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狗包弟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小狗包弟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10-25 07:15: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小狗包弟》教案
马街中学
高一语文组
沈小平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作家巴金基本情况,理清全文的思路和主旨。学习拈取生活中的小事,以小见大的构思技巧。
2.过程和方法目标:概述文章内容要点,领会课文中重要语句的含意及文章朴素自然又饱含真情的语言。学会合作探究和添加旁注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认识文本反映的社会现实,能正确认识和理解作者对小狗包弟的感情变化及其原因。感悟巴金言语解剖自己的伟大人格,培养反省和忏悔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把握作者的行文思路和文章主旨,重点理解文章重要语句的含意。了解作者对小狗包弟的感情变化及其原因。
2.教学难点:正确评价作家放弃小狗包弟的行为。
三、教法和学法
1.自主学习(搜集资料,自主思考、主动探究、解决问题)。
2.合作研讨(同学之间、师生之间交流讨论,研读文本)。
四、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冯冀才《100个人的10年》中故事。
通过巴金老先生的一篇文章《小狗包弟》来感受那个特定时期的人们的生活,窥视我们民族这段不被我们熟悉的历史。
二.作家作品介绍
巴金,第一部中篇小说《灭亡》,小说“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
(《家》、《春》、《秋》》)、“抗战三部曲”(《火》之一、之二、之三)。散文集《新声集》《赞歌集》《随想录》(五集)。
三.字词基础
舔舐
作揖
租赁
叱骂
解剖
堕落
舐犊情深
缉毒
修葺
编辑
四.整体感知
这篇文章是一篇叙事性散文,他有一个完整的故事链,有开端、发展、结局和尾声,请大家再次阅读这偏文章看看文章哪些内容是开端,哪些内容又是发展、结局和尾声。
序幕(1自然段)
—一一位艺术家和狗的故事
(借以带出小狗包弟故事)
开端(2自然段)
——小狗包弟的来历
(不是主要内容,故而略述)
发展(3—6自然段)——小狗包弟的一些表现,以及它与家人的亲密关系,突出它的伶俐可爱。
(惟其亲密、伶俐可爱,后惨遭厄运才显得太不合情理,这是蓄势,后面形势逆转,落差极大)
结局(7-9自然段)——小狗包弟惨遭厄运,同时侧面描写“文革”开始后红卫兵们抄家、捉杀小狗的情形。
(为后面的忏悔埋下伏笔)
尾声(10-13自然段)——小狗包弟之死留给作者永久的心灵伤痛(这部分篇幅最长,显然作者事先想好在此充分地表达思想,前面都是为写这一部分作准备、铺垫的)
思考(情感把握):该篇叙写了一个凄婉的故事,描绘了一段复杂的心理历程,溶入了作者的悲欢怨恨之情。仔细品读感受作者的情绪变化。
明确:伤感(艺术家与狗的故事)——欢快(与包弟亲密接触)——忧虑(不知如何安排包弟)——轻松(送走了包弟)——沉重(送走之后心不得安)——歉意(至今心不得安)
五.内容分析
1.为什么文章的开头不直接进入对小狗包弟的描写,而是导出一段艺术家与狗的故事呢?
明确:文章第一自然段写艺术家和狗的故事主要是为了能够引出下文,起到铺垫的作用;而在开头写艺术家和狗的故事,也是为了能将它与巴金和包弟的故事作对比,让人看看在当时的非人的社会,连狗都遭受如此,更何况是人,从而深化了文章所要表现的主题。同时,从对两只小狗命运的描写的差别中,我们还可以体会到作者对包弟蕴含的忏悔之情。
2.
作者通过别人的故事引出自己的故事,那么包弟是如何出现的?作家在介绍包弟的来历和描写人与狗之间的相处时,突出了包弟的什么特点?请大家快速阅读“开端”和“发展”两个部分。(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明确:可爱、聪明、有情义、通人性。
3.作家为何要突出小狗包弟的这些特点?
