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化学沪教版 九年级上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导入新课
常温下铜是固体、二氧化碳是气体、食盐是晶体,金刚石的硬度很大。这些物质为什么性质不一样?构成这些物质的微粒是不是一样的?
因为它们是由不同的微粒构成的
水通电后为什么会生成氢气和氧气?
水是水分子,而氢气是氢气分子、氧气是氧气分子构成的。
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同导致物质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是保持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分子是可以再分的,分子可以分成原子,而原子也可以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有分子、原子和离子
一、分子
化学变化的实质:就是旧分子被打破,原子的重新组合成新分子。
化学变化中原子可以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两个氢原子结合成一个氢分子,两个氧原子结合成一个氧气分子,化学变化中原子没有再被分割。
分子虽小,但也是有质量的和有体积的,如一个水分子约为3×10-26kg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分子不同,化学性质不同。分子变了,化学性质一定变。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同样的几种原子,如果形成了不同的分子,其不同分子的化学性质也不相同。如CO与CO2、O2与O3、SO2与SO3等。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二、原子
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而原子不能分。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又一种基本粒子,常见的金属(铁、铜、汞等)及稀有气体(如氦、氖等)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
原子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人类对原子的认识
原子学说创始人--道尔顿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通过移动硅原子构成的文字
原子操纵术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分子和原子都是肉眼看不见的;
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原子分子的区别: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而原子不可再分
教学目标
归纳小结
原子是一个实心的小球吗?原子还能再分吗?
探究原子的内部结构
英国科学家
卢瑟福
(E.Rutherford,1871~1937)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原子的构成
大多数的α粒子能穿透金箔,说明金原子内部有很大的空间,α粒子一穿而过。
一小部分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路线,发生了偏转。说明原子内部有带正电荷的粒子存在。
有极少部分粒子反弹回去,说明运动中遇到了坚硬的不可穿透的质点,这说明原子中有一个很小的核,因为核很小,所以只有极少数α粒子被反弹回去。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原子是由带正电荷的原子核和带负电荷的核外电子构成。
两者所带电荷量大小相等,电性相反!因此整个原子不带电。
原子核半径约是原子的十万分之一,核外电子在核外空间做高速运动
原子核可以再分,可分为质子和中子,其中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
原子核虽小,但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原子
(不显电性)
原子核
(带正电)
核外电子
(带负电)
质子 (带正电荷)
中子 (不带电)
1、原子的构成
想一想:原子为何不显电性?
He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并不是所有原子核都含有中子
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 原子序数
电子在运动时产生一个向外的离心力,而电子和原子核是相互吸引的,因此电子是跑不出去,也不会吸到一起。
电子在运动的,那他是怎么样运动的呢?
电子在核外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而不是杂乱无章的。电子在核外的运动是排列成一层一层的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为什么电子不会被原子核吸到一起或者是飞出去?
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第一电子层离核最近、能量最低,最多能容纳2个电子。
第一层排满后,电子排在第二层,第二层上最多可容纳8个电子。
第三层上最多可容纳18个电子
……
最外层上最多可容纳8个电子(第一层作为最外层时,最多2个)。
每层最多可容纳2n2个电子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前20号原子结构示意图
氢 氦 锂 铍 硼 碳 氮 氧 氟 氖
H He Li Be B C N O F Ne
钠 镁 铝 硅 磷 硫 氯 氩 钾 钙
Na Mg Al Si P S Cl Ar K Ca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相对原子质量:
以12C原子的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与这一基准的比值。
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
一个该原子的真实质量
12C原子质量 × 1/12
单位:
是一个比值,单位为一,省去不写。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相对分子质量
=构成该分子的各原子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
例1、试求H2O的相对分子质量。
解:水的相对分子质量Mr(H2O)
=Ar(H) ×2+Ar(O) ×1
=1 ×2+16 ×1
=18
答:水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原子失去或者是得到电子形成的微粒
