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化学反应速率
1、在2L的恒容容器中,充入1molA和3molB,并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A(g)+3B(g)2C(g);经3s后达到平衡,测得C气体的浓度为0.6mol·L﹣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用A表示反应的速率为0.1
mol·L﹣1·s﹣1
B.用B表示反应速率为0.4
mol·L﹣1·s﹣1
C.3s时生成C的物质的量为1.2mol
D.3s时B的浓度为0.6mol·L﹣1
2、下列四个数据都表示合成氨的反应速率,其中速率代表同一反应的是( )
①V(N2)=0.3mol/(L·min)
②V(NH3)=0.9mol/(L·min)
③V(H2)=0.6mol/(L·min)
④V(H2)=0.0225mol/(L·s)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3、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可逆反应,A跟B反应生成C,反应速率v(A)、v(B)、v(C)之间存在以下关系:v(B)=3v(A),v(c)=2v(A),3v(C)=2v(B)则该反应可以表示为( )
A.A+BC
B.2A+2B3C
C.A+3B2C
D.3A+B2C
4、在一定条件下,将A2和B2两种气体通入1L密闭容器中,反应按下式进行:
xA2+yB2
2C(气),两秒种后反应速率如下V(A2)=0.4mol/(L·s),V(B2)=1.2
mol/(L·s),
V(C)=
0.8mol/(L·s)
.则该x和y的值分别为(
)
A.2和3
B.3和2
C.3和1
D.1和3
5、在容积为2升的密闭容器中,有反应mA(g)+nB(g)pC(g)+qD(g),经过5分钟达到平衡,此时,各物质的变化为A减少了a
mol·L-1,B的平均反应速率VB=a/15mol·L-1·min-1,C增加了2a/3
mol·L-1,这时若增加系统压强,发现A与C的百分含量不变,则m︰n︰p︰q为(
)
A.1︰1︰1︰1
B.1︰3︰2︰2
C.1︰3︰2︰1
D.3︰1︰2︰2
6、一定温度下,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4A(s
)+3B(g)2C(g)+D(g),经2min,B的浓度减少0.6mol·L﹣1.对此反应的反应速率的表示,正确的是( )
①在2min末的反应速率,用B表示是0.3mol·L﹣1·min﹣1
②反应的过程中,只增加A的量,反应速率不变
③用A表示的反应速率是0.4mol·L﹣1·min﹣1
④分别用B、C、D表示的反应速率其比值为3:2:1.
A.①②
B.③
C.①
D.②④
7、某温度下,在2L密闭容器中投入一定量的A、B发生反应:3A(g)
+
bB
(g)
cC(g)
ΔH=-Q
kJ·mol-1(Q>0)。12s
时达到平衡,生成C的物质的量为0.8mol,反应过程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前12s内,A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25mol·L-1·s-1
B.12s后,A的消耗速率等于B的生成速率
C.化学计量数之比b
:c=1
:2
D.12s内,A和B反应放出的热量为0.2Q
kJ
8、NH3和纯净的O2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4NH3(g)+3O2(g)2N2(g)+6H2O(g)现向一容积不变的2L密闭容器中充入4mol
NH3和3mol
O2,4min后,测得生成的H2O占混合气体体积的40%,则下列表示此段时间内该反应的平均速率的式子,正确的是( )
A.v(N2)═0.225
mol/(L·min)
B.v(H2O)═0.375
mol/(L·min)
C.v(O2)═0.225
mol/(L·min)
D.v(NH3)═0.450
mol/(L·min)
9、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X(g)+3Y(g)
2Z(g),若X、Y、Z起始浓度分别为c1、c2、c3(均不为0),平衡时X、Y、Z的浓度分别为0.1mol·
L-1、0.3mol·
L-1、0.08mol·
L-1,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c1:c2的值不能确定
B.平衡时,Y和Z的生成速率之比为3:2
C.0.28mol·L-10.56mol·L-1
D.c1的取值范围为0<c1<0.14
mol·L-1
10、Ⅰ.某温度时,在2L容器中,某一化学反应中A、B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由图中数据分析得:
(1)在4min末时,A、B的物质的量浓度c(A)
c(B),从0~4min内A、B的物质的量浓度变化量△c(A)
△c(B)(以上填“>”“<”或“=”).
(2)从反应开始至4min时,A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
(3)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Ⅱ.将等物质的量的A、B混合放于2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3A(g)+B(g)X
C(g)+2D(g).经5min后测得D的浓度为0.5mol·L﹣1,c(A):c(B)=3:5,v(C)=0.1mol·L﹣1·min﹣1.
则:(1)X=
.
(2)前5min内B的反应速率v(B)=
.5min时A的转化率为
.
11、在一定条件下,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将2mol
L气体和3mol
M气体混合,发生如下反应:2L(g)+3M(g)xQ(g)+3R(g),10s末,生成2.4molR,并测得Q的浓度为0.4mol·L﹣1.计算:
(1)10s末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2)前10s内用M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为
.
(3)化学方程式中x值为
.
(4)在恒温恒容条件,往容器中加入1mol氦气,反应速率
(增大、减小、不变)。
(5)在恒温恒压条件,往容器中加入1mol氦气,反应速率
(增大、减小、不变).
