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9张PPT。语 文九年级 上册13. 致蒋经国先生信
廖承志廖承志(1908—1983)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社会活动家,党和国家的优秀领导人,通晓5种外语,擅长书法、诗词、戏剧。早期积极投身革命活动,新中国建立后,长期致力于巩固和发展包括台湾同胞、港澳同胞,海外侨胞在内的爱国统一战线,为祖国的统一事业做出了重大的贡献。蒋经国(1910 — 1988)
蒋介石长子,1949年去台湾。
书信格式某某:
你好!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此致敬礼某某x年x月x日1. 这篇文章旨在劝说蒋经国为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做出贡献,作者是从哪些角度来劝说的?主要从三个角度来劝说:
1.从大势所趋,民心所向及亚太地区局势稳定和世界和平角度来劝说。
2.从回顾国共两党的合作历史,希望两党合作,共图振兴中华大业的角度来劝说。
3.从忠孝的角度劝说。整体把握2. 作者一方面申明大义晓之以理;一方面对蒋经国不利于祖国和平统一的言论进行了反驳,作者反驳了哪些不利于祖国和平统一的言论?不接触,不谈判,不妥协
“罪人”“投降”“屈事”“吃亏”“上当”
“以三民主义统一中国”
台湾 “经济繁荣,社会民主,民生乐利”作者在反驳时做到批中肯,说理透彻,语气委婉,鼓励热情,措辞适当,既坚持了原则,又有利于对方接受。
3. 反驳语言有何特点? 总结:
内容:此信写的是廖承志同志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与蒋经国先生进行了推心置腹的恳谈,信的内容微言大义,语短情长,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语言:全文气质凝重,文彩斐然,句式长短相宜,词语顿挫有节,音调高低抑扬,余韵久远,其味无穷。课件62张PPT。语 文九年级 上册14. 给儿子的一封信
刘亚洲 空军中将刘亚洲,生于1952年10月,安徽宿县人,军事评论家,作家。他以敏锐的目光和宽阔的胸怀捕捉国际军事斗争新动向,创作了一系列国际军事题材的报告文学,代表作品有《恶魔导演的战争》《这就是马尔维纳斯》《攻击,攻击,再攻击》《两代风流》等著名军事题材作品。近年致力于军事和国际战略问题研究,著述颇丰,在诸方面有独到见解,引起军内外广泛关注。 自由朗读:
自己按自己的理解大声朗读,不要齐读。
边读边用自己习惯的方式圈点、勾画、标记、点评。听读勾画:
课文中最能打动你心灵的语句。 讨论交流:
哪些语句最能扣动你的心扉,哪些语言最能拨动你的心弦? 字音词义语句主题结构写法其他?红颜色的字你能读准吗?
(1)倚马万言 (2)烧杀抢掠 (3)宰相 (4)悸动 (5)哺育 (6)瞟到 (7)羞愧 (8)谄媚 (9)胡同 (10)熟稔 (11)斑驳 (12)疮痍 (13)军衔 (14)露馅 (15)希冀 (16)发酵 (17)涅槃 (18)诀窍 (19)咆哮 (20)呛死 (21)屡次 (22)诱惑 (23)蹂躏 (24)苟活 (25)瘦骨嶙峋 (26)抚着 (27)茶几
这些词语(短语)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倚马万言 与生俱来 微不足道 平民思想 不以为然 举轻若重 举重若轻 一泻千里 鸡皮鹤脸 瘦骨嶙峋
锐减 悸动 凌迟 羞愧 珍视 谄媚 作践
熟稔 斑驳 疮痍 军衔 露馅 希冀 韬略
豁达 小挫 焦虑 发酵 涅槃 诀窍 宣泄
诱惑 蹂躏 苟活 渺茫 取悦
A B C D E F G H I J 主题:
父亲 儿子
关爱、体贴、宽容理解、鼓励、希望
这封信紧紧围绕对十四岁儿子的评价和希望来写。
第一部分(第1段):十四岁是人生的一个台阶,关 键在于努力。
第二部分(第2、3段):夸赞儿子的优点。
第三部分(第4、5、6段):指出儿子的不足,并提出希望。紧凑精巧 这封信充满了深厚的父子之情,寄托着父辈的殷切希望。在学习中,你感受到了哪些艺术特色?
举例警句问题探究:
“闹红” “马匪”是什么意思?
“甘罗” “袁崇焕”是什么人?
从“天空大,比天空还大的是人心” 这句话你想到了雨果的什么名言?
你怎么评价儿子的“平民思想”?
