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新闻两篇》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短新闻两篇》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10-25 07:32: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54张PPT。短新闻两篇1.什么是新闻? 新闻,也叫消息,是对新近发生的有社会意义并引起公众兴趣的事实的简短报道。
2.构成新闻的要素是什么? 五个“W”和一个“H”即: ①when:何时②where:何地③who:何人④what:何事⑤why:何因⑥how:何果
3.消息的特点:
①真:内容真实,事实准确。 ②短:简明扼要,篇幅短小。 ③快:要迅速及时,有时效性。 ④新:内容新鲜,有价值。 ⑤强:消息的强是指思想性和指导性要强。
4.消息的结构 ①标题(正标、副标题):标题必须简明、准确地概括消息的主要内容,帮助读者理解报道的事实。 ②导语:导语是新闻的第一句话或第一自然段,它用简介生动的文字,写出消息中最主要最新鲜的事实,鲜明地提示消息的主题思想。 ③主体:主体是导语之后,构成消息内容的主要部分。其主要作用是对导语作具体全面的阐述,具体展开事实或进一步突出中心,从而写出导语所概括的内容。 ④背景:背景材料是消息的从属部分。它无固定的位置,但通常安排在主体之中,有时也可成为消息的主要材料。(课文中就有不少背景材料。) ⑤结尾:消息要把事实写得完整,逻辑严密,结尾需得响亮、有力,发人深思,给人启迪。 标题经贸部负责人发表谈话
希望海峡两岸实现直接贸易
愿与台经贸主管部门接触协商解决双方贸易中问题(引题) (正题) (副题)获第8届“中国新闻奖”消息类一等奖 从1841年1月26日英国远征军第一次将米字旗插上港岛,至1997年7月1日五星红旗在香港升起,一共过去了156年5个月零4天。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香港香 港 会 展 中 心香 港 维 多 利 亚 港 夜 景 香 港 回 归 纪 念 碑早在150多年前,香港被形容为「荒芜之地」。时至今日,香港已发展成为一个国际金融商贸中心,跻身世界大都会之列。教学目标1.掌握本文主体部分按时间顺序报道的特点. 2.掌握本文运用现场景物寓意抒情的写法,学习本文选材上的特色,体会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自学指导一学生轮流朗读课文,注意感彩,语速适中,掌握字词.
Chè jīng zhǔ zài
撤离 紫荆花 瞩目 接载
zǎi
载 :记载 载入史册 年 三年五载
zài
载:1 装载 2 盛放 3 负荷,承受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4 乘坐,乘车 5 满,充满 (怨声载道) 6载歌载舞自学指导二快速浏览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完成下列问题,五分钟后指名同学回答.
本文正文由哪几个部分组成?
本文主体部分就是选取97香港回归,英国撤退时的几个重要场景。找出这几个场景和对应时间,并用最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香港 维多利亚港 ■本文正文由哪几个部分组成:1、导语
(第1段)2、主体
(2—10段)3、结语
(最后1段)第一场景:4点30分, 港督府 末任港督降旗仪式。 (第三自然段) 掩映在绿树丛中的港督府于1885年建成,随着末代港督的离去,这座古典风格的白色建筑成为历史的陈迹。 第二场景: 4点40分,港督府
彭定康告别港督府(第三自然段)彭定康和女儿离开总督府 第三场景:6时15分,添马舰东面
英国统治结束告别仪式(第五自然段)彭定康接过降下的旗帜第四场景:7时45分,港岛广场 第二次降旗仪式(第五自然段)第五场景:子夜时分,交接仪式现场,
中英香港政权交接易帜。(第八自然段)第六场景:7月1日零点40分, 添马舰东面港湾
查尔斯王子和彭定康登上“不列颠尼亚”号离港。 (第十自然段)概括出英国殖民者告别仪式的过程。4时30分,末任港督的降旗仪式;
4时40分,彭定康离开港督府;
6时15分,英国告别仪式;
7时45分,降旗仪式;
子夜时分,香港交接仪式上的易帜;
0点40分,“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 自学指导三 请同学快速浏览课文,思考下列问题,五分钟后指名同学回答:
说说你对标题的理解?
请找出本文的背景材料,说说背景材料有何作用?
