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秋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地球和地图导学案(打包9套)(新版)新人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017年秋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地球和地图导学案(打包9套)(新版)新人教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7-10-26 08:13:26

文档简介

地形图的判读
【学习目标】
1.看山识山:在山体景观图上,说出不同的山体部位的名称,区分海拔与相对高度。
2.画山识山:借助模型绘制等高线地形图,并说出等高线的概念和特点。
3.读图识山: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陡崖,判读坡的陡缓,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总结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方法。
【学习内容】
预习课本第26页到第28页和听101《地图的阅读和地形图的判读》微课。
1.看山识山——说出不同的山体部位的名称。
2.认识等高线地形图,并说出等高线的概念和特点。
3.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陡崖,判读坡的陡缓,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总结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方法。
【预习检测】
选择题
1.下列各类型地图中能够最直观地表示地面某一线上地势起伏的是(
)。
A.等高线地形图
B.地形剖面图
C.平面示意图
D.分层设色地形图
2.下列四幅等高线图中,表示盆地的是(
)。
3.有关地图的正确叙述是(
)。
A.地图上方总是北方
B.山地标高均为相对高度
C.等高线呈闭合的地区,表示的是山地
D.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蓝色代表水体
4.绘制等高线地形图时,选择等高距的主要依据是(
)。
A.绘图纸张大小
B.地形海拔的高度
C.地图比例尺的大小
D.地势高低起低和坡高陡缓
5.泰山玉皇顶(1524米)与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8848米)的相对高度是(
)。
A.10380米
B.1532米
C.7324
D.8380米
【课堂探究】
1.
观察:说出不同的山体部位的名称。
2.
看书回答:图中的500米、1000米、1500米各表示什么?
3.
看书回答:什么是等高线?等高线有什么特点?
4.
如何把看到的山体的海拔、山峰、山脊、山谷、陡崖、缓坡、陡坡、河流等信息转绘到地图上?
5.
读图识山——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判读坡的陡缓,总结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方法。
山峰等高线特征:
1.等高线形状

2.等高线数值中间
,四周

山脊等高线特征:
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等高线数值
处凸出。
山谷等高线特征:
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等高线数值
处凸出。
陡崖等高线特征:
【随堂检测】
单项选择
(1)下列对五种陆地基本地形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面广阔平坦的一定是平原
B.地面连绵起伏的一定是山地
C.高原相对高度大,但海拔低
D.盆地是四周高、中间低的地形
(2)下图是四幅等高线地形示意图,能体现“深山藏古寺”意境的是


