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秋季学期(语文版新课标)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课件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17秋季学期(语文版新课标)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课件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10-24 13:20:33

文档简介

课件17张PPT。语 文九年级 上册 1. 白杨礼赞
茅盾???作者简介:
茅盾是笔名,原名沈德鸿,字雁冰。他出身在浙江省桐乡县。他写的最著名的作品有长篇小说《子夜》,短篇小说《林家铺子》等。茅盾已于1981年3月27日逝世。党中央给予他“我国现代进步文化先驱者和伟大革命文学家”的高度评价。 ????解题:
礼赞,就是崇敬而赞美的意思。
无边无垠? 坦荡如砥
恹恹欲睡? 虬枝
晕圈 婆娑
秀颀 楠木
大毡子 主宰
倦怠 旁逸斜出认识下列词语中红体的字。yíndǐqíqiúyùnsuōn1nd3izǎiyìyānzhān朗读课文看注释,理解下列词语妙手偶得、锤炼、坦荡如砥、潜滋暗长
恹恹欲睡、旁逸斜出、晕圈、虬枝
纵横决荡、秀颀
倔强挺立:顽强不屈,不可动摇或摧毁。
参天耸立:高高地立着,耸入空中。
不折不挠:折磨不了,压迫不倒,形容意志坚强。用自己的话解释下列词语 文章一开始就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接下来并不说明道理,而在第2自然段写 ?景色,交代了白杨树生长的自然环境。第4自然段承上启下,又回到了对白杨树的赞美。第5、6自然段描绘了白杨树的 和 ?,突出了它的不平凡。第7自然段把白杨树与 联系起来,点明了主题。最后,第9自然段以斥责 ?,赞美白杨树收尾。 黄土高原外形性格楠木用自己的话概述课文内容。北方的农民分析课文 文章开门见山,一开始就抒发对白杨树崇敬、赞美的强烈感情。那么白杨树为什么“实在是不平凡的”呢?为什么要“赞美白杨树”呢?
请同学们朗读文章的第5、6自然段,边朗读边思考这样几个问题:
1. 文章用了哪个词语总写白杨树的形象?下面还具体写了 白杨树的哪几部分,各突出它们什么特点,具有什么深刻含义?
2. 文章用了哪个词语总写白杨树的性格?下面还用了哪些词语加以刻画,具有什么深刻含义? 1. 作者用“力争上游”一词概括了白杨树形象总的特点,采用拟人手法,给白杨树以人格化。 白杨树形象干 枝 叶 皮笔直向上而靠拢向上微微泛出淡青色性格(气质) 2. 在刻画白杨树的性格方面,作者用“倔强挺立”总写它的性格特点,并用“参天耸立”“不折不挠”等词语加以深化,突出了白杨树在险恶的环境中坚强不屈的斗争性格。 倔强挺立、向上发展、不折不挠朗读第7、8自然段,并思考:
1. 作者怎样说白杨树是树中的伟丈夫的?(要求画出重点词语)
2. 下面作者一连用了四个排比反问句,进一步写出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这四句的含义是怎样逐句加深的? 作者先运用比喻、对比的方法,并一连用了“伟岸”“正直” “朴质”“严肃”等七个词语(与第5自然段呼应),有力地赞美了白杨树是树中的伟丈夫。 下面又一连用了四句排比反问句,写出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意思一句比一句扩展而深化,含意隽永,发人深思。第一个“难道”是总提,启发人们深思:不应该只觉得它是树,那么,应该觉得它是什么呢?后面三个“难道”,就由浅入深地写出了它的象征意义(“不想到”“不联想到”“不更远一点想到”等用词就反映了一层比一层深的涵义)。第二个“难道”,由白杨树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的性格出发,把它象征为北方农民。第三个“难道”,进一层由白杨树的“傲然挺立”的形象出发,把它象征为在敌后坚强不屈地守卫自己家乡的哨兵。第四个“难道”,由白杨树的“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品质出发,把它象征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意志。 “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什么是象征写法? 如文中把意义寄托在所描写、所称赞的事物上的写法叫“象征写法”。 为了更好地读好四个反问句,请把四个反问句改写为陈述句,并加以比较,以体会运用反问句的作用。 反问句? 陈述句 难道你就只觉得……? 你不应该只觉得…… 难道你就不想到……? 你应该想到…… 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 你也应该联想到…… 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 你还应该更远一点想到…… 如果按照陈述句的语句来读,语气就要软弱得多了。