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达标检测卷

文档属性

名称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达标检测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7.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粤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7-10-26 15:26: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七章达标检测卷
(100分,90分钟)
题 号





总 分
得 分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
1.小明同学骑自行车沿新华大街自西向东运动,看到两面的高楼不断向西运动。能正确说明高楼向西运动,是以下面哪个物体为参照物的(  )
A.小明同学的自行车
B.对面驶来的公共汽车
C.新华大街
D.天上飞过的小鸟
2.短跑运动员5
s跑了50
m,羚羊奔跑的速度是20
m/s,汽车的行驶速度是54
km/h,三者速度从小到大的排列顺序是(  )
A.汽车、羚羊、运动员
B.羚羊、汽车、运动员
C.运动员、汽车、羚羊
D.运动员、羚羊、汽车
3.正在地面上滚动的足球,如果它受到的外力同时消失,那么它将(  )
A.立即停下来    
B.慢慢停下来
C.做匀速直线运动  
D.改变运动的方向
4.下列关于牛顿第一定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牛顿第一定律是直接由实验得出的
B.牛顿第一定律是没有事实依据凭空想象的
C.牛顿第一定律是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概括出的一条重要规律
D.牛顿第一定律认为物体没有惯性
5.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做匀速直线运动,下列彼此平衡的两个力是(  )
A.汽车所受的重力和汽车对地面的压力
B.汽车所受的摩擦力和地面对汽车的支持力
C.汽车所受的重力和汽车的牵引力
D.汽车所受的重力和地面对汽车的支持力
6.一个球沿斜面匀速滚下,图中关于该小球受力的示意图正确的是(  )
7.人沿水平方向推装满沙子的车,如图所示,但没有推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第7题图)
A.人对车的作用力小于车对人的作用力
B.人对车的推力小于地面对车的摩擦力
C.人对车的推力与地面对车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
D.沙子受到的重力与地面对车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8.汽车里的乘客突然前倾,由此可以判断这辆汽车的运动状态可能是(  )
A.静止
B.匀速行驶
C.突然刹车
D.突然开动
9.下列不属于惯性现象的是(  )
 