读等高线地形图,完成(3)-(5)题。
(3)图中山顶的海拔高度可能是(

A.457米
B.400米
C.531米
D.398米
(4)图中虚线表示的地形是(

A.山谷
B.鞍部
C.山顶
D.山脊
(5)图中序号所在地坡度最小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参考答案
【预习检测】BBDBD
【随堂检测】DDADD地球和地球仪
【学习目标】
1.在地球仪或经纬网的地图上读出任何地点的经纬度,并能说出任一点所处的半球位置。 
2.利用地球仪或带经纬网的地图找到与给出的经纬度对应的地点。
3.利用经纬度判断地球仪上任意两点的方向。
【学习内容】
预习课本第11页到第13页和听101《地球的自传和公转》微课。
1.在经纬网图上读出某一地点的经纬度,并能说出该点所处的半球位置等。
2.利用经纬网确地球某一点的位置。
【预习检测】
1.迎远方归来轮船的人们总是先看到归来轮船的桅杆,后才看到轮船本身,原因是(  )。
A.地球的海洋太大,陆地太小
B.陆地表面是平面
C.海洋表面是平面
D.地球是个球体
2.地球赤道周长约为(  )。
A.4万千米
B.8万千米
C.4万米
D.8千米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任何一条纬线圈,都可以把地球均分为两个半球
B.经纬网是由地球上自然形成的经线和纬线构成的
C.本初子午线通过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的旧址
D.所有经线和纬线的形状都不一样
读“北半球经纬网示意图”,完成第4~6题。
4.甲地的经纬度是(  )。
A.(40°N,20°E)
B.(40°N,20°W)
C.(40°S,20°E)
D.(40°S,20°W)
5.图中甲、乙、丙、丁四地既位于低纬度,又位于西半球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6.丁地位于丙地的(  )。
A.正北方向
B.正南方向
C.东北方向
D.西南方向
【课堂探究】
1.
在经纬网图上读出某一地点的经纬度,并能说出该点所处的半球位置等。
在经纬网图上读出某一地点的经纬度,并能说出该点所处的半球位置等。
地球表面任一点的经纬度位置,就是某条经线和某条纬线的交点。
2.读出某点坐标的步骤
1.读出该点纬线度数,并根据0
°纬线(赤道)判断出是南纬还是北纬;
2.读出该点经线度数,并根据0
°经线判断出是东经还是西经;
3.写出经纬度:(纬度在前,经度在后)。
例1
写出图中A、B点的坐标。
3.
根据坐标,在经纬网上划出某点的步骤:
1.根据纬度找出相应纬线;
2.根据经度找出相应经线;
3.纬线和经线的交叉点就要所求点。
4.
在经纬网图上确定任意两点的方向。
确定方向
①两点位于同一经线上,为正南正北的关系;两点位于同一纬线上,为正东、正西的关系。
5.
写出各点的坐标以及所在的半球。
6.
暑假期间一位中国小朋友想分别邀请来自澳大利亚、巴西、美国的三位小朋友到纬度40°、经度160°的地方一同度假,他们能聚在一起吗?
【随堂检测】
单项选择
读图“地球仪上的经纬网”,完成以下3题。
1.甲地的经纬度大约是(  )
A
.10°N,40°E
B
.10°N,40°W
C
.10°S,40°W
D
.10°S,40°E
2.位于西半球的地点是(  )
A
.甲地
B
.乙地
C
.丙地
D
.丁地
3.丙地位于(  )
A
.东半球、北半球
B
.西半球、北半球
C
.东半球、南半球
D
.西半球、南半球
4.读图,C点位于A点的(

A.东北方向
B.西北方向
C.东南方向
D.西南方向
5.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在四川汶川县(31°N,103.4°E)发生了里氏8级地震,下列关于震中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位于北半球,中纬度
B.位于东半球,高纬度
C.位于西半球,中纬度
D.位于南半球,高纬度
参考答案
【预习检测】DACBCA
【随堂检测】ACBAB地球的运动
【学习目标】
1.知道地球自转的概念、方向、周期等特征,初步学会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和昼夜更替现象。
2.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能够运用昼夜更替、时差等地理现象说明地球的自转。
【学习内容】
预习课本第13页到第15页和听101《地球的自传和公转》微课。
1.用简单的方法演示地球自转。
2.用事实说明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预习检测】
选择题
1.在某一时刻,太阳直射的是(

A.
一个点
B.
一个面
C.
一条线
D.
整个地球
2.晨昏线(圈)与经线圈的关系是(

A.每年重合两次
 B.每年重合一次
C.永远重合
   D.永远不重合
3.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有(

A.北回归线是北半球有太阳直射现象的最南界线
B.南回归线是南半球有太阳直射现象的最北界线
C.南极圈是南半球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最南界线
D.南极圈是南半球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最北界线
4.北半球夏至日时,下列城市的昼长,按由长至短的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A.武汉、乌鲁木齐、台北、兰州
B.乌鲁木齐、兰州、武汉、台北
C.乌鲁木齐、兰州、台北、武汉
D.台北、武汉、兰州、乌鲁木齐
5.在下列地点中,一年内昼夜长短变化幅度最大的是(