反问句寓答于问,以反问的形式表达肯定的意思,就更加肯定有力。因此,在朗读时,一定要读出反问的语气,同时,还要注意重读和停顿。 朗读第2~4自然段和第9自然段,思考:文章如果只写第一、三、四段,也是一篇完整的散文。那么为什么要写第二和第九段呢?在表达上具有什么作用? 第2~4自然段,写黄土高原的景色,起两方面的衬托作用:一是交代白杨树生长的环境,作者抓住了黄土高原的特点——“黄绿错综”的色彩和“无边无垠,坦荡如砥”的地势,点出了它的“雄壮”“伟大”,对描写白杨树起了正面衬托的作用;二是作者又用了“单调”“恹恹欲睡”与白杨树的“傲然地耸立”相对照,又起了反衬作用。意思是黄土高原虽然伟大、雄壮,但离开了白杨树,还是有单调之感,所以白杨树更值得赞美。 第9段,以白杨树与楠木对比,斥责国民党反动派,再次赞美白杨树。一语双关,以树比树,以人比人,其作用是加强了文章的战斗性。最后,全文以“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作结,爱憎分明,感情强烈,回应开头,十分有力。 这篇课文通过对白杨树的崇敬、赞美,歌颂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整个中华民族的紧密团结、力求上进、坚强不屈的革命精神和斗争意志。
本文写作上的最大特点是象征手法的巧妙运用。通过象征,来抒发自己强烈的感情,歌颂党和人民群众。在运用象征手法时,必须注意象征的事物和被象征的事物之间,在特征的表现上具有共同之处。总结全文愿你也是一棵白杨树课件10张PPT。语 文九年级 上册 2. 囚绿记
陆蠡
陆蠡,现代散文作家、翻译家。1935年任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编辑,上海沦陷后,他留沪主持该社工作。1942年4月13日,因出版抗日小说,被捕,刑审数月,受尽酷刑,英勇不屈,被日寇秘密杀害。
本文是现代散文家陆蠡的代表作,写于抗战中,写作者在上海“孤岛”时期,怀念在北京的一段生活,表达对祖国山河沦亡的感叹与对民族气节的礼赞之情。
值得骄傲的朋友 优美的性格和黄金的心
和一个崇高的灵魂接触
——巴金1. 给下列红颜色的字注音:
陆蠡 瞥见 移徙 猗郁   蕈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lǐyīpiēxǐxùn2. 初步思考下列问题:
① 哪几段写囚绿的?囚绿之前,之后写了什么? ② 哪一段或哪几段能打动你,做一下记号,
为朗读和品味做准备。
③质疑。有疑惑的地方打个问号。
想一想,说一说 1. 哪几段写囚绿的?
2. 囚绿之前,之后写了什么? 读一读你最喜欢的语段或语句,并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品一品,读一读再读课文,探究思考
?
  ①作者笔下的绿有怎样的特点呢?
?
  ②面对挚爱的绿,作者有怎样的体验与理性思考呢?(先四人小组交流,然后每组推选一名代表作全班交流)质疑探究,领会主旨什么是象征?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说说“绿”的象征意义。关于象征手法 象征课件21张PPT。语 文九年级 上册 3.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
邓颖超诗文中的爱情是……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但是有这么一段爱情是……一段情,一份爱,可以那样简单,只是一日三餐,柴米油盐;也可以那样伟大而浓重,感动世间,长留天地。
同住一屋,一天却无法见上一面,因为忙到黑白颠倒,忙到作息时间完全混乱,这是他们的真实生活,是历史环境中无法选择的生活。但依旧海棠传情,红叶诉相思,每一个热烈的拥抱,都传递着浓浓深情。你走进永远,把海棠留在庭院,那伟岸的温馨,那朴实的浪漫。
你走在深秋,让海棠开在春天,那平易的灿烂,那亲切的悠远。
一段情愫在你我之间,一片厚爱在天地之间。——记录片《邓颖超》主题曲
作者简介: 邓颖超 (1904—1992)。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中国妇女运动的领导人。周恩来的妻子。河南光山人。1904年2月4日生。1924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并任中共天津地委妇女部部长,同年与周恩来结婚,1924年带病参加长征。1939年,任中共中央南方局委员兼妇委书记。1949年起,先后全国妇联、全国人大等担任要职。
1992年7月11日在北京逝世,终年88岁。1.阅读课文,想想本文所要表达的是什么情感?表现了作者和周恩来共同的革命理想,坚定的革命信念和忠贞不渝的爱情,寄托了作者对周恩来的深情怀念! (1)看花的主人已经走了,走了十二年,他不再回来了。?
