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603除以6的商的末尾有( )个0.
A.1
B.2
C.3
2.一个数的5倍是40,求这个数.正确列式是( )
A.40×5
B.40﹣5
C.40÷5
3.从864里面连续减去9,减( )次结果是0.
A.95
B.96
C.97
4.下列运动是平移的是( )
A.推开教室的门
B.用板手拧螺丝
C.汽车在直路上行驶
5.下图中经过平移可以完全重合的是( )
A.
B.
C.
D.
6.72﹣4×6÷3如果要先算减法,再算乘法,最后算除法,应选择( )
A.72﹣4×6÷3
B.(72﹣4)×6÷3
C.(72﹣4×6)÷3
7.找出得数最大的算式( )
A.360÷3+2×6
B.360÷(3+2×6)
C.360÷[(3+2)×6]
8.一集电视剧播放40分钟,晚上8:20开始到晚上( )结束.
A.8:40
B.9:00
C.21:00
9.正方形的边长增加2厘米,周长增加( )厘米.
A.4
B.8
C.16
10.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78米,宽是15米,长是( )米.
A.63
B.39
C.24
二.填空题(共6小题)
11.在算式□23÷56,要使商是两位数,方框里最小填
,要使商是一位数,方框里最大填
.
12.一本书有183页,小华计划每天读6页,大约要
天读完.
13.光明小学的教学楼在操场的西南面,那么操场在教学楼的
面.
14.把200﹣40=160、160÷8=20这两道算式写成一道综合算式是
.
15.1时=
分
180秒=
分
1分40秒=
秒
240分=
时.
16.一个长方形的长是6分米,宽是长的一半,它的周长是
.
三.判断题(共5小题)
17.808÷4的商是22(
)
18.西北风就是从西往北吹的风。(
)
19.6×4÷6×4=1(
)
20.80秒就是8分钟.(
)
21.周长相等的两个长方形,它们的长和宽也一定相等.(
)
四.计算题(共2小题)
22.直接写得数
350÷70=
85÷5=
52÷2=
96÷32=
85÷17=
76÷19=
360÷3=
180÷60=
900÷45=
800÷40=
51÷17=
100﹣80÷4=
23.计算图形的周长
五.解答题(共6小题)
24.电视中说:在科技节的14天期间,我市参观各种科技展览的人数达252万人,平均每天有多少万人参观展览?
25.修一条路,20人工作5天修路2400米,平均每天每天修多少米?
26.李老师给同学们买服装,13件T恤用了728元,15条裤子用了525元,一件T恤比一条裤子贵多好元?
27.学校买来30套桌椅,桌子的单价是椅子的2倍,椅子单价是40元,买来桌子比椅子多多少元?
28.三年级的学生去茶园里劳动.女生有89人,男生有103人.4名学生分成一组,一共可以分成多少组?
29.王老师带一笔钱买每支12元的钢笔,能买14支,还余下8元.如果他用这笔钱去买计算器的话,只能买4只,还余下4元.求计算器每只多少元?
三年级上册期中考试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603除以6的商的末尾有( )个0.
A.1
B.2
C.3
【分析】用603÷6=100…3;商的末尾是2个0.
【解答】解:603÷6=100…3;
答:603除以6的商的末尾有2个0.
故选:B.
2.一个数的5倍是40,求这个数.正确列式是( )
A.40×5
B.40﹣5
C.40÷5
【分析】一个数的几倍是已知数,求这个数用除法进行计算.
【解答】解:40÷5=8;
答:这个数是8.
故选:C.
3.从864里面连续减去9,减( )次结果是0.
A.95
B.96
C.97
【分析】本题只要算出864里面有几个9即可,所以可列式为:864÷9=96,据此解答即可.
【解答】解:864÷9=96
故选:B.
4.下列运动是平移的是( )
A.推开教室的门
B.用板手拧螺丝
C.汽车在直路上行驶
【分析】根据平移的定义,对选项进行一一分析,排除错误答案.
【解答】解:A、推开教室的门,属于旋转,不属于平移;
B、用板手拧螺丝,属于旋转,不属于平移;
C、汽车在笔直公路上运动沿直线运动,符合平移定义,属于平移.
故选C.
5.下图中经过平移可以完全重合的是( )
A.
B.
C.
D.
【分析】把各答案中的图形进行分析,看看经过平移是否可以重合,然后选择.
【解答】解:A.图中两个平行四边形经过平移不能重合,两个平行四边形放的角度不同;
B.图中两个三角形经过平移能重合;
C.图中两个图形经过平移不能重合,两个图形的放的角度不同;
D、图中两个圆形的大小不同,经过平移不能重合;
故选:B.