A.上海
B.海口
C.北京
D.哈尔滨
【课堂探究】
1.
观察:拨动地球仪,结合课本,说出地球自转的特征。
2.
观察:你能从不同角度描述地球自转方向吗?
3.
观察:拨动地球仪,观察昼半球和夜半球。
分小组进行观察实验,并讨论完成以下问题。
4.
讨论
1.
拿手电筒照暗处的地球仪,A地和B各会出现什么现象?为什么?
2.假如地球仪是透明的,会产生什么现象?
3.转到地球仪A、B两地会产生什么现象?
4.
根据以上活动分析地球上产生昼夜更替的两个基本条件是什么?
5.
讨论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说明地球的自转。
6.
讨论
1.谁在晚上谁在早上?体现了什么原则?
2.对于这一时刻图中各地来说,哪里正处正午?哪里正处日出?哪里正处日落?哪些地方处在上午?哪些地方处在下午?你能够看出来吗?
【本课小结】
【随堂检测】
单项选择
1.北京时间,2017年4月22日12时23分,我国天舟一号和天宫二号顺利完成自动交汇对接。居住在英国伦敦的华人和华侨在当地时间2017年4月22日23点23分收看了卫星发射实况转播,造成两地时间不同的原因是(

A.地球是个两极略扁的椭球体
B.地球绕太阳公转
C.地球的自转
D.地球是静止不动的
2.如图,用打开的手电筒模拟“太阳”,拨动地球仪使其绕地轴转动,这个实验能较好地演示(  )
A.昼夜更替
B.五带划分
C.四季变化
D.地球公转
3.地球自转的周期是(  )
A.一天
B.一周
C.一月
D.一年
4.北京球迷王明凌晨起床,收看在德国当地下午举行的一场足球赛现场直播。造成两地时间差异的原因是(

A.地球的公转
B.地球的自转
C.地轴指向北极星
D.地球倾斜着身子公转
5.我们生活中有很多现象蕴含着地理知识,下列现象与地球自转有关的是(

A.我们生活的地方四季分明,春暖、夏热、秋凉、冬冷
B.我们学校冬季和夏季使用不同的作息时间
C.我们会发现学校正午旗杆的影长夏季比冬季短
D.地球上出现昼夜更替现象
参考答案
【预习检测】AADBD
【随堂检测】AAAAD地球和地球仪
【学习目标】
1.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感受前人用于探索的精神;
2.通过模拟实验,验证地球不是平面而是球体,结合日常生活,提出地球是球体的证据。
3.运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等数据来描述地球的大小,归纳地球的形状。
4.通过制作简易地球仪,感知地球仪的基本结构,能够在地球仪上指出地轴、南北极点以及赤道等。
【学习内容】
预习课本第4页到第8页和听10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微课。
1.了解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2.通过模拟实验,验证地球不是平面而是球体,结合日常生活,提出地球是球体的证据。
3.运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等数据来描述地球的大小,归纳地球的形状。
4.通过制作简易地球仪,感知地球仪的基本结构,能够在地球仪上指出地轴、南北极点以及赤道等。
【预习检测】
选择题
1、在浩瀚的海洋中,有一颗美丽的星球,她披着蓝色的面纱,载着无数的生灵,环绕着太阳在不断地转动,它就是(
)
A
地球
B
月球
C
太阳
D
彗星
2、徐志摩的诗歌《想飞》飞上天空去浮着,看地球这弹丸在太空里滚着,从陆地看到海洋,从海洋再看回陆地。凌空去看一个明白——这才是做人的趣味,做人的权威,做人的交代。表达了诗人想认识地球全貌的迫切心情,人类经过漫长的探索认识了的地球形状,下列有关地球形状描述正确的是(
)
A
圆形
B
天圆地方
C
天如斗笠
地如覆盘
D
球体
3、最长的纬线圈是(

A、北回归线
B、南回归线
C、赤道
D、北极圈
4、关于高、低纬方向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北半球低纬方向的是往北的方向
B
北半球高纬方向指的是往北的方向
C
南半球低纬方向指的是往南的方向
D
南半球高纬方向指的是往北的方向
5、中纬度与低纬度,中纬度与高纬度的分界纬线是(

)
A
0°和30°纬线
B
30°和60°纬线
C
0°和60°纬线
D
60°和30°纬线
【课堂探究】
1.读图回答:麦哲伦船队航海时依次经过哪些大洋?
2.
从人们认识地球形状的历程中你感悟到了什么?
3.
用你学校中熟悉的事物作比较,感受地球的大小。
4.
讨论:地球是个正球体吗?
5.
观察:在地球仪上指出地轴、南北极点以及赤道等
【本课小结】
【随堂检测】
单项选择
1.下列四种现象,不能说明地球是球形的是(
)
A.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B.海边望船,先见桅杆
C.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成功
D.地面高低起优
2.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证实了(