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原子可以变成离子,也可以变成原子,也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离子
阳离子—带正电荷的微粒
阴离子—带负电荷的微粒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离子
Na+
Mg2+
Ca2+
O2-
⑴ 在元素符号的右上角标注离子所带电荷;
⑵ 数字在前,“+”、“-”号在后;
⑶ 离子所带电荷数为1时,1省去不写。
2、书写方法—离子符号
离子符号的写法:
钠离子 镁离子 钙离子 氧离子
新课讲解
2、离子符号的意义
①表示该种离子(一个离子)
②离子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一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③离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离子的个数
3Na+ :3个钠离子;5Cl-:5个氯离子
带正电的阳离子和带负电的阴离子相互吸引,就形成了分子或者是原子。
新课讲解
教学目标
课堂巩固
1、下列微粒中,能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是 ( )
A、H B、H+ C、2H D、H2
2、下图是表示物质分子的示意图,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含有不同质子数的原子,则图中表示单质的是 ( )
A B C D
D
C
3、用化学式或化学符号填空:
(1)铝元素 (2)镁离子 ;
(3) 2个氧分子 (4)两个氢原子 ;
(5)氮气 (6)五氧化二磷 ;
(7)硝酸亚铁 (8)碳酸根离子 ;
教学目标
课堂巩固
Al
CO32-
Mg2+
3O2
2H
2N2
P2O5
Fe(NO3)2
1、一个水分子(H2O)是由2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计算水的相对分子质量。
2、计算O2、CO2、和尿素[CO(NH2)2]的相对分子质量。
课堂巩固
解:水的相对分子质量=1 x 2 +16 x 1 =18
解: Mr(O2)=16 x 2 =32
Mr(CO2)=12 x 1 + 16 x 2 =44
Mr(CO(NH2)2)=12+16+(14+1x2)x2=64
1、构成物质的微粒有__、__、__ 。
2、说出构成下列物质的微粒的名称:
①金刚石 ②氯化钠 ③二氧化碳
3、氢气(H2)燃烧可以生成水(H2O),氢气是由__分子构成的,水是由____构成的。每个氢分子是由______构成的,每个水分子是由__________________构成的,
水中___(有、没有)氢分子,水__(能、不能)燃烧。水分子和氢分子是不同的微粒,所以,水和氢气的化学性质____。
分子
原子
离子
碳原子
氯离子和钠离子
二氧化碳分子
氢气
水分子
两个氢原子
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
没有
不能
不一样
教学目标
课堂巩固
原 子
硫S、铁Fe、氦气He
O2
H2
H2O
NaCl CaO
结合
结合
分解
聚集
物质与构成微粒之间的关系:
离子
得到或失去e
物质
物质
物质
分
子
失去或得到e
巩固提升
课堂小结
谢 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有大把优质资料?一线名师?一线教研员?赶快加入21世纪教育网名师合作团队吧!!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http://www.21cnjy.com/zhaoshang/(共19张PPT)
化学沪教版 九年级上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导入新课
我们每天都生活在物质的世界中,也离不开物质,每时每刻都与物质打交道,这些物质是怎么样构成的?为什么各种物质的性质会不一样?
问题 结论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为什么将硫酸铜晶体研碎
物质是由看不见但真实存在的微粒构成的
为什么将硫酸铜是蓝色,而食盐是白色的?
不同物质由不同的微粒构成,构成物质微粒的不同导致物质具有不同的性质
问题与思考
1、人为什么能闻到花香?
2、构成物质的微粒有那些性质呢?如何验证呢?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观察与思考
1、向烧杯A中加入20mL蒸馏水,滴入2-3滴酚酞试液,得到溶液甲。向溶液甲中滴加1-2滴浓氨水,观察现象。这一实验现象说明了什么?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实验2:在烧杯B中重新配制甲溶液。在烧杯B中加入3-5mL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把两个烧杯罩在一起,观察实验现象。你如何解释产生的现象?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实验现象:
烧杯A:①蒸馏水+酚酞+浓氨水 变红色
烧杯B:浓氨水(无色)
蒸馏水+酚酞(无色)
罩在一起酚酞变红色
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
氨水微粒运动到了酚酞中,使酚酞试液变成红色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结论:1、氨水能使酚酞变红
2、构成物质的微粒在不停运动
氨水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为什么?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问题 结论
问题与讨论
为什么酚酞试液的烧杯变红而浓氨水的烧杯没变红?
微粒的运动快慢不一样
等量的酒精和水涂在手上,酒精干得快
微粒的运动快慢与微粒的种类有关
夏天洗的衣服会比冬天干的快?这又是为什么呢?
温度越高,微粒运动越快。
微粒的运动速度:
1、与温度和物质 种类有关;
2、温度越高,微粒的运动速度越快;
3、不同的物质其微粒运动快慢也不一样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实验探究1:活动与探究
实验操作 体积变化情况 预测结果 测量结果
1、1/2水与1/2水混合
2、1/2酒精与1/2酒精混合
3、1/2水与1/2酒精混合
不变
不变
变小
想一想:上述实验现象说明了什么?
取一根30cm长一端封口的细玻璃管,进行如下操作,预测实验结果并完成下表
新课讲解
温度越高,空隙增大;温度越低,空隙减小.
压强越大,空隙减小;压强越小,空隙增大.
压强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二.微粒的运动与温度有关,那微粒之间间隙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一.构成物质的微粒之间有空隙
1.不同种物质的微粒间隙有所不同
2.同种物质时,液体、固体微粒间隙小,而气体间隙大
微粒间的空隙受 和 的影响.
