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比的应用》练习
1、填空题。
1、五年级一班和二班共78人,一班和二班的人数比是7:6,一班( )人,二班( )人。
2、甲、乙、丙三个数的平均数是60。甲、乙、丙三个数的比是3︰2︰1。甲、乙、丙三个数分别是( )、( )、( )。
3、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度数的比是2︰1,这两个锐角分别是( )度,( )度。
4、一种喷洒庄稼的药水,农药和水的质量比1∶150,现有3kg农药,需要加( )千克水。
二、解答题
1、把一条彩带剪成三段,第一段长5米,占这条彩带的 ,另外两段彩带的长度比是3:7,另外两段彩带各长多少米?
2、平平和琳琳的年龄比是5:3,如果琳琳12岁,平平多少岁?
3、一种什锦糖是由水果糖、奶糖、软糖按5:3:2混合而成的。
(1)如果先称20千克的水果糖,奶糖与软糖各需多少千克?
(2)如果先称出15千克的奶糖,水果糖与软糖各需多少?
4、一个长方形周长是66cm,长与宽的比是4:7。长方形的长、宽各是多少厘米?
5、大、小两桶水共重2.7千克,大桶的水用去0.2千克后,剩下的水与小桶内水的重量比是3 :2。求大、小桶里原来各装水多少千克?
6、盒子里有三种颜色的球,黄球个数与红球个数的比是2 :3,红球个数与白球个数的比是4 :
5。已知三种颜色的球共175个,红球有多少个?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42 36
解析:因为一班和二班的人数比是7:6,所以一班和二班的总分数是13,根据总数是84,可以求出每份数是13,因此可以计算出一班42人,二班36人。
2、90 60 30
解析:甲、乙、丙三个数的平均数是60,总数就是180,又因为甲、乙、丙三个数的比是3︰2︰1,所以三者的总份数是6,计算得到每份就是30。所以根据甲、乙、丙三叔的比,可以计算出甲乙丙三数分别是90、60、30。
3、60 30
解析: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的度数和是90度,根据他们度数的比是2︰1,可以计算出他们的度数分别是60和30度。
4、450
解析:因为农药和水的质量比1∶150,现在农药是3千克,扩大了3倍,水也要扩大3倍,即150×3=450kg。
二、解答题
1、5÷=25(米) 3+7=10 (25-5)×=6(米) (25-5)×=14(米)
答:另外两条彩带分别是6米和14米。
解析:根据第一段长5米,占这条彩带的 ,可求出彩带的总长25米。剩下两条彩带的长度和就是20米。根据他们的比是3:7,可以求出他们的长度分别是6米和14米。
2、5×(12÷3)=20(岁)
答:平平20岁。
解析:根据平平和琳琳的年龄比是5:3,二琳琳是12岁,相当于比的后项火大了4倍,前项也应该扩大4倍,可以求出平平的年龄。
3、(1)20÷5=4 3×4=12(千克) 2×4=8(千克)
答:奶糖需12千克,软糖需8千克。
解析:根据水果糖、奶糖、软糖的比为5:3:2,现在20千克水果糖,相当于第一项扩大了4倍,其他项也应该扩大相应的倍数,计算得到奶糖需12千克。软糖需8千克。
(2)15÷3=5 5×5=25(千克) 5×2=10(千克)
答:水果糖需要25千克,软糖需10千克。
解析:据水果糖、奶糖、软糖的比为5:3:2,现在15千克奶糖,相当于第二项扩大了5倍,其他项也应该扩大相应的倍数,计算得到水果糖需25千克。软糖需10千克。
4、66÷2=33(cm) 33×=12(cm) 33×=21(cm)
答:长方形的长12厘米、宽是21厘米。
解析:根据一个长方形周长是66cm,则长与宽的和是33,根据长和宽的比是4:7,可以求得长是12厘米,宽是21厘米。
5、2.7-0.2=2.5(千克) 2.5×=1.5(千克)
1.5+0.2=1.7(千克) 2.5×=1(千克)
答:大桶里原来装水1.7千克、小桶里装水1千克。
解析:根据题意大、小两桶水共重2.7千克,大桶的水用去0.2千克,可得现在两桶水的和是2.5千克,根据剩下的大桶水与小桶内水的重量比是3 :2,可以求出现在大桶水2.5千克,原来就是2.7千克。小桶水1千克。
6、2:3=8:12 4:5=12:15 黄球:红球:白球=8:12:15
红球:175×=60(个)
答:红球有60个。
解析:根据黄球个数与红球个数的比是2 :3,红球个数与白球个数的比是4 :5,可以求出黄球:红球:白球=8:12:15。再根据他们的总数是175个,红球占总数的,可以求出红球60个。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第四单元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比的应用 单元 第四单元 学科 数学 年级 六年级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按一定比来分配一个数的意义;2)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结构特点及解题方法。2、过程与方法 在自主探索中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并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最终解决问题。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比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深刻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 掌握解答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步骤。