A.大地是运动的
B.大陆是不断漂移的
C.地球是一个球体
D.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
3.作为地球的模型,地球仪应该做成(

4.图1实验能够揭示的地理事实是(

A.天圆如张盖
B.地球是个圆
C.地方如棋局
D.地球是个球体
5.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如图数据说明了我们“家园”的(

A.海陆分布B.质量C.高低起伏D.大小
参考答案
【预习检测】
ADCBB
【随堂检测】
DCADD地图的阅读
【学习目标】
1.展示不同种类的地图,学会根据需要选择常用地图。
2.了解平面图、导游图、交通线路图的内容特点和阅读方法,学会在地图上查找地理信息。
3.知道电子地图、遥感图像等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
【学习内容】
预习课本第24页到第26页和听101《地图的阅读和地形图的判读》微课。
1.了解不同种类的地图,根据目的,选择正确的地图。
2.知道电子地图、遥感图像等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
【预习检测】
选择题
1.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地图基本要素的是(
)
A.
方向
B.
经纬线
C.
比例尺
D.
图例
2.
学会看地图是学习地理最重要的一项技能,下面关于地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地图上的方向都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B.
地图上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叫比例尺
C.
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指向标的箭头一般指向北方
D.
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大
3.已知某地图上两地之间的图上距离是1厘米,实地距离是5千米,则该地图的比例尺是(
)
A.
1:250
000
B.
1:5
000
C.
1:500
000
D.25千米
4.
在郊外不能用来辨别方向的是(
)
5.下列图例中,表示水库的是(
)
【课堂探究】
1.地图的种类有很多
按区域可划分为:
按内容可划分为:
按形式可划分为:
2.
讨论
情境1:我们班准备到中国各省山地进行越野活动,想知道山地在哪里,应该准备什么地图?
情境2:叙利亚发生国内动乱,你知道这个国家在那里吗?我们应该用什么地图?
情境3:如果去北京旅游,我们从南京坐火车出发,想知道沿途经过哪些省区,需要用到什么地图?
情境4:如果我们想了解北京有哪些景区,应该查阅什么地图?
3.
小明暑假去云南旅游。在他旅游的整个过程中,一直有不同的地图与他相伴。
(1)出行前,小明找到一张中国交通图。这张图能为小明的出行提供哪帮助?
(2)到了云南昆明,小明想要住宿,他需要哪种地图?
(3)小明除了要在昆明游览,还想去云南其他著名景区游览,他需要哪些地图?
(4)小明到了某著名景区后,要确定景点的旅游线路,他需要哪种地图?
4.
如果要了解北京在祖国的位置,应该选择哪幅地图?
如果要认识北京市的轮廓特征,需要选择哪幅地图?
【本课小结】
【随堂检测】
单项选择
1.2014年4月2日7时46分(北京时间),智利西北部沿海发生了8.
3级地震。小雨想知道智利在哪里,他应查阅(

A.亚洲政区图
B.亚洲地形图
C.世界政区图
D.世界地形图
小洋看电视新闻知道了G20峰会于2016年9月4日-
5日在杭州举行。读材料回答以下2题。
2.小洋想了解杭州的地理位置,应选择的地图是(  )
A
.中国政区图
B
.中国地形图
C
.中国气候图
D
.世界政区图
3.小洋想借机去杭州旅游,应选择的地图是(  )
A
.中国政区图
B
.杭州旅游图
C
.中国地形图
D
.杭州地形图
4.珊珊想知道云南在哪里,她选用了“中国政区图”;玲玲想了解北京故宫在什么位置,她查阅了“北京城区图”;小俪想去广州市探访同学,她查找了“广州地形图”;岚岚去河源市旅游,她参考了“河源市旅游图”。上述四位同学对地图的选择不正确(