6.72﹣4×6÷3如果要先算减法,再算乘法,最后算除法,应选择( )
A.72﹣4×6÷3
B.(72﹣4)×6÷3
C.(72﹣4×6)÷3
【分析】72﹣4×6÷3的计算顺序是先算乘法,再算除法,最后算减法,要把减法提到第一步,需要只给减法加上小括号.
【解答】解:72﹣4×6÷3如果要先算减法,再算乘法,最后算除法,应为:(72﹣4)×6÷3;
故选:B.
7.找出得数最大的算式( )
A.360÷3+2×6
B.360÷(3+2×6)
C.360÷[(3+2)×6]
【分析】A,先同时计算除法和乘法,再算加法;
B,先算小括号里面的乘法,再算小括号里面的加法,最后算括号外的除法;
C,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加法,再算中括号里面的乘法,最后算括号外的除法;
由此计算出各个选项的结果,再比较.
【解答】解:A:360÷3+2×6
=120+12
=132
B:360÷(3+2×6)
=360÷(3+12)
=360÷15
=24
C:360÷[(3+2)×6]
=360÷[5×6]
=360÷30
=12
132>24>12,选项A最大.
故选:A.
8.一集电视剧播放40分钟,晚上8:20开始到晚上( )结束.
A.8:40
B.9:00
C.21:00
【分析】已知开始时间晚上8:20和播放的时间40分钟,求结束时刻,用开始时刻晚上8:20加上经过时间40分钟,即可得解.
【解答】解:晚上8时20分+40分=9时,即到晚上9时结束,
晚上9时等于晚上21:00;
故选:C.
9.正方形的边长增加2厘米,周长增加( )厘米.
A.4
B.8
C.16
【分析】根据正方形的特征,4条边的长度都相等,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解决问题.
【解答】解:因为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所以一个正方形的边长增加2厘米,它的周长就会增加8厘米.
故选:B.
10.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78米,宽是15米,长是( )米.
A.63
B.39
C.24
【分析】根据长方形的周长公式:c=(a+b)×2,那么a=c÷2﹣b,把数据代入公式解答即可.
【解答】解:78÷2﹣15
=39﹣15
=24(米)
答:长是24米.
故选:C.
二.填空题(共6小题)
11.在算式□23÷56,要使商是两位数,方框里最小填 6 ,要使商是一位数,方框里最大填 5 .
【分析】根据整数除法法则,除数是两位数时,看被除数的前两位是否大于等于除数,大于等于时商在第二位,小于时商在下一位,此题可解.
【解答】解:□23÷56的商是两位数时,□可以填6、7、8、9,所以最小填6;
商是一位数时,□可以填1、2、3、4、5,所以最大填5.
故答案为:6;5.
12.一本书有183页,小华计划每天读6页,大约要 30 天读完.
【分析】用总页数除以每天看的页数就是看的时间,然后把183看作180估算即可.
【解答】解:183÷6≈180÷6=30(天)
答:大约要30天读完.
故答案为:30.
13.光明小学的教学楼在操场的西南面,那么操场在教学楼的 东北 面.
【分析】方向是相对的,光明小学的教学楼在操场的西南面,是以操场为观测中心,教学楼在西南面;操场在教学楼的哪面,是以教学楼为观测中心,操场在东北方向.
【解答】解:光明小学的教学楼在操场的西南面,那么操场在教学楼的东北面;
故答案为:东北.
14.把200﹣40=160、160÷8=20这两道算式写成一道综合算式是 (200﹣40)÷8 .
【分析】200﹣40=160、160÷8=20先用200减去40求出差,再用求出的差除以8即可.
【解答】解:把200﹣40=160、160÷8=20这两道算式写成一道综合算式是
(200﹣40)÷8.
故答案为:(200﹣40)÷8.
15.1时= 60 分
180秒= 3 分
1分40秒= 100 秒
240分= 4 时.
【分析】根据1时=60分
60秒=1分;把1分40秒换算成秒,先把1分换算成秒,用1乘进率60,得数再加上40.
【解答】解:1时=60分
180秒=3分
1分40秒=100秒
240分=4时
故答案为:60,3,100,4.
16.一个长方形的长是6分米,宽是长的一半,它的周长是 18分米 .
【分析】先利用长方形的长6分米,求出宽是6÷2=3厘米,再代入周长公式C=(a+b)×2,计算即可解答.
【解答】解:6÷2=3(分米)
(6+3)×2=18(分米)
答:它的周长是18分米
故答案为:18分米.
三.判断题(共5小题)
17.808÷4的商是22. × .(判断对错)
【分析】用竖式计算808除以4,求出商,再根据题意进行判断即可.
【解答】解:808÷4=202
故答案为:×.