难点 掌握解题的关键。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讨论导入。1、小组讨论:春天到了同学们积极参加植树活动。五、六年级共接到84棵的植树任务。如果你是这次活动的组织者,你打算怎样分配任务 学生讨论展示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展示分配方案:方案1: 平均分配任务。 方案2: 五年级学生小,让五年级少植一些。方案3: 六年级学生面临毕业学习紧张让六年 级少植一些。 方案4 :如果两个年级的学生人数同样多,就 平均分配任务。如果人数不同样多就按人数多少分配任务。你觉得那种分配方案合理?出示按比分配的植树问题。春天到了,同学们积极参加植树活动。五、六年级按植树棵数的比是3:4来共同完成84棵的植树任务。五、六年级各植树多少棵?师讲解:在日常生活或者生产中,常常需要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来分配。这种分配的方法通常叫做按比分配。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按比分配的应用题怎样给解决。板书课题。老师找了一些生活中按比分配的例子,你见过吗?1)地球上的淡水含量与地球上水总量的比 是3:100。2)我们喝的鲜橙多中橙汁与水的比是1:9。3)妈妈做米饭时米与水的比是1:3。4)一杯咖啡奶,咖啡和奶的比是2:9。你还能说出那些按比分配? 学生讨论,汇报。学生讨论思考。学生倾听老师展示的例子,说出自己知道的生活中的按比分配的情况。 让学生感觉数学来源于身边的生活。让学生明白因为两个班的人数相同可以使用不均分,但人数不同不能使用平均分。让学生感觉到数学来源于生活,还要还原与生活。
讲授新课 一、学习按比分配的应用题的写法。1、出示稀释液。这是某种清洁剂浓缩液的稀释瓶,瓶子上标明的比表示浓缩液和水的体积比。按照这些比,可以配置不同浓度的稀释液。课件展示什么是稀释液,按什么比例配比。2、出示54例题2。1)思考: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1:4表示什么?2)学生思考讨论。展示回答。3)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总结:条件1:稀释液共500ml;条件2:浓缩液和水的体积比是1:4; 1:4表示什么?问题:浓缩液和水的体积分别是多少?师: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展示解决问题的方法。1)首先是朱迪给我们带来了她的解法,我们一起看。展示方法一:总份数:1+4=5每份数:500÷5=100(ml)浓缩液:100×1=100(ml)水:100×4=400(ml)2)其次,尼克也不示弱,带来了他的解法。总份数:1+4=5 浓缩液:500× =100(ml)水: 500× =400(ml)他们的解法对吗?来检验一下。 浓缩液体积:水的体积=400:100=4:1小组讨论:已知总数和各部分数的比,怎样求各部分数?学生总结、讨论。展示汇报。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总结解题方法。方法一:A 根据比先求出总份数。B 求出一份是多少。C 再求出几份是多少。D 答题并检验。方法二:A 根据比先求出总份数。B 求出各部分数占总数的几分之几。C 运用分数乘法列式计算,求出各部分数。D 答题并检验。师:你觉得哪种方法用的顺手你就用哪种方法来解决问题。做一做。某妇产医院上月新生婴儿303名,男女婴儿如之比是51:50。上个月新生男、女婴各有多少人?四、课堂练习。1、用84厘米长的铁丝围成一个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度比是3:4:5。三角形的三条边各长多少厘米?2、男工有40人,男工与女工的比是4:5,女工有多少人? 3、男工与女工的比是3:5,女比男多4人,男、女各多少人? 4、一批图书有1200本,把其中的 分给低年级,余下的按4:5分给中、高年级,低、中、高年级各几本? 5、爸爸和王叔叔合作出资做生意,爸爸出资8000元,王叔叔出资4000元,一年后共盈利3000元,爸爸和王叔叔各分得多少钱? 学生自己读课件 内容,理解稀释液的概念。学生思考讨论,解决问题。学生认真观看,学习新知。学生讨论,汇报展示。学生仿照例题,对完成做一做,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生独立完成。学生独立完成。学生独立完成。学生独立完成。学生独立完成。 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理解概念,为解决按比分配的应用题做准备。学生自主思考,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让学生养成专心听讲的习惯。培养学生的总结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团结协作的能力。。巩固练习已知总数和各部分数的比,怎样求各部分数的应用题的解法,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将比拓展的三个数,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练习变形题,巩固所学知识。练习变形题,巩固所学知识。练习变形题,巩固所学知识。练习变形题,巩固所学知识。
课堂小结 师: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我学会了已知总数和各部分数的比,怎样求各部分的数。
作业布置 练习十二第3、9、10、11题
板书 比的应用方法一:总份数:1+4=5 每份数:500÷5=100(ml)浓缩液:100×1=100(ml)水:100×4=400(ml)方法二:总份数:1+4=5 浓缩液:500× =100(ml)水: 500× =400(ml)检验:浓缩液体积:水的体积=400:100=4:1答:浓缩液的体积是100ml,水的体积是400ml。
教学反思 比的应用,如果简单提出这个问题,学生会一头雾水。因此,就如何分配树苗问题我让学生展开讨论。学生通过讨论找出合理的分配方法,从而引出按比分配的概念。并通过举出生活中的铒离子来巩固这一概念。同时通过动画片中的动物解题方法,来引起学生的兴趣,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1张PPT)
比的应用
数学人教版 六年级上 第四单元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教学目标
导入新课
春天到了同学们积极参加植树活动。五、六年级共接到84棵的植树任务。如果你是这次活动的组织者,你打算怎样分配任务
小 组 讨 论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方案1: 平均分配任务。
方案2: 五年级学生小,让五年级少植一些。
方案3: 六年级学生面临毕业学习紧张让六年
级少植一些。
方案4 :如果两个年级的学生人数同样多,就
平均分配任务。如果人数不同样多就
按人数多少分配任务。
你觉得下列哪种分配方法合理?