A.珊珊
B.玲玲
C.小俪
D.岚岚
5.读图表示的范围最大的是(  )
A
.甲图
B
.乙图
C
.丙图
D
.一样大
参考答案
【预习检测】BCCCC
【随堂检测】CABCD地球和地球仪
【学习目标】
1.在自制地球仪上绘制纬线、经线,说出纬线、经线的特点,并进行对比,区分经纬线。
2.在地球仪上标出赤道,区分南、北纬度;找到并标出本初子午线,区分东、西经度。
3.观察地球仪,归纳南北纬度和东西经度的变化规律,并在经纬网图上准确读出某地的经纬度。
4.小组合作,在地球仪上指出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分界,标出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
【学习内容】
预习课本第9页到第10页和听101《地球仪和经纬网》微课
1.在自制地球仪上绘制纬线、经线,说出经纬线的特点。
2.比较纬线和经线的特点,区分经纬线。认识本初子午线和赤道。
3.比较纬度和经度的特点,区分经纬度。
【预习检测】
选择题
1、本初子午线是(
)
A
东西两半球的分界
B
东经与西经的分界
C
计算纬度的起始线
D
欧亚两洲的分界
2、下列各点中位于东半球的是(
)
A
162°E
30°E
B
170°E
50°S
C
15°W
70°N
D
100°W
0°S
3、下列各点中既位于西半球又位于南半球的是(
)
A
19°W
60°S
B

26°N
C
25°W
30°N
D
140°W
35°S
4、下列各点中符合位于西半球、北半球、低纬度三个条件的是(

)
A
20°W
60°N
B

26°N
C
180°
17°N
D
19°W
15°S
5、关于经纬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沿任何一条经线北行,均能回到原地
B
通过地球表面任何一点都只有一条经线
C
全球所有的经线都不等长
D
除赤道和极点以外,相同纬度的纬线都有两条
【课堂探究】
1.
观察:比较纬度和经度的特点,区分经纬度。
2.
在地球仪上找出赤道、本初子午线、180°经线、极圈、回归线、高中低纬分界线等特殊的经纬线,描述经纬度划分的依据和特点。
讨论展示
3.
观察:在地球仪上找到下列三组经线:看看它们有什么关系?
结论
:度数和为180度,东(E)
西(W)经相反的两条经线组成
一个经线圈。任意一个经线圈都可以把地球分成两个半球。
4.
观察地球仪,归纳南北纬度和东西经度的变化
规律,并在经纬网图上准确读出某地的经纬度。
5.
在地球仪上指出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标出东
西半球和南北半球。
【随堂检测】
单项选择
1.关于经线和纬线的叙述,正确的有(

A.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B.每条经线的长度都相等,每条纬线的长度也相等
C.纬度越高,纬
线越长;纬度越低,纬线越短
D.从某地沿同一条经线一直朝北走,最后能回到出发的地点
2.有关经纬度的变化正确的是(

A.以180度经线为界经度数向东向西都变大
B.东经度数,向东度数愈大
C.西经度数,向西度数愈小
D.纬度数向南度数愈大是北纬,向北愈大的是南纬
3.划分南北半球的界线是(

A.本初子午线
B.南北回归线
C.180°经线
D.赤道
4.关于本初子午线的叙述错误的是(

A.是地球仪上的零度经线
B.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C.是东西经度的分界线
D.长度约为赤道的一半
5.读右图回答与本初子午线组成一对经线圈的经线是(

A
.A经线
B.
B经线
C
.C经线
D
.D经线
参考答案
【预习检测】BCDCD
【随堂检测】ABDBA地球的运动
【学习目标】
1.地球公转的概念、方向、周期等特征,初步学会用简单的工具演示地球公转。
2.师生演示地球的公转运动,知道地球公转形成四季;记住公转中二分二至点的时间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
3.生活体验,归纳不同季节的昼夜长短及变化,以及昼夜长短随纬度的变化规律。
4.师生演示地球的公转运动,知道地球公转产生五带;记住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的度数、五带的名称和范围。
【学习内容】
预习课本第16页到第19页和听101《地图的阅读和地形图的判读》微课。
1.正确演示地球公转,理解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
2.结合课本,说出地球公转的特征。
3.结合生活体验,归纳不同季节的昼夜长短及变化。
4.归纳昼夜长短的随季节的变化规律。
5.演示太阳直射点随季节的变化,了解五带的划分原则

