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狗包弟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小狗包弟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3.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10-25 07:16: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小狗包弟》教学设计
学校:天一中学
设计者:王席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⑴ 把握散文的情节结构,掌握通过文眼来了解文章主旨的方法。
   ⑵ 学习拈取生活中的小事,以小见大的构思技巧。
  2、过程与方法目标:
   ⑴ 培养学生自己动手合作探究的能力。
   ⑵ 品味文本,感悟作者敢于讲真话、敢于自责的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⑴ 能够正确评价作家放弃小狗包弟的行为。
   ⑵ 感受巴金严于解剖自己的伟大人格,培养学生的反省忏悔意识。
【教材分析】
  1、教学重点:
   领悟作家深刻的思想和真挚的感情,培养学生的反省忏悔意识。
  2、教学难点:
    正确评价作家放弃小狗包弟的行为。
【教学方法】
  了解文革,导入新课。快速概括文意,把握作家的情感,探究文章的主旨。借助材料,展开讨论,进行价值观教学。从而让学生铸造一颗敢于反省忏悔的坦诚求真的心。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我先给大家说个很简短的故事:说的是一位非常受学生欢迎的语文教师,因为讲述胆略过人、机警智谋的毛主席在浏阳遇险,被迫在水沟藏身而被人划为歪曲毛主席伟大形象的右派,并被判刑8年,最终丧妻失子。你相信这是真的吗?
  或许你们不敢置信,我也不敢置信,然而这是事实,而且事实甚至比这个更残酷、更荒唐,在那个疯狂的年代,就连花也不能养,菜也不能种,甚至不能读《论语》,不能读《孟子》,不能读唐诗宋词,当然更不能读外语,这就是“文革”。下面来观看一组图片,更为直观感受那个非常历史时期带给我们的伤痛。
列宁曾说过“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今天就让我们通过文革见证者巴金老先生的一篇文章《小狗包弟》来感受那个特定时期的人们的生活,窥视我们民族这段不被我们熟悉的历史。
二、走近作者
大家熟悉巴金老人吗?(投影:巴金头像)
生(几位相互补充):巴金,出生于1904年,逝世于2005年,现代杰出文学巨匠,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巴金对我国现代文学的贡献主要体现在小说创作方面。主要作品有:中篇小说《灭亡》《春天里的秋天》《憩园》《寒夜》,长篇小说《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抗战三部曲》(《火》《火》《火》),散文集《新声集》《赞歌集》《随想录》(5集)。
巴金晚年撰写的《随想录》发表后,在80年代后期的中国文坛引起了一场历史回顾与反思的热潮,“说真话”成了全社会奉行与呼吁的人格品质。
他的著作被译为多种文字。1982年至1985年相继获得意大利但丁国际荣誉奖、法国荣誉勋章和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文学博士、美国文学艺术研究院名誉院士称号。2003年,国务院授予巴金先生“人民作家”荣誉称号。2005年10月17日,中国文学大师巴金因病在上海逝世,享年101岁,被称为“20世纪中国的良知”。
《小狗包弟》选自巴金晚年散文集《随想录》。其目的是要对文化大革命做出个人的反省,巴金在十年文革的动乱中,看到许多同志、战友、亲人相继遭到迫害,却有恨不敢说,有泪不能流,有时还不得不说些违心的话,做些违心的事。粉碎“四人帮”后,他被压抑的感情像火山一样爆发出来了,他说:“我吃够谎言了,现在到了讲真话的时候了。”“人人只有讲真话才能认真的活下去。”“我必须用最后的言行证明我不是一个骗子”。《小狗包弟》完成于1980年1月4日。
三、整体把握
 1、把握情节,学生快速默读然后复述情节:
   ⑴ 教师引导:这是一个凄婉的故事,题为《小狗包弟》请同学们快速阅读,看情节是怎样围绕小狗包弟展开的?
   ⑵ 学生浏览文本归纳情节然后复述情节。
     (明确:开端──发展──结局。)
   ⑶ 教师综合学生意见后概括补充形成板书:
     多媒体显示:
           引子(艺术家与狗的故事)
          ↓
          开端(包弟来历)
          ↓
          发展(在家七年,与包弟相处很好)
          ↓
          结局(痛别包弟)  
四、情感把握
  1、教师引导:本文叙写了一个凄婉的故事,也流露了作者的一段复杂的心理历程。让我们紧贴作者的心,仔细品读感受作者的情绪流程。
作者与这只可爱的狗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随着情节的发展,作者的情感又有怎样的变化?
