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教案与教学反思)开国大典

文档属性

名称 26 (教案与教学反思)开国大典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3.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10-25 08:57:58

文档简介

(教学反思参考1)开国大典
《开国大典》写的是1949年10月
( http: / / www.21cnjy.com )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在首都北京举行典礼的空前盛况,充分表达了中国人民当家做主的自豪、欢乐的心情。本课先写了举行开国大典的时间、地点和参加人员;接着写了天安门广场的位置,及广场的情况;再接着写了开国大典的盛况;最后讲了游行队伍。考虑到该文章篇幅较长,如果要在一节课内将这么多容量的信息一下子,或者面面俱到地加以逐一讲解的话,恐怕两节课都无法完成。因此,我让学生从课文的重难点入手,再有机地拓展到课外内容,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我一上来就由课题导入中心的回忆,即文
( http: / / www.21cnjy.com )章的重点:开国大典的“隆重、规模盛大、庄严、热烈”。这部分的提出由学生对“大典”这一词的解释的回忆展开,整篇文章的内容也就是围绕这一点来突出加以描绘的。因此一上来就提纲挈领地抓住了要害,把握住重点。其次就是由学生边默读边找出文章描写这一隆重、热烈、庄严、盛大氛围的语句加以体会,说明理由。学生的自我学习,内化过程从中得以体现。看一看。播放“开国大典”的有关录像镜头,让学生仔细观察,把学生带到这感人的情境中。让学生感受开国大典的盛况,初步体会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建立了新中国,人们无比自豪、激动的心情。画一画。本文第二大段,讲了天安门广场的位置,天安门城楼的布置等情况。教学这段时,在学生读懂课文内容的情况下,可引导学生画一画“丁字形广场,并按书上讲的方位标上相应的位置名称。再说说各位置上的设施。这样学生通过动笔画,对此段内容就有了较清楚的了解。比一比。课文第三段写了“开国大典”的盛况,这一段按照典礼进行的顺序来写。在第三段中,“欢呼”一词出现多次。教学时,可让学生找出这些词,展开想象,深刻挖掘。具体教学如下:读熟课文,理解“开国大典”的盛况的顺序。找出带有“欢呼”一词的句子;每次是在什么情况下欢呼起来的?这表达了人们怎样的思想感情?在比较理解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朗读,可分别采用齐读、轮读、边读边鼓掌的形式读。语调要高昂,情绪要饱满,体会出人们无比高兴、自豪、激动的心情。接下来与伙伴交流就可以相得益彰,彼此启发,使思路拓展,思维活跃起来,许多细小的地方学生都能独具慧眼体察到。如:红旗、红灯笼、掌声、呼声、鸣炮、起早步行几十里参加大典等等都能自然而然地提到。同学们就在这样的一种相互协作,你我共享成果的学习过程中逐步提高,达到最佳状态。学生的语言训练机会增多了,情感也得以交融,朗读起来由感而发,水道渠成。学生对于当时的那种场面、那种气氛、人们内心的激动的情感就会由衷地感悟到。写一写。在读熟课文,理解了内容的基础上,可让学生以《__欢乐的夜晚》为题写一个片段。写出节日夜晚灯火、焰花、彩旗交相辉映的情景。再写参加活动人员的表现,及观众的表现等,学以致用,将文章内容内化为自己的语言。26、开国大典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典礼”、“汇集”、“庄严”、“宣告”、“欢呼”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抄写课文第七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毛泽东的伟人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4.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读课文抓住关键词、句,想象整个“开国大典”的场面,理解课文。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人民群众热爱党、热爱毛主席、热爱心中国、热爱解放军的思想感情,了解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
  教学重难点
  1.能比较句子的不同表达方式,体会比喻句、排比句的作;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3.体会人民群众热爱党、热爱毛主席、热爱心中国、热爱解放军的思想感情,了解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情,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知道1949年的10月1日是什么日子吗?
  学生结合课外收集的相关资料简单汇报已有知识。
  2.过渡:(出示图片:中国贫穷落后、人们衣衫褴褛的情景。)
  师:在旧中国,人民吃不
( http: / / www.21cnjy.com )饱、穿不暖,过着暗无天日、牛马不如的生活。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过长期的浴血奋战、不懈的奋斗努力,我们终于翻身解放了,从此人民当家做了主人,过上了幸福的生活。1949年10月1日,是我们新中国的诞生之日。这一天,世界的目光都集中到了天安门广场,因为在这里,新中国举行了她那隆重的开国大典。
  (出示图片:开国大典的情景。)
  师: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这一天,去看一看当时的情景,感受一下那激动人心的盛况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练习读课文,自学生字,了解课文大意:
  ⑴ 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思考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⑵ 反馈自学生字词情况:
  正确连线,解释词语,练习造句,找出近义词:
  擎(qǐnɡ qínɡ)  檐(zhān yán)  瞻(zhān yán)
  擎着:往上托;举。(造句练习)
  瞻仰:恭敬地看。(造句练习)
  分别找出“汇集”、“擎着”、“提着”的近义词。
  2.质疑解疑:
  简单问题当时解决,和理解课文有关的问题,引导学生随着深入学习课文时再解决。
  三、细读课文,品味理解
  1.练习分段:
  ⑴ 默读思考:
  课文是按照什么样的顺序描述开国大典盛况的?按照课文的叙述顺序分段。
  ⑵ 学生讨论:
  明确:课文是按照开国大典之前、大典进行中、大典结束这样的顺序安排材料的。
  第1段:大典前天安门广场的情况。
  第2段:大典中毛主席宣告、升国旗、宣读公告。
  第3段:阅兵式盛况。
  第4段:天安门广场灯光辉煌的景象和群众游行队伍的情况。
  第5段:大典结束后光明充满整个北京城。
  2.披文入境
  此时此刻,你就是一名参加开国大典的摄影记者,你会选拍哪几个难忘的镜头?为什么?
  明确七个镜头:
  大典前的会场;毛主席宣告;升国旗;读公告;阅兵式;群众游行;大典结束。
  3.合作研读:
  请选拍相同镜头的同学组成学习小组,通过合作给这些照片配上解说词(口头准备)。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熟读课文。
  2.小组合作完成解说词:
  将讲解说词准备成文字稿(可以结合收集的课外资料)。  
第二课时
  一、导入、板题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开国大典》
  2.板题:《开国大典》
  二、出示学习目标及指导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同桌讨论、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毛泽东的伟人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3.通过学习课文有关段落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
  自学时间8分钟。
  三、学生自学
  四、检测学情
  ㈠填空练习,巩固第一部分的学习。说说课文大意。
  1.(使学生明确开国大典举行的时间、地点、参加的人、参加的总人数等问题。)
  开国大典于


