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岳麓版历史八年级上4.17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单元 四 学科 历史 年级 八年级
学习目标 1.简述九一八事变的史实,知道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开始了局部抗战。2.知道聂耳等人的主要成就。3.了解西安事变的概况,认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作用。
重点 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相关概念;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
难点 勿忘国耻,激励民族精神。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20世纪20年代末,日本军国主义者狂妄叫 ( http: / / www.21cnjy.com )嚣:“惟欲征服支那,必 先征服满蒙;惟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这充分暴露了日本侵占 中国东北进而独霸中国的狼子野心。从九一八事变开始,日军步步紧 逼,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预习课本,思考问题。 使学生在接受授课前,对本课知识的学习有一个轮廓,方便教学的进行。
讲授新课 (一)九一八事变 1.时间:1931年9月18日晚 2.背景:(1)国际背景:日本为了转嫁危机,发动对外侵略;英美忙于应付危机,无暇东顾。(2)国内背景:国共内战,给日本侵华提供了可乘之机。3.导火索:日军在沈阳城北的柳条湖村蓄意炸毁了南满铁路一 段路轨,反诬是中国军队破坏。 4.过程:日军以此为借口,向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和沈 阳城发动进攻,并在第二天占领沈阳。5.实质:日本对中国的侵略蓄谋已久。 19 ( http: / / www.21cnjy.com )29年到1931年,日军4次秘密侦 察东北三省,绘制东北军兵力分布图,并制定了侵略东北的作战 方案。 5.国民政府实行不抵抗政策,张学良将东北军撤 至关内。 6.影响:中国面临严重危机,中华民族到了亡国灭种的重要关头,中国开始了局部抗战。7.教训:只有加强民族团结,才能维护民族利益;国共两党应尽弃前嫌,联合抗日。【善思】日本人为什么要利用溥仪当伪满洲国 “执政”?溥仪能自主 “执政”吗?为什么?为掩人耳目,要利用溥仪当伪满洲国“执政”。 ( http: / / www.21cnjy.com )溥仪不能自主 “执政”,因为这是日本策划在长春成立的伪满洲国傀儡政权,实际目的是与“满洲国”签订协议,确认日本对中国东北的控制权。使得中国东北沦为日本的殖民地。(二)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人民组织抗日义勇军,广泛开展抗日武装斗争。国民党部分爱国将领也挺身而出,英勇抗击日寇的进攻,中国开始了局部抗战。*1932年1月28日,日 ( http: / / www.21cnjy.com )军突袭上海,制造了一·二八事变。国民革命军第 十九路军在蔡廷锴、蒋光鼐的指挥下,英勇反击,打死、打伤日军万余人, 迫使日军三易主帅。1933年5月,冯玉祥、方振武和共产党员吉鸿昌等在张家 口组成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多次英勇抗击敌人,并一度把日寇赶出察哈尔。《何梅协定》等系列协定:时间: 1935年签订人员:中方何应钦;日方梅津美治郎内容:中国军队从河北撤退,取消河北 省内的中国党政机关;禁止河北省内的一切抗日活 动。目的:控制了察哈尔、河北的大部分主权。 随后,日本又积极策动所 谓的“华北五省自治运 动”,企图使华北五省成为第二个东北。影响:1)中华民族的危机到了空前严重的程度。 2)使得日本帝国主义实际取 得了对华北的控制权。【明理】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长期以 ( http: / / www.21cnjy.com )来 推行对华侵略扩张政 策的必然结果。此 后,中国社会的主要 矛盾开始由国内矛盾 逐步上升为中国人民 和日本侵略者之间的矛盾。1935年12月9日,在中国共产党 ( http: / / www.21cnjy.com )领导下,北平 学生高呼“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打倒日本帝国主 义”“反对华北自治”等口号,举行声势浩大的示威 游行。一二·九运动公开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 ( http: / / www.21cnjy.com )侵略中国、吞并 华北的阴谋,打击了国民政府 的妥协投降政策,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掀起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北平学生的爱国行动,得 到了全国学生的响应和 ( http: / / www.21cnjy.com )全国人 民的支持。南京、上海、武 汉、长沙等多个城市爆发了数 十次示威游行。各地工人也先后集会声援学生,文化界出版救亡刊物,各界 纷纷成立救国会。毛泽东指出,一二·九运动是“抗战动员的运动,是准备 思想和干部的运动,是动员全民族的运动”。(三)西安事变共产党:“八一宣言”时间:1935 年8月1日地点:莫斯科背景:国难当头,华北危急内容:呼吁停止内 战,建立民族统一战线。