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参考1)毛主席在花山
课堂中我先让学生说了课文主要讲了什
( http: / / www.21cnjy.com )么,通过朗读与概括很顺利知道了课文的三件事情,然后又训练学生根据事情给课文分段,把属于描写同一件事的自然段放在一起。这样的训练有利于学生不仅整体把握文章,而且从局部了解内容,锻炼了概括和分段的能力。接着我让学生先阅读第一件事情,划出描写毛主席的句子,圈出最让你感动的字词,体会一下。学生很快找到,交流的时候发现学生很会找,尤其是王语馨、李晨等很会扣字眼,概括精炼准确。在讲第二自然段的时候,有学生说毛主席在看地图的还想到群众没有来碾米,他很关注群众的生活。另一学生马上说我还从第一自然段的临时借用看出毛主席只是短期在这里住,住得不久就知道了群众的生活习惯,他很关心群众。这时,我马上鼓励他也很细心,很会读,能联系上文。激励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在下面的学习中马上就有学生也学他那样联系上下文感悟,在阅读第11自然段送茶叶的时候就有学生联系的上文“每天”说明主席并不是一天给群众送茶叶。
文章细细读来,许许多多地方都能体现毛
( http: / / www.21cnjy.com )主席的品质,学生说到“皱眉、放下、任务、请”等词语,说毛主席关注细节,在细节上关系群众,我鼓励学生:“你们也很注重阅读,关注细节,找到很多细小的地方反映毛主席的品质。”在激励下,他们的阅读积极性更高,许多细小的地方都找出来,还提出了许多问题。大概是因为文章体现毛主席的关心体贴群众,比较接近学生生活,学生更能体会,更有话说。
教授本课时,自认为做得好的方面有以下几点:
一、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实际教学中,我首先
( http: / / www.21cnjy.com )要求学生快速读课文,概括出课文主要讲了毛泽东在花山的几件事。接着,要求学生细读课文,圈点勾画出关于毛泽东语言、动作、神态及心理描写的句子,体会毛泽东的情怀。正暗合了选编课文意义所在。
二、注重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要求学生读课文同时圈点勾画相关内容,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三、师生双边交流较好,注重鼓励性评价。在学生回答的同时教师能够及时运用鼓励性言语进行反馈,使学生明确自己的优势及不足之处。28
、毛主席在花山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本课11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毛主席的革命情怀中受到教育和感染。
3.初步学习通过具体事件表现人物思想品质、按一定顺序写的表达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把握文章中的重点词句,感受毛泽东的普通群众的情怀。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育学生从毛主席的革命情怀中受到教育和感染。
教学重难点
1.初步学习通过具体事件表现人物的思想品质并按一定顺序叙事的表达方法;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从毛主席的革命情怀中受到教育和感染。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题
1.今天,我们再次走近毛泽东,去感受这位伟人身上可贵的品格
2.板书:28、毛主席在花山
二、出示学习目标及指导
1.通过读课文找出文中的生字、新词。
2.通过查字典、查资料、同桌互助等方法,掌握生字、新词。
3.通过同桌互读、小组互读等形式,做到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4.通过讨论学习文章中的重点词句,感受毛泽东的普通群众的情怀。
自学时间8分钟。
三、学生开始自学
四、检测学习情况
1.学生朗读课文,同桌互相纠正读音。
2.说说这篇课文讲了毛主席在花山的哪几件事?用比较简练的话语概括出来。
3.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从毛主席在花山的几件事中体会到了什么?
4.进一步自学,深入理解课文
⑴毛主席交给警卫员哪几项任务?
(一是“尽快把乡亲们请到这里来碾米”;二是让炊事员每天给乡亲们沏一桶茶水。)
⑵毛主席是怎样处理“碾米”事件的?
(毛主席很细心,没有听到门口碾米的声音,就过问了这件事,并让警卫员尽快把乡亲们请到这里来碾米。)
⑶毛主席为什么让警卫员给老百姓送茶水?他是怎样说服警卫员的?
(毛主席说服警卫员时,一共讲了三层意思: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是进行革命必须依靠群众的支持;二是“我们进行的斗争,也正是为了全国的老百姓”;三是教育警卫员不要把他摆在特殊位置上。)
⑷课文最后一句话,“这位首长,好像在哪儿见过。在哪儿呢?”是什么意思?你如何理解这句话?
5.小结
作者具体写了毛主席在花山时的三件事,体现了毛主席的热爱人民、关心人民的思想感情和高尚品质。
用具体事件体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和品质是我们应该掌握的一种表达方法。
五、当堂训练
1.练写一篇以写人为主的小记叙文:
题目自拟,要求写自己所熟悉的人,以《毛主席在花山》为例,要通过具体事件的记叙来表现人物的思想品质,防止内容空洞无物。
六、板书设计
28、毛主席在花山
请 碾米 劝 喝茶 帮 推碾
关心群众,为群众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