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教育的进步》
近代中国社会面临着传统向现代社会转型,在政治、经济转变的同时,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适应近代社会的发展,文化教育也在不断地发展进步。报纸杂志的兴起,商业文化出版机构的创办,新式教育的发展和科举制的废除都是近代文化教育发展的具体表现,本课从这些文化教育现象中选取三个问题组织课文,形成三个子目:“新闻出版业的发展”、“新式教育的兴办”、“科举制度的废除”。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申报》创办背景及其发展过程,从中体会信息传播对近代社会生活和社会进步所产生的推动作用;
2.了解京师大学堂创办的背景、课程设置及其培养目标的变化情况,认识北京大学在中国近代教育发展史中的地位以及对近代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
3.了解科举制度的废除、新式学堂出现和教育制度改革方面的主要史实,认识科举制度的废除与近代中国教育改革艰难起步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
1.指导学生联系清末民初中国经济、政治走向近代化的史实,认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的艰难起步过程。
2.采用历史情景法,使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之中,增强他们对历史的亲切感。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京师大学堂、废科举、兴学堂是中国近代化起步在教育方面的体现和重要内容。北京大学是中国新式学堂的典型代表,其发展是中国教育近代化历程的一个缩影。通过学习探究,使学生逐渐养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奋发学习的品格。
【教学重点】
了解近代以来中国新闻出版事业和新式教育的发展。
【教学难点】
科举制废除的影响。
1.本节课运用图片、幻灯、课件、录像、计算机、白板等多媒体教学设备;
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多媒体的演示和示范。
一.导入新课
二.新课讲授
(一)新闻出版业的发展
“印刷在中国古已有之。但是印刷的文献,即仅为印刷而设计并且仅能通过印刷得到的文献,尤其是报纸和期刊,却只见于西方。”——马克斯 韦伯
阅读材料,概括马克斯 韦伯的观点。
印刷术是中国传入西方的,但是报纸和期刊却是起源于西方。
与古代邸报“但谈朝廷之政事,不录闾里之琐屑”不同,近代报纸,
“传述各国国家之事,上自朝廷,下及闾里,一行一言,一器一物,无论美恶精粗,备书于纸”,“故每遇事,可以尽情议论,直陈无隐”。在内容构成上由新闻、广告、言论、副刊四大部分组成。报纸阅读对象广泛,内容丰富,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推动了社会发展。
想一想,近代报纸与古代的邸报有什么不同?近代报纸有什么作用?
凡国家之政治,风俗之变迁,中外交涉之要务,商贾贸易之利弊,与夫一切可惊可愕可喜之事,足以新人听闻者,靡不毕载,务求其真实无妄,使观者明白易晓,不为浮夸之样,不述荒唐之误,庶几留心时务者于此可以得其概,而出谋生理者于此亦不至受其欺。此新闻之作,固大有益于天下也。——《申报》创刊词
根据材料,想一想,《申报》登载的内容都有哪些?其编辑特点是什么?
内容丰富,新闻量大,范围广,真实可信,通俗易懂,使读者在阅读新闻的同时,增长见识.
补充材料:
《大公报》
大公报是迄今中国发行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也是1949年以前影响力最大的报纸之一。大公报创刊号1902年6月17日在天津法租界首次出版,其创办人是英敛之。英敛之在创刊号上发表《<大公报>序》,说明报纸取大公一名为“忘己之为大,无私之谓公”,办报宗旨是“开风气,牗民智,挹彼欧西学术,启我同胞聪明。”
《东方杂志》
《东方杂志》创办于清末(1904年3月)时,终于1948年12月,共四十四卷819号(期)以“启导国民,联络东亚”
为宗旨,是影响最大的百科全景式老期刊有“百年老刊”、
“民国十大善本之一”、“藏界不倒翁”、“传世文章最富”、“澎湃学门,大匠如云”、“历史的忠实记录者”、“传世名作”、“盖代名刊”、“知识巨擘”等盛誉,影响较大。可谓春蕾独卉,一帜永红。
(二)新式教育的兴办
洋务运动——京师同文馆
清末第一所官办外语专门学校。全称京师同文馆。初以培养外语翻译、洋务人才为目的,由恭亲王奕?于1861年1月(咸丰十年十二月)奏请开办。属总理事务衙门。以外国人为教习,专门培养外文译员。课程开始时只设英文,后来增设法文、德文、俄文、日文。同治六年又添设算学馆,教授天文、算学。美国传授士丁韪良总管校务近三十年。此外还设有化学实验室、博物馆、天文台等。1902年1月(光绪二十七年十二月),并入京师大学堂,改名京师译学馆,并于次年开学,仍为外国语言文字专门学校。
清末留学运动
从19世纪70年代起﹐因办“洋务”的需要﹐清政府开始成批派遣学生出国留学﹔1870年(同治九年),根据容闳的建议,两江总督曾国藩﹑直隶总督李鸿章联名上奏,请求选派学童去美国留学。经过短期筹备,从1872年到1875年(光绪元年),每年派遣三十名学童(年龄规定为十二岁至十六岁,个别年仅十岁),四年共派出一百二十名。
到20世纪初﹐因推行“新政”而派遣得更多﹔同时﹐广大知识分子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纷纷争取到国外学习﹐从而形成留学热潮。
阅读128页课本小字,说说现在学校设置的课程,哪些是清末课程中有的,哪些是没有
指导学生看书,进行分析。
想一想:在京师大学堂创办前,中国封建社会又以什么方式选拔人才的呢?
科举制
(三)科举制度的废除
1.讨论:为什么要废除科举制?
2.经过
1905年8月31日,袁世凯领衔会同张之洞、端方及盛京将军赵尔翼、两江总督周馥、两广总督岑春煊等奏请立停科举、推广学校,“欲补救时艰,必自推广学校始;而欲推广学校,必自先停科举始”。
1905年,清廷诏令停罢科举,正式废除科举制度。
3.影响
此事乃吾国数千年中莫大之举动,言其重要,直无异古者之废封建,开阡陌。
——严复对废科举的评价
想一想:为什么说废除科举制度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
有利于学习西方先进的近代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有利于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人才;有利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这是中国近代教育发展进步的表现.
(四)本课小结
本节课学习内容
1.新闻出版业的发展
2.新式教育的兴办
3.科举制度的废除
思考:以上的内容为什么可以称之为文化教育的进步?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