毛泽东提出了“逼蒋抗日”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方针,并主张同各派反蒋势力 进行联合。中共先后与十七路军 总指挥杨虎城和东北军统帅张学 良进行和谈。在全国抗日浪潮的感召和中国共产党的争取下,张、杨接受了 “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国民党:1936年12月 ( http: / / www.21cnjy.com )4日,蒋介石到西安督促张学 良、杨虎城剿共。张、杨多次劝谏蒋介石停止内 战,联共抗日,张学良甚至声泪俱下地苦劝3个 小时,但均遭到蒋介石的拒绝。【善思】你听过 《松花江上》 这首歌吗?为什么它在当时能唱遍大江南北?《松花江上》这首颇具影响的抗日救亡歌曲以悲愤的音调 ( http: / / www.21cnjy.com ),控诉日本侵略者的滔天罪行,表达了收复故地的强烈愿望。它具有感人肺腑的艺术魅力和强大的震撼力,及时反映了广大人民要求起来抗争的强烈心声,在流亡关内的东北人民中产生了巨大的共鸣。他们一边流浪一边传唱这首歌,东北同胞的足迹遍及大江南北,因此这首歌也随着他们流传到大江南北,迅速传唱到全中国。西安事变背景:①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占东北,民族危机加深;②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推动;③蒋介石到西安督战。经过: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 ( http: / / www.21cnjy.com )杨虎城扣押蒋介石,实行“兵谏”,逼蒋抗日,并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史称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结果:在中国共产党和各方面的努力下,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影响:标志着十年内战的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为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创造了条件。*学而时习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兵谏”,扣押了蒋介石,史称西安事变。* 温故知新九一八事变后,张学良将东北军撤至关内;1936年,张学良对蒋介石发动“兵谏”,要求联共抗日。为什么会发生这一变化?蒋介石用东北军和西北军攻打红军,一球达到两败俱伤的目的,这引起了张学良的不满。②中国共产党对张学良做了大量的争取工作,同时中共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有着强大的感召力。③中国的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④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涨对东北军和张学良都产生了重大影响。东北军要求打回东北老家去。*集思广益联系四一二政变中蒋介石大肆屠杀共产党人的史实,想一想,为什么抓住了蒋介石,共产党人反而要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呢?国难当头,扩大内战只会给日本侵略者进一步扩大侵华的有利机会。观看视频《卧床抗战老兵哽咽吟唱<松花江上>》 阅读课本,初步了解本课内容。翻阅课本,找出答案,分析原因。绘制表格,归纳总结本课知识点,加深记忆。 引导学生观察生动的录像,在此基础上,层层深入,探究第一次国共合作的背景、基础、内容、合作方式等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分析,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课堂小结 九一八事变时间背景导火索过程实质政策结果1931.9.181)东北三省沦陷2)… 《何梅协定》等系列协定1.时间:19352.签订人员:中方何应钦;日方梅津美治郎3.内容4.目的5.影响 6.一二·九运动作用(三)西安事变共产党:“八一宣言”国民党:西安事变时间1935.8.1背景地点经过内容结果影响 如给出的实例,根据自己的记忆,绘制多级框架,再参照课本加深对不熟悉的地方的理解。 考察学生对本课知识的理解,加深对本课知识点的印象。
板书 ( http: / / www.21cnjy.com )(二)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 《何梅协定》等系列协定1.时间2.签订人员3.内容4.目的5.影响 6.一二·九运动作用(三)西安事变 共产党:“八一宣言”1.时间2.地点3.内容国民党:西安事变1.背景2.经过3.结果4.影响 根据板书,能自己叙述下本课内容。 使学生对本课有一个清晰的思路,可以自己去概括本课内容。
( http: / / www.21cnjy.com )
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练习
一、选择题
1. 某历史题材影片中有这样一组镜 ( http: / / www.21cnjy.com )头:周恩来见到蒋介石后称他为“校长”,并让他放弃“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停止内战。该影片再现的是下列哪一历史场景?( )www.21-cn-jy.com
A. 创办黄埔军校
B. 第一次国共合作
C. 西安事变
D. 北伐战争