  2、学生品文体验作品感情然后各抒己见。
  3、教师综合学生意见形成板书:
 多媒体显示:
    伤感(艺术家与狗的故事)──欢快(与包弟亲密接触)──忧虑(不知如何安排包弟)──轻松(送走了包弟)──沉重(送走之后心不得安)──歉意(至今心不得安)  
五、探究文旨
  1、教师引导:在作者的这段复杂的心理历程中,你认为最能体现作者对小狗包弟情感的是哪一种呢?
  (明确:文末“我怀念包弟,我想向它表示歉意。”这一句就是本文的“文眼”。)
  2、教师提问:作者在文中又用了哪些语句来表明了自己的这种“歉意”的呢?
  3、学生浏览课文后回答:
    参考内容(多媒体显示):
    “在我吞了两片眠尔通……就这样可耻地开始了十年浩劫中逆来顺受的苦难生活”
  “自己也终于变成了包弟,没有死在解剖桌上,倒是我的幸运。”
  “……我好象作了一场大梦。满园的创伤使我的心仿佛又给放在油锅里箭熬。”
  “这样的煎熬是不会有终结的,……还清了心灵上的欠债。”
  4、教师再引导:你是怎样理解作者的这些“歉意”的呢?
  5、学生各抒己见后教师结合材料发表看法:
    附材料(多媒体显示):
    “重读过去的文章,我绝不能宽恕自己。人们责问我为什么把自己搞得这样痛苦,正因为我无法使笔下的豪行壮举成为现实。”
                  ──巴金《最后的话》
  深深的自责和沉痛的忏悔是缠绕巴金一生的情结,并不仅仅是因为创作,也是为着作品中那些冤屈的灵魂以及造成这些悲剧的时代和社会。对文革的反思,是巴金老人为心中的上帝--人民而忏悔的典型写照。
                      ──朱四倍  
    这不仅仅是歉意,更是发自灵魂深处的忏悔!是对生命的尊重,是一个有良知的作家对反省历史的呼号。
五、延伸讨论
走近一个忏悔的灵魂
  从巴金身上我们可以学到些什么?在那个动乱的年代,多数群众卷入纷争之中,巴金也是受害者之一,他经历了一场浩劫,不仅失去了小狗包弟,而且失去了最亲的亲人萧珊,可他没有怨天尤人,“文革”结束了,国人应该自我反省,而率先反省的竟然是一个无过错的老人!巴金的《随想录》出版后,引发文坛的震动,就是因为作者以自我反省的方式观照过去的一段历史,警醒人们记取历史教训。他严于解剖自己,敢于讲真话,为人真诚正直,值得我们后人敬佩。
1、提供发人深思的图片和材料:
    多媒体显示:
1、文革资料:
    叶剑英元帅曾经沉痛地说过:“文化大革命死了两千万人,整了一亿人,浪费了八千亿人民币。”
    ──(转引自《往事──1966写真》)“十年间国民收入损失约五千亿元。”
2、二战资料:
    二战期间,军人、平民死亡人数超过5500万,参战国物资总损失达4万亿美元。在中国,被日军屠杀和作战牺牲的民众、军人2000余万,日本侵略给中国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1000亿美元……
    ──(新华网2005.5.9)
    犹太民族在二战大屠杀期间所损失的财富在2400亿至330亿美元之间。这是以色列府首次发布这样的财产损失报告。(中新网2005年4月22日电)
3、全球环境恶化资料:
  据中国科学院公布结果:1995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1875亿元,而仅水污染造成的损失就占76.2%,达1428.9亿元。
  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在最新发表的《2001世界咨文》中指出,许多全球性生态系统正处于危险境地。如今,北极冰帽已经变薄42%,全球27%的珊瑚礁已经消失。这些数字说明地球上的一些关键生态系统正在恶化,而环境恶化又引发了更多的自然灾害。在过去10年,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达 6080亿美元,超过此前40年造成的损失总和。最新的气候模型表明,除非人们大大减缓对矿物燃料的使用,否则到2100年,地球温度将比1990年的水平上升 6度。这样的温度提高会导致水资源极度缺乏,食品生产减少和诸如疟疾、登革热之类的致命疾病广为扩散。
4、德国的忏悔与日本的靖国神社参拜:
  1970年1月25日,大雪过后东欧最寒冷的一天。刚刚对捷克、波兰进行国事访问后,原西德总理维利·勃兰特冒着凛冽的寒风来到华沙犹太死难者纪念碑下。他向纪念碑献上花圈后,肃穆垂首,毅然双腿下跪,向二战中无辜被纳粹党杀害的犹太人表示沉痛哀悼,并虔诚地为纳粹时代的德国认罪、赎罪。当时的西德总统赫利同时向全世界发表了著名的赎罪书,消息传来,东西方和平人民无不拍手称赞。1971年12月20日,勃兰特因此获诺贝尔和平奖。历届日本政府从首相到阁员,从来没间断过参拜供奉着甲级战犯牌位的靖国神社。对此,包括中国、韩国、朝鲜以及东南亚各国,政府和民间都表示了极大的愤慨。
面对这些,我们首先该做什么?