【预习检测】
选择题
1.
“送走夕阳,迎来曙光……”这句话描述的自然现象产生的地理原因是(
)
A.
地球公转
B.
地球自转
C.
季节变化
D.
气候变化
“太阳大,地球小,地球围着太阳跑;星儿移,月儿转,地球自个儿也在转。”据此回答2~3题。
2.
“地球围着太阳跑”产生的现象是(
)
①昼夜交替
②季节变化
③昼夜长短变化
④日月星辰东升西落
⑤不同经度的地方出现时间差异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④⑤
3.
“地球自个儿也在转”的方向是(
)
A.
自南向北
B.
自北向南
C.
自西向东
D.
自东向西
4.
我国于2012年9月20~25日在成都举办第13届西部国际博览会。下列对于此会期间相关地理知识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会期时处于北半球的冬季
B.
会期正处于秋分
C.
会期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
D.
会期时北半球最热
5.
图是某中学生通过测量绘制的二分二至日正午时刻校园内的旗杆影子长度的简图。该中学生所绘制的①②③图中,可能代表夏至日的是(
)
A.

B.

C.

D.
无法确定
【课堂探究】
1.
正确演示地球公转,理解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
2.
结合课本,说出地球公转的特征。
3.
结合生活体验,归纳不同季节的昼夜长短及变化。
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讨论下列问题。
(1)一年中什么季节中午太阳升得高一些?什么季节比较低?
(2)一年中什么季节白昼时间较长?什么季节较短?
(3)一年中我国中午太阳升得高、白昼时间长的季节是什么季节?此时,南半球的澳大利亚是什么季节?
4.
观察:北半球某一点二分二至日的昼夜长短情况。
5.
观察:归纳昼夜长短的随季节的变化规律。
6.
观察:说出五带的范围。
7.
讨论
假设地球直立着自转和公转,这样会产生什么自然现象?
观察:说出二分二至日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讨论
北回归线以北地区一年有几次太阳直射?
北回归线上一年有几次太阳直射?
两条回归线之间的地区一年有几次太阳直射?
南回归线以南地区一年有几次太阳直射?
【本课小结】
【随堂检测】
单项选择
读图“3月21日不同纬度地区正午影长示意图”,完成以下3题。
1.这一天,太阳直射点位于(  )
A
.40°N
B
.赤道
C.
北回归线
D
.南回归线
2.这一天的节气是(  )
A.
春分
B.
夏至
C.
秋分
D.
冬至
3.此时,地球上昼夜情况是(  )
A.
全部昼长夜短
B
.全部昼短夜长
C.
全部昼夜平分
D.
各地长短不一
4.读图“五带的划分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地位于北寒带
B.乙地有太阳直射现象
C.丙地四季分明
D.丁地终年炎热
5.下列一些自然现象,不是地球公转造成的是(

A.昼夜长短的变化
B.四季变化现象
C.极昼极夜现象
D.昼夜交替现象
参考答案
【预习检测】BBCBB
【随堂检测】BACAD地形图的判读
【学习目标】
1.借助分层设色地形图,能够在识别山地、丘陵、盆地、高原、平原五种地形。
2.通过比较了解山地与盆地、高原与平原、山地与丘陵的等高线分布特点。
3.运用地形剖面图,判读地势高低起伏、坡度陡缓并能绘制简单的地形剖面图。
【学习内容】
预习课本第30页到第32页和听101《大洲和大洋》微课。
1.运用地图认识什么是分层设色地形图,借助分层设色地形图,能够在识别山地、丘陵、盆地、高原、平原五种地形。
2.通过比较了解山地与盆地、高原与平原、山地与丘陵的等高线分布特点。
【预习检测】
选择题
1.
下列说法中,表示海拔的是(
)
A.
小明的身高是179厘米
B.
学校的旗杆高10米
C.
珠穆朗玛峰高8
844.43米
D.
教学楼高15米
2.
下列关于等高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在山脊处,等高线向高处凸出
B.
在山谷处,等高线向低处凸出
C.
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地面坡度小
D.
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地面坡度小
图为某地等高线地形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
3.
某地高出另一地的垂直距离叫作相对高度。图中A山峰海拔为270米,B地海拔为220米,A山峰与B地的相对高度为(
)
A.
10米
B.
20米
C.
30米
D.
50米
4.
图中四条登山线路中,坡度最缓的是(
)
A.
AB线
B.
AC线
C.
AD线
D.
AE线
5.
图中等高线图表示的地形名称依次是(
)
A.
山脊、盆地、山谷、山峰
B.
山谷、山峰、山脊、盆地
C.
山脊、山峰、山谷、盆地
D.
山谷、山峰、山脊、盆地
【课堂探究】
1.
读下图,结合等高线特征,识别山地、丘陵、盆地、高原、平原五种地形。
2.
讨论:分层设色地形图是如何绘制的?
分层设色地形图是根据等高线的原理绘制的,方法是先绘好等高线,然后在不同的等高线上着上不同的颜色。
3.
观察:总结五种基本地形特征。
4.
在世界地形图上找到下列主要地形区:青藏高原、巴西高原、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安第斯山脉。
【随堂检测】
单项选择
1.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一般用绿色表示(