    
A.紧固锤头   B.不再蹬地滑板车继续前进   
      
C.安全气囊   D.撑杆跳运动员上升过程
10.考试时,许多同学有一个不良习惯,将笔放在手指上不停地转圈,笔会经常掉到地面或桌面上发出噪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笔在下落过程中不受力的作用
B.笔停在静止的手指上时受到平衡力作用
C.笔在手指中拨动时才会连续转圈,说明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D.手指不拨动笔,笔也会在手指上继续转动一段时间,说明笔与手指间不存在摩擦力
11.甲、乙两小车同时同地沿同一直线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 t图像分别如图所示,根据图像分析可知(  )
(第11题图)
A.v甲=0.6
m/s,v乙=0.4
m/s
B.经过6
s两小车一定相距6.0
m
C.经过6
s两小车一定相距4.8
m
D.经过6
s两小车可能相距2.4
m
12.一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了120
km的路程,前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为60
km/h,后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为40
km/h。则汽车行驶这120
km(  )
A.所用时间为2.4
h
B.所用时间为2.6
h
C.平均速度为48
km/h
D.平均速度为50
km/h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6分)
13.2015年,我国无人驾驶汽车红旗HQ3将再次进行长途测试。之前的测试中,该车的平均车速约90
km/h,合________
m/s;自动行驶过程中,路边树木相对该车是________的。
14.2017中国杯国际足球锦标赛引起中国人民的关注。在比赛中,某运动员用头顶回远处飞来的足球(如图),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______;运动员起脚射门,足球离脚后,由于____________还能继续飞向球门。
(第14题图)      (第15题图)
15.如图所示,树上的苹果离开树之后由于受到重力,其运动的速度________。若在下落的过程中,苹果所受的力突然消失,苹果的运动速度将________。(均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16.在校运会上,小明和小亮的百米跑成绩分别为14
s和15
s,比较两人在百米全程的平均速度,小明的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小亮的;当到达终点时,他们不能立即停下,是由于他们具有______________。
17.小强行走时被石块绊了一下,身体向前倾倒。对此情景合理的解释是:小强原来相对于地面是__________的,当他的__________(填“脚”或“上身”)的运动状态突然改变时,他的__________(填“脚”或“上身”)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INCLUDEPICTURE
"E:\\李辉\\下册\\八年级\\典中点八物下(HY)\\W347.tif"
\
MERGEFORMATINET
(第18题图)
18.如图所示,一木块在水平面上运动时在相等时间内连续拍摄4次“频闪”照片,频闪的时间间隔为0.02
s。从频闪照片可判断,该木块做__________(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木块从1位置运动到2位置的距离是__________
cm。木块从1位置到4位置运动的速度为__________
m/s。
19.2017年5月18日,由中国自主研制的“直 19E”出口型武装直升机首飞成功。当直升机静止在水平停机坪上时,它受到的重力和地面对它的支持力是一对________________(填“相互作用力”或“平衡力”)。当直升机在竖直方向加速升空时,飞行员受到的合力________(填“向上”“向下”或“为零”)。
三、作图题(5分)
20.如图所示,一瓶镇江香醋静止在水平桌面上,请画出它所受力的示意图。
(第20题图)
INCLUDEPICTURE
"E:\\李辉\\下册\\八年级\\典中点八物下(HY)\\E210.tif"
\
MERGEFORMATINET
(第21题图)
四、实验与探究题(21题10分,22题8分,共18分)
21.某班同学进行“测量纸锥从某一高度下落到地面过程中的平均速度”的实验:
(1)你认为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________和________。
(2)你选用的主要实验器材是:手表、________。
(3)小明所在的兴趣小组用闪光照相机探究纸锥竖直下落的运动情况,照相机每隔0.2
s曝光一次,拍下的照片如图所示,由此可以判断纸锥下落的速度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__(填“不变”“先变大后不变”或“一直变大”)。若测得纸锥在A、B两位置间的实际距离为6.40
cm,则在此过程中,纸锥的速度为________m/s。
22.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第22题图)
(1)如图甲所示,水平放置的实验装置中,将系于小车两端的线挂上钩码,分别跨过两定滑轮,使作用在小车上的两个拉力方向相反,并通过调整____________来改变拉力的大小。当小车平衡时,将小车水平转过一个角度,松手后小车不能保持平衡,这样的操作是为了探究相互平衡的二力是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图乙所示,A、B小车内装有电磁铁,电磁铁的通、断电可遥控实现,当通电时,A、B小车吸合成一体。为了探究二力平衡时,二力是否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在图中所示情况下,下一步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实验用带轮的小车为研究对象,是因为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____________。
