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务运动》
19世纪60-90年代的洋务运动,是地主阶级洋务派以“自强”、“求富”为口号进行的一场自救运动。它引起了西方国家的近代生产方式,培养了一批技术人员,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也对外国经济势力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但是,由于洋务运动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封建制度,而且存在着各种消极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受洋人控制,最终以失败而告终。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开始,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从纵向的历史发展来看,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培养了技术力量,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所以本节课地位十分的重要。从思想教育内容而言,了解我国近代工业兴起的艰难历程,感受中国社会发生的深刻变化,形成振兴祖国,自强自立的民族认同感,从而挖掘领悟本节课中深刻的思想内涵。
【知识与能力目标】
理解洋务运动兴起的原因和目的,知道洋务派主要代表人物的姓名和洋务运动的起止时间,了解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掌握洋务运动中兴办的主要企业,说出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作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分析洋务运动出现的背景及其目的,培养学生从已有的知识中提取有效信息,并充分利用信息对有关问题进行分析论证的能力。
通过组织课堂辩论,评价洋务运动的历史地位,培养学生将历史事件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分析评论的能力和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洋务运动,使学生了解世界走向中国,中国开始融入世界的近代化进程,树立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国际化”意识。
通过了解洋务运动中近代企业的创办,新式海军的建立,新式学堂的设立和留学教育的开始,培养学生“求实,求真,创新”的科学精神。
通过评价、辩论洋务运动的历史地位,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念、科学价值观念和人文价值观念,帮助学生吸取洋务运动留下的历史经验和教训。
【教学重点】
洋务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与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如何正确的评价洋务运动,理解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1、本节课运用图片、幻灯、课件、录像、计算机、白板等多媒体教学设备;
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多媒体的演示和示范。
导入新课
(课件播放记录片《甲午海战》片段,教师引导过渡)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发现在这场战役中清军使用的武器和舰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生回答,教师继续引导)为什么短短几十年的时间清军的装备会有这么大的变化?一向夜郎自大的清朝统治者为什么会一反常态,运用西方的军事装备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进入新课题的学习。(出示课题《洋务运动》)
进入新课
(一)洋务运动的出现
1、洋务运动在怎样的背景下兴起的?
2、领导阶级?
3、代表人物有哪些?
4、洋务运动的时间?
5、目的是什么?
教师总结
:
1、背景:内忧外患。内忧--太平天国运动动摇清王朝的统治不得不调整;外患--西方列强威胁清廷的统治内外政策。在
这样的情况下必然导致清朝统治政策
的重大变革,于是出现了洋务运动。
2、领导阶级:封建地主阶级洋务派
3、代表:中央:恭亲王奕
地方:曾国藩(湖南人,两江总督)、左宗棠(湖南人,闽浙总督)、李鸿章(直隶总督)
、张之洞(湖广总督)等。
4、时间: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
5、目的:学习和引用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以维护清政府的统治。
接下来我们共同来看看洋务派具体怎样学习西方的?
问题1:洋务派采取了怎样的措施来维护清政府的统治?
(二)近代企业的创办
(1)以“自强”为口号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
为什么洋务派首先兴办的是军用工业?(课件出示李鸿章的一段话)“查治国之道,在乎自强,而审时度势,则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于是从19
世纪60年代开始,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
(课件展示洋务派军用工业分布图和表格)
创办军事工业,需要巨额经费,但当时清政府对外支付赔款,对内镇压人民起义都要大量经费,政府财政面临枯竭。洋务派看到外国资本主义以工商致富,认为"求富"是"自强"的先决条件,于是又提出"求富"的口号,开办了一些民用工业。
(2)又提出“求富”的口号,开办了一些民用工业
洋务派兴办的民用工业是为军用工业服务的,并不投入市场创造利润(,课件展示民用工业分布图和表格)
洋务派兴办的这些企业势力如何呢?(洋务派在
办洋务洋务运动的整个过程中机器主要靠进口,技术人员主要聘请洋工洋匠,他们在受聘期间挟技居奇,惟利是图,如崇厚筹办的天津机器制造局,他不懂洋务,委托英国人总管,筹备了三四年,耗资不少,但进展不大。"这说明洋务派在办洋务洋务运动的过程中,逐渐意识到要办洋务还要培养自己的人才。接下来再看看洋务派是如何培养人才的。
(3)创办新式学堂和派遣留学生
洋务派办洋务的目的是强兵,接下来在看看清政府筹建的海军。
(三)新式海军的创建
筹建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
1874年,洋务派提出建立北洋、福建。南洋三支海军的建议,10年之后,三支海军初具规模。其中北洋海军在李鸿章一手把持下,发展最快。北洋海军是洋务运动中花银子最多的项目,是清政府"自强新政"的标本和支柱。
(过渡)
洋务派兴办洋务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结果如何呢?
