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钓鱼的启示精美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13.钓鱼的启示精美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10-24 17:48: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65张PPT。13.钓鱼的启示 鲈鱼,又称花鲈、寨花、鲈板、四肋鱼等,俗称鲈鲛,体长可长达60多厘米,侧扁,口大,下颔突出。银灰色,背部和鱼鳍上有黑斑。以鱼虾为食,生长快,肉嫩味美。栖息于近海,也进入淡水,早春在咸淡水交界的地方产卵。为了保证鲈鱼的繁衍,产卵期间禁捕。 原来这篇课文所写的是渔期结束的那个夜晚发生的事情,即当天是鲈鱼的禁渔期,过了12点的那一天可以允许钓鲈鱼了。本课节选自美国的一位著名的建筑师詹姆斯·勒菲斯特的一篇短文,叫《做得对做得好—天知地知》
美国的禁渔期 鲈鱼味美肉鲜,人类需求量大,所以捕捞量也很大。鲈鱼早春时节在咸淡水交界的地方产卵时,为了合理保证鲈鱼的繁衍,由于鲈鱼的繁殖能力很差,所以在鲈鱼生育期间禁止打捞,故此在此期间就叫鲈鱼禁捕日。为了让鲈鱼更好的产卵,美国 政府规定,每年的12月到次年的2 月,为鲈鱼的禁渔期。每年的10—11月份为盛渔期,开放捕捞的那一天,叫鲈鱼捕捞开放日。 “中国的禁渔期”:
5月1日至次年1月31日为青鱼禁渔期.
6月20日至8月20日为毛蚶(hān)禁渔期.
4月15日至5月31日为淡水湖区与水库禁渔期 .
一.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关键的词句,体会作者的心理变化。
3、理解父亲告诫我的话。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理解父亲为什么一定要“我”把钓到的鲈鱼放回湖里。
2、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培养学生的语感。
教学难点:
感悟作者从这件事得到的启示,体会表达方法。 鲈鱼 鱼饵 操纵
鱼鳃 翕动 皎洁
嘴唇 沮丧 抉择
告诫 实践
(lú) (ěr) (zòng) (sāi) (xī) (jiǎo) (chún) (jǔ) (jué) (jiè) (jiàn) 读一读yīsàngyuèhuògāncéng 翕动:翕,收敛。(嘴唇)一张一合。沮丧:灰心失望。涟漪:细小的波纹。告诫:警告劝戒。皎洁:(月亮)明亮而洁白。抉择:挑选,选择。(长辈对晚辈,上级对下级的。) 捕捞 鱼饵 辉映 剧烈
操纵 摆脱 鱼鳃 争辩
皎洁 乞求 沮丧 旅途
诱惑 告诫 实践 启示
银光闪闪 小心翼翼
不容争辩 依依不舍读一读读词语,说说我是怎样钓鱼的。
放好鱼饵 举起鱼竿 抛出钓线
溅起涟漪 鱼竿剧抖 大鱼上钩
小心翼翼 熟练操纵 鱼跃不停
啪啪作响 筋疲力尽 拉鱼上岸剧烈 —( ) 熟练—( )
清楚—( ) 诱惑—( ) 猛烈清晰娴熟熟练—( ) 争辩—( )
清楚—( ) 诱惑—( )生疏沉默
引诱
模糊劝阻阅读课文1、想一想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2、课文可以分成几部分?
事情发展顺序:起因+经过+结果 三十四年前的一个夜晚,我在家附近的湖中钓到一条大鲈鱼,但因为离开放捕捞还差两个小时,父亲要求我放掉那条鲈鱼,虽然不理解但我最终依依不舍地放掉了它,父亲的教育让“我”从中获得了终生的启示的故事。
读1~9自然段,总结这件事的主要内容。提问题:谁?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干了什么?
结果怎么样?思考问题:
  课文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钓鱼 放鱼 启示
(1-3)(4-9)(10-11)课文可以分成几部分?
课文可以分成几部分?