2. “麻雀叫,麻雀叫,日本人,真凶暴。 ( http: / / www.21cnjy.com )夺我东三省,杀我们同胞。小朋友!大家起来闹,日本糖果我不吃,东洋玩具我不要。”这首童谣使我们联想起哪一段历史?( )
A. 火烧圆明园
B. 难忘九一八
C. 血战台儿庄
D. 抗日大反攻
3. 1935年底,北平学生发出“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了”的呼声,与此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21教育网
A. 五四运动
B. 九一八事变
C. 一二·九运动
D. 西安事变
4. 美国著名记者史沫特莱就西安事变 ( http: / / www.21cnjy.com )结束时的局势发表评论说:“西安事变……是一次全国性的胜利。一个统一的中国……终于在渐渐诞生。”她所说的“统一”指的是( )
A. 国民政府实现了形式上的全国统一
B. 国共两党停止对峙走向合作
C. 蒋介石获释并重新执掌军政大权
D.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建立
5. 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促进了国共合作抗日局面出现的事件是( )
A. 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
B. 张学良、杨虎城对蒋介石“兵谏”
C.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D. 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
6.二战期间,中国是世界上主要的反法西斯国家之一,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付出了沉重代价。下列史实不能证明这个观点的是(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A. 南京大屠杀
B. 六五大隧道窒息惨案
C. 五三、五四大轰炸
D. 西安事变
7. 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初步形成,预示着团结抗日新局面到来的历史事件是( )
A. 九一八事变
B. 八一三事变
C. 七七事变
D.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8. 中共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根本出发点是( )
A. 粉碎国民党亲日派的企图
B. 为全民族的利益实现共同抗日
C. 力图改善国共两党的关系
D. 加剧国民党内部的矛盾
9. 蒋介石致张学良密电“沈阳日军行动 ( http: / / www.21cnjy.com ),可作为地方事件,望力避冲突,以免事态扩大。一切对日交涉,听候中央处理”中的“沈阳日军行动”是指( ) 21cnjy.com
A. 九一八事变
B. 西安事变
C. 卢沟桥事变
D. 南京大屠杀
10. 1936年12月13日 ( http: / / www.21cnjy.com )早晨,南京市民王大妈出门买菜,看到报童沿街叫卖:“特大新闻,张杨发动兵变,蒋总司令遇险。”你知道发生什么事了吗?( ) www-2-1-cnjy-com
A. 九一八事变
B. 西安事变
C. 卢沟桥事变
D. 八一三事变
二、简答题
11. “国共两党恩恩怨怨八十载,两度分手三次握手解恩仇” 是对国共两党关系的生动写照。
(1)1924年,孙中山在中国共产党建议下,创办__________。
(2)1927年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_________”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
(3)1936年,________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初步形成。
(4)1937年,国共两党达成协议,中国工农红军和南方八省游击队分别改编为______和________。
12. 九一八事变意味着什么?背景是什么?
13. 简述西安事件的背景。
三、材料分析
14. 材料分析题
材料一:“高粱叶子青又青,九月十八来了日本兵!先占火药库后占北大营杀人放火真是凶!中国的军队好几十万,“恭恭敬敬”让出了沈阳城!” 2·1·c·n·j·y
——《九一八小调》
材料二:
图一 图二
请回答:
(1)这首小调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的哪一历史事件?列举其结果?它控诉了日本侵略者和国民党政府什么样的行为? 21*cnjy*com
(2)面对当时的民族危机,材料二图一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两位英雄人物在何时进行了怎样的斗争?中国共产党提出和平解决的主张,提出这一主张的出发点是什么?该事件的最终解决有什么意义?
(3)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是在图二的什么事件之后?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是什么?
(4)日本右翼势力一直在为侵略战争翻案,针对日本“右翼分子”歪曲历史、修改日本历史教科书、美化侵略的行为,请谈谈你的看法。【出处:21教育名师】
15. 阅读下列材料
沈阳日军行动,可作为地方事件,望力避冲突,以免事态扩大,一切对日交涉,听侯中央处理。
——蒋介石致张学良密电
请回答:
(1)材料反映了蒋介石的什么态度?