你认为文中哪些语段很精彩,耐人寻味?谈谈你的理由。
标题的意义和作用 1 象征意义:用英国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代表英国在香港的统治。 2 讽刺意义:词语“别了”表明英国在香港的统治结束。 3 强调作用:标题是倒装句式,将“别了”提前。有突出和强调作用,引人注意。 这篇特写在报道新闻事实时,还适当的运用一些背景材料。请找出来(在哪些段落里),体会它们在文章中的作用。如:第4、7、11自然段。背景中有历史事件回顾,港督府的修建,英国统治香港的天数,英国米字旗和港督旗的升降等,都有准确的记载,虽然只写了一天中发生的事件,但有很大的历史跨度,容量非常大,使历史事件有了历史的纵深感,也使人在丰富的知识中感受到深厚的历史内涵。请你将本文改写成一句话新闻英国撤离香港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学习目标:1.理解新闻写作将情感蕴涵于叙事之中的写法。
2.学习课文正面叙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 奥斯威辛集中营是纳粹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修建的1000多座集中营中最大的一座。由于有四百万人在这里被德国法西斯杀害,它又被称为“死亡工厂”。德国法西斯在集中营内设立了用活人进行“医学试验”的专门“病房”和实验室,还建有4个大规模杀人的毒气“浴室”及储尸窖和焚尸炉。1944年,这里每天要焚烧约6000具尸体。残暴的法西斯分子甚至在焚尸前敲掉受害者的金牙,剥下纹身人的皮肤做灯罩,并剪下女人的长发编织成地毯,被杀害的多是犹太人。。整车拉走的尸体集中营里堆积如山的尸骨纳粹警察正对犹太妇女射杀 奥斯威辛一个集中营中被纳粹军警处死的部分囚犯尸体照片显示的是奥斯维辛集中营密布的电网 奥斯维辛集中营分营布热津卡集中营正门。当年囚犯被火车直接押进这个大门。 ?“死亡工厂”——奥斯威辛集中营 1945年1月27日,苏联红军解放了奥斯威辛集中营只找到7650名幸存者和没有来得及运走的7.7吨头发。 巨大的焚尸炉被用来做医学实验的犹太儿童 奥斯维辛集中营档案室中部分遇难者照片 奥斯维辛集中营11号楼和12号楼之间的“死亡墙” 。该墙因党卫军当年在这里随意枪杀囚犯而得名。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一遍,完成下列问题。
1.理清课文思路 。
2.找出描写参观者的行动和神情的句子。
3.写参观者的行动和神情,说明了什么?
1.理清课文思路 。作者先写布热津卡现在“太阳和煦、明亮,一排排高大的白杨树长势喜人,在门前不远的草地上,还有儿童在嬉笑、打闹”这样祥和的景象,又说这种景象“最令人毛骨悚然”;进而写到当年纳粹在“奥斯威辛集中营”的暴行;游人在奥斯威辛集中营重温历史,参观毒气室、焚尸炉、女牢房、女囚绝育实验室、长廊上的照片、窒息室等;最后作者再次强调奥斯威辛没有什么新闻。 参观路线毒气室——焚尸炉——女监室 ——试验室——纪念墙——窒息室2.找出:参观者的行动和神情参观者默默地迈着步子
他们的步履逐渐得放慢了下来
他们就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浑身发抖
一个参观者惊惧万分,张大了嘴巴,他想叫,但是叫不出来
另一位参观者进来了,她退了下来,在自己胸前画十字。
他们感到自己也在被窒息
参观者们用恳求的目光彼此看了一眼,然后对解说员说:“够了”3.描写参观者行动和神情的目的作为一个参观者,看到这情景都万分惊惧,无法忍受,那么当年的景象又该是何等的触目惊心!当年的纳粹又是残暴的何种程度!人们的感情变化,从侧面证明了集中营的恐怖,纳粹的暴行惨绝人寰,令人发指!
是任何心智健全的人所无法想象的自学指导:请同学们速读课文,完成以下四个问题:
1:文章一开始描述了奥斯维辛现在的情景:阳光明媚,绿树成阴,孩子们高兴地嬉戏。这是一幅多么美好的和平的景象。可是为什么作者却说这是“最可怕的景象”“像一场噩梦”?
2.如何理解:在德国人撤退时炸毁的布热金卡毒气室和焚尸炉废墟上,雏菊花在怒放这句话?
3.为什么“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作者还要去报道?
4.《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这篇消息与我们常见的消息有什么不同?
1.文章一开始描述了奥斯维辛现在的情景:阳光明媚,绿树成阴,孩子们高兴地嬉戏。这是一幅多么美好的和平的景象。可是为什么作者却说这是“最可怕的景象”“像一场噩梦”?
景象固然美好,却与这里的历史不相配。这里曾经是个暗无天日的人间地狱,应该“永远没有阳光,百花永远凋谢”,然而一踏进集中营,作者却吃惊地发现,这个该被历史永远诅咒的地方,竟然有着这么和平美好的景象,作者一时无法接受,所以感到可怕。作者无一字控诉,可是由此所体现出的强烈愤懑的感情,让读者感到无比压抑。2.如何理解:在德国人撤退时炸毁的布热金卡毒气室和焚尸炉废墟上,雏菊花在怒放这句话?可以理解为作者的一种讽刺,任纳粹党多么残暴,终归阻止不了生命的进程。或许是一种控诉,生命的绽放是人世间最美好的事情,可见对生命的戕害是最恶劣的罪行。 3.为什么“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作者还要去报道?
