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课 文学艺术的成就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4课 文学艺术的成就 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10-24 11:23: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4张PPT。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八年级 | 上册 新课导入 猜 猜 看:
不会说话不吵闹
国家大事全知道
人情冷暖它最晓
工作休闲少不了
(打一媒体形式)一、 新闻出版业的发展“印刷在中国古已有之。但是印刷的文献,即仅为印刷而设计并且仅能通过印刷得到的文献,尤其是报纸和期刊,却只见于西方。”
——马克斯?韦伯

阅读材料,概括马克斯?韦伯的观点。 [英]传教士马礼逊创办 [德] 传教士郭士立创办 与古代邸报“但谈朝廷之政事,不录闾里之琐屑”不同,近代报纸, “传述各国国家之事,上自朝廷,下及闾里,一行一言,一器一物,无论美恶精粗,备书于纸”,“故每遇事,可以尽情议论,直陈无隐”。在内容构成上由新闻、广告、言论、副刊四大部分组成。报纸阅读对象广泛,内容丰富,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推动了社会发展。
想一想,近代报纸与古代的邸报有什么不同?近代报纸有什么作用?创办 —19世纪70年代,在上海创刊。
紧密结合生活,属商业性质的报纸,内容丰富,新闻量很大并注重真实性。特色 —影响 —是中国近代第一份商业性报纸,是中国大众传播媒体的先驱。1、报纸——《申报》 ”凡国家之政治,风俗之变迁,中外交涉之要务,商贾贸易之利弊,与夫一切可惊可愕可喜之事,足以新人听闻者,靡不毕载,务求其真实无妄,使观者明白易晓,不为浮夸之样,不述荒唐之误,庶几留心时务者于此可以得其概,而出谋生理者于此亦不至受其欺。此新闻之作,固大有益于天下也。“
——《申报》创刊词
根据材料,想一想,《申报》登载的内容都有哪些?其编辑特点是什么? 内容丰富,新闻量大,范围广,真实可信,通俗易懂,使读者在阅读新闻的同时,增长见识。 大公报是迄今中国发行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也是1949年以前影响力最大的报纸之一。大公报创刊号1902年6月17日在天津法租界首次出版,其创办人是英敛之。英敛之在创刊号上发表《<大公报>序》,说明报纸取大公一名为“忘己之为大,无私之谓公”,办报宗旨是“开风气,牗民智,挹彼欧西学术,启我同胞聪明。”《东方杂志》创办于清末(1904年3月)时,终于1948年12月,共四十四卷819号(期)以“启导国民,联络东亚” 为宗旨,是影响最大的百科全景式老期刊有“百年老刊”、 “民国十大善本之一”、“藏界不倒翁”、“传世文章最富”、“澎湃学门,大匠如云”、“历史的忠实记录者”、“传世名作”、“盖代名刊”、“知识巨擘”等盛誉,影响较大。可谓春蕾独卉,一帜永红。创办——
1897年 上海 特色 ——
以编译新式教科书、工具书和翻译西方的学术著作为主发展 ——为中国近代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之一2、商务印书馆的兴办民国时期的商务印书馆商务印书馆出版的部分书籍二、 新式教育的兴办清末第一所官办外语专门学校。全称京师同文馆。初以培养外语翻译、洋务人才为目的,由恭亲王奕?于1861年1月(咸丰十年十二月)奏请开办。属总理事务衙门。以外国人为教习,专门培养外文译员。课程开始时只设英文,后来增设法文、德文、俄文、日文。同治六年又添设算学馆,教授天文、算学。美国传授士丁韪良总管校务近三十年。此外还设有化学实验室、博物馆、天文台等。1902年1月(光绪二十七年十二月),并入京师大学堂,改名京师译学馆,并于次年开学,仍为外国语言文字专门学校。1872年首批到美的留学幼童中国近代留学第一人——容闳留学教育 诞生 ——1898年开办,1912年改为北京大学
地位
影响——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高等学府,是全国的最高学府。——对中国近代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京师大学堂的开办时间:1904年,清政府颁布。初等阶段、中等阶段、高等阶段学校课程设置、教育行政、学校管理等内容地位:中国近代第一个以教育法令公布并在全国实行的学制。2、《奏定学堂章程》阅读128页课本小字,说说现在学校设置的课程,哪些是清末课程中有的,哪些是没有?想一想:在京师大学堂创办前,中国封建社会又以什么方式选拔人才的呢?三、科举制度的废除 原因:西学东渐使部分中国人看到中国教育的落后。
讨论:为什么要废除科举制?明朝八股取士,形式僵化。刚刚起步的近代工业迫切需要先进的科技人才。
1905年8月31日,袁世凯领衔会同张之洞、端方及盛京将军赵尔翼、两江总督周馥、两广总督岑春煊等奏请立停科举、推广学校,“欲补救时艰,必自推广学校始;而欲推广学校,必自先停科举始”。1905年,清廷诏令停罢科举,正式废除科举制度。想一想:为什么说废除科举制度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
此事乃吾国数千年中莫大之举动,言其重要,直无异古者之废封建,开阡陌。
? ——严复对废科举的评价
有利于学习西方先进的近代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有利于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人才;有利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这是中国近代教育发展进步的表现。四、本课小结 本节课学习内容
1、新闻出版业的发展
2、新式教育的兴办
3、科举制度的废除
思考:以上的内容为什么可以称之为文化教育的进步?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