(2)“沈阳日军行动”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日军发动这一事件的导火线是什么?这一事件导致了什么样的结果? 【版权所有:21教育】
1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九一八事变”后,张学良说:“我爱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国,我更爱东北,因为我的祖宗庐墓均在东北,如由余手失去东北,余心永远不安。但余实在不愿以他人的生命财产,作余个人的牺牲,且不愿以多年相随、屡共患难的部属的生命,博余一人民族英雄的头衔。”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材料二:1933年张学良对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说:“只要有人能把日本帝国主义打出去,不论他是哪一阶层的人,我都愿意把我自己所有的力量给他,并且我愿意无条件的听命于他。”【来源:21·世纪·教育·网】
材料三:1934年1月,张学良说:“青 ( http: / / www.21cnjy.com )年人‘何以无出路,还不是由于你的国家太弱了吗’?整个国家的苦闷与无出路,是高于你个人问题的几千万倍……只有解决国家问题,才有个人的出路。”
请回答:
(1)材料二和材料三都反映了张学良同一种思想,是什么?
(2)材料一反映了张学良对东北问题的什么态度?你认为他这种思想存在的原因有哪些?
(3)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你发现张学良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张学良关于青年人的出路与国家前途的关系的意见对你有什么启发?
《隋朝的兴衰与唐朝的建立》答案
一、选择题
1.本题考查的是西安事变的史实。上述历史场景反映的是西安事变后周恩来到西安谈判的史实,故选C。
2.本题难度适中,这首童谣指的应该是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中国与日本的矛盾激化,答案选B。
3.本题难度适中,五四运动是1919年 ( http: / / www.21cnjy.com ),九一八事变是1931年,西安事变是1936年,一二·九运动是1935年抗日救国的示威游行,答案选C。 【来源:21cnj*y.co*m】
4.本题考查的是西安事变。美国著名记者史沫特莱所说的“统一”指的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建立,故选D。 2-1-c-n-j-y
5.本题考查的是西安事变的史实。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促进了国共合作抗日局面出现,故选C。 21*cnjy*com
6.本题考查的是有关抗日战争的史实。中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抗日战争是二战的重要组成部分,南京大屠杀、六五大隧道窒息惨案、五三、五四大轰炸均发生在抗日战争期间,西安事变发生在抗日战争之前,故选D。 7.本题考查的是西安事变。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初步形成,预示着团结抗日新局面到来,故选D。
8.本题考查的是西安事变。中共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根本出发点是为全民族的利益实现共同抗日,故选B。
9.本题考查的是九一八事变。上述材料中的“沈阳日军行动”是指九一八事变,故选A。
10.本题考查的是西安事变。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兵谏”,扣押蒋介石,这就是西安事变,故选B。
二、简答题
11.(1)本题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识记能力。1 ( http: / / www.21cnjy.com )924年5月,孙中山在中共和苏联的帮助下,在广州黄埔创办“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成果之一。
(2)第一次国共合作中共产党没有掌握革命的领导权与军权,蒋介石于1927年4月12日在上海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革命统一战线破裂。
(3)随着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 ( http: / / www.21cnjy.com )要矛盾,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兵谏”扣押蒋介石。中共从全民族利益出发,在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后,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也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初步形成。
(4)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 ( http: / / www.21cnjy.com )。由于民族危机的加深,国共两党达成初步的合作,七七事变后,两党多次会晤,在1937年8月达成协议,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南方八省的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
12.意味着中国开始局部抗战。背景:(1 ( http: / / www.21cnjy.com ))国际背景:日本为了转嫁危机,发动对外侵略;英美忙于应付危机,无暇东顾。(2)国内背景:国共内战,给日本侵华提供了可乘之机。
13.背景:①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占东北,民族危机加深;②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推动;③蒋介石到西安督战。
三、材料分析
14.(1)主要考查九一八事变的相 ( http: / / www.21cnjy.com )关史实,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931年9月18日夜,东北的日本关东军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日本修筑的南满铁路路轨,并栽赃嫁祸于中国军队,日军就以此为借口炮轰沈阳北大营,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1932年2月,东北全境沦陷。诗句的内容控诉了日本发动侵略中国的非正义战争及烧杀抢掠的野蛮暴行; 国民党政府妥协退让,不抵抗的行为。