12、向一个2
L的密闭容器中通入a
mol气体A与b
mol气体B,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以下反应:
xA(g)+yB(g)
pC(g)+qD(g)。已知:平均反应速率vC=(1/2)vA;反应至2
min时,A的浓度减少了1/3,B的物质的量减少了a/2
mol,有a
mol
D生成。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2
min内,vA=__________,vB=__________;
(2)化学方程式中,x=__________、y=__________、p=__________、q=__________;
(3)如果其他条件不变,将容器的容积变为1
L,进行同样的实验,则与上述反应比较,反应速率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3-2
化学平衡2
1、反应NH4HS(S)NH3(g)+H2S(g)在某一温度下达到平衡,下列各种情况中,能使平衡发生移动
A.减少部分NH4HS固体
B.压强温度不变充入少量Ar
C.容积、温度一定、充入He
D.增加部分NH4HS固体
2、(双选)下列事实中,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
A.新制氯水中加CaCO3后,溶液漂白性增强
B.反应:H2(g)+I2(g)2HI(g)
达平衡后,增大压强,气体颜色变深
C.盛有NO2、N2O4混合气体的烧瓶置于冰水中,气体颜色变浅
D.2SO2+O22SO3在常压下进行
3、将1molH2(g)和2molI2(g)置于某2L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温度下发生反应:
H2(g)+I2(g)2HI(g)△H<0,并达到平衡,HI的体积分数ω(HI)随时间变化如图(Ⅱ)所示.若改变反应条件,ω(HI)的变化曲线如图(Ⅰ)所示,则改变的条件可能是( )
A.恒温恒容条件下,加入适当催化剂
B.恒温条件下,缩小反应容器体积
C.恒容条件下升高温度
D.恒温条件下,扩大反应容器体积
4、在一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
A和1mol
B发生如下反应:2A(g)+B(g)xC(g),达到平衡后,C的体积分数为w%;若维持容器体积和温度不变,以0.6mol
A、0.3mol
B和1.4mol
C为起始物质,达到平衡后,C的体积分数也为w%,则x的值为( )
A.5
B.4
C.3
D.1
5、反应mA(s)+nB(g)pC(g)△H<0,在一定温度下,平衡时B的体积分数(B%)与压强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一定正确的是( )
①m+n>p
②x点表示的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
③n>p
④x点比y点时的反应速率慢
⑤若升高温度,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增大.
A.①②⑤
B.②④
C.①③
D.①③⑤
6、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反应CO2(g)+3H2(g)CH3OH(g)+H2O(g)△H<0达到平衡后,改变某一条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增加H2的浓度,可提高CO2转化率
B.升高温度,可提高CO2转化率
C.升高温度,正反应速率减小,逆反应速率增加,平衡逆向移动
D.改用高效催化剂,可增大反应的平衡常数
7、利用反应:2NO(g)+2CO(g)2CO2(g)+N2(g)△H=746.8kJ·mol﹣1,可净化汽车尾气,如果要同时提高该反应的速率和NO的转化率,采取的措施是( )
A.降低温度
B.增大压强同时加催化剂
C.升高温度同时充入N2
D.及时将CO2和N2从反应体系中移走
8、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xA(g)yB(g)+zC(g),平衡时测得C的浓度为0.5mol·L﹣1,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的容积压缩到原来的一半,再次达平衡时,测得C的浓度为0.9mol·L﹣1.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
A.x<y+z
B.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C.A的转化率变大
D.C的体积分数变大
9、已知反应:①PCl5
(g)
PCl3(g)+Cl2(g) ②2HI(g)
H2(g)+I2(g) ③2NO2(g)
N2O4(g),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化学平衡时,反应物的转化率均是α%。若保持各反应的温度和容器的体积都不改变,分别加入一定量的各自的反应物,重新达到平衡时,反应物的转化率( )
A.均不变
B.①增大、②不变、③减小
C.均增大
D.①减小、②不变、③增大
10、在一定条件下,反应A2+
B22AB
△H=QkJ/mol的反应时间与生成物AB的质量分数(AB%)的关系如图所示,其中a、b为不同温度时的反应曲线(其他条件不变),c为在t3时刻开始缩小容器容积(温度不变)的变化曲线。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H>0
B.AB一定是气体物质
C.反应温度a低于b
D.A2、B2中最少有一种是气态物质
11、已知在K2Cr2O7的溶液中存在着如下平衡:
Cr2O72﹣(橙色)+H2O2CrO42﹣(黄色)+2H+,加入下列物质能使溶液变为橙色的是( )
A.氨水
B.硫酸
C.NaOH
D.水
12、已知(HF)2(g)2HF(g),△H>0,且平衡体系的总质量[m(总)]与总物质的量[n(总)]之比在不同温度下随压强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温度:T1<T2
B.平衡常数:K(a)=K(b)<K(c)
C.反应速率:Vb>Va
D.当=30g/mol时,n(HF):n(HF)2=2:1
13、研究和开发CO2和CO的创新利用是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双赢的课题.在催化剂作用下,CO可用于合成甲醇:CO(g)+2H2(g)CH3OH(g).
(1)若在恒温恒压的条件下,向密闭容器中充入4mol
CO和8mol
H2,合成甲醇,平衡时CO的转化率与温度、压强的关系如图所示:
①该反应的正反应属于
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②在0.1MPa、100℃的条件下,该反应达到平衡时容器内气体的物质的量为
mol.
(2)若在恒温恒容的条件下,向上述平衡体系中充入4mol
CO,8mol
H2,与(1)相比,达到平衡时CO转化率
(填“增大”,“不变”或“减小”),平衡常数K
(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14、在容积为1.00L的容器中,通入一定量的N2O4,发生反应N2O4(g)2NO2(g),随温度升高,混合气体的颜色变深.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的△H
0(填“大于”或“小于”);100℃时,体系中各物质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在0~60s时段,反应速率v(N2O4)为
mol·L﹣1·s﹣1;反应的平衡常数K1为
.
(2)100℃时达平衡后,改变反应温度为T,c(N2O4)以0.0020mol·L﹣1·s﹣1的平均速率降低,经10s又达到平衡.
①T
100℃(填“大于”或“小于”),判断理由是
.
②列式计算温度T时反应的平衡常数K2:
.