从信中看,父子之间有“代沟”吗?晋桓温领兵北伐,命令袁虎靠着马拟公文,袁虎一会就写成七张纸,而且写得很好。(见《世说新语·文学》)
形容文思敏捷,写文章快。倚马万言与生俱来随着出生一同来到。
俱:一同,一起微不足道
微小得不值一提。道:说。平民思想把人都视为平等,跟贵族、特权思想相对。
平民:泛指普通的人民。不以为然然:对。不认为是对的。
表示不同意。有轻视的意思。一泻千里泻:水很快地往下流。一流就直达千里。原来形容水流得很快很远,后来比喻文章或曲调的气势畅达、奔放。这里是说岁月流逝,时间过得很快。嶙峋:消瘦露骨。形容人十分瘦。瘦骨嶙峋举轻若重举重若轻举着很轻的东西也觉得好像很重似的。形容心里放不下,有压力。举着很重的东西觉得好像很轻似的。形容心里放得下,很放松。鸡皮鹤脸鸡皮:形容皮肤有皱纹;鹤脸:指白脸。形容老人的肤皱脸白。锐减 急剧减少。悸动 因害怕而心跳得厉害。凌迟先分割犯人的肢体,然后割断咽喉。是古代一种残酷的死刑。羞愧 感到羞耻和惭愧。珍视 珍惜重视。谄媚 用卑贱的态度向人讨好。作践 糟蹋。熟稔 很熟悉。斑驳一种颜色中杂有别种颜色,花花搭搭的。疮痍创伤,比喻地方遭受破坏或灾害后的景象。军衔 区别军人等级的称号。露馅比喻不愿意让人知道的事暴露出来。希冀 希望得到。韬略《六韬》《三略》都是古代的兵书,后来称用兵的计谋叫韬略。豁达 性格开朗;气量大。小挫 小小的挫折。焦虑 着急忧虑。发酵复杂的有机化合物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分解成比较简单的物质。这里指思想发生大的变化。涅槃佛教用于,指所幻想的超脱生死的境界,也用作“死” (指佛)的代称。诀窍 关键性的方法。宣泄 舒散;吐露(心中的积郁)。诱惑 吸引;招引。蹂躏践踏,比喻用暴力欺压,侮辱,侵害。苟活 苟且图生存。渺茫 因没有把握而难以预期。取悦 取得别人的喜欢;讨好。学校是课堂,人生也是课堂。 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也没有相同的人生之旅。 人心如海,世事如烟,偏你心中是一片净土。 平民思想是现代化和现代政治最重要的灵魂。 十四过了,就奔十八;十八过了,就奔三十;三十过了,就如江河一泻千里。 你就是你,你不是别人,先做自己,再做别人。 有些父母希望孩子做这个做那个,其实是在孩子身上寻找自己。 天空大,比天空还大的是人心。 思想会发酵,心理雄关难越,但必须越,否则你就不能涅槃。 生命是一种宣泄,生命是一种咆哮,生命也是一个有无。 这个世界上没有打不倒的敌人,只有打不倒的自己。人只有征服自己,才能征服世界。 聪明是一种财富,意志是更大的财富。聪明人办小事,坚强者办大事。 战斗最难坚持的是最后三分钟。 黎明前最黑暗。胜利前最绝望。成功前最渺茫。坚持住,你就会迎来黎明,迎来胜利,迎来成功。 练习:以《给爸爸的一封信》为总题,选择下面题目(也可自拟题目),谈谈你读了本文后的心得体会。
参考题目
《我长大了》《十四岁的我》《感谢你,爸爸》《我有一个好爸爸》《父爱如······》课件10张PPT。语 文九年级 上册15. 给女儿的信
苏霍姆林斯基 苏霍姆林斯基
苏联当代最有名望的教育家。他在短暂的一生中,写下了40 多部专著、600 多篇论文、1000 多篇童话故事。几乎每年出版 2 部著作。他的著作被称为“教育百科全书”。 熟悉课文根据课文内容,给下面三张图片配上适当的描写语言。 这一对男女时而望望天空,时而又彼此看看…… 老头和老太婆时而看看红色的朝霞,时而又彼此望望…… 男人坐在小山坡上,一双眼睛呈现出非常忧虑的神色,却仍然表现出那种不可思议的美和力量……文 章 思 路主体:结尾:开头:理解关心女儿的提问讲述童话故事告诫女儿怎样对待爱情
作者为什么不直接告诉女儿什么是爱情,而要讲述童话故事呢?