明确:小狗包弟愈是可爱,愈是聪明,作家的一家人就愈是不忍让它离开。
4.小狗包弟这样的可爱与聪明,为什么它仍然逃脱不了自己的厄运?请大家阅读“结局”这部分。
明确:(小狗包弟成为了包袱、作为礼物却也无法送出)a、日本种的小狗。b、瑞典旧主人。除了这两个原因以外,也反映当时那种人人自危,人人力求自保的社会现实,同时也注定了小狗包弟命运的悲剧性。
5.文章写到这里,作家与小狗包弟的故事就已经结束了,作家一共写了几个故事 (两个)请大家将这两个故事的主人公和情节进行一下对比,看看二者有什么异同。
明确:相同点——主人公都是写人与狗之间的故事。
不同点——前一个故事写狗的忠诚,后一个故事写人的背弃。
通过对比说明了作家自责的必然性和忏悔的必要性。
6.小狗包弟送走后,作家的内心是如何变化的?请同学们阅读一下“尾声”部分,同时思考一下这个问题。
明确:轻松
沉重
自责
问:作家为什么会轻松?明确:包袱解除了,从红卫兵开始上街抄四旧开始,小狗包弟就成了全家人的一个包袱,使他们整日生活在心惊胆战当中,害怕小狗包弟会给他们带来灾难,如今包弟送走了,没有包袱了,自然而然的就轻松了。
问:他为什么会沉重?明确:作家想到了解剖台上的小狗包弟的惨象,进而想到为了自保,自己将相处了七年,有着深厚情谊的包弟牺牲调,心中便产生了深深的愧疚,这种内心的煎熬使他又背上了沉重的包袱。
问:这种包袱使作者不断的自我谴责,哪一句话是表明作家的自责的?明确:“不能保护一条狗……我不能原谅我自己!”
7.都说时间可以改变一切,可是时间能抚平心灵上的创伤吗?齐读最后三个自然段,思考:作家写了时光的流逝,又写了庭院景况的改变,目的是什么?
明确:作家要说的是虽然整整13年过去了,作家所住的庭院也已面目全非,但那种愧疚和自责仍然没有减少一分,反而与日俱增,而且作者认为“这种煎熬不会终结”除非“给自己过去十年的生活作总结,还清心灵上的债”所以作家在76岁高龄,仍然带病书写着心中真诚的忏悔,最后辑成了《随想录》一书。
六、作业布置
思考:作者反映“文革”的现实,为什么只写一条小狗?
七、板书设计
小狗包弟
巴金
楔子——
艺术家与狗的故事
开端——
包弟的来历
发展——
七年相处
结局—一
一朝痛别
尾声——
十年忏悔
第二课时
作业解决:作者反映“文革”的现实,为什么只写一条小狗?
小狗包弟虽小,但也是一条生命,凡有血有肉的善良生命都应得到生存权,并免受侵害。这一观念在今天已经为大多数人所接受,而巴金写作此文是在80年代初,思想境界显然高人一等,表现出先进性、超前性。更重要的是,作者通过一条小狗遭遇,反映“文革”时代任何生命都不能免受侵害的事实,一条狗都保不住命。另外,作者写小狗包弟也是为了表现自己的一段心灵历程,写心灵是主要的,写小狗包弟是次要的。写小狗是写实,写心灵是写虚,按散文的创作规律,写虚必定以写实为基础。
(“……也许因为狗是情义之兽,能与主人同生死,共患难,因此,常常出现在作家笔下。特别是动乱年月,人情殆尽、亲友疏远时,狗的出现,就更衬托出人世间的冷酷与凄凉了。所以我们看到,在大量的描写“文革”生活的作品中,狗,常常成了重要角色,用它们特殊的对主人的忠诚与情义,反照出社会中人的无情的万般世相……”)
一.课堂讨论
1.作者为什么要以歉疚、忏悔作为本文的感情基调?
在那个动乱的年代,多数群众卷入纷争之中,作者属于少数被侵害被侮辱的人,“文革”结束了,国人应该自我反省,而率先反省的竟然是一个无过错的老人!本文的歉疚和忏悔就是作者反省的具体体现,这种特殊的反省能够唤起人们的良心、良知。我们透过本文可以揣测到巴金是一个善良人,他经历了一场浩劫,不仅失去了小狗包弟,而且失去了最亲的亲人萧珊,可他没有怨天尤人,没有用文章作为声讨、控诉的工具(声讨、控诉并非不必要),而是自责、自省,很像道德主义者、良心主义者之所为,这既符合巴金本人的习惯,又能引起读者的深思和自省,引发读者与作者之间的心灵共鸣。
2.对于作家为了自保,而放弃小狗包弟的行为,我们该如何看?
