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语文粤教版必修1教学课件:第13课《沙田山居》 (1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17-2018学年语文粤教版必修1教学课件:第13课《沙田山居》 (19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10-24 19:53: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9张PPT。第13课 沙田山居《乡愁》-余光中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这首诗表达的是作者对祖国大陆的深情。它的作者就是今天我们要介绍的余光中先生。走



中 余光中,福建永春人,1928年生于南京,1952年台湾大学外文系毕业。1985年迄今在高雄市中山大学外文系任教,并担任文学院长长6年。余光中作品多,风格多变,近年在内地出版的诗选、散文选、评论选、翻译等书,近20种。他的《乡愁》一诗传遍华人世界,他的《乡愁四韵》与《民歌》等,亦颇流行。散文如《听听那冷雨》与《我的四个假想敌》等亦屡入选集,并收进两岸的教科书中。碧湛湛( ) 夏圭( ) 玄( )奥 绸缪( ) 浩淼( )
樯桅( ) 赫( )然 阒( )黑 天籁( ) 峭峻( ) 朝暾( ) 肩膂( ) 崦嵫( ) 余曛( ) 眈眈( ) 肘腋( ) 盘踞( ) 耳蒙( ) 夐( )远 联袂( )
氤氲( ) 纤( )毫 蹂躏( )
奔踹( ) 摇曳( ) 蟠蜿( ) 桓( )景 huánpánwānyèchuàiróulìnxiānyīnyūnmèixiòngmēngjùzhǒuyèdānxūnyānzīlǚtūnqiào jùnlàiqùhèqiáng wéimiǎochóu móuxuánguīzhàn基础积累词语解释
黢qū黑: 很黑。
肩膂lǚ:脊骨。
氤氲yīnyūn:形容烟或气很盛。
蹂躏róulìn:践踏,比喻用暴力欺压、侮辱或 侵害。
敻xiòng远:远,辽阔。
迤逦y?l?:曲折连绵。基础积累 快速浏览课文以“站在阳台上看山景”为线索。全文描写的对象是作者在香港九龙半岛沙田的一处居住环境——在阳台上看到的景色。蕴含着作者的乡愁。找出这篇文章以什么为线索,写了什么内容?
香港地图沙田山居给各段标上段号,快速阅读全文,概括每自然段内容:
第二自然段:海天相映第三自然段:山中奇景第四自然段:山居幻景第五自然段:雾中仙姿第六自然段:风中秀色第七自然段:人为骚音第一自然段:山居概貌全文整篇写景,山居所见到的不同时间不同空间的景物可以说是千变万化,形式是中“散”的,可凝聚其中的却是一种挥之不去的悠悠情思,这是一种怎样的感情? 是一种思乡之情,是一种对故土、对祖国的眷恋之情。 本文以哪两种顺序把各种景物组织到一起?以哪一种顺序为主? 海→山→→→→沙田山居山上的云烟海潮风声骚音是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以空间顺序为主。 ┎———————————— ————————————┐空间顺序(2)(2)(3 - 4)(5)(6 - 7)(7)边愁乡愁 爱国情怀┖—------------------------———----------————┘阅读第一自然段: “18个月,也就是说,重九的陶菊已经两开,中秋的苏月已经圆过两次。”该句用了什么修辞?既用典又有意象。 用了陶渊明和苏东坡的典,而这“菊”这“月”不是一般的菊和月了,是一种具有特殊意味的意象了。这两个典故,给人以想象的空间:作者是沉醉于陶令东篱下的“悠然”,还是牵萦着苏子月明“千里共婵娟”的梦幻?(韵味绵长)。由于巧妙的用典,使精彩的描写充满了浓郁的趣味,渲染了动人的氛围。欣赏第二自然段: 第二段写景中用得最多的修辞手法是什么?举例说明这样运用的作用是什么?拟人手法。 ①“海与山绸缪在一起,分不出,是海侵入了山间,还是山诱俘了海水,只见海把山围成了一角角的半岛,山呢,把海围成了一汪汪的海湾。”如:作用:这样把山当人写,把景物写活了,似乎有了人的七情六欲,就更有自然亲切的感受。②“山色如环,困不住浩淼的南海。” 作用:一个“困”字不但写尽了山的环抱状态,而且还带出读者对南海浩荡烟波的无尽联想。③“到了夜深,所以的山影黑沉沉都睡去……撼人的节奏撼我的心血来潮。” 作用:将山、灯、海全部比拟作人,却又比人更有气势,加之以双声叠韵词的运用,语调铿锵,诵之琅琅上口。欣赏第三自然段: 作者主要描绘了山的神态。课文中说“山是禅机深藏的高僧,轻易不开口的……相看两不厌。”(第三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因为“我成了山人”,远离了俗世的纷扰,所以我眼里的山也就像看透世间变化的高僧一样,只静观而不语,有一种超然的神韵,又有一种与我两相知的默契。怎样理解文章最后一段写道:“海潮与风声,即使撼天震地,也不过为无边的静加注荒情与野趣罢了。”作者身居山上,但心怀人世间,他魂牵梦绕的是边愁乡愁,是祖国、民族。因此让他心动神往的是来自大陆的声音。 文章以五行诗结束全篇。联系全文看,这五行诗表达的意思是什么? 作者以一首诗收尾,照应开头,使含蓄的在整篇文章中的思想感情明朗化,令读者回味全文,与作者产生感情共鸣。 课文小结:全文以“站在阳台上看山景”为线索,细腻描绘居室四周海水群山变幻莫测的景色,突出“好景虽美而乡愁难遣”的主题。永远的思乡情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