问题2、“洋务运动为什么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你怎样看待洋务运动”?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归纳小结,对洋务运动作出客观、全面的评价:首先,指出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甲午中日战争,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宣告洋务运动破产。这其中的原因固有许多,但最根本的是不触动封建制度,布新而不除旧,这是洋务运动破产的根本原因。其次,充分肯定洋务运动的积极作用。其积极作用表现在:第一,引进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些近代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第二,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第三,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本课小结
略。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课前准备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共32张PPT)
第二单元
·洋务运动和中日甲午战争
洋务运动
四川教育出版社
八年级
|
上册
四川教育出版社
八年级
|
上册
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发现在这场战役中清军使用的武器和舰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为什么短短几十年的时间清军的装备会有这么大的变化?一向夜郎自大的清朝统治者为什么会一反常态,运用西方的军事装备呢?
洋务派:
清朝统治集团内部一些主张在不触动封建专制制度的前提下,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兴办洋务的官员。
在两次鸦片战争和镇压太平天国农民革命运动的过程中,清朝一部分官僚开始认识到西方国家坚船利炮的威力。
四川教育出版社
八年级
|
上册
新课讲授
是指诸如外事交涉、订条约、派遣留学生、购买洋枪洋炮、开矿办厂等与外国资本主义有关的事情。
洋务
四川教育出版社
八年级
|
上册
洋务运动
2、时间:
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
3、代表:
中央——恭亲王
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1、背景:
内忧——太平天国运动未镇压
外患——两次鸦片战争、资本主义列强的侵略
4、目的:
为了解除内忧外患,实现强兵富国,以维护清朝的统治。
四川教育出版社
八年级
|
上册
5、措施:
引进外国的科学技术、机器设备、军事设备,创办军用、民用工业;
兴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编练新式海军和陆军。
6、阻碍:
清政府内部以大学士倭仁为首的一部分反对学习西方生产技术,盲目排外,拒绝进行任何变革的顽固派官僚。
倭仁
四川教育出版社
八年级
|
上册
7、洋务派代表:
中央——恭亲王奕訢
曾国藩
左宗棠
李鸿章
张之洞
地方:
四川教育出版社
八年级
|
上册
奕訢
李鸿章,晚清名臣,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作为淮军、北洋水师的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的领袖,曾经代表清政府签订了《越南条约》《马关条约》《中法简明条约》等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
四川教育出版社
八年级
|
上册
60年代
“自强”
前期
重点发展军事工业
后期
70年代
90年代
“求富”
重点发展民用工业
四川教育出版社
八年级
|
上册
洋务运动中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
创办时间
企业名称
创办人
地点
备注
19世纪60—70年代
(“自强”)
安庆内军械所
曾国藩
安庆
最早的
近代兵工厂
江南制造总局
曾国藩
李鸿章
上海
规模最大的
军事工业
福州船政局
左宗棠
福州
设备最齐全的船舶制造厂
四川教育出版社
八年级
|
上册
安庆内军械所
江南制造总局
福州船政局
天津机器局
军事工业
1865年,曾国藩和李鸿章在上海创办,是洋务派兴办的规模最大、设备最齐全、分工最细的军事企业。
四川教育出版社
八年级
|
上册
江南制造总局仿制的毛瑟枪
鸦片战争时期清军使用的竹制火铳
生产出较为先进的武器
四川教育出版社
八年级
|
上册
1861年曾国藩创办,仿造洋枪洋炮,是洋务派创办的最早的近代兵工厂。制造了中国近代第一艘木壳轮船“黄鹄号”。
安庆内军械所旧址
四川教育出版社
八年级
|
上册
左宗棠在福州马尾创办的洋务派设备最齐全的船舶制造厂。从1868年建成投产,到1895年,共造船36艘。
福州船政局
四川教育出版社
八年级
|
上册
洋务运动中创办的主要民用工业