还可以这么分:回忆钓鱼的往事(1-9自然段)
得到的启示(10-11自然段)还可以这么分:2、课文写了哪两部分内容?回忆钓鱼的往事(1-9自然段)

得到的启示(10-11自然段)读课文1—3自然段解决以下问题1、找出描写景色的句子。
2、找一找作者是如何钓鱼的词。
3、找出我和父亲钓到鱼时高兴的语句。 晚霞辉映的湖面上溅起了一圈圈彩色的涟漪。不一会儿,月亮升起来了,湖面变得银光闪闪。描写景色的句子 过了好长时间,鱼竿突然剧烈地抖动了一下,一定是个大家伙上钩了。我小心翼翼地一收一放,熟练地操纵着。 也许是鱼想摆脱我的鱼钩,不停
地甩动着鱼尾并跳跃着,湖面上不时发出 “啪啪”找一找作者是如何钓鱼的词。
的声音,溅起不少水花。 我等那条鱼挣扎得筋疲力尽了,迅速把它拉上岸来。 啊,好大的鱼! 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鲈鱼。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着。 1. 啊,好大的鱼!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鲈鱼。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着。(1)你觉得有多大,用手势比画一下。 (2)如果此时此刻,你是作者,你最想干什么? (3)此时此刻,你是怎样的心情?作者的心情怎样? 读课文4—9自然段(小组讨论)1、找出父亲和儿子对话的语句分角色朗读。3、找出父亲与儿子心理变化的词语。2.请大家找出“我”不愿意放鱼的句子,用“_____”在文中划出来。(1)分角色朗读
爸爸:“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 (平静)
孩子: “爸爸!为什么?”(急切)
爸爸:“你还会钓到别的鱼的。”(平静)
孩子:“可是不会钓到这么大的鱼了。” (委屈) 请大家找出“我”不愿意放鱼的句子,用“_____”在文中划出来。1、“爸爸,为什么?”我急切地问道。
2、“可是不钓到这么大的鱼了。”我大声争辩着,哭出了声。3、我抬头看了一下四周,到处都是静悄悄的,皎洁的月光下看不见其他人和船的影子。我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父亲。 4、我慢慢地把鱼钩从大鲈鱼的嘴唇上取下来,依依不舍地把它放回湖里。
读句子,说说”我“不想放掉鲈鱼的理由。 过了好长时间,鱼竿突然剧烈地抖动了一下,一定是个大家伙上钩了。我小心翼翼地一收一放,熟练地操纵着。 也许是鱼想摆脱我的鱼钩,不停地甩动着鱼尾并跳跃着,湖面上不时发出“啪啪”的声音,溅起不少水花。 理由1:这条鱼是“我”好不容易才钓到的。 读句子,说说”我“不想放掉鲈鱼的理由。 啊,好大的鱼! 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鲈鱼。理由2:鲈鱼这么大,这么美,很诱惑人。 读句子,说说”我“不想放掉鲈鱼的理由。 我抬眼看了一下四周,到处都是静悄悄的,皎洁的月光下看不见其他人和船的影子。我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父亲。理由3:周围没有人,不会受到批评。 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然后把目光转向了我:“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   “爸爸!为什么?”我急切地问道。   “你还会钓到别的鱼的。”父亲平静地说。   “可是不会钓到这么大的鱼了。”我大声争辩着,竟然哭出了声。 得意—( )—( )
—( )急切乞求委屈—( )依依不舍找出儿子心理变化的词语。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 。
“爸爸!为什么?”我急切地问道。

“可是不会钓到这么大的鱼了。”我大声争辩着,哭出了声。
我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父亲。
我慢慢地把鱼钩从大鲈鱼的嘴唇上取下来,依依不舍地把它放回湖里。
委屈 父亲划着了一根火柴,看了看手表,这时是
晚上十点,距离开放捕捞鲈鱼的时间还有两个小时。 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然后把目光转
向了我: “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 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他在想些什么?请你写下来。 我又抬头看了一下四周,到处都是静悄悄的,皎洁的 月光下看不见其他任何人的影子,我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父亲。
儿子:四周没有人,有谁知道呢?我们还是不放吧?
父亲:孩子,正因为没有人看见你的行为,你更应该把鱼放呢。否则,你就自己欺骗了自己。
儿子:我这一次不遵守,下一次遵守不就行了吗?
父亲:有第一次就必然有第二次,你必须把鱼放回湖里。想象我和爸爸的对话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
你把它放回湖里去。说说哪句用得好 4.我慢慢地把鱼钩从大鲈鱼的嘴唇上取下来,依依不舍地把它放回湖中。(1)朗读指导,读出作者的依依不舍。 (2)你就是作者,你得到了什么? (3)作者的选择题有没有做完?
(面对选择,进退两难)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小组讨论: 当我钓到一条又大又美的鲈鱼时,我心想:(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父亲让我把鲈鱼给放了的时候,我会想:(2)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我依依不舍地把鱼放了之后,我又会想:(3)______________________发挥想象力,想象我当时是怎样想的。 “我”好不容易钓到一条大鱼,父亲却让“我”放掉,他是不喜欢吗?你觉得父亲的做法对吗?父亲是不是有点傻? 假如当时父亲让我把鱼带回家,我以后再遇到这种事可能会怎么做呢?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然后把目光转向了我:“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得:      )
“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有两层意思。
一、父亲也很喜欢这条漂亮的大鲈鱼(鱼大、漂亮)
二、正因为大鲈鱼这么漂亮可爱,所以从情感上说父亲也舍不得放掉它,“好一会儿”是因为父亲也在经历道德的考验:放,还是不放?