(3)温度T时反应达平衡后,将反应容器的容积减少一半,平衡向
(填“正反应”或“逆反应”)方向移动,判断理由是
.2-3-3化学平衡常数
1.关于化学平衡常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温度一定,一个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不是一个常数
B.两种物质反应,不管怎样书写化学方程式,平衡常数不变
C.温度一定时,对于给定的化学反应,正、逆反应的平衡常数互为倒数
D.浓度商Q2.下列关于化学平衡常数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某特定反应的平衡常数仅是温度的函数
B.催化剂不能改变平衡常数的大小
C.平衡常数发生变化,化学平衡必发生移动
D.化学平衡移动时,平衡常数必改变
3.对于反应C(s)+H2O(g)
CO(g)+H2(g) ΔH>0,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
B.增大体系压强,平衡常数K不发生变化
C.升高体系温度,平衡常数K减小
D.增加C(s)的量,平衡正向移动
4.某温度下,可逆反应mA(g)+nB(g)
pC(g)的平衡常数为K,下列对K的说法正确的是( )
A.K值越大,表明该反应越有利于C的生成,反应物的转化率越大
B.若缩小反应器的容积,能使平衡正向移动,则K增大
C.温度越高,K一定越大
D.如果m+n=p,则K=1
5.某温度下,向容积为1
L的密闭反应器中充入0.10
mol
SO3,当反应器中的气体压强不再变化时测得SO3的转化率为20%,则该温度下反应2SO2(g)+O2(g)2SO3(g)的平衡常数为( )
A.8.0×102
B.1.6×103
C.3.2×103
D.4.0×102
6.在容积为1L的密闭容器里,装有4molNO2,在一定温度时进行下面的反应:2NO2(g)N2O4(g),该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K=0.25,则平衡时该容器中NO2的物质的量为
( )
A.0mol
B.1mol
C.2mol
D.3mol
7.某温度下H2(g)+I2(g)
2HI(g)的平衡常数为50。开始时,c(H2)=1mol·L-1,达平衡时,c(HI)=1mol·L-1,则开始时I2(g)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
A.0.04mol·L-1
B.0.5mol·L-1
C.0.54mol·L-1
D.1mol·L-1
8.已知某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在不同的温度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如示:
t/℃
700
800
830
1
000
1
200
K
1.67
1.11
1.00
0.60
0.38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O(g)+H2O(g)
CO2(g)+H2(g)
B.上述反应的正反应是放热反应
C.如果在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加入CO2和H2各1
mol,5
min后温度升高到830
℃,此时测得CO2为0.4
mol,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D.某温度下,如果平衡浓度符合下列关系式:=,判断此时的温度是1
000
℃
9.某温度下,在一个2
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4
mol
A和2
mol
B进行如下反应:
3A(g)+2B(g)4C(s)+2D(g),反应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测得生成1.6
mol
C,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是K=
B.此时,B的平衡转化率是40%
C.增大该体系的压强,化学平衡常数增大
D.增加B,B的平衡转化率增大
10.一定温度下,反应N2(g)+3H2(g)2NH3(g)的反应热和化学平衡常数分别为ΔH和K,
则相同温度时反应4NH3(g)2N2(g)+6H2(g)反应热和化学平衡常数为( )
A.2ΔH和2K B.-2ΔH和
K2
C.-2ΔH和K-2
D.2ΔH和-2K
11.已知下列反应的平衡常数:H2(g)
+S(s)H2S(g),K1;S(s)+
O2(g)SO2(g),K2
;则反应H2(g)+SO2(g)O2(g)
+H2S(g)的平衡常数是( )
A.K1
+K2
B.K1-K2
C.K1×K2
D.K1/K2
12.等物质的量的X(g)与Y(g)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X(g)+2Y(g)3Z(g)+Q(s) △H>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当容器中X与Y的物质的量之比满足1∶2时反应达到平衡
B.达到平衡时X的转化率为25%,则平衡常数K为9/4
C.达到平衡后,反应速率2v正(Y)=3v逆(Z)
D.达到平衡后,加入Q,平衡逆向移动
13.已知在25℃时,下列反应的平衡常数如下:
①N2(g)+O2(g)2NO(g) K1=1×10-30
②2H2(g)+O2(g)2H2O(g) K2=2×1081
③2CO2(g)2CO(g)+O2(g) K=4×10-9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NO分解反应NO(g)N2(g)+O2(g)的平衡常数为1×10-30
B.根据K2的值可以判断常温下H2和O2很容易反应生成H2O
C.常温下,NO、H2O、CO2三种物质分解放出O2的倾向顺序为NO>H2O>CO2
D.温度升高,上述三个反应的平衡常数均增大
14.高炉炼铁中发生的基本反应之一如下:
FeO(固)+CO(气)Fe(固)+CO2(气) ΔH<0。已知1100℃时,K=0.263。化学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不随浓度和压强的变化而变化。
(1)
其平衡常数可表示为K=________,若温度升高,化学平衡移动后达到新的平衡,平衡常数K值________(本小题空格填写:增大、减小或不变)
(2)1100℃时,测得高炉中c(CO2)=0.025
mol·L-1,c(CO)=0.1
mol·L-1,在这种情况下该反应是否处于化学平衡状态________(选填“是”或
“否”),此时化学反应速率是
v正________v逆(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平衡时,保持容器容积不变,使容器内压强增大,则平衡________
A.一定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B.一定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C.一定不移动
D.不一定移动
(4)欲提高CO的平衡转化率,可采取的措施( )
A.减少Fe
B.增加FeO
C.移出部分CO2
D.提高反应的温度
E.减小容器的体积
F.加入合适的催化剂
15.汽车尾气里含有的NO气体是由内燃机燃烧时产生的高温引起氮气和氧气反应所致:
N2(g)+O2(g)
2NO(g) ΔH>0已知该反应在2
404
℃时,平衡常数
K=6.4×10-3。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 。
(2)该温度下,向2
L密闭容器中充入N2和O2各1
mol,平衡时,N2的转化率是 %(保留整数)。
(3)该温度下,某时刻测得容器内
N2、O2、NO的浓度分别为2.5×10-1
mol·L-1、4.0×10-2
mol·L-1和3.0×10-3
mol·L-1,此时反应 (填“处于化学平衡状态”“向正反应方向进行”或“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理由是 。 2-3-2
化学平衡1
1、已知:N2(g)+3H2(g)
2
NH3(g)
△H
=
-92.4
kJ/mol。一定条件下,现有容积相同且恒容的密闭容器甲与乙:①
向甲中通入1
mol
N2和3
mol
H2,达到平衡时放出热量Q1
kJ;②
向乙中通入0.5
molN2
和1.5
mol
H2,达到平衡时放出热量Q2
kJ。则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
A.92.4>Ql>2Q2
B.92.4=Q1<2Q2
C.Q1=2Q2=92.4
D.Q1=2Q2<92.4
2、在恒容的密闭容器内放入5molSO2和5molO2,在某温度下经过反应生成2molSO3,此时密闭容器内压强是反应前压强的( )
A.2倍
B.1.5倍
C.0.9倍
D.0.5倍
3、已知反应①:CO(g)+CuO(s)CO2(g)+Cu(s)和反应②:H2(g)+CuO(s)Cu(s)+H2O(g)在相同温度下的平衡常数分别为K1和K2,该温度下反应③:CO(g)+H2O(g)CO2(g)+H2(g)的平衡常数为K.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③的平衡常数K=K1/K2
B.反应①的平衡常数K1=
C.对于反应③,恒容时,若温度升高,H2的浓度减小,则该反应的焓变为正值
D.对于反应②,恒温恒容时,若加入CuO,平衡向正向移动,H2的浓度减小
4、某体积可变的密闭容器,盛有适量的A和B的混合气体,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A+3B2C若维持温度和压强不变,当达到平衡时,容器的体积为V升,其中C气体的体积占10%,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①原混和气体的体积为1.2V升;
②原混和气体的体积为1.1V升;
③反应达平衡时气体A消耗掉0.05V升;
④反应达平衡时气体B消耗掉0.05V升.