方案4比较合理。
教学目标
导入新课
春天到了,同学们积极参加植树活动。五、六年级按植树棵数的比是3:4来共同完成
84棵的植树任务。五、六年级各植树多少棵?
在日常生活或者生产中,常常需要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来分配。这种分配的方法通常叫做按比分配。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生活中的按比分配情况
1、地球上的淡水含量与地球上水总量的比
是3:100。
你还能说出那些按比分配?
2、我们喝的鲜橙多中橙汁与水的比是1:9。
3、妈妈做米饭时米与水的比是1:3。
4、一杯咖啡奶,咖啡和奶的比是2:9。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这是某种清洁剂浓缩液的稀释瓶,瓶子上标明的比表示浓缩液和水的体积比。按照这些比,可以配置不同浓度的稀释液。
浓缩液
水
稀释瓶
稀释液
1:1
1:2
1:3
1:4
浓缩液与水的体积之比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我按1:4的比配置了一瓶500ml稀释液,其中浓缩液和水的体积分别是多少?
条件1:稀释液共500ml;
条件2:浓缩液和水的体积比是1:4;
问题:浓缩液和水的体积分别是多少?
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1:4表示什么?
稀释液一共五份,浓缩液占1份,水占4份。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总份数:1+4=5
每份数:500÷5=100(ml)
浓缩液:100×1=100(ml)
水:100×4=400(ml)
1:4
我把总体分成5份,先求出每份是多少!
方法一: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总份数:1+4=5
浓缩液:500× =100(ml)
水: 500× =400(ml)
1
5
4
5
1:4
浓缩液占总体的:
1
1+4
方法二: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想一想:1:4到底是哪两个量之间的比?
浓缩液体积:水的体积
=( ):( )
=( ):( )
100
400
1
4
答:浓缩液的体积是100ml,水的体积是400ml。
教学目标
归纳总结
小 组 讨 论
已知总数和各部分数的比,怎样求各部分数?
方法一:
1、根据比先求出总份数。
2、求出一份是多少。
3、再求出几份是多少。
4、答题并检验。
方法二:
1、根据比先求出总份数。
2、求出各部分数占总数的几分之几。
3、运用分数乘法列式计算,求出各部分数。
4、答题并检验。
教学目标
做一做
某妇产医院上月新生婴儿303名,男女婴儿如之比是51:50。上个月新生男、女婴各有多少人?
总份数:51+50=101
男 婴:303× =153(人)
女 婴:303× =150(人)
51
101
50
101
答:男婴有153人,女婴有150人。
教学目标
巩固提升
用84厘米长的铁丝围成一个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度比是3:4:5。三角形的三条边各长多少厘米?
总份数:3+4+5=12
84× =21(cm)
84× =28(cm)
84× =35(cm)
3
12
4
12
5
12
答:三角形的三条边分别长21、28、35厘米。
教学目标
巩固提升
男工有40人,男工与女工的比是4:5,女工有多少人?
总份数:4+5=9
总人数:40÷ =90(人)
女工人数:90× =50(人)
答:女工有50人。
5
9
4
9
教学目标
巩固提升
男工与女工的比是3:5,女比男多4人,男、女各多少人?
每份数:4÷(5-3)=2(人)
男工人数:2×3 =6(人)
女工人数:2× 5 =10(人)
答:男工有6人,女工有10人。
教学目标
巩固提升
一批图书有1200本,把其中的 分给低年级,余下的按4:5分给中、高年级,低、中、高年级各几本?
低年级:1200× =300(本)
中、高年级总份数:4+5 =9
中年级:(1200-300)× =400(本)
高年级:(1200-300)× =500(本)
答:低年级300本,中年级400本,高年级
500本。
1
4
1
4
4
9
5
9
教学目标
巩固提升
爸爸和王叔叔合作出资做生意,爸爸出资8000元,王叔叔出资4000元,一年后共盈利3000元,爸爸和王叔叔各分得多少钱?
两人出资比:8000:4000=2:1
爸爸:3000× =2000(元)
叔叔:3000× =1000(元)
答:爸爸分2000元,叔叔分1000元。
2
3
1
3
教学目标
课堂小结
谈谈你的收获
我学会了已知总数和各部分数的比,怎样求各部分的数。
教学目标
作业布置
练习十二
第3、9、10、11题
谢 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兼职申请: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