父亲为什么一定要“我”把钓到的鱼放回湖里去?父亲做得对不对?“捕捞开放日的前一个夜晚”,“距离开放捕劳鲈鱼的时间还有两个小时”。
父亲要“我”把鲈鱼放回湖里中,是让“我”从小养成守纪的习惯,父亲做得对。
必须,一定,没得商量 “中国的禁渔期”:
5月1日至次年1月31日为青鱼禁渔期.
6月20日至8月20日为毛蚶(hān)禁渔期.
4月15日至5月31日为淡水湖区与水库禁渔期 .
启示 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联系课文理解句子
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
起来却很难。  
捕捞的时间没到,把钓到的鲈鱼留着,就是错误的;而把鲈鱼放回湖里,就是正确的。道德认识、道德抉择就是这么简单。
是:对,正确,应该;非:错,不对,不该。还有两小时 应该放 四周没人 不想放 是非 父亲曾告诫我的话: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但是实践起来却很难。要是人们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一是道德是非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二是必须从小时候开始,处处严格教育,事事严格要求,才能成为有道德的人。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 作者可能遇到什么“鱼” ?他为什么都能这样做?
他每次都会怎样做?
读课文10—11自然段△ 我再没有钓到过像三十四年前那个夜晚所钓到的那样大的 。
△ 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 。鱼(大鲈鱼)“鱼”读课文10—11自然段金钱名利地位还指吸引人的,让人喜欢的事物,形形式式的诱惑,
如那些暂时能带来一点方便的事、一点好处的事。
转眼间三十四年过去了。当年那个沮丧的孩子,已是一位著名的建筑设计师了。我再没有钓到过像三十四年前那个夜晚所钓到的那样大的鱼。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
鱼相似的诱惑人的 “鱼”。当我一次次地面临道德抉有感情地读下面的句子择的时候,就会想起父亲曾告诫我的话: 道德只是
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 一个人
要是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
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捕捞鲈鱼的时间没到,把钓到留着,就是错误,把鲈鱼放回湖里,就是正确的。道德认识、道德抉择就是这么简单。从作者放鲈鱼回湖心情的沮丧,可以看出实践之难。实践道德,就需要放弃个人利益。道德只是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含义: “当年那个沮丧的孩子,已是一位著名的建筑师了。”正因为那晚的“沮丧”,正因为父亲对“我”的严格就教育,使“我”以后在面临道德抉择的时候有足够的力量战胜自我,这是“我”日后成为著名建筑师的重要原因。
△ 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这句话的意思是在日常生活中,有一些需要遵守的规范以及标准,表面上看起来只是简单的对错、正误,说着容易,但做起来就不那么简单了。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学校里考试,老师给多了分数,没人知道;买东西时,售货员多找了钱,是否归还呢;过马路红灯时,周围没人,冲还是等呢……) 你得到什么启示? 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但是实践起来却很难。要是人们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三十四年前那个月光如水的夜晚,给我留下了永久的回忆和终生的启示。 朗读下面的句子,回答问题。1、“永久的回忆”指的是什么?
2、“终生的启示”指的是什么?
作者回忆了三十四年前那个月光如水的夜晚,自己和爸爸在湖中的小岛上钓鱼和放鱼,并从中获得启示的事情。
1、“永久的回忆”指的是什么?
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
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这样严格
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2、“终生的启示”指的是什么? 钓鱼不仅给了作者启示,也给了我们启示,让
我们也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写写自己从这件事中受
到的启示吧!(诗歌、名言、短文、谚语等等。)
衡量一个人的真正品格,是看他在知道没有人
发觉的时候做些什么。 ----孟德斯鸠(法国伟大的启蒙思想家 )
清白纯洁是高尚人格的本质,我们一生没有恶
毒污秽的思想,就是最大的光荣。小结抵制诱惑战胜自我教师寄语: 道德是一支彩色铅笔,为我们的人生添光添彩;道德是茫茫大海中的一只小船,带领我们走向成功的彼岸。生活中,道德无处不在,让我们一起发现道德,争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作业1、搜集一些名人或身边的人遵守道德规范的故事,在小组或班级内开个故事会。
2、摘抄文中描写月色优美的词句。
3、根据文章内容写一句格言,作 为自己的座右铭。 钓鱼 放鱼 启示 辩哭 求 放 举 抛板 书 设 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