A.②③
B.②④
C.①③
D.①④
5、一定量混合气体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mA(g)+nB(g)
pC(g),达到平衡后,温度不变,将气体体积压缩到1/2,当达到平衡时C的浓度为原来的1.9倍,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m+n>p
B、A的转化率增加
C、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D、C的体积分数增大
6、一定温度下CO(g)+H2O(g)CO2(g)+H2(g),将CO和水蒸气各1mol放在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后,测得CO2为0.6mol,再通入4mol水蒸气,达到平衡后CO2的物质的量为( )
A.等于0.6mol
B.等于1mol
C.大于0.6mol小于1mol
D.小于0.6mol
7、t℃时,某一气态平衡体系中含有X(g)、Y(g)、Z(g)、W(g)四种物质,此温度下发生反应的平衡
常数表达式为:K=
有关该平衡体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升高温度,平衡常数K增大
B.增大压强,W(g)质量分数增加
C.升高温度,若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变小,则正反应是放热反应
D.增大X(g)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8、—定条件下,对于可逆反应X
(g)
+3Y
(g)
2Z
(g),若X、Y、Z的起始浓度分别为c1、c2、c3
(均不为零),达到平衡时,X、Y、Z的浓度分別为0.lmol/L、0.3mol/L、
0.08mol/L,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c1:c2=3:1
B.平衡时,Y和Z的生成速率之比为2:
3
C.X、Y的转化率相等
D.c1的取值范围为0.04mol/L9、在一个固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加入4mol
A和2mol
B发生反应:2A(g)+B(g)3C(g)+D(g)达到平衡时,C的浓度为Wmol/L,若维持容器体积和温度不变,按下列四种方法改变起始物质,达到平衡后,C的浓度仍为Wmol/L的是(
)
A.8mol
A+4mol
B
B.2mol
A+1mol
B
C.6mol
C+2mol
D+2mol
B
D.6mol
C+2mol
D
10、在300
mL的密闭容器中,放入镍粉并充入一定量的CO气体,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Ni(s)+4CO(g)Ni(CO)4(g),已知该反应平衡常数与温度的关系如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温度/℃
25
80
230
平衡常数
5×104
2
1.9×10-5
A.上述生成Ni(CO)4(g)的反应为放热反应
B.25℃时反应Ni(CO)4(g)Ni(s)+4CO(g)的平衡常数为2×10-5
C.在80℃时,测得某时刻,Ni(CO)4、CO浓度均为0.5
mol·L-1,则此时v(正)>v(逆)
D.80℃达到平衡时,测得n(CO)=0.15mol,则Ni(CO)4的平衡浓度为0.125
mol·L-1
11、对于已建立化学平衡的某可逆反应,当改变条件使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①生成物的百分含量一定增大
②生成物的产量一定增加
③反应物的转化率一定增大
④反应物的浓度一定降低
⑤正反应速率一定大于逆反应速率
⑥使用了适宜的催化剂.
A.②⑤
B.①②
C.③⑤
D.④⑥
12、Ⅰ.在一定条件下,将1.00molN2(g)与3.00molH2(g)混合于一个10.0L密闭容器中,在不同温度下达到平衡时NH3(g)的平衡浓度如图所示.其中温度为T1时平衡混合气体中氨气的体积分数为25.0%。
(1)当温度由T1变化到T2时,平衡常数关系K1___________K2(填“>”,“<”或
“=”),焓变△H___________0.(填“>”或“<”)
(2)该反应在T1温度下5.0min达到平衡,这段时间内N2的化学反应速率为___________,N2的转化率___________;
(3)T1温度下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K1=___________;
(4)T1温度时,若测得高炉中c(N2)=0.5mol/L,c(H2)=0.5mol/L,c(NH3)=0.5mol/L在这种情况下,该反应是否处于平衡状态___________(填是或否),此时反应速率是v正___________v逆;
13、研究氮氧化物与悬浮在大气中海盐粒子的相互作用时,涉及如下反应:
2NO(g)+Cl2(g)2ClNO(g)△H<0,写出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
.
为研究不同条件对反应的影响,:在恒温条件下,向2L恒容密闭容器中加入0.2mol
NO和0.1mol
Cl2,10min时反应达到平衡.测得10min内v(ClNO)=7.5×10﹣3
mol·L﹣1·min﹣1,则平衡后n(Cl2)=
mol,NO的转化率α1=
.其他条件保持不变,反应在恒压条件下进行,平衡时NO的转化率
α2
α1(填“>”“<”或“=”),平衡常数K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若要使K减小,可采取的措施是
.