(2)主要考查西安事变的相关史实,联 ( http: / / www.21cnjy.com )系已学知识可知1936年12月12日,为了劝谏蒋介石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既定国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在中共中央和周恩来同志的主导下,最终以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而和平解决,促成了第二次国共合作,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21·世纪*教育网
(3)主要考查七七事变与百团大战的相关 ( http: / / www.21cnjy.com )史实,回顾已学知识可知1937年7月7日,驻华日军向中国守军开枪射击,炮轰宛平城,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中国军队奋起反抗,全民族的抗日战争开始;在1940年下半年,在彭德怀指挥下,对华北地区的日伪军发动了一次进攻战役,给日伪军以沉重打击,鼓舞了中国军民抗战的斗志,增强了必胜的信心。
(4)主要考查学生分析认识及 ( http: / / www.21cnjy.com )知识迁移的能力,日本当年对中国发动的侵略战争,是非正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牺牲,因此日本政府及人民应该正视历史,反思历史,要以史为鉴,我们要时刻警惕日本军国主义重新抬头;反对战争,维护世界和平等等,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15.本题主要考查日本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以及蒋介石的态度。
(1)主要考查蒋介石抗日态 ( http: / / www.21cnjy.com )度,联系已学知识可知知蒋介石采取不抵抗方针,命令东北边防军司令张学良把部队撤到山海关内。日军一天之内就占领东北地区大小城市20多座,据此可知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下令东北军不准抵抗,全部退入关内,致使东三省全部沦陷。
(2)主要考查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的相关史实 ( http: / / www.21cnjy.com ),由“沈阳日军行动”信息可推断出指的是九一八事变,依据已学知识可知日军发动这一战争的主要导火线是柳条湖事件,结果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下令东北军不准抵抗,全部退入关内,致使东三省全部沦陷。
16.(1)根据材料二“只要把帝国主义赶出去 ( http: / / www.21cnjy.com )……”材料三“……只有解决国家问题,才有个人的出路。”表现出张学良的对祖国深厚的感情,这是爱国主义的思想。
(2)材料一“我爱中国,我更爱东北”说明张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良以东北利用为重,因为他作为东北的军阀势力,一方面受到蒋介石的政策的影响、另一方出于自身利用的需要,他不想失去自己的军队实力。
(3)从材料一可以看出张学良以个人利益为重、材料二转变到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因此由之前的不抗日转变为积极抗日。21·cn·jy·com
(4)张学良认为国家利益高于 ( http: / / www.21cnjy.com )个人利益,国家有出路,个人才有出路。说明了祖国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当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发生矛盾冲突时,应该以国家利益为重。
( http: / / 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7 页 (共 8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共28张PPT)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历史岳麓版版 八年级上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教学目标
导入新课
20世纪20年代末,日本军国主义者狂妄叫嚣:“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惟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这充分暴露了日本侵占 中国东北进而独霸中国的狼子野心。从九一八事变开始,日军步步紧逼,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一起开始今天的学习吧!
21cnjy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一)九一八事变
1.时间:1931年9月18日晚
2.背景:(1)国际背景:日本为了转嫁危机,发动对外侵略;英美忙于应付危机,无暇东顾。
(2)国内背景:国共内战,给日本侵华提供了可乘之机。
九一八事变后日军占领沈阳
3.导火索:日军在沈阳城北的柳条湖村蓄意炸毁了南满铁路一 段路轨,反诬是中国军队破坏。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4.过程:日军以此为借口,向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和沈阳城发动进攻,并在第二天占领沈阳。
5.实质:日本对中国的侵略蓄谋已久。 1929年到1931年,日军4次秘密侦 察东北三省,绘制东北军兵力分布图,并制定了侵略东北的作战方案。
5.国民政府实行不抵抗政策,张学良将东北军撤至关内。
21cnjy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6.影响:中国面临严重危机,中华民族到了亡国灭种的重要关头,中国开始了局部抗战。
7.教训:只有加强民族团结,才能维护民族利益;国共两党应尽弃前嫌,联合抗日。
21cnjy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为掩人耳目,要利用溥仪当伪满洲国“执政”。溥仪不能自主 “执政”,因为这是日本策划在长春成立的伪满洲国傀儡政权,实际目的是与“满洲国”签订协议,确认日本对中国东北的控制权。使得中国东北沦为日本的殖民地。
日本人为什么要利用溥仪当伪满洲国 “执政”?溥仪能自主 “执政”吗?为什么?