?(2)海棠花开的时候,叫人那么喜欢,但是花落的时候,它又是静悄悄的,花瓣落满地。
? ?(3)十二年本是短暂的,但是,我感到又是漫长漫长的。? 触景生情,深情追忆海棠依旧,斯人已逝。百感交集!深情依旧,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4)深入到祖国的高山、平原,飘进了黄河、长江,进入了无边无际的海洋。
? ?(5)在革命之花盛开的时候,我们的爱情之花也开放了。?
?(6)同志、战友、伴侣,听了这些你也会含笑九泉的。?
深情呼唤、思念、崇敬高尚情怀共同理想,并肩战斗、忠贞不渝对课文中表达情感句子的理解应该注意 (一)要结合写作背景、作者经历等进行理解。
(二)紧扣文章中心理解。海棠花是总理的心爱之物,在海棠树下留下总理的足迹和身影,留下两人许多美好的回忆,见证爱情!睹物思人,勾起对与总理共同生活点滴的回忆,融入了款款深情。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通过具有特殊情感寄托的事物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是此类追忆性文章的关键!写作时候应该特别重视,选择的事物(人、事、物)必须有代表性!抒情方式:1.融情于事 :就是在叙事的过程中,融进自己的情感,使叙述的事件、人物都焕发着感彩。
寄花传情:表达了真挚的爱情!
2.直抒胸臆 :人称的变化,特别是“你”的运用,有利于抒情,又更好的表达对对方的深情、怀念,使文章亲切、感人!作业:拓展练习 请用所学的抒情方式,利用事物抒发情感,写一篇文章(内容可以是亲情、友情、爱情等)课件8张PPT。语 文九年级 上册 4. 草莓
伊瓦什凯维奇 伊瓦什凯维奇(1894—1980),波兰诗人、小说家、剧作家。他的诗集《另外的生活》《奥林匹克颂》揭露了德国法西斯屠杀各国人民的罪行。《阴暗的小道》《明天收割节》表现了诗人对祖国、对生活、对大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的热爱之情。他曾三次获得波兰国家文学奖一等奖。葱茏 璀 璨盎然 硕大 韶华 芬芳 消逝 荒诞 流年 妙龄 沁人心脾 从容不迫 惴惴不安词语积累草 莓 六月: 九月: 树木翠绿天空湛蓝花果芬芳联想青春期:如花似锦,韶华灿烂成年期:成熟、从容、理性、有经验时光易逝 时不我待绿—黄蓝—灰 果实芳香 这篇散文由一颗晚熟的草莓引发了对季节更替、生命演变的联想,表现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生命的珍惜之情,抒写 了对流年似水、青春不再的感怀。 主题理解1. 当然,今天我们还很年轻——只不过是“还很年轻”!还有许多的事情在前面等着我们去办。 在这句话中,作者特别强调了“还很年轻”,含蓄地告诉我们年轻的日子很快就会过去,应趁年轻时光去做有益的事情。这句话表现出作者珍惜年华、积极进取的精神。2. 它虽然曾经使我们惴惴不安,却浸透了一种不可取代的香味,真正的六月草莓的那种妙龄十八的馨香。 这句话中的“六月草莓”是一个耐人寻味的意象,它的馨香就像妙龄十八一般的纯美。那种年少的滋味是每个人都难以忘怀的。语言品味篱笆那边
有草莓一棵
我知道,如果我愿
我可以爬过
草莓,真甜! 可是,脏了围裙
上帝一定要骂我!
哦,亲爱的,我猜,如果他也是个孩子
他也会爬过去,如果,他能爬过! 篱笆那边狄金森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