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4张PPT。金刚石、石墨和C60(一)学情与教法学法指导教学过程评价与反思学情与教法教材分析学法指导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评价与反思说课流程一、教材分析 1、新教材编排图文并茂,贴近学生生活,衔接高新科技前沿,起到兴趣导引作用;
2、在内容上,揭示了物质“结构—性质—用途”之间的一般规律,承上启下,对碳和碳的化合物和金属物理性质的学习起知识铺垫作用。(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新课标 木炭吸附实验再设计:演示变分组,增设观疏孔,
先烘后震荡,褪色看谁强?教材实验处理知识与 技能 以几种碳单质为例初步认识物质结构、性质及用途之间的关系。(二)教学目标过程与
方法 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方式,学会用比较、归纳的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体验人类可以通过改变物质结构,创造新物质,培养科学创新意识。难点重点教学重难点(三)教学重点、难点 因为学生习惯于只关注事物表面而不善于解释事物的成因。所以我把“探究物质结构、性质、用途三者关系”作为本节课的重点; 又因为学生对化学反应的实质(原子重组)缺乏感性认识,所以我把“理解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和种类”作为本节课的难点。独学(自主探究)
互学(合作探究))导学(摆火柴)评学(引导探究)??学情与教法教材分析学法指导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评价与反思二、(一)学情分析困境机遇挑战 《金刚石、石墨和C60》这节课,使学生又回到了物质世界,回到了直观感受,回到了实验探究,学习兴趣激发成为教学的关键,学会比较归纳的方法成为教学的主线。 本节课依据高效课堂理念,抓住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应用 “三究四学”的模式,力求较大限度完成三维目标。 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在学完枯燥的化学用语和化学计算后出现了低谷,学习成绩也出现了显著的分化。学生虽具有一定的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技巧,但对化学规律的总结和应用的能力尚显不足。
多媒体辅助法小组互助法自主探究合作探究(二)教法分析导学案引领法引导探究教学相长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地建构知识的过程。导学案引领和小组互助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多媒体辅助能增强直观性,有利于引导探究,激发学习兴趣,开启学生心智。学法学情与教法教材分析学法指导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评价与反思三、学法指导课本图文并茂、实验材料易得。个体自主探究规律性的问题需要讨论、实验、比较和归纳。巩固拓展、达成三维目标需要以展示为主。启发引导探究小组合作探究结构、性质、用途之间的关系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和相应的用途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和种类学情与教法教材分析学法指导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评价与反思 四学四、教学过程环节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可摆列…
可图示…
可比划… 环节一(导学)请小组派代表
到白板前展示(一)小游戏(激趣)请用6根火柴排成下列图形。
6根火柴→正六边形
6根火柴→4个等边三角形6根火柴→正六边形这是在同一个平面上排列的,是“平面结构”可摆列排成四个等边三角形可比划6根火柴→4个等边三角形这是在空间排列的→立体结构可图示 结构类比----突破难点----导入新课导语: 平凡的石墨、高贵的钻石、奇特的C60(碳纳米管等)都是相同的碳原子按照不同的方式排列而成的,这就是本节课我们要探究的主题。二、问题激疑 正如相同的火柴可以排列成不同的图形,同种元素的原子能否排列成不同的物质吗? 环节二(独学)自主探究 体验新知教学过程(环节二——独学)石墨-----
平面层状结构 金刚石-----
立体网状结构连续的、坚固的骨架、网状结构,很坚硬。层与层之间作用力小,容易滑动,所以质软、有滑腻感。金刚石和石墨结构分析 环节三(互学)合作探究 建构新知教学过程(环节三——互学) 环节四(评学)引导探究 拓展新知 环节四小组抢答展示学生点评、补充教师引导、总结“石墨→金刚石”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红磷→白磷“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氧气→臭氧”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水→冰”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一)升华大展示2、教师调控
和追问1、共性问题 (来自拓展规律)人造金刚石,就是改变碳原子排列方式,构成不同种物质。
催化剂
高温高压金刚石 石墨 C60 这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微观上看:有没有发生原子重组?3、教师点拨宏观上看:有没有新物质生成? 回忆一下:质量守恒定律一节学过的化学反应的实质是什么?——原子重新组合必然生成新物质!(二 )达标 小测评完成导学案达标评测(5分钟)(单独油印)对子交换答卷互评(教师公布参考答案)组长评价反馈(教师作综合评价)学生整理导学案(新课结束)。1、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很大,因为( )
A、碳原子的大小不同 B、元素组成不同
C、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D、碳原子数目不同
2、下列关于C60说法错误的是( )
A、物质 C60是由碳元素组成的
B、 C60表示1个C60分子
C、 1个C60分子是由60个碳原子构成的
D、 物质C60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同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单质
B、同种元素只能组成一种单质
C、木炭的吸附性比活性炭强
D、碳的各种单质的物理性质相同
4、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 (???? )
A 一定是单质??????????? ??B.一定是纯净物
C.可能是混合物?? ???????D.可能是化合物
5、 仿句:因为金刚石很硬,所以能做玻璃刀。
因为_________________所以__________
分层设计:基础(1、2、3)→提升( 4)→ 开放(5)学情与教法教材分析学法指导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评价与反思同种元素不同单质金刚石结构石墨C60用途性质碳决定决定反映反映课题1 金刚石 、石墨和C60(一)板书设计:课堂小结:归纳、总结本节课重点知识,找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学情与教法教材分析学法指导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评价与反思六、评价与反思 我在本节课中尝试渗透“高效课堂”的理念,力主让学习发生在学生身上,让学生成为化学规律的“发现者”。通过导学部分“摆火柴的游戏”,快速突破了物质结构这个难点,通过“三究”、“四学”,最终促使了三维目标的初步达成。
但在时间分配和调控上,尚不能完全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活动的实际需要,另外在即时评价方面稍显仓促。
若能缩简整个流程,进一步放手发挥学生自主能动性,提前查阅“金刚石、石墨、C60、碳纳米管”等资料,展开小组合作探究活动,上课侧重展示学习成果,就更能激发学生学化学的内驱力,将会使课堂更加快乐和高效!成功之处不足之处改进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