 3、学生结合材料分组分别就其中一个方面展开讨论然后派代表发言
    (学生的回答往往会侧重于实际行动,而不是反省忏悔这种意识。)
 4、教师就学生发言进行点评归纳:
    同学们可能被这些数据的震撼了吧,个个摩拳檫掌的了,我似乎看到了祖国的希望!但从整个人类社会的角度来看,为了避免悲剧的重演或加剧,仅仅依靠国家的强大是不够的,在此之前面我们首先应该忏悔:一个人惟有忏悔自己的罪过才能获得新生;一个民族只有忏悔自己历史上的过失才会远离偏执,专制和野蛮,走向理性与文明;人类惟有忏悔自己的行为才能与自然和谐相处,互存互进。惟有忏悔我们的社会才会走向和谐,人类才会走向美好的大同。(多媒体显示板书二)
六、课堂训练
  1、教师引导:著名作家冯冀才说:“忏悔可以使人摆脱魔鬼”虽然我们没有犯下二战时期希特勒和东条英机那样的罪恶,也没有文革时期红卫兵的狂热,但年少轻狂的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肯定曾给别人带来过深深的伤害。我们可以不是不犯错的圣人,但绝不能做不敢承认过错的小人;可以不是人见人爱的天使,但绝不能做众人唾弃的恶魔。请正视和反思我们的“罪过”。
  2、学生反省:以坦诚的心在纸上写下自己的忏悔,直接交给或寄给曾经伤害过的同学、老师、父母、亲戚或朋友等。
  3、引导学生谈反省忏悔后的感受然后小结:或许在我们说出隐藏在我们心底那些见不得人的事情的时候,我们羞愧难当、无地自容,但在我们将自己大白于众人拷问完我们的灵魂之后就会发现我们如释重负、内心更和谐、人更真实,其实我们已经完成了一次灵魂的洗礼和人格的升华。希望生活中的我们“一日三省吾身”!
七、课堂总结
  巴金是现代中国不多的文学大师、思想家之一,他以丰硕的文学成果以及一生坦荡无瑕圣哲般高贵的人品,向世人证明了爱心的价值、真诚的伟大,以及天才的光芒,这位“20世纪中国的良心”,他的名字必将与鲁迅等人一样,长留青史,像北斗一样在天空闪烁!让我们记住这位老人并学习这位老人的不断进取的精神和严于解剖自己灵魂的勇气,铸造一种坦诚真实的人格。
八、课外合作探究
  完成练习二。
【板书设计】
 
情节
 情感
     引子(艺术家与狗的故事)────悲伤
     ↓               ↓
     开端(包弟来历)────────欢快─→忧虑
     ↓
     发展(在家七年,相处很好)   ↓
     ↓
     结局(别包弟)─────────轻松─→沉重─→歉意
       一个人───→内心和谐 ↘
       ↓
       一个民族───→走向理性─→未来更美好
       ↓
       人类───→和平发展 ↗  
【教学反思】
  鉴于现代的学生对“文革”这段历史普遍缺乏了解,这就给他们深入理解小狗包弟的遭遇和作者的情感带来很大的障碍。所以课前要求学生做好充分的预习,并搜集整理有关资料,这也是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文本的研读上,我设计的教学思路是:“整体感知(说故事)──合作探究(品故事)──拓展探讨(讲故事)”。首先是我给他们讲一个文革中荒唐的故事,接着让他们研读文本,以复述故事的方式,认识小狗包弟,弄清它的遭遇,这样学生就抓住了故事情节。在此基础上,通过一系列的问题来探究主旨,体验情感。再用一些类似的资料进行拓展延伸探究,
  研读了本文之后的学生自然会联想到自己的一些过错,引发或喜或悲的情感是情理中事了。口头表达和课堂总结就会让他们受到学以致用的效果。所以我的课堂板书设计为:“走近一个时代──触摸一颗灵魂──接受一次洗礼”。
  自我感觉教学设计较为合理。方法较为得当。但在具体的施教过程中,还有点遗憾:那就是没能更有效地组织好学生的合作探究环节,学生的主动性还不够;最后学生的自我反思不够深入,流于形式。这是以后教学中必须改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