五、综合运用题(23、25题各8分,24题9分,共25分)
23.我国自主研发的长航程极地漫游机器人,质量约500
kg,装有四条三角形履带,2013年2月,首次在南极内陆冰盖完成了27
km的自主行走,g取10
N/kg。求:
(1)该机器人所受的重力是多少?
(2)本次自主行走共耗时0.5
h,则它的平均速度为多少?
24.轨道交通具有便捷、运量大、污染低、安全性高等优点,有利于减缓城市交通拥挤、减少汽车尾气排放等。宁波市轨道交通工程1号线已建设完成,其部分信息如下表所示:
1号线
起止点
车站(座)
线路长度(km)
投资(亿元)
速度(km/h)
建设期(年)
总长
地下
地上
一期
高桥西——东外环
19
21.3
14.4
6.9
99.8
33
2009~2014
二期
东外环——北仑
17
23.3
0
23.3
45.0
42
2012~2015
(1)建造单位长度的1号线地铁,地下比地上的成本要________(填“高”或“低”)。
(2)目前宁波市城区公交车的平均行驶速度约25
km/h,随着私家车数量的增加,这一数值可能将更低。1号线一期(线路接近直线)建成前后,市民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从高桥西到东外环至少可节省多少小时?
(3)1号线全线建成后,预计全程的平均速度可达多少千米/时?
25.如图甲所示,完全相同的两物块A、B叠放在水平面上,在20
N的水平力F1的作用下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
(1)此时物块A所受的摩擦力为多少牛?
(2)若将A、B物块按图乙所示紧靠放在水平面上,用水平力F2推A,使它们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则推力F2为多少牛?
(第25题图)
第七章达标检测卷
一、1.A
2.C 点拨:运动员的速度v1=s1/t1=50
m/5
s=10
m/s,汽车的速度v2=54
km/h=
m/s=15
m/s。
3.C 4.C 5.D 6.B 7.C 8.C 9.D
10.B 点拨:笔在下落过程中会受到重力和空气阻力的作用,故A错误;根据牛顿第一定律知道,笔停在静止的手指上时,受到的合外力为零,即受到平衡力的作用,故B正确;笔拨动时才会连续转圈,是拨动改变了静止的状态,所以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故C错误;手指不拨动笔,笔也会在手指上继续转动一段时间,是因为任何物体都有惯性,慢慢停下来是由于受到了摩擦力的作用,故D错误。
11.D 点拨:由图可知,当t=6
s时,甲通过的路程为s甲=3.6
m,乙车通过的路程为s乙=1.2
m,则v甲===0.6
m/s,v乙===0.2
m/s,故A错误;由图像可看出:经过6
s,甲车的路程是3.6
m,乙车的路程是1.2
m,若两车运动方向相同,则两车相距3.6
m-1.2
m=2.4
m,若两车运动方向相反,则两车相距3.6
m+1.2
m=4.8
m,故B、C错误,D正确。
12.C 点拨:汽车行驶120
km所用的时间是t=+=+=2.5
h,
整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48
km/h。
二、13.25;运动 14.运动状态;惯性
15.变大;不变 16.大于;惯性
17.运动;脚;上身
18.匀速;1.80;0.9 点拨:由于木块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故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图示可知,木块从1位置运动到2位置的距离是3.80
cm-2.00
cm=1.80
cm;木块从1位置运动到4位置时,频闪3次,故所用的时间t=0.02
s×3=0.06
s;由图可知,木块运动的距离s=7.40
cm-2.00
cm=5.40
cm=0.054
m,木块从1位置到4位置运动的速度v=s/t=0.054
m/0.06
s=0.9
m/s。
19.平衡力;向上
三、20.解:如图所示。
(第20题图)
四、21.(1)路程;时间 (2)刻度尺
(3)先变大后不变;0.16
点拨:(1)由v=可知,测量平均速度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路程和时间;(2)测量路程需要的工具为刻度尺,测量时间的工具为手表;(3)纸锥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先变大,后不变,所以纸锥的运动速度先变大后不变;纸锥的速度:v===0.16
m/s。
22.(1)钩码的个数;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2)遥控实现电磁铁断电 (3)小 点拨:(2)为了探究二力平衡时,二力是否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可利用遥控实现电磁铁断电,看物体是否还能处于平衡状态。
五、23.解:(1)机器人所受的重力是:
G=mg=500
kg×10
N/kg=5
000
N。
(2)平均速度v===54
km/h。
24.解:(1)高
(2)公交车从高桥西到东外环的时间t1===0.852
h,
地铁从高桥西到东外环的时间t2==≈0.645
h,
可节省的时间t=t1-t2=0.852
h-0.645
h=0.207
h。
(3)地铁由东外环到北仑所用的时间t3==≈0.555
h,
全程的平均速度v=s总/t总=(21.3
km+23.3
km)/(0.645
h+0.555
h)≈37.2
km/h。
25.解:(1)因为物块A做匀速直线运动,则其受到的摩擦力f=F1=20
N。
(2)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只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无关,故物块按图乙方式放置,受到的摩擦力仍为20
N,则F2=f=20
N。