14、在一个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2molN2和6molH2,发生如下反应N2(g)+3H2(g)2NH3(g)△H<0,5min后平衡测得c(NH)3=0.5mol/L
(1)该条件下此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的表达式K=
.温度升高,则K值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若平衡时,移走1molN2和3molH2,在相同温度下再达平衡时c(NH3)
0.25mol/L.2-2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B
1.为了更好的解决能源问题,人们一方面研究如何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另一方面寻找能源,以下做法不能提高燃料效率的是(
)
A.煤的气化与液化
B.液体燃料呈雾状喷出
C.通入大大过量的空气
D.将煤粉碎
2.当其它条件不变时,下列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与压强变化基本无关的是(
)
A.2NaOH+H2SO4====Na2SO4+2H2O
B.2SO2(气)+O2(气)
2SO3(气)
C.CaCO3(固)
CaO(固)+CO2(气)
D.H2(气)+I2(气)
2HI(气)
3.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0.1mol/L
HCl和与0.1mol/L
H2SO4与20mol/LNaOH溶液反应速率相同
B.
大理石块与大理石粉分别同0.1mol/L盐酸反应速率相同
C.Mg、Al在相同条件下分别与0.1mol/L盐酸反应,其反应速率相同
D.
0.
1mol/LHNO3和0.1mol/L
HCl与相同形状和大小的大理石反应,速率相同
4.在带有活塞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
Fe2O3+3H2==2Fe+3H2O,采取下列措施不能改变反应速率的是
A.将Fe2O3粉碎
B.保持容器体积不变,增加H2输入量
C.充入N2,保持容器内压强不变
D.充入N2,保持容器内体积不变
5.(双选)100mL
6
mol
/
L
H2SO4跟过量锌粉反应,在一定温度下,为了减缓反应进行的速率,但又不影响生成氢气的总量,可向反应物中加入适量的
(
)
A.碳酸钠(固体)
B.水
C.硫酸钾溶液
D.硝酸钾溶液
6.升高温度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原因是(
)
A.增加分子碰撞机会
B.增加分子的能量
C.增加了反应所需的能量
D.增加反应物中活化分子的百分数
7.(双选)硫酸工业中燃烧硫铁矿生产SO2时,同时生成Fe2O3,为提高生成SO2的速率,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
A.把块状矿石粉碎成粉末
B.降低温度
C.增大O2压强,向炉内喷吹O2
D.使用催化剂Fe2O3
8.在CO(g)+H2O(g)
CO2(g)+H2(g)(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反应中,改变下列条件不能使v正增大的是
A.升高温度
B.使用催化剂
C.恒容充入CO
D.增大容器体积
9.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活化分子间的碰撞一定能发生化学反应
②普通分子间的碰撞有时也能发生化学反应
③活化分子比普通分子具有较高的能量
④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
⑤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过程
⑥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活化分子有合适取向时的有效碰撞.
A.①③④⑤
B.②③⑥
C.③④⑤⑥
D.②④⑤
10.等质量的两份锌粉a和b,分别加入过量的稀硫酸中,a中同时加入少量CuSO4,下列图中表示其产生H2总体积(V)与时间(t)的关系正确的是(
)
11.在一定条件下,NO能跟H2发生如下反应:2NO+2H2==N2+2H2O。经研究,上述反应是按以下三步反应依次进行的总反应(括号中是该条件下反应的相对速率):(Ⅰ)2NO+H2==N2O+H2O(慢);(Ⅱ)2N2O==2N2+O2(快);(Ⅲ)2H2+O2==2H2O(更快)。以上总反应的速率主要取决于三步反应中的(
)
A.
(Ⅰ)
B.
(Ⅱ)
C.
(Ⅲ)
D.
(Ⅱ)和(Ⅲ)
12.在恒温恒容的容器中进行反应N2O4(g)
2NO2(g);△H>0,若反应物浓度由0.1mol/L降到0.06mol/L需20s,那么,反应物浓度由0.06mol/L降到0.024mol/L,需反应的时间为
A.等于18s
B.等于12s
C.大于18s
D.小于18s
13.亚氯酸盐(NaClO2)可用作漂白剂,在常温下不见光时可保存一年,但在酸性溶液中因生成亚氯酸而发生分解:5HClO2==4ClO2+H++Cl-+2H2O分解时,刚加入硫酸时反应缓慢,随后突然反应释放出ClO2,这是因为(
)
A.酸使亚氯酸的氧化性增强
B.溶液中的H+起催化作用
C.溶液中的Cl-起催化作用
D.逸出的ClO2使反应的生成物浓度降低
14.氯酸钾和亚硫酸氢钾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ClO3-+3HSO3-==3SO42-+Cl-+3H+,已知该反应的速率随溶液酸性的增强而加快。右图为用ClO3-在单位时间内的物质的量浓度的变化来表示该反应速率的速率—时间图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反应开始时速率增大可能是c(H+)增大引起的
B.纵坐标为v(H+)的速率—时间曲线与图中曲线能完全重合
C.后期反应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反应物浓度减小
D.图中阴影部分“面积”为t1至t2时间内的ClO3-的物质的量浓度的减小值
15.反应3Fe(S)+4H2O(g)====Fe3O4(s)+4H2(g),在一可变的容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试回答:
①增加Fe的量,其正反应速率的变化是
(填增大、不变、减小,以下相同)
②将容器的体积缩小一半,其正反应速率
,逆反应速率
。
③保持体积不变,充入N2使体系压强增大,其正反应速率
,逆反应速率
。
④保持压强不变,充入N2使容器的体积增大,其正反应速率
,逆反应速率
。
16.某化学反应2AB+D在四种不同条件下进行,B、D起始浓度为0。反应物A的浓度(mol/L)随反应时间(min)的变化情况如下表:根据数据,完成下列填空:
(1)在实验1,反应在10至20分钟时间内平均速率为
mol/(L·min)。
(2)在实验2,A的初始浓度c2=
mol/L,反应经20分钟就达到平衡,可推测实验2中还隐含的条件是
。
(3)设实验3的反应速率为v3,实验1的反应速率为v1,则v3
v1(填>、=、<),且c3
1.0mol/L(填>、=、<)
高温2-3-1化学反应平衡
1、恒温条件下,可逆反应:2NO(g)+O2(g)2NO2(g)在体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进行,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的是( )
①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O2的同时生成2n
mol
NO2;②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O2的同时生成2n
mol
NO;
③用NO2、NO、O2表示的反应速率的比为2:2:1的状态;④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的状态;
⑤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的状态;
⑥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再改变的状态;
⑦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的状态.