温度
物质状态的变化微观三维模拟动画
固态
固态 液态
液态 气态
新课讲解
构成物质微粒的种类:
经过长期研究发现构成物质的微粒有三种即:分子、原子、离子。
有的物质是由分子构成,如水、二氧化碳;除了稀有气体,大部分气体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有的是由原子构成,如铁、铜;大部分金属都是由原子构成,稀有气体也是由原子构成。
新课讲解
还有的是由离子构成的,如氯化钠,碳酸钙等,大部分碱、盐等都是由离子构成。
总 结
所有物质都是微粒构成的;
微粒是在不断地运动的,温度越高,微粒的运动速度越快;
微粒之间存在一定的空隙,气体的微粒间间隙比液体、固体大。
构成物质的微粒有三种:分子、原子和离子
物质
1、以下生活、学习经验,不能说明微粒之间有空隙的是( )
A 打气筒能将气体压缩
B 酒精和水混合,总体积变小
C 物体有热胀冷缩的现象
D 海绵能吸水
D
教学目标
课堂巩固
2.为什么大多数物质都有热胀冷缩现象?
物质受热后构成物质的微粒之间空隙变大
3. 在水加热变成水蒸气的过程中微粒间的间隔( )
A.不变 B.增大 C.减小 D.不能确定
B
教学目标
课堂巩固
4、打开食醋瓶盖时,闻到了刺激气味,表明微粒在 ;食盐能溶解在水里,说明构成物质的微粒间 ;在上述的一些变化中,物质的微粒本身_____(填有或没有)变化, 所发生的变化属于________变化
作业:P59、 1 、2 、3 、5
不停的运动
没有
物理
不停的运动
教学目标
课堂巩固
谢 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有大把优质资料?一线名师?一线教研员?赶快加入21世纪教育网名师合作团队吧!!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http://www.21cnjy.com/zhaoshang/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三章练习题
1、有科学家研究发现,氧气可通过高能真空紫外线照射二氧化碳直接产生,该化学反应模型如图所示,关于该反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属于分解反应 B. 反应中的最小微粒是分子
C. 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D. 为制取氧气提供了新方法
2、用“分子的观点”解答下列现象,不正确的是( )
A.水结成冰——分子发生变化 B气体易被压缩——分子间隔大
C水加糖变甜——分子不停地运动 D铁块很难被压缩——分子间存在斥力
3、从分子的角度分析,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
A.吹胀气球——气体分子间的间隔变大
B.缉毒犬能根据气味发现毒品——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C.液氧和氧气都能助燃——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
D.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结合成分子
4、6000L氧气可压缩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这是因为( )
A.分子很小 B.分子在不断运动
C.分子间存在间隔 D.分子可分为原子
5、斯里兰卡的一家报社由于在油墨里添加了香茅精油,而使印出的报纸散发出一股淡淡的清香,同时又能很好地驱走蚊虫,这说明( )
分子很小 B、分子之间有间隔
C、分子可以再分 D、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6、向盛有水的烧杯中加入少量品红,品红在静置的水中扩散。从分子的角度对此现象的正确解释是 ( )
A. 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B.分子是可分的
C.品红分子发生变化 D.分子体积极小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有三态变化,是由于水分子从静止状态变为运动状态
B.煤或石油只要完全燃烧就不会造成空气污染
C.氢氧燃料电池是把氢气和氧气反应的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供人们使用
D.自来水净化中加入明矾的目的是杀菌消毒
8、下列关于分子原子说法错误的是 ( )
A.分子可以构成物质,而原子只能构成分子
B.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裂成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
C.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
D.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9、分子、原子等粒子构成物质。用我们所学的分子、原子的相关知识解释下列现象,正确的是 ( )
墙内开花墙外香,是由于分子在不断运动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水结冰时,分子静止不动
空气中的氧气、二氧化碳经混合,它们的化学性质改变
经过液化、蒸发从空气中得到氮气和氧气的过程属于化学变化
10、建立宏观和微观之间的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
A.水的三态变化——分子的间隔和排列方式发生了改变
B.闻到远处饭菜的香味——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C.水通电分解——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D.夏天钢轨之间的缝隙变小——原子受热时体积变大
11、下列事实的结论或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 )
A.水烧开后易把壶盖冲起——说明温度升高分子会变大
B.公园的桂花开放时满园飘香——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C.酸碱中和反应都生成水——实质是H+与OH-结合生成了H2O
D.铝制品有抗腐蚀性能——实质是铝表面生成了致密的氧化膜起保护作用
12、切开成熟的芒果可闻到特殊香味这说明? ( )
A. 分子质量很小 B. 分子体积很小 C. 分子在不断运动 D. 分子间有间隔
13、取一滤纸条,等间距滴入10滴紫色石蕊溶液,装入玻璃管中,然后从玻璃管的两端同时放入分别蘸有浓氨水和浓盐酸的棉球,并迅速封闭两端管口,很快可观察到管内有白烟产生,待白烟消失后还可观察到如下图所示的现象。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氨水和盐酸都属于易挥发性物质 B.该过程中没有化学反应发生
