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7课“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练习)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82.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10-25 10:44: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练习
一、选择题
1. 某历史题材影片中有这样一组镜头:周 ( http: / / www.21cnjy.com )恩来见到蒋介石后称他为“校长”,并让他放弃“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停止内战。该影片再现的是下列哪一历史场景?( )
A. 创办黄埔军校
B. 第一次国共合作
C. 西安事变
D. 北伐战争
2. “麻雀叫,麻雀叫,日本人,真凶暴。夺 ( http: / / www.21cnjy.com )我东三省,杀我们同胞。小朋友!大家起来闹,日本糖果我不吃,东洋玩具我不要。”这首童谣使我们联想起哪一段历史?( )
A. 火烧圆明园
B. 难忘九一八
C. 血战台儿庄
D. 抗日大反攻
3. 1935年底,北平学生发出“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了”的呼声,与此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21·世纪*教育网
A. 五四运动
B. 九一八事变
C. 一二·九运动
D. 西安事变
4. 美国著名记者史沫特莱就西安事变结束时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局势发表评论说:“西安事变……是一次全国性的胜利。一个统一的中国……终于在渐渐诞生。”她所说的“统一”指的是( )
A. 国民政府实现了形式上的全国统一
B. 国共两党停止对峙走向合作
C. 蒋介石获释并重新执掌军政大权
D.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建立
5. 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促进了国共合作抗日局面出现的事件是( )
A. 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
B. 张学良、杨虎城对蒋介石“兵谏”
C.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D. 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
6.二战期间,中国是世界上主要的反法西斯国家之一,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付出了沉重代价。下列史实不能证明这个观点的是( )21cnjy.com
A. 南京大屠杀
B. 六五大隧道窒息惨案
C. 五三、五四大轰炸
D. 西安事变
7. 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初步形成,预示着团结抗日新局面到来的历史事件是( )
A. 九一八事变
B. 八一三事变
C. 七七事变
D.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8. 中共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根本出发点是( )
A. 粉碎国民党亲日派的企图
B. 为全民族的利益实现共同抗日
C. 力图改善国共两党的关系
D. 加剧国民党内部的矛盾
9. 蒋介石致张学良密电“ ( http: / / www.21cnjy.com )沈阳日军行动,可作为地方事件,望力避冲突,以免事态扩大。一切对日交涉,听候中央处理”中的“沈阳日军行动”是指( )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A. 九一八事变
B. 西安事变
C. 卢沟桥事变
D. 南京大屠杀
10. 1936年12月13日早晨,南 ( http: / / www.21cnjy.com )京市民王大妈出门买菜,看到报童沿街叫卖:“特大新闻,张杨发动兵变,蒋总司令遇险。”你知道发生什么事了吗?( ) 21·cn·jy·com
A. 九一八事变
B. 西安事变
C. 卢沟桥事变
D. 八一三事变
二、简答题
11. “国共两党恩恩怨怨八十载,两度分手三次握手解恩仇” 是对国共两党关系的生动写照。
(1)1924年,孙中山在中国共产党建议下,创办__________。
(2)1927年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_________”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
(3)1936年,________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初步形成。
(4)1937年,国共两党达成协议,中国工农红军和南方八省游击队分别改编为______和________。
12. 九一八事变意味着什么?背景是什么?
13. 简述西安事件的背景。
三、材料分析
14. 材料分析题
材料一:“高粱叶子青又青,九月十八来了日本兵!先占火药库后占北大营杀人放火真是凶!中国的军队好几十万,“恭恭敬敬”让出了沈阳城!” www.21-cn-jy.com
——《九一八小调》
材料二:
图一 图二
请回答:
(1)这首小调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的哪一历史事件?列举其结果?它控诉了日本侵略者和国民党政府什么样的行为? 21教育网
(2)面对当时的民族危机,材料二图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中两位英雄人物在何时进行了怎样的斗争?中国共产党提出和平解决的主张,提出这一主张的出发点是什么?该事件的最终解决有什么意义?
(3)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是在图二的什么事件之后?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是什么?
(4)日本右翼势力一直在为侵略战争翻案,针对日本“右翼分子”歪曲历史、修改日本历史教科书、美化侵略的行为,请谈谈你的看法。www-2-1-cnjy-com
15. 阅读下列材料
沈阳日军行动,可作为地方事件,望力避冲突,以免事态扩大,一切对日交涉,听侯中央处理。
——蒋介石致张学良密电
请回答:
(1)材料反映了蒋介石的什么态度?
(2)“沈阳日军行动”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日军发动这一事件的导火线是什么?这一事件导致了什么样的结果? 【出处:21教育名师】
1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九一八事变”后,张学良说 ( http: / / www.21cnjy.com ):“我爱中国,我更爱东北,因为我的祖宗庐墓均在东北,如由余手失去东北,余心永远不安。但余实在不愿以他人的生命财产,作余个人的牺牲,且不愿以多年相随、屡共患难的部属的生命,博余一人民族英雄的头衔。”【版权所有:21教育】
材料二:1933年张学良对人说:“只要有人能 ( http: / / www.21cnjy.com )把日本帝国主义打出去,不论他是哪一阶层的人,我都愿意把我自己所有的力量给他,并且我愿意无条件的听命于他。”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材料三:1934年1月,张 ( http: / / www.21cnjy.com )学良说:“青年人‘何以无出路,还不是由于你的国家太弱了吗’?整个国家的苦闷与无出路,是高于你个人问题的几千万倍……只有解决国家问题,才有个人的出路。”
请回答:
(1)材料二和材料三都反映了张学良同一种思想,是什么?
(2)材料一反映了张学良对东北问题的什么态度?你认为他这种思想存在的原因有哪些?