A.①④⑥⑦
B.②③⑤⑦
C.①③④⑤
D.全部
2、在恒容的密闭容器内放入5molSO2和5molO2,在某温度下经过反应生成2molSO3,此时密闭容器内压强是反应前压强的( )
A.2倍
B.1.5倍
C.0.9倍
D.0.5倍
3、已知
X2(g)+Y2
(g)2Z(g),X2、Y2、Z
的起始浓度分别为
0,1mol·L﹣1、0.3mol·L﹣1,0.2mol·L﹣1.在一定条件下,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可能是( )
A.Z
为
0.4mol·L﹣1
B.X
为
0.2
mol·L﹣1
C.Y
为
0.4
mol·L﹣1
D.Z
为
0.3
mol·L﹣1
4、已知299K时,合成氨反应N2(g)+3H2(g)2NH3(g)△H=﹣92.0kJ/mol,将此温度下的1mol
N2和3mol
H2放在一密闭容器中,在催化剂存在时进行反应,测得反应放出的热量为(忽略能量损失)( )
A.一定小于92.0
kJ
B.一定等于92.0
kJ
C.一定大于92.0
kJ
D.不能确定
5、在两个恒容的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两个可逆反应:
甲:C(s)+H2O(g)CO(g)+H2(g);
乙:CO(g)+H2O(g)CO2(g)+H2(g)
现有下列状态:①混合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
②恒温时,气体压强不再改变;
③各气体组成浓度相等;④反应体系中温度保持不变; ⑤断裂氢氧键速率是断裂氢氢键速率的2倍
⑥混合气体密度不变
⑦单位时间内,消耗水质量与生成氢气质量比为9:1
其中能表明甲、乙容器中反应都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A.①②⑤
B.③④⑥
C.⑥⑦
D.④⑤
6、1molX气体跟amolY气体在体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X(g)+aY(g)bZ(g),反应达到平衡后,测得X的转化率为50%.而且,在同温同压下还测得反应前混合气体的密度是反应
后混合气体密度的3/4,则a和b的数值可能是( )
A.a=1,b=1
B.a=2,b=1
C.a=2,b=2
D.a=3,b=3
7、某体积可变的密闭容器,盛有适量的A和B的混合气体,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A+3B2C若维持温度和压强不变,当达到平衡时,容器的体积为V升,其中C气体的体积占10%,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①原混和气体的体积为1.2V升;②原混和气体的体积为1.1V升;
③反应达平衡时气体A消耗掉0.05V升;④反应达平衡时气体B消耗掉0.05V升.
A.②③
B.②④
C.①③
D.①④
8、在一定温度下,发生如下反应:N2(g)+3H2(g)2NH3(g),起始时,充入的N2和H2的物质的量分别是3.0mol和6.0mol,2min后反应达到平衡,平衡时NH3的物质的量与H2的物质的量相等,已知容器的容积为5.0L且不可变,试回答下列问题:
(1)其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
①氨的生成速率与氨的分解速率相等
②断开1个N≡N键的同时有6个N﹣H键生成
③N2、H2、NH3的体积分数不再变化
④气体的总压强不变
⑤N2、H2、NH3分子数之比为1:3:2
⑥N2、H2和NH3的浓度相等
⑦v(N2)=v(H2)
⑧v正(N2)=v逆(H2)
⑨混合物的密度不变
⑩混合物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
A、①③④⑤⑦⑩
B、①③④⑧⑩
C、①③④⑤⑧⑩
D、全部
(2)从反应开始到达到平衡用N2表示该反应的速率为:
mol·L﹣1·min﹣1.
(3)平衡时H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mol·L﹣1.
(4)H2的转化率是
.
(5)平衡时混合气体中NH3的体积分数是
%(保留一位小数).
9、某温度时,在2L的密闭容器中,X、Y、Z(均为气体)三种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1)由图中所给数据进行分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反应从开始至2分钟,用Z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v(Z)=
;
(3)2min反应达平衡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比起始
时
(填增大、减小或无变化,下同);混合气体密度比
起始时
.
(4)将a
mol
X与b
mol
Y的混合气体发生上述反应,反应到某时刻各物质的量恰好满足:n
(X)=n
(Y)=n
(Z),则原混合气体中a:b=
.
(5)下列措施能加快反应速率的是
.
A.恒压时充入He
B.恒容时充入He
C.恒容时充入X
D.及时分离出Z
E.升高温度
F.选择高效的催化剂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升高温度改变化学反应的限度
B.已知正反应是吸热反应,升高温度,正反应速率加快,逆反应速率减慢
C.化学反应的限度与时间长短无关
D.化学反应的限度是不可能改变的
E.增大Y的浓度,正反应速率加快,逆反应速率减慢.
10、t℃时,将2mol
SO2和1mol
O2通入体积为2L的恒温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2SO2(g)+O2(g)2SO3(g),2min时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此时测得反应物O2还剩余0.2mol,请填写下列空白:
(1)从反应开始到化学平衡,生成SO3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平衡时SO2转化率为
.
