下列哪一史实客观减少了F2?(  )
A.
国民党发动内战 B.
欧洲列强忙于一战
C.
一战后,帝国主义势力卷土重来 D.
官僚资本主义的形成
6.他本是清末科举状元,面对严重的民族危机,毅然舍弃了高官厚禄,带着“实业救国”的理想回归故乡,创建了不少工厂企业和教育文化事业。他的这一行动是受哪一不平等条约的刺激(  )
A.
《南京条约》 B.
《马关条约》
C.
《辛丑条约》 D.
《九国公约》
7.
“先天不足,后天畸形”是对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生动写照,它“畸形”的表现有
A.
从地区分布来看,沿海沿江大城市比较发达
B.
从行业上看,主要集中在重工业部门
C.
它的发展受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严重破坏
D.
受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民国政府三座大山的沉重压迫
8.19世纪以来,中国近代工业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夹缝中萌发。关于下列企业的相同点,表述正确的是
(  )
A.
皆由洋务派官员创办 B.
都一定程度上抵制外来侵略
C.
均体现轻工业的发展 D.
都在“自强”的口号下兴办
9.我国近代民族工业在曲折中艰难罚合作。下列属于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特点的是(  )
①总的来说比较落后
②主要集中在重工业部门
③地区之间发展很不平衡,沿海沿江大城市比较发达
④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10.毛泽东曾经说过:“讲到重工业不能忘记张之洞,讲到轻工业不能忘记张謇。”下列关于两人共同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都是洋务派的地方代表 B.
都大力主张“实业救国”
C.
都为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D.
都提出了“自强”和“求富”的口号
答案和解析
【答案】
1.C
2.D
3.A
4.D
5.B
6.B
7.A
8.B
9.D
10.C
【解析】
1.
据“1899年,状元实业家张骞创办了江苏南通大生纱厂。初期,厂子有长足发展;一战期间,有进一步发展;一站后,纱厂履遭挫折,最后被吞并”可知,大生纱厂的发展历程曲折,中国民族工业发展曲折。《马关条约》后,清政府被迫放宽了民间设厂限制,张謇创办了大生纱厂。大生纱厂在第一次世界大战获得了进一步发展,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被吞并。它成了中国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缩影。“近代的中国民族工业难以得到正常发展”说法合理。ABD均和题意不符。
故选C。
本题以1899年,状元实业家张骞创办了江苏南通大生纱厂为依托,考查民族工业的发展。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以及特点。
2.
《马关条约》签订后,帝国主义在中国开矿设厂,利用中国廉价的原料和劳动力,直接剥削中国人民。张謇深感要挽回中国的利益,必须发展本国的工商业,于是他提出了“实业救国”的口号,主动放弃高官厚禄,回乡创办大生纱厂等一系列企业。
故选D。
本题以创办大生纱厂,被称为“状元实业家”为依托,考查张謇。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张謇的相关知识。
3.
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出台了多项政策和措施,鼓励鼓励民族工业的发展。
故选A。
本题考查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知道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鼓励鼓励民族工业的发展。
本题考查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4.
根据题干给出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这个表格对比可以看出一战期间我国民族工业发展迅速,这是由于当时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的掠夺,中国民族工业得到一个发展机会,进入了“黄金时代”。
故选D。
本题考查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从洋务运动到清朝末年,在外商企业和洋务企业利润的刺激下,我国开始出现了资本主义民族工业萌芽。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一战期间我国民族工业发展迅速的原因。
5.
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的掠夺,中国民族工业得到了一个发展机会,进入“黄金时代”。故欧洲列强忙于战争客观上减少了F2。
故选B。
本题考查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知道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的掠夺,中国民族工业进入“黄金时代”。
本题考查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6.
《马关条约》签订后,帝国主义在中国开矿设厂,利用中国廉价的原料和劳动力,直接剥削中国人民。张謇深感要挽回中国的利益,必须发展本国的工商业,于是他提出了“实业救国”的口号,主动放弃高官厚禄,回乡创办大生纱厂等一系列企业。
故选B。
本题考查了状元实业家张謇。张謇提出实业救国的思想,创办大生纱厂等一系列企业。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状元实业家张謇提出的实业救国主张及创办的企业。
7.
本题考查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不平衡,从地区分布来看,沿海沿江大城市比较发达;从行业上看,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迅速,迎来黄金时代;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沉重压迫,发展缓慢。因此,A说法正确,BCD说法错误。故选A。
8.
题目给出的汉阳铁厂是在求富口号下创办的,属于重工业;江南制造总局是在自强口号下创办的;上海福新面粉公司不是洋务派官员创办的,它们都在一定程度上抵制外来侵略。
故选B。
本题以图片切入考查相关企业的共同之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综合归纳能力,需要全面分析题干相关内容,寻找共同之处。
9.
中国近代的民族工业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在座大山的夹缝中求生存,图发展,总的来说比较落后的,从行业上看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地区之间的发展也很不平衡,上海、武汉等沿海沿江大城市的民族工业比较发达,而广大内地却非常薄弱。
故选D。
本题考查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辛亥革命的成功冲击了封建制度,使民族资产阶级一度受到鼓舞,各种实业团体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出现,海外华侨竞相投资于近代工业。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的掠夺,中国民族工业得到一个发展机会,进入了“黄金时代”。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重来,特别是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民族工业再度受挫。抗战胜利后,由于国民党发动内战和官僚资本主义压迫,民族工业没能得到很好的恢复,日趋萎缩。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
10.
毛泽东说的“讲到重工业不能忘记张之洞,讲到轻工业不能忘记张謇。”这句话表明两人都为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张之洞创办了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张謇创办了大生纱厂等一系列企业。
故选C。
本题考查了张之洞和张謇兴办近代工业。张之洞创办了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张謇创办了大生纱厂等一系列企业。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需要准确理解毛泽东这句话或识记张之洞与张謇的共同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