C.所有气体分子的运动速率都相同 D.图示黑点表示石蕊溶液变成了红色
14、如图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x元素信息不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碳的化学性质活泼 B.X表示N2
C.氧原子的质子数是8 D.三种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相同
15、受损元素周期表中某元素的残留信息如图所示,根据残留信息得出的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该元素是金属元素,原子序数为11
B.该元素符号为Mg
C.该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D.该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16、图中是钠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钠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钠的原子序数为11 B.钠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
C.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2.989 D.化学反应中,钠原子易得电子
17、元素周期表中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下:
A b c d e
(1)上述结构图中的X= 。
(2)硅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上图中与其化学性质相似的元素是 (填元素符号)。
(3)根据图示信息,确定一个水分子中所含电子总数为 。
18、M元素的一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为
(1)M元素组成的单质是空气的成分之一,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则该单质是
(2)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其最外层电子数有关,若x=9,M元素与下列 (填序号)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
(3)若x=7,M元素的这种粒子与上图中的一种粒子相互作用形成化合物,这种化合物由粒子构成,写出该化合物的化学式
19、(1)重铬酸钾(K2 Cr2O7)中Cr元素的化合价为 。
(2)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下列物质由分子直接构成的是 ,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 ,离子直接构成的是 。
①氧气 ② 镁 ③氯化钠 ④二氧化碳
(3)硬水是指含较多 的水,鉴别硬水和软水的最简便方法是加入 。
20、 今年科学家成功制备了一种含有铱元素(Ir)的带一个正电荷的离子(四氧化铱正离子)。结构模型如图所示,则该离子的符号为 ,其中铱元素的化合价是 。
21、 用化学用语填空
(1)两个氮原子 (2)铁离子
(3)小苏打 (4)标出三氧化硫中硫元素的化合价
22、用正确的化学用语填空:
(1)硅的元素符号 (2)2个锂原子
(3)3个铝离子 (4)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
23、根据你对元素知识的认识,请在横线上依次填写有关铝元素的5个信息:
24、(1)掌握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关键,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①氩元素 ;②氯酸钾中的阳离子 ;
③氯化铝 ;④2个五氧化二磷分子 .
“Fe2+”中数字“2”表示的意义是 .
24、K2MnO4中Mn元素的化合价是( )
A.+4 B.+5 C.+6 D.+7
25、亚硝酸钠(NaNO2)是一种有毒的工业用盐,NaNO2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 )
A.﹣3 B.+3 C.+4 D.+5
26、高铁酸钾(K2FeO4)是一种高效多功能净水剂.在高铁酸钾中K为+1价,O为﹣2价,则Fe的化合价是( )
A.+2 B.+3 C.+6 D.﹣6
27、NaClO2广泛用于造纸工业,NaClO2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
A.﹣1 B.0 C.+3 D.+5
28、(化学式为C2H6S)易挥发,有蒜臭味,人对该气味极其敏感,下列有关乙硫醇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乙硫醇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2
B.乙硫醇中C、H、S三种元素的质量比是2:6:1
C.硫元素的质量分数是×100%
D.在管道煤气中添加微量乙硫醇,目的是及时发现煤气泄漏
29、下图1是氧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图2是该元素形成的一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1)在元素周期表中氧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
(2)图2所示粒子为 (填“离子”或“原子”)
(3)由氧元素组成的一种气体单质可以支持燃烧,写出实验室制取该气体的一个化学方程式
参考答案
1.B 2.A 3.A 4.C 5.D 6.A 7.C 8.A 9.A 10.D 11.A 12.C 13.A 14.A
15.B 16.D
17.(1)5 (2)c (3)10
18.(1)氧气(或O2) (2)② (3)Mg3N2
19.(1)+6;(2)①④;②;③;(3)硬水"是指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肥皂水(取一杯热水,倒入肥皂水,轻轻搅拌。水面上出现泡沫的为软水,水面上出现浮渣的为硬水,浮渣越多,水的硬度越大。)
20. IrO4+ +9
21.(1)2N (2)Fe3+ (3)NaHCO3 (4)O3
22.(1)Si(2)2Li(3)3Al3+(4)H2O
23. 3;金属;失;+3;Al2O3
24.C 25.B 26. C 27. C 28.B
29. 8;离子;2KMnO4 = K2MnO4 + MnO2 + O2↑
加热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