(3)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你发现张学良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张学良关于青年人的出路与国家前途的关系的意见对你有什么启发?
《隋朝的兴衰与唐朝的建立》答案
一、选择题
1.本题考查的是西安事变的史实。上述历史场景反映的是西安事变后周恩来到西安谈判的史实,故选C。
2.本题难度适中,这首童谣指的应该是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中国与日本的矛盾激化,答案选B。
3.本题难度适中,五四运 ( http: / / www.21cnjy.com )动是1919年,九一八事变是1931年,西安事变是1936年,一二·九运动是1935年抗日救国的示威游行,答案选C。 2·1·c·n·j·y
4.本题考查的是西安事变。美国著名记者史沫特莱所说的“统一”指的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建立,故选D。 21*cnjy*com
5.本题考查的是西安事变的史实。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促进了国共合作抗日局面出现,故选C。
6.本题考查的是有关抗日战争的史实。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国的抗日战争是二战的重要组成部分,南京大屠杀、六五大隧道窒息惨案、五三、五四大轰炸均发生在抗日战争期间,西安事变发生在抗日战争之前,故选D。 7.本题考查的是西安事变。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初步形成,预示着团结抗日新局面到来,故选D。
8.本题考查的是西安事变。中共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根本出发点是为全民族的利益实现共同抗日,故选B。
9.本题考查的是九一八事变。上述材料中的“沈阳日军行动”是指九一八事变,故选A。
10.本题考查的是西安事变。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兵谏”,扣押蒋介石,这就是西安事变,故选B。
二、简答题
11.(1)本题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识记能 ( http: / / www.21cnjy.com )力。1924年5月,孙中山在中共和苏联的帮助下,在广州黄埔创办“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成果之一。
(2)第一次国共合作中共产党没有掌握革命的领导权与军权,蒋介石于1927年4月12日在上海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革命统一战线破裂。【来源:21cnj*y.co*m】
(3)随着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主要矛盾,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兵谏”扣押蒋介石。中共从全民族利益出发,在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后,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也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初步形成。
(4)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 ( http: / / www.21cnjy.com )由于民族危机的加深,国共两党达成初步的合作,七七事变后,两党多次会晤,在1937年8月达成协议,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南方八省的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
12.意味着中国开始局部抗战。背景: ( http: / / www.21cnjy.com )(1)国际背景:日本为了转嫁危机,发动对外侵略;英美忙于应付危机,无暇东顾。(2)国内背景:国共内战,给日本侵华提供了可乘之机。
13.背景:①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占东北,民族危机加深;②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推动;③蒋介石到西安督战。
三、材料分析
14.(1)主要考查九一八事变的相关史 ( http: / / www.21cnjy.com )实,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931年9月18日夜,东北的日本关东军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日本修筑的南满铁路路轨,并栽赃嫁祸于中国军队,日军就以此为借口炮轰沈阳北大营,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1932年2月,东北全境沦陷。诗句的内容控诉了日本发动侵略中国的非正义战争及烧杀抢掠的野蛮暴行; 国民党政府妥协退让,不抵抗的行为。
(2)主要考查西安事变的相关史 ( http: / / www.21cnjy.com )实,联系已学知识可知1936年12月12日,为了劝谏蒋介石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既定国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在中共中央和周恩来同志的主导下,最终以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而和平解决,促成了第二次国共合作,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3)主要考查七七事变与百团大战的相关 ( http: / / www.21cnjy.com )史实,回顾已学知识可知1937年7月7日,驻华日军向中国守军开枪射击,炮轰宛平城,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中国军队奋起反抗,全民族的抗日战争开始;在1940年下半年,在彭德怀指挥下,对华北地区的日伪军发动了一次进攻战役,给日伪军以沉重打击,鼓舞了中国军民抗战的斗志,增强了必胜的信心。
(4)主要考查学生分析认识及知识迁移的能力 ( http: / / www.21cnjy.com ),日本当年对中国发动的侵略战争,是非正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牺牲,因此日本政府及人民应该正视历史,反思历史,要以史为鉴,我们要时刻警惕日本军国主义重新抬头;反对战争,维护世界和平等等,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15.本题主要考查日本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以及蒋介石的态度。
(1)主要考查蒋介石抗日态度 ( http: / / www.21cnjy.com ),联系已学知识可知知蒋介石采取不抵抗方针,命令东北边防军司令张学良把部队撤到山海关内。日军一天之内就占领东北地区大小城市20多座,据此可知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下令东北军不准抵抗,全部退入关内,致使东三省全部沦陷。2-1-c-n-j-y
(2)主要考查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的相关 ( http: / / www.21cnjy.com )史实,由“沈阳日军行动”信息可推断出指的是九一八事变,依据已学知识可知日军发动这一战争的主要导火线是柳条湖事件,结果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下令东北军不准抵抗,全部退入关内,致使东三省全部沦陷。
16.(1)根据材料二“只要把帝国主义 ( http: / / www.21cnjy.com )赶出去……”材料三“……只有解决国家问题,才有个人的出路。”表现出张学良的对祖国深厚的感情,这是爱国主义的思想。【来源:21·世纪·教育·网】
(2)材料一“我爱中国,我更爱东北”说明 ( http: / / www.21cnjy.com )张学良以东北利用为重,因为他作为东北的军阀势力,一方面受到蒋介石的政策的影响、另一方出于自身利用的需要,他不想失去自己的军队实力。
(3)从材料一可以看出张学良以个人利益为重、材料二转变到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因此由之前的不抗日转变为积极抗日。21*cnjy*com
(4)张学良认为国家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国家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出路,个人才有出路。说明了祖国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当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发生矛盾冲突时,应该以国家利益为重。
( http: / / 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7 页 (共 8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