善思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二)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人民组织抗日义勇军,广泛开展抗日武装斗争。国民党部分爱国将领也挺身而出,英勇抗击日寇的进攻,中国开始了局部抗战。
1932年1月28日,日军突袭上海,制造了一·二八事变。国民革命军第 十九路军在蔡廷锴、蒋光鼐的指挥下,英勇反击,打死、打伤日军万余人, 迫使日军三易主帅。1933年5月,冯玉祥、方振武和共产党员吉鸿昌等在张家 口组成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多次英勇抗击敌人,并一度把日寇赶出察哈尔。
十九路军敢死队
21cnjy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何梅协定》等系列协定:
1. 时间: 1935年
2. 签订人员:中方何应钦;日方梅津美治郎
3. 内容:中国军队从河北撤退,取消河北 省内的中国党政机关;禁止河北省内的一切抗日活动。
4. 目的:控制了察哈尔、河北的大部分主权。 随后,日本又积极策动所 谓的“华北五省自治运 动”,企图使华北五省成为第二个东北。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长期以来 推行对华侵略扩张政 策的必然结果。此 后,中国社会的主要 矛盾开始由国内矛盾 逐步上升为中国人民 和日本侵略者之间的矛盾。
明理
5. 影响:
1)中华民族的危机到了空前严重的程度。
2)使得日本帝国主义实际取 得了对华北的控制权。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1935年12月9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北平学生高呼“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打倒日本帝国主 义”“反对华北自治”等口号,举行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
一二·九运动公开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吞并 华北的阴谋,打击了国民政府 的妥协投降政策,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掀起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北平学生的爱国行动,得 到了全国学生的响应和全国人 民的支持。南京、上海、武 汉、长沙等多个城市爆发了数 十次示威游行。各地工人也先后集会声援学生,文化界出版救亡刊物,各界 纷纷成立救国会。毛泽东指出,一二·九运动是“抗战动员的运动,是准备 思想和干部的运动,是动员全民族的运动”。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是的。会议纠正了当时中央主要负责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有人说,遵义会议挽救了中国革命。 你认为是这样的吗?
善思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三)西安事变
共产党:“八一宣言”
1. 时间:1935 年8月1日
2. 地点:莫斯科
3. 背景:国难当头,华北危急
4. 内容:呼吁停止内 战,建立民族统一战线。
毛泽东提出了“逼蒋抗日” 的方针,并主张同各派反蒋势力 进行联合。中共先后与十七路军 总指挥杨虎城和东北军统帅张学 良进行和谈。在全国抗日浪潮的感召和中国共产党的争取下,张、杨接受了 “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1936年12月4日,蒋介石到西安督促张学良、杨虎城剿共。张、杨多次劝谏蒋介石停止内 战,联共抗日,张学良甚至声泪俱下地苦劝3个小时,但均遭到蒋介石的拒绝。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你听过 《松花江上》 这首歌吗?为什么它在当时能唱遍大江南北?
善思
《松花江上》这首颇具影响的抗日救亡歌曲以悲愤的音调,控诉日本侵略者的滔天罪行,表达了收复故地的强烈愿望。它具有感人肺腑的艺术魅力和强大的震撼力,及时反映了广大人民要求起来抗争的强烈心声,在流亡关内的东北人民中产生了巨大的共鸣。他们一边流浪一边传唱这首歌,东北同胞的足迹遍及大江南北,因此这首歌也随着他们流传到大江南北,迅速传唱到全中国。
21cnjy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卧床抗战老兵哽咽吟唱《松花江上》
21cnjy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1. 背景:①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占东北,民族危机加深;②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推动;③蒋介石到西安督战。
2. 经过: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扣押蒋介石,实行“兵谏”,逼蒋抗日,并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史称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
3. 结果:在中国共产党和各方面的努力下,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4. 影响:标志着十年内战的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为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创造了条件。
21cnjy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学而时习
1936年12月12日,______________发动“兵谏”,扣押了蒋介石,史称___________。
九一八事变后,张学良将东北军撤至关内;1936年,张学良对蒋介石发动“兵谏”,要求联共抗日。为什么会发生这一变化?