什么是爱情?
合作探究爱 情心头的记忆 美好的理想共同的劳动延续后代忠贞不渝人类永恒的美与力量课件37张PPT。语 文九年级 上册16. 给巴特勒的信
雨果教学目标? ◆ 知识与能力
? 1.通过学习本文使学生对中国近代受列强欺凌的历史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 2.学习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使学生学会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1.使学生了解圆明园的毁灭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是我国近代屈辱历史的见证,从而唤起学生强烈的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感。
??? 2.培养学生树立保护文化遗产的正确态度。
3.通过学习懂得任何国家的文化遗产不仅属于它自己,而且属于整个世界和全人类。
雨果(1802—1885),生于法国东部贝藏松城,1814年定居巴黎。雨果是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法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诗人和小说家之一。其代表作是:《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长篇小说。1870年,雨果重返家园,1872年完成了他最后一部小说《九三年》。1885年,雨果痛逝于巴黎。
英法联军之役,又称第二次鸦片战争,是1856—1860年英法联合发动的侵华战争。帝国主义的蛮横侵略与清朝封建统治者的妥协投降,使中国又一次大量丧失领土和主权。
圆明园 圆明园是圆明、万春、长春三园的总称。始建于1709年,历时150年陆续建成。除具有中国风格的庭院外,长春园内还有海晏堂、远瀛观等西洋风格的建筑群,被誉为“万园之园”。 全盛时占地5200多亩,周长十多公里。圆明园全貌图圆明园——远瀛观 圆明园——远瀛观圆明园——蓬岛瑶台 圆明园——牡丹台圆明园——九州清晏圆明园——方壶胜境圆明园——鸿慈永诂 圆明园——海晏堂 1. 雨果是怎样评价圆明园?找出文中评价圆明园的语句。 总评:“世界奇迹”;
分述:① 与巴特农神庙比较,指出圆明园的艺
术性质和成就;
② 具体讲园中之物;
③ 耗费了巨大劳动;
④ 圆明园属于全人类的亚洲文明杰作。 2. 作者明明知道圆明园是为封建帝王而建,为什么说圆明园是为各国人民而建呢?圆明园闻名中外,可以和希腊的巴特农神庙、罗马的斗兽场、埃及的金字塔、巴黎的圣母院相媲美,它不仅属于中国帝王而且属于中国人民和整个世界;它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世界艺术的奇葩;艺术是不分国界的。所以作者说:“岁月创造的一切都是属于全人类。”圆明园现在的样子对比3. 雨果又是怎样谴责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找出相关的语句,仔细阅读,诵读,欣赏作者的语言特色。 “漂亮”“丰功伟绩”“收获巨大”“文明”“野蛮”“全部赞美”。
讽刺侵略者的语句:从前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只是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蔼然无存。……丰功伟绩!收获巨大!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他们手挽手,笑嘻嘻地回到了欧洲。……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 4. 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起到什么作用?反语。产生极其尖锐的讽刺意味。 5.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这件事,雨果是什么立场和态度?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
立场坚定,态度鲜明,谴责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和毁灭世界奇迹圆明园的罪行,并同情中国所遭受的空前劫难。 6. 中国被掠夺,中国人谴责强盗、控诉掠夺是很自然的,而雨果一个外国人这样说,表现了他怎样的胸怀和品格?正直、公正、人道、是非分明、没有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结、胸怀博大。 7. 这篇课文主要表达什么主旨呢?法国著名作家雨果在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的信》一文中,立场坚定,态度鲜明地愤怒谴责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谴责英法联军毁灭世界奇迹圆明园的罪行,表达了他对圆明园遭到焚毁的痛惜,对中国人民的同情和敬重,对人类文化成果的无比珍惜。 互动释疑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这件事,作为中国人,你是怎样看待的?
雨果对中华民族的创造力作了高度评价,就雨果的赞誉,你又是怎样看待的?而作为中学生的你,又有怎样的打算呢?
雨果希望有朝一日法国政府将赃物归还中国,这个夙愿怎样才能实现?英
国
博
物
馆
的
中
国
文
物板书设计? 给巴特勒的信
雨果
历史上的圆明园:世界奇迹
作者想象的圆明园:神奇壮丽
现在的圆明园:残垣断壁,一片废墟
巴特勒的态度:一次体面的,出色的远征
作者的态度:无情的讽刺和愤怒的谴责1.失去了圆明园,我们教训惨痛,对于身边的文化遗产该拿出哪些行动来保护?
2.谈谈你读了本文后的感想。布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