18.西北风就是从西往北吹的风. × (判断对错)
【分析】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西北风就是从西北吹来的风,据此判断即可.
【解答】解:据分析可知:
西北风就是从西北吹来的风,是从西北往东南吹的风,所以题干的说法是错误的.
故答案为:×.
19.6×4÷6×4=1 × (判断对错)
【分析】6×4÷6×4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出结果,再与1比较即可判断.
【解答】解:6×4÷6×4
=24÷6×4
=4×4
=16
16>1
原题计算错误.
故答案为:×.
20.80秒就是8分钟. × .(判断对错)
【分析】把80秒换算成秒,用80除以进率60.
【解答】解:80秒=1分;
所以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21.周长相等的两个长方形,它们的长和宽也一定相等. × .(判断对错)
【分析】长方形的周长相等,则两长方形的长与宽之和相等.而同一个和可以分解成不止一组的加数.
【解答】解:当周长为12厘米时,一条长与宽的和就是6厘米,
则这个长方形的长、宽可以为4厘米、2厘米,也可以为5厘米、1厘米.
所以长和宽不一定相等.
故答案为:×.
四.计算题(共2小题)
22.直接写得数
350÷70=
85÷5=
52÷2=
96÷32=
85÷17=
76÷19=
360÷3=
180÷60=
900÷45=
800÷40=
51÷17=
100﹣80÷4=
【分析】根据整数除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解答,多步计算的注意运算顺序.
【解答】解:
350÷70=5
85÷5=17
52÷2=26
96÷32=3
85÷17=5
76÷19=4
360÷3=120
180÷60=3
900÷45=20
800÷40=20
51÷17=3
100﹣80÷4=80
23.计算图形的周长
【分析】(1)根据正方形的周长公式C=4a,代入数据解答;
(2)此图形的周长可以看为边长为24米正方形的周长,再加上两条4米的线段,由此根据正方形的周长公式解答即可.
【解答】解:45×4=180(米)
答:正方形的周长是180米.
24×4+4×2
=96+8
=104(米)
答:此图的周长是104米.
五.解答题(共6小题)
24.电视中说:在科技节的14天期间,我市参观各种科技展览的人数达252万人,平均每天有多少万人参观展览?
【分析】根据除法的意义可知,用总人数除以天数即得平均每天有多少万人参观展览.
【解答】解:252÷14=18(万人),
答:平均每天有18万人参观展览.
25.修一条路,20人工作5天修路2400米,平均每天每天修多少米?
【分析】先用修路的总长度除以20人,求出每人5天修多少米,再除以5天,即可求出平均每人每天修多少米.
【解答】解:2400÷20÷5
=120÷5
=24(米)
答:平均每天每天修24米.
26.李老师给同学们买服装,13件T恤用了728元,15条裤子用了525元,一件T恤比一条裤子贵多好元?
【分析】根据总价÷数量=单价,分别求出一件T恤与一条裤子的价格,然后再相减即可.
【解答】解:728×13﹣525÷15
=56﹣35
=21(元).
答:一件T恤比一条裤子贵21元.
27.学校买来30套桌椅,桌子的单价是椅子的2倍,椅子单价是40元,买来桌子比椅子多多少元?
【分析】椅子单价是40元,桌子的单价是椅子的2倍,也就是40的2倍,即40×2=80元,那么买来一张桌子比一把椅子多80﹣40=40元,30套共多30个40元,即40×30.
【解答】解:(40×2﹣40)×30
=(80﹣40)×30
=40×30
=1200(元).
答:买来桌子比椅子多1200元.
28.三年级的学生去茶园里劳动.女生有89人,男生有103人.4名学生分成一组,一共可以分成多少组?
【分析】女生有89人,男生有103人,那么三年级一共有89+103=192人,4名学生分成一组,192里面有几个4,就可以分成几组,即192÷4.
【解答】解:(89+103)÷4
=192÷4
=48(组).
答:一共可以分成48组.
29.王老师带一笔钱买每支12元的钢笔,能买14支,还余下8元.如果他用这笔钱去买计算器的话,只能买4只,还余下4元.求计算器每只多少元?
【分析】王老师带一笔钱买每支12元的钢笔,能买14支,还余下8元,根据乘法的意义,先求出买14支钢笔的钱数,再加上余下的钱数,就是王老师共有(12×14+8)元,又如果他用这笔钱去买计算器的话,只能买4只,还余下4元,先根据减法求出买4只计算器的钱,再根据除法的意义,即可求出计算器每只多少元.
【解答】解:(12×14+8﹣4)÷4
=(168+8﹣4)÷4
=172÷4
=43(元);
答:计算器每只43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