(2)下列叙述能证明该反应已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
A.容器内压强不再发生变化
B.SO2的体积分数不再发生变化C.容器内气体原子总数不再发生变化
D.相同时间内消耗2n
mol
SO2的同时消耗n
mol
O2E.相同时间内消耗2n
mol
SO2的同时生成n
mol
O2
(3)t1℃时,若将物质的量之比n(SO2):n(O2)=1:1的混合气体通入一个恒温恒压的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时,混合气体体积减少了10%.SO2的转化率为
.2-4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常温下,放热反应一般能自发进行,吸热反应都不能自发进行
B.NH4HCO3(s)═NH3(g)+H2O(g)+CO2(g)△H=+185.57
kJ mol﹣1,能自发进行,原因是体系有自发地向混乱度增加的方向转变的倾向
C.因为焓变和熵变都与反应的自发性有关,因此焓变或熵变均可以单独作为反应自发性的判据
D.在其他外界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使用催化剂,可以改变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碳酸铵分解是吸热反应,根据焓判据判断能自发分解
B.多次洗牌以后,扑克牌的毫无规律的混乱排列的几率大,越混乱,熵值越大
C.水总是自发地由高处往低处流,这是一个自发反应
D.室温下水结成冰是自发过程
3.实验证明,多数能自发进行的反应都是放热反应。对此说法的理解正确的是( )
A.所有的放热反应都是自发进行的
B.所有的自发反应都是放热的
C.焓变是影响反应是否具有自发性的一个重要因素
D.焓变是决定反应是否具有自发性的惟一判据
4.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H<0的反应均是自发反应
B.自发进行的反应一定能迅速进行
C.冰在室温下自动熔化成水,这是熵增的过程
D.高锰酸钾受热分解是一个熵减小的过程
5.下列反应过程中,△H>0且△S>0的是( )
A.CaCO3(s)═CaO(s)+CO2(g)
B.NH3(g)+HCl(g)═NH4Cl(s)
C.4Al(s)+3O2(g)═2Al2O3(s)
D.H2SO4(aq)+Ba(OH)2(aq)═BaSO4(s)+2H2O(l)
6.金属锡的冶炼常用焦炭作还原剂:SnO2(s)+2C(s)═Sn(s)+2CO(g),反应过程中能量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该反应的△H、△S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H<0△S<0
B.△H>0△S<0
C.△H<0△S>0
D.△H>0△S>0
7.当化学反应的△H<0,△S>0时,反应一定能自发进行.下列反应属于该情况的是( )
A.2H2+O2=2H2O
B.CaCO3=CaO+CO2↑
C.Zn+2HCl=ZnCl2+H2↑
D.NH4HCO3=NH3↑+CO2↑+H2O
8.已知:△G=△H-T△S,△G为自由能变化,△H为焓变,T为热力学温度,△S熵变。当△G<0时反应能自发进行,△G>0时反应不能自发进行。据此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熵变大于零的反应肯定能自发进行
B.焓变小于零的反应肯定能自发进行
C.焓变大于零的反应肯定不能自发进行
D.焓变小于零且熵变大于零的反应一定能自发进行
9.下列各式表示的变化中,熵变(△S)最大的是(
)
A.2H2O
==
2H2
+
O2
B.C2H5OH(l)
==
C2H5OH(s)
C.Fe
+
S
==
FeS
D.CO2
+
2NaOH
==
Na2CO3
+
H2O
10.某化学反应ΔH=-122
kJ·mol-1,ΔS=231
J·mol-1·K-1,则此反应在下列哪种情况下可自发进行( )
A.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自发进行
B.在任何温度下都不能自发进行
C.仅在高温下自发进行
D.仅在低温下自发进行
11.水的三态的熵值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Sm表示1
mol物质的熵值)(
)
A.Sm(s)>Sm(l)>Sm(g)
B.Sm(l)>Sm(s)>Sm
(g)
C.Sm(g)>Sm(l)>Sm(s)
D.Sm(s)=Sm(l)=Sm(g)
12.下列自发反应可用焓判据来解释的是( )
A.2N2O5(g)===
4NO2(g)+O2(g) ΔH=+56.7kJ·mol-1
B.(NH4)2CO3(s)===NH4HCO3(s)+NH3(g) ΔH=+74.9kJ·mol-1
C.2H2(g)+O2(g)===2H2O(l) ΔH=-572kJ·mol-1
D.CaCO3(s)===CaO(s)+CO2(g) ΔH=+178.2kJ·mol-1
13.关于下列过程熵变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
A.溶解少量食盐于水中,
B.纯碳和氧气反应生成
C.H2O(g)变成液态水,
D.CaCO3(s)加热分解为CaO和CO2(g),
1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NH4NO3溶于水是自发过程
B.同一种物质气态时熵值最大,液态时次之,而固态时最小
C.借助外力能自发进行的过程,其体系的能量趋向于从高能状态转变为低能状态
D.由能量判据(以焓变为基础)和熵判据组合而成的复合判据,更适合于所有的过程
15.某反应A+B===C+D在低温下不能自发进行,在高温下能自发进行,对该反应过程ΔH、ΔS的判断正确的是( )
A.ΔH
<0 ΔS
>0
B.ΔH
>0 ΔS
>0
C.ΔH
<0 ΔS
<0
D.ΔH
>0 ΔS
<0
16.已知“凡气体分子总数增多的反应一定是熵增大的反应”。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反应中,在任何温度下都不能自发进行的是( )
A.2O3(g)===3O2(g) ΔH<0
B.2CO(g)===2C(s)+O2(g) ΔH>0
C.N2(g)+3H2(g)===2NH3(g) ΔH<0
D.CaCO3(s)===CaO(s)+CO2(g) ΔH>0
17.已知在等温等压条件下,化学反应方向的判据为:
ΔH-TΔS<0 反应能自发进行
ΔH-TΔS=0 反应达平衡状态
ΔH-TΔS>0 反应不能自发进行
(其中ΔH为焓变,ΔS为熵变,T为热力学温度,单位为K)
设反应A(s)===D(g)+E(g) ΔH-TΔS=(-4500+11T)J·mol-1,要防止反应发生,温度必须( )
A.高于409
K
B.低于136
K
C.高于136
K而低于409
K
D.低于409
K
18.已知,一个可逆反应,若正反应为自发过程,则其逆反应为非自发过程,反之,亦然。
(1)已知2CO(g)
CO2(g)+C(s),T=980
K时ΔH-TΔS=0。当体系温度低于980
K时,估计ΔH-TΔS________0(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下同);当体系温度高于980
K时,估计ΔH-TΔS________0。
(2)电子工业中清洗硅片上的SiO2(s)的反应为SiO2(s)+4HF(g)===SiF4(g)+2H2O(g) ΔH(298.15
K)=-94.0
kJ·mol-1 ΔS(298.15
K)=-75.8
J·mol-1·K-1,设ΔH和ΔS不随温度而变化,则此反应自发进行的温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某化学科研小组研究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改变某一条件对反应aA(g)+bB(g)