日在
举行,参
( http: / / www.21cnjy.com )加典礼的成员有
__,估计总数__________。会场在__________。主席台设在__________。
  2.说说课文大意。
  ㈡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1.请学生默读第二部分,自主理清典礼的过程。
  (典礼开始,领导就位)──(奏国歌)──(毛主席宣布政府成立)──(升国旗,鸣礼炮)──(宣读公告)
  2.练习用自己的话简要叙述开国大典的典礼过程。体会开国大典盛况。
  3.找出描写人民群众的心情的语句,初步了解课文用了哪些方法?并在理解的基础上练习朗读。
  (1)重点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比喻:排山倒海的掌声;轰雷似的掌声。
  排比:四个“传到”。体会排比句的气势,练习朗读排比句。
  (2)请你对比地读读下列句子,说说你的感受。(出示对比句)
  a.下午三点整,会场上发出一阵掌声,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人的目光看向主席台。
  b.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
  (体会人民群众对毛主席和新中国的无比热爱。)
  a.三十万人脱帽站立,抬起头,看着国旗。
  b.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
  (体会中国人民为从此站起来、当
( http: / / www.21cnjy.com )家做主人感到无比激动,无比自豪。感受开国大典中,人民群众热爱党、热爱领袖、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了解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
  4.指导朗读课文,感受人民群众的心情。(激动、兴奋、喜悦)
  5.练习用“人民群众为……而激动”而说话。
  重点练习朗读: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感受自豪,扬眉吐气)
  6.根据板书练习背诵6~8节。
  ㈢精读第三部分
  1.自由朗读描写阅兵式的语句。
  2.画出写人民群众观看阅兵式心情的句子。
  3.小组合作,讨论试写排比句:
  全场30万人,为____________而____________;为____________而____________;为____________而____________。
  ㈣精读第四部分
  1.默读,划出概括节日夜晚北京城景象的一句话。
  2.朗读第14小节,读出欢庆的气氛。
  3.读结尾两句,领会句子的意思。
  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换一个词语比较一下,看看有什么不同。
  两股红流(游行队伍)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走)去,光明(光亮)充满了整个北京城。
  重点:“两股红流”指什么?这样比喻写出了什么?“光明”指什么?象征什么?
  练习读好这两句话,读出句子包含的意思。
  ㈤总结全文
  1.连起来说说课文记叙了4个怎样的场面。
  2.作者为什么反反复复写广场的“红旗”、“红灯”,群众的“掌声”、“欢呼声”?反映了什么思想感情?
  3、初步学习表达的方法:作者是怎样把这么
( http: / / www.21cnjy.com )盛大的庆典活动描述清楚的?(a.选择最能表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意义的场面。b.选择最能体现中国人民欢欣鼓舞的激动而热烈的场面。c.按大会的进程逐项描述。)
  五、当堂训练
  1.试着体会本文用词准确、比喻贴切的特点,可以抄录有关句子。背诵、抄写课文第7自然段。
  2.写一写你读后的感受。
  六、板书设计
  26、开国大典
  会场情况
  毛主席出现
  大典盛况
宣告成立
  宣读公告
  阅兵仪式
开头
接着
  群众游行
红流
光明
七、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