①蒋介石用东北军和西北军攻打红军,一球达到两败俱伤的目的,这引起了张学良的不满。
②中国共产党对张学良做了大量的争取工作,同时中共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有着强大的感召力。
温故知新
张学良、杨虎城
西安事变
③中国的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④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涨对东北军和张学良都产生了重大影响。东北军要求打回东北老家去。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集思广益
联系四一二政变中蒋介石大肆屠杀共产党人的史实,想一想,为什么抓住了蒋介石,共产党人反而要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呢?
国难当头,扩大内战只会给日本侵略者进一步扩大侵华的有利机会。
教学目标
巩固提升
1.西安事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
A.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推动
B. 抗日救亡运动的影响
C. 国民党内部矛盾的加剧
D. 中日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解析:随着日本侵略加深,中国到了亡国灭种的边缘,促使国民党高层将领的思想发生变化,因此选D.
D
教学目标
巩固提升
2.八十年前,一曲悲怆的《松花江上》传唱于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它唱出东北人民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悲痛。与此歌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 俄国割占库页岛
B. 九一八事变
C. 七七事变
D. 南京大屠杀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九一八事件的背景,日本发动侵华战争首先侵占了东三省。
B
教学目标
巩固提升
3.提示历史事件、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搭配不正确的是( )
A. 《慕尼黑协议》签订----绥靖政策达到顶峰
B. 九一八事变----日本局部侵华的开始
C. 胡世合惨案----中国民主同盟建立
D. 抗战时期,大量学校内迁----重庆教育大发展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近现代存在联系的历史事件。《慕尼黑协议》签订标志着-绥靖政策达到顶峰。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局部侵华的开始。抗战时期,大量学校内迁,促进了重庆教育的大发展。1945年的胡世合惨案沉重打击了国民党的特务统治,国统区的民主运动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中国民主同盟建立的时间是1941年。两者没有内在联系,所以答案选C。
C
教学目标
巩固提升
阅读下列材料沈阳日军行动,可作为地方事件,望力避冲突,以免事态扩大,一切对日交涉,听侯中央处理。
——蒋介石致张学良密电
请回答:
(1)材料反映了蒋介石的什么态度?
(2)“沈阳日军行动”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日军发动这一事件的导火线是什么?这一事件导致了什么样的结果?
解析:(1)主要考查蒋介石抗日态度,联系已学知识可知知蒋介石采取不抵抗方针,命令东北边防军司令张学良把部队撤到山海关内。日军一天之内就占领东北地区大小城市20多座,据此可知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下令东北军不准抵抗,全部退入关内,致使东三省全部沦陷。
(2)主要考查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的相关史实,由“沈阳日军行动”信息可推断出指的是九一八事变,依据已学知识可知日军发动这一战争的主要导火线是柳条湖事件,结果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下令东北军不准抵抗,全部退入关内,致使东三省全部沦陷。
教学目标
课堂小结
根据自己的记忆,完成绘制架,再参照课本加深对不熟悉的地方的理解。
1931.9.18
1)东北三省沦陷2)…
蒋介石采取不抵抗方针
(一) 九一八事变 时间 背景 导火索 过程 实质 政策 结果
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
《何梅协定》等系列协定
1.时间
2.签订人员
3.内容
4.目的
5.影响
6.一二·九运动作用
1935
中方何应钦;日方梅津美治郎
教学目标
课堂小结
1935.8.1
标志着十年内战的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为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创造了条件。
(三)西安事变 共产党:“八一宣言” 国民党:西安事变 时间 背景
地点 经过
内容 结果
影响
教学目标
板书设计
(一)九一八事变
1.时间 2.导火索 3.过程
4.实质 5.政府政策 6.结果
(二)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
《何梅协定》等系列协定
1.时间 2.签订人员 3.内容
4.目的 5.影响 6.一二·九运动作用
(三)西安事变
共产党:“八一宣言”
1.时间 2.地点 3.内容
国民党:西安事变
1.背景 2.经过 3.结果 4.影响
根据板书,尝试自己叙述下本课内容。
谢 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有大把优质资料?一线名师?一线教研员?赶快加入21世纪教育网名师合作团队吧!!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http://www.21cnjy.com/zhaosh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