第一次出现在中间
这句话的意思是奥斯维辛太出名了,人们已经了解了它很多东西,的确是没有什么新闻可供报道了,但另一方面,即使没有新闻,作者还是要写,因为他感到一种非写不可的使命感。第二次是临近结尾
除了呼应前文之外,还突出了文章主题。奥斯维辛虽然是没有什么新鲜东西了,但每一个参观者进来了都只有一个感受,那就是震惊和窒息,驱使作者必须为它写一点东西,以祭奠亡灵,揭露罪恶。4.《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这篇消息与我们常见的消息有什么不同?记者在文章中的参与程度不同
常见的新闻:一是记者作为旁观者身份出现,只是纯客观记叙,不掺杂自己的感情和判断,只是由事实本身说话;二是记者作为旁观者出现,但会在叙述事实的同时表达自己的看法或者渗透自己的感情。
本文:作为事件的参与者,作者直接描写他的所闻所感,把自己参观集中营的感受当成了主要的内容来写,是一种纯主观性的报道。 尽管遗忘的诱惑是巨大的,但我们绝不能屈服,牢记是我们的道义和责任。 ——施罗德 为下则新闻拟写标题。(不超过18字)

北京晨报讯(记者 姜葳 邢飞)“请广大市民配合人口普查,把自己记入历史。”市人普办相关负责人昨天向北京常住居民发出呼吁,希望大家给人口普查员打开家门,在配合普查之余给他们一个微笑。
  为期10天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昨天正式开始。市人普办负责人重申,市民的家庭及个人信息将仅仅用于此次人口普查,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对外提供、泄露普查数据,因此,被普查户应按时如实提供普查所需资料。“请配合人口普查,把自己记入历史。”这位负责人用很“温情”的话诠释和宣传人口普查,“我们不希望落下任何一个人,也没有人愿意被遗忘。”北京呼吁市民微笑配合人口普查 为下则新闻拟写标题。(不超过20字)
本报讯:10月23日-27日,济宁市2010年导游资格考试考前培训班分别在济宁和曲阜同时开课,来自全市500多名考生参加了此次培训。
今年导游资格考试报名总人数为627人,其中汉语579人,英语35人,英语加试7人,法语3人,日语2人,外省转入1人。在全部报名人员中,具有大专或以上学历的占到80%以上,专科以上学历所占的比例高于往年。 ??? 为提高我市导游队伍总体水平,本次培训聘请了山东省旅游职业学院知名教授,对导游基础知识、旅游政策法规和导游实务进行了专项培训。此次培训班在保留传统培训模式的基础上,增加了现场导游实务的培训。市旅游咨询培训中心岳庆芝主任分别从景点讲解和导游服务规范与应急问题处理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讲解,并组织考生到东大寺景区和孔庙景区进行实地模拟演练,丰富了培训内容,提高了考生应试能力,收到了良好效果,也受到广大考生的一致欢迎。 济宁市2010年导游资格考试考前培训圆满结束 请为下面的新闻拟写标题。(不超过12字)
本报讯?(记者?海鹰)昨日上午,全省经营规模最大、图书品种最齐全的综合性书城——厦门对外图书交流中心厦门书城正式投入使用。海协会副会长张铭清,市人大常委会原主任李秀记,国家外文局副局长方正辉,省新闻出版局副局长陈忠财,省新闻出版局巡视员、省版协副主席李玉光,市领导洪碧玲、杜明聪、苏文金、庄威,台湾图书发行协进会理事长傅春生,以及两岸出版发行界的嘉宾出席了开业典礼。 ???? 位于莲坂国际文化大厦的厦门书城共五层,营业面积达13000平方米,常年经营图书种类达15万种。开业典礼上,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林聪明受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洪碧玲的委托,对厦门书城的开业表示祝贺。他表示,厦门书城的开业标志着厦门图书发行业的规模发展,将成为厦门一个重要的文化服务设施

全省最大书城在厦开张?用一句话概括下面一段话的主要信息。(不超过10个字)
目前,全球已有85个国家的2300余所高校开设了汉语课程,3000万外国人正在学习中文。许多外国人为留学、就业、投资、贸易等,苦学“方块字”,苦练“中国话”。英国计划在未来五年内拨款100万英镑普及中文学习;美国将汉语纳入国民教育体系;韩国不少企业都开设中文学习班。
全球掀起汉语学习热。 请将下列内容概括成一句话新闻(不超过15字)
新华社珠峰大本营 5月22日电(记者张景勇 边巴次仁) 红色测量觇标竖立在地球之颠,珠峰脚下的6个交会测量点同时展开峰顶连测;GPS测量设备、冰雪深雷达探测仪在峰顶开始工作……22日11时08分,2005年珠峰高程测量迎来决战时刻:我国登山测量队员成功登顶,珠峰测量顺利展开。
我国成功进行珠峰登顶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