两种意见:一种认为作家的行为是自私的,另一种认为作家的行为可以理解。
这两种意见都有道理,持前一种意见的同学,他们的是非观念和强,能够在大是大非面前摆正自己的心态。而后一种同学,他们则多了一份理解,多了一份同情,我们没有亲历“文革”,对“文革”所知甚少,但是在文章的片断当中,我们仍能够看到社会的动乱,所以我们对于生存在那样的社会当中的身份特殊的作家,也应当给予一定的理解。
3.巴金的忏悔有什么意义?(如何看待巴金的行为)
在文革结束后的一段时间里,几乎没有人为他们的所作所为承担责任,而巴金作为一个受害者却站出来忏悔,这是需要莫大的勇气和力量的,他的这种忏悔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引起了人们对于“文革”思索,所以作家的忏悔具有唤醒人心的作用。
二.“关注社会”
1.德国的忏悔与日本的靖国神社参拜——1970年1月25日,大雪过后东欧最寒冷的一天。刚刚对捷克、波兰进行国事访问后,原西德总理维利 勃兰特冒着凛冽的寒风来到华沙犹太死难者纪念碑下。他向纪念碑献上花圈后,肃穆垂首,毅然双腿下跪,向二战中无辜被纳粹党杀害的犹太人表示沉痛哀悼,并虔诚地为纳粹时代的德国认罪、赎罪。当时的西德总统赫利同时向全世界发表了著名的赎罪书,消息传来,东西方和平人民无不拍手称赞。1971年12月20日,勃兰特因此获诺贝尔和平奖。历届日本政府从首相到阁员,从来没间断过参拜供奉着甲级战犯牌位的靖国神社。对此,包括中国、韩国、朝鲜以及东南亚各国,政府和民间都表示了极大的愤慨。
学生结合材料分组分别就其中一个方面展开讨论然后派代表发言。
甲:牢记历史,不忘国耻。
丙:反省忏悔,重塑形象。
已:发奋图强,把祖国建设成现代化强国。
(从整个人类社会的角度来看,为了避免悲剧的重演或加剧,仅仅依靠国家的强大是不够的,在此之前面我们首先应该忏悔:一个人惟有忏悔自己的罪过才能获得新生;一个民族只有忏悔自己历史上的过失才会远离偏执,专制和野蛮,走向理性与文明;人类惟有忏悔自己的行为才能与自然和谐相处,互存互进。惟有忏悔我们的社会才会走向和谐,人类才会走向美好的大同。)
三.“认识你自己”
1.著名作家冯骥才说:“忏悔可以使人摆脱魔鬼。”虽然我们没有犯下二战时期希特勒和东条英机那样的罪恶,也没有文革时期红卫兵的狂热,但年少轻狂的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肯定曾犯下给人带来深深伤害的过错,我们可以不是不犯错的圣人,但绝不能做不敢承认过错的小人,可以不是人见人爱的天使,但绝不能做众人唾弃的恶魔,请正视和反思我们的“罪过”。以坦诚的心在纸上写下自己的忏悔,直接交给或寄给曾经伤害过的同学、老师、父母、亲戚或朋友等。(教师可以率先反省忏悔然后谈感受)
小结:或许在我们说出隐藏在我们心底那些见不得人的事情的时候,我们羞愧难当、无地自容,但在我们将自己大白于众人拷问完我们的灵魂之后就会发现我们如释重负、内心更和谐、人更真实,其实我们已经完成了一次灵魂的洗礼和人格的升华。希望生活中的我们“一日三省吾身”!
四.课堂总结
巴金是现代中国不多的文学大师、思想家之一,他以丰硕的文学成果以及一生坦荡无瑕圣哲般高贵的人品,向世人证明了爱心的价值、真诚的伟大,以及天才的光芒,这位“20世纪中国的良心”,他的名字必将与鲁迅等人一样,长留青史,像北斗一样在天空闪烁!让我们记住这位老人并学习这位老人的不断进取的精神和严于解剖自己灵魂的勇气,铸造一种坦诚真实的人格。
五、作业布置
写两百字的关于进入高中以来的学习和生活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