建立时间
企业名称
创办人
地点
19世纪70
—90年代
(“求富”)
轮船招商局
李鸿章
上海
开平矿务局
李鸿章
河北唐山
开平镇
汉阳铁厂
张之洞
湖北汉阳
湖北织布局
张之洞
湖北武昌
四川教育出版社
八年级
|
上册
轮船招商局
开平煤矿
湖北织布局
汉阳铁厂
资金
原料
燃料
运输
创办的民用工业
辅助军事工业
汉阳铁厂:当时亚洲最大的钢铁厂
四川教育出版社
八年级
|
上册
轮船招商局
1872年,李鸿章主持在上海创办,从事客运和漕运等运输业务。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个民用企业,打破了外国航运公司的垄断局面。
四川教育出版社
八年级
|
上册
中国第一条自建铁路——唐胥铁路
四川教育出版社
八年级
|
上册
洋务派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中,开始学习西方的枪炮用法和阵法,用洋枪洋炮装备和训练了一批新式陆军;
从19世纪70年代中期起,洋务派开始筹划海防,创建新式海军;
到80年代,北洋、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粗具规模;
清政府还建立了海军衙门。
1、过程:
四川教育出版社
八年级
|
上册
李鸿章在1876年强调:“筹办海防,欲与洋人争衡,非治土寇可比,必须时加戒备,方今强邻环道,藩属倾危,岂可稍存侥幸无事之心,顿忘厝火积薪之诫。”
北洋海军
福建海军
南洋海军
四川教育出版社
八年级
|
上册
筹
划
海
防
北洋海军
威海卫
旅
顺
福建海军
南洋海军
停泊在旅顺港内的北洋水师军舰
1888年
海军衙门
四川教育出版社
八年级
|
上册
(1)内容:
兴办以学习外国科学技术为主的各类新式学堂;
从1872年起,清政府还向国外派遣留学生。
2、培养人才
(2)作用:
新式学堂的兴办和留学教育的开展,为国家培养了一批近代科技、军事和外交人才。
四川教育出版社
八年级
|
上册
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附属于总理衙门。1902年并入京师大学堂(后者于1912年更名为北京大学)。
京师同文馆
四川教育出版社
八年级
|
上册
“中华创始之举,古今未有之事”
“贵国派遣的青年学生,自从来到美国,人人善用时间,研究学术,各门学科都有极佳的成绩……他们的道德,也无不优美高尚……他们不愧为大国国民的代表,足以为贵国争光。他们虽然年少,却都知道自己的一举一动关系祖国的荣誉,因此谨言慎行,过于成人。”
——耶鲁大学校长波特(摘自中国青年报—清末中国留美幼童的故事一文2004/04/21)
四川教育出版社
八年级
|
上册
詹天佑
1872年到1875年,清政府先后选派了120名10岁至16岁的幼童赴美留学。这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批官派留学生。在这些幼童之中,不少人成为了近代中国历史上的佼佼者,如清末思想家严复,著名铁路工程师詹天佑,矿冶工程师吴仰曾,民国政府第一任国务总理、复旦大学创办人唐绍仪,清华大学第一任校长唐国安等。
四川教育出版社
八年级
|
上册
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的惨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未能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未能挽救封建统治的危机。
性质:洋务运动发生在中国近代社会新旧交替的特殊历史阶段中,是一次失败了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洋务运动的结果:
四川教育出版社
八年级
|
上册
历史意义:
引进了西方先进的教育和科学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
培养了一批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对西方列强的侵略也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四川教育出版社
八年级
|
上册
思考探究
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四川教育出版社
八年级
|
上册
四川教育出版社
八年级
|
上册
(1)客观:
西方列强不希望中国富强,不愿中国掌握先进技术;
顽固派的阻挠破坏。
(2)主观:
“中体西用”,根本目的是维护清朝统治,零星地学习西方的一些科学技术和工艺制造,不变革封建政体——根本原因。
缺乏健全有力的领导核心,对外国依赖过大,经营管理存在弊端等。
四川教育出版社
八年级
|
上册
课
堂
小
结
洋务运动
背景:
内忧外患
时间:
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
内容:
创办近代军事、民用工业;筹划海防、创建海军;兴办新式学堂,培养新式人才。
结果:
以甲午中日战争惨败、北洋舰队全军覆没为标志破产。
目的:
解除内忧外患,实现强兵富国,维护清朝统治。
代表:
1个中央代表、4个地方代表
口号:
自强、求富
评价:
性质、历史意义、局限性
四川教育出版社
八年级
|
上册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