cC(g)表示的化学平衡的影响,得到如下图像(图中p表示压强,T表示温度,n表示物质的量,α表示转化率,φ表示体积分数)。
分析图像,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像反应Ⅰ中,若p1>p2,则此正反应为________(填“放热”或“吸热”)的反应,也是一个气体分子数_________
(填“减小”或“增大”)的反应,由此判断,此反应自发进行,必须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图像反应Ⅱ中,T1________T2(填“>”、“<”或“=”),该反应的正反应为________(填“放热”或“吸热”)的反应。
(3)在图像反应Ⅲ中,若T1>T2,则该反应能否自发进行__________。2-2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A
1.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内因是
( )
①温度 ②压强 ③催化剂 ④浓度 ⑤反应物本身的性质
A.①②③④⑤
B.⑤
C.①④
D.①②③④
2.下列事实能说明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决定性因素是反应物本身性质的是
( )
A.Cu能与浓硝酸反应,而不与浓盐酸反应
B.Cu与浓硝酸反应比与稀硝酸反应快
C.N2与O2在常温、常压下不反应,放电时可反应
D.Cu与浓H2SO4能反应,而不与稀H2SO4反应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具有较高能量的反应物分子称为活化分子
B.升高温度增大了活化分子百分数
C.催化剂能够改变化学反应途径
D.增大压强能提高活化分子的浓度
4.对于一定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2SO2+O22SO3,改变下列条件,可以提高反应物中活化分子百分数的是
( )
①增大压强 ②升高温度 ③加入催化剂 ④减小反应物浓度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④
5.将盐酸滴到碳酸钠粉末上,能使反应的最初速率加快的是
( )
A.盐酸浓度不变,使用量增大一倍
B.盐酸浓度增加一倍,用量减至一半
C.增大Na2CO3粉末的量
D.把盐酸换为浓硫酸
6.一定量的锌粉和6
mol·L-1的过量盐酸反应,当向其中加入少量的下列物质时,能够加快反应速率,又不影响产生H2总量的是
( )
①石墨 ②CuO ③铜粉 ④铁粉 ⑤浓盐酸
A.①③④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②③⑤
7.把下列4种X溶液,分别加入到4个盛有10
mL
2
mol·L-1盐酸的烧杯中,并加水稀释到50
mL,此时X与盐酸缓缓地进行反应,其中反应速率最大的是( )
A.20
mL,3
mol·L-1
B.20
mL,2mol·L-1
C.10
mL,4
mol·L-1
D.10
mL,2
mol·L-1
8.一定温度下,反应N2+O22NO在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措施不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的是
( )
A.缩小体积使压强增大
B.恒容,充入N2
C.恒容,充入He
D.恒压,充入He
9.反应C(s)+H2O(g)
CO(g)+H2(g)在一可变容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条件的改变对其反应速率几乎无影响的是
( )
A.增加C的量
B.将容器的体积缩小一半
C.保持体积不变,充入H2O(g)
D.保持压强不变,充入N2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某一反应的活化分子百分数是个定值
B.升高温度会加快化学反应速率,其原因是增加了活化分子百分数
C.活化分子之间发生的碰撞一定为有效碰撞
D.对有气体参加的化学反应,若缩小反应容器的体积,可增加活化分子百分数,从而使反应速率增大
11.2007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德国科学家格哈德 埃特尔通过对有关一氧化碳在金属铂表面的氧化过程的研究,发明了汽车尾气净化装置.净化装置中的催化转化器,可将CO、NO、NO2和碳氢化合物等转化为无害的物质,有效降低尾气对环境的危害.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催化转化器中的铂催化剂可加快CO的氧化
B.铂表面做成蜂窝状更有利于提高催化效果
C.在铂催化下,NO、NO2可被CO还原成N2
D.碳氢化合物在铂催化下,被CO直接氧化成CO2和H2O
12.为探究Fe3+和Cu2+对H2O2分解的催化效果,某化学研究小组的同学分别设计了如图甲、乙所示的实验.请回答相关问题:
定性分析:(1)如图甲所示可通过观察
,定性比较得出结论.
(2)有同学提出将FeCl3改为Fe2(SO4)3更为合理,其理由是
.
(3)写出H2O2在二氧化锰作用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定量分析:如图乙所示,以实验时均生成40mL气体为准,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的因素均已忽略.实验中需要测量的数据是:
.
13.已知KMnO4和H2C2O4(草酸)在酸性溶液中会发生如下反应:2KMnO4+5H2C2O4+3H2SO4===K2SO4+2MnSO4+10CO2↑+8H2O,甲、乙两个实验小组欲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设计实验方案如下(实验中所用KMnO4溶液均已酸化):
(1)甲组:通过测定单位时间内生成CO2气体体积的量来比较化学反应速率,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
实验时分液漏斗中A溶液一次性加入,A、B的成分见下表:
序号
A溶液
B溶液
①
2
mL
0.1
mol·L-1
H2C2O4溶液
4
mL
0.01
mol·L-1
KMnO4溶液
②
2
mL
0.2
mol·L-1
H2C2O4溶液
4
mL
0.01
mol·L-1
KMnO4溶液
③
2
mL
0.2
mol·L-1
H2C2O4溶液
4
mL
0.01
mol·L-1
KMnO4溶液,少量MnSO4(催化剂)
该实验探究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素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在反应停止之前,相同时间内针筒中所得CO2的体积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填实验序号)。
(2)乙组:通过测定KMnO4溶液褪色所需时间的长短来比较化学反应速率。
取两支试管各加入2
mL
0.1
mol·L-1
H2C2O4溶液,另取两支试管各加入4
mL
0.1
mol·L-1
KMnO4溶液,将四支试管分成两组(每组各有一支试管盛有H2C2O4溶液和KMnO4溶液),一组放入冷水中,另一组放入热水中,一段时间后,分别混合并振荡,记录溶液褪色所需时间。该实验试图探究________因素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但该组同学始终没有看到溶液完全褪色,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