A.平原
B.高原
C.盆地
D.丘陵
2.下列四幅等高线图中,表示盆地的是(

3.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蓝色越深,则表示海洋深度(  )
A.越浅
B.不深不浅
C.越深
D.视具体情况而定
4.最能直观表示地面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缓的地图是(

A.分层设色地形图
B.地形剖面图
C.经纬网地图
D.等高线地形图
5.下图是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图中所示的地形为(

A.高原
B.平原
C.山地
D.盆地
参考答案
【预习检测】CCDCA
【随堂检测】ABDBC地图的阅读
【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各类地图,学会在指向标地图、经纬网地图和无特殊方向标志的地图上辨别方向,并能够在地图上辨别两点之间的相互方位。
2.对比不同比例尺地图,理解比例尺的大小和表示范围内容之间的关系。
3.能够在各种比例尺的地图上进行距离的计算。
4.在地图上正确识别常见图例。
【学习内容】
预习课本第19页到第23页和听101《地图的阅读和地形图的判读》微课。
1.理解什么是地图以及如何在地图上辨别方向的
方法。
2.认识比例尺,对比不同比例尺地图,理解比例尺的大小和表示范围、
内容详略之间的关系。
3.在地图上正确识别常见图例。
【预习检测】
1.某地图上,两地图上距离3.75厘米,实际距离937.5千米,该图比例?尺为?(  )
A.1∶25
000
000
B.1∶6
700
000
C.1∶2
500
000
D.1∶3
750
000
2.在一幅分层设色地形图中,周围是一片较深的黄颜色,中间有一片绿颜色,据此我们可以判断中间地区的地形为(  )
A.山地
B.高原
C.盆地
D.丘陵
3.在比例尺为1∶1
000
000的地图上,两地图上距离为2厘米,实地距离(  )
A.2千米
B.20千米
C.200千米
D.0.2千米
【课堂探究】
1.
读图回答:什么是地图?
地图是运用各种符号,将地理事物按照一定比例缩小以后表示在平面的图像。
2.
如何在下面几幅图中确定方向?
3.
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4.讨论:假设一辆汽车由A点开往到C点,汽车走的方向如何变化?
【本课小结】
【随堂检测】
单项选择
1.下列比例尺中,最大的是(  )
A.1:1
00
B.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0千米
C.1:10
000
D.
2.下列在地图上辨别方向的方法,正确的是(  )
A.在有经纬线的地图上,应根据经线指示东西方向、纬线指示南北方向的方法辨别方向
B.有指向标的地图,一般根据经纬线辨别方向
C.既无经纬线,又无指向标的地图上,应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方法辨别方向
D.特殊地图,可根据比例尺辨别方向
3.图幅相同的下列四幅地图,比例尺最大的是(  )
A.漳州地图
B.中国地图
C.世界地图
D.漳州芗城区地图
读图回答以下2题
4.图中缺少的一种地图语言是(  )
A.
比例尺
B
.方向
C
.图例
D.
指向标
5.上图中判断方向的方法是(
)
参考答案
【预